今天是《国务院关于加强民间兽医工作的指示》发表50周年,我们特选录了文章一篇以示纪念。
中华《畜牧兽医史》杂志 主编 王成
2006年1月5日
为了周总理的遗愿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冯洪钱
(Http://ca.ywol.cn)
他,就是浙江温岭市科学技术局的高级兽医师冯洪钱先生。他的老家在义乌市赤岸镇。他是一位颇受人们尊敬的人,被誉为“中国当代李时珍”。他,就是浙江温岭市科学技术局的高级兽医师冯洪钱先生。他的老家在义乌市赤岸镇。他是一位颇受人们尊敬的人,被誉为“中国当代李时珍”。
力排众议立志兽医
1932年4月,冯洪钱出生于义乌赤岸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少年时代他曾拔过猪草养过猪,割过牛草放过牛,与猪牛有不解之缘。有一次他近邻家的一头牛染病死了,主人吃了死牛肉也死了,全家号啕痛哭,惨不忍睹。当时他就想:“我如果会医牛的话,那有多好。”解放后,他以极优异的成绩考进金华农校读畜牧兽医专业。当时父母兄弟受旧思想的影响,认为读畜牧兽医专业不好,毕业后当“猪医生”、“牛郎中”不好听,又脏又臭,要被人看不起。当时母校的一些老师也认为他成绩很好,一连跳了好几级仍保持第一名,读畜牧兽医专业很可惜。但他看到农民家死猪倒牛的情况后,却一心认定要学畜牧兽医。
经过五年的学习,他毕业后被分配到温岭县新河区农技站搞畜牧兽医工作。有一次,在他蹲点的畜牧场里,一天早上发现有40多头猪发病,一个上午就死了20多头猪,其余20多头猪也倒在地上,口吐白沫,全身抽搐,奄奄一息。经地县兽医专家诊治无效,后来请来了一位民间老兽医黄德耀,结果他只用一味土草药就把其余的20多头猪全部治好了。这一铁的事实深深地打动了他,他看到了祖国中医学的熠熠光辉。他跟这位老兽医上山采药,经过多次请教,虚心学习,这位老兽医终于被这位青年的诚意所感动,把一些宝贵经验传授给了他。从此,他暗下决心,要向民间兽医学习,要把他们运用中草药治畜病的一技之长学到手。
狠下决心奋斗终身
1956年1月,周恩来总理亲自批转国务院“关于加强民间兽医工作的指示”,指示中指出:“在今后发展畜牧事业中,如何发挥民间兽医的作用,总结提高民间兽医的经验,使民间兽医和新的兽医科学相结合,以便更好地为保护和繁衍牲畜服务,也将是一项长期的努力方向。”1958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的全国中兽医科研工作座谈会上,就有许多专家根据周总理批示精神,提出要组织力量编写一本《兽医本草》。但事后却迟迟未见出版,于是冯洪钱写信给某权威出版社,表示自己要完成此作,不想那出版社竟回信说:“我们认为您个人的知识、个人的力量、个人的资料是不可能完成此作的。”这给他泼了一缸冷水,但正因为这缸冷水更使他狠下决心,奋斗终身。他决心做到大单位大人物不能完成的事业。为了遵照周总理指示精神,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他就开始边学习、边实践、边试验、边推广、边搜集、边整理兽医中草药知识。他历尽毕生精力,跑遍大江南北。从东南沿海的黄海之滨,南到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北到呼和浩特各地的蒙古草原,西到云贵高原的草甸牧地,无不留下过他的足迹。为了采集中草药,他曾在庐山跌伤了身体;因为日夜到农民家治畜病,因疲劳过度几次昏倒在牛栏里;为了拜民间兽医为师,他走访了数以百计的老兽医、老牧民、老渔民、老猎人和兽医站、农牧院校、农业科学院,请教了许多老专家、老教授,广泛搜集民间兽医宝贵经验。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他曾亲自主办畜牧兽医院,中草药实验室,中草药制药厂,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学习班,大力推广中草药治畜病,和有关兽医人员一道,先后试制成功十几种中草药制剂,治好了许多猪牛疾病,因而曾十多次荣获省地市县优秀科技成果集体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
在上述大量实践的基础上,他通过100多次科学实验,查阅了数以千计的文献资料,广泛搜集国内外科技信息。他发动老伴李瑞玉、女儿冯兰兰、女婿娄建国等全家七人,利用业余时间,找资料,搞试验,抄写誊清,绘画插图及样稿校对……历经50多年的奋斗,克服种种困难,冯洪钱终于先后编写成《民间兽医本草》(正编)、《民间兽医本草》(续编)和《兽医本草补遗》、《兽医本草拾遗》四部巨著。四书共有兽医常用中草药3504种,插图2553幅,附方40000多则,计624万多字,并已由国家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冯洪钱在采访学习过程中,还先后编写出《温岭民间兽医验方集》(1-2集)、《台州中兽医经验集》(主编)、《浙江民间兽医草药集》(独编)、华东《兽医常用中草药》(合编)、《中国兽医秘方大全》(参编)等书和小册子;同时还先后发表了100多篇科技论文和科普文章。以上论文著作共800多万字,真可说是书稿等身,成果累累,令人敬佩。
所写巨著中外好评
冯洪钱四部《兽医本草》陆续出版以来,曾先后得到国内外许多专家教授和广大民间兽医的高度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程绍迥博士题词说:“此书内容极为丰富、渊博和适用。对中兽医药物学及治疗学有很多贡献,很有助于治疗者提高疗效,为教学者提供大量教材,可为科研者重要参考文献。”
中国农业大学兽医系副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于船教授作序说:“此书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广大兽医人员如能手持一册,真有如阅书刊千百种也。”并推荐他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研究会第1-2届理事;同时被编入《中兽医史略附名人录》一书中。
