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厥明

(1897—1978)

   汪厥明,农学家、作物育种和生物统计学家。海峡两岸学者公认的我国生物统计学的主要创始人。他最早开设生物统计学课程,并建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我国唯一的一所生物统计科学的研究机构——台湾大学厥明生物统计研究室。他所倡导的圃场试验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试验研究,收效至宏。


  汪厥明,字叔伦,1897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现为金华市)。1914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七中学,同年随父汪茂榕——号庚年(1866—1923年,光绪23年举人)去日本求学。他在日本补习日文后,先考入熊本高等学校,继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攻读农学,1918年帝大毕业后,即进研究院,1924年获农学硕士学位。同年8月回国,任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与当时《北京日报》