冯洪钱由于在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过程中,发表了100多篇有关科技情报、农业考古、畜牧兽医、药用动物、药用植物、抗菌试验等科技论文和科普文章,目前已被中国科技情报学会、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植物学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和中国农学会吸收为正式会员或浙江分会会员等,并被选为分会理事或荣誉理事或荣誉会员、先进会员等。
冯洪钱四书出版后,至今曾有许多院校及全国兽医学术研讨会邀请他作报告,海峡两岸和国际兽医学术研讨会也多次来函邀请他去交流。全国有30多家报刊杂志100多次报道了他的科技成果和先进事迹,誉称他为“中国当代李时珍”。
为此,浙江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会授予他“为继承和发扬祖国兽医学遗产作出重要贡献者”奖励;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他为浙江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和奖章;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他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证书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6年,在全国纪念周总理亲自批转国务院“关于加强民间兽医工作的指示”三十周年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授予他“为发展中兽医事业做出显著成绩者”荣誉证书和奖励。1987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看了他的先进事迹后,亲笔题写了“伟大时代的主人翁”八个金光灿灿的大字。华东中兽医科研协作会议记要中指出“这不但是对冯洪钱同志,也是对我们华东及全国兽医工作者的最大鼓励和鞭策。”
为书忘私不怕挫折
然而冯洪钱取得这些成绩并不是容易的,他为之付出了终身的奋斗,才完成了周总理的遗愿。这里仅举一个例子,就可领略他的执著奋斗精神。1966年5月,冯洪钱的母亲在义乌家乡去世,他回家奔丧。在嵊州买好第二天到义乌的汽车票,他觉得还有半天等车时间可以利用,就乘机到嵊州甘霖区兽医站,向著名民间兽医郭传泰采访学习。不想因采访耽误了回义乌的时间,直到第三天才回义乌,然而母亲已经安葬。他因没有为母亲送丧而懊悔,至今还感到非常内疚。奔丧结束后,他带着6岁女儿冯兰兰返家,在金华买好第二天回临海的车票,他想还有半天时间可以利用,就带着女儿冒雨坐火车到兰溪县兽医院,向著名民间兽医胡永财采访学习。当时胡老眼见被雨淋得落汤鸡一样的父女俩,觉得非常感动,就把多年来守口如瓶的部分宝贵经验传授给老冯。当时,老冯就把它记载在刚从街上买来的一本小学生作业簿上,他把作业簿卷起来插在裤袋里,不想在回金华的火车上,突然发现作业簿不见了。他觉得非常可惜,就不顾一切的把女儿交给旁边一位不认识的旅客,托他把女儿带到金华火车站附近的红卫旅馆24号房间,自己跳下车,冒雨跑了20多里,回到兰溪火车站去找作业簿。后来作业簿虽然找到了,但回金华的列车却已没有了,在火车站一位老职工的帮助下,他爬上一辆运木头的火车车厢上,好不容易于次日凌晨回到金华。还好那位热心的旅客还坐在门口等着,但那位旅客批评老冯说:“你实在太粗心了,我如果是坏人的话,昨晚把您女儿带走了,您到那里去找?”
在十年浩劫中,老冯曾为写书多次遭受日夜批斗,有人污蔑“百草园”为资产阶级“百花园”,中草药制药厂为“假药厂”,中草药实验室为“骗药室”等。有人在他家门口贴大字报云:横批为“一本书主义”,两边为“书书输得精光”、“名名名重女儿”(指为采访学习中草药知识,差点丢了女儿之事)。有好几晚斗到天亮,直到老冯口吐鲜血为止。后来还被两次抄家,两次下放劳动。但他即使在下放的畜牧场里,仍坚持科学实验,坚持写书。
写书难,出书更难。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他已写出《兽医本草》初稿,他曾寄给好几家出版社,他们都回信说:“我们不懂兽医中草药,无法审查出版。”后来有一次他出席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代表大会代表,趁当时浙江省周建人省长接见合影之机,他请周省长批了一个便条,交某出版社组织审查出版。不想十年动乱随即开始,待动乱结束时,不但批条不见,就连书稿也丢失了,于是他只好从头写起。后来他又寄给一些专家权威审查,被一些专家审查四五年杳无消息,有的竟说未收到此稿,于是他又只好从头写起。就这样前后拖了几十年,由于几十年不断修改补充,使此书内容更加丰富起来。1983年,他有幸出席全国科技情报学会学术研讨会,在国家科委科技情报研究所办公室负责人曾少潜的支持下,交国家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组织审查出版,这下可乐坏了冯洪钱。但根据有关专家意见,必须全面重新修改补写。于是使他更加废寝忘食,晨昏不分,夜以继日,苦战了两个春秋。好不容易历经三次遗失,七易其稿,终于由国家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了第一部《民间兽医本草》(正编)。以后三部书的编写和出版虽然比较顺利一些,但也经过漫长的二十多年的努力奋斗才完成的。他虽然为写书落得一身病,但为完成周总理遗愿,心情却非常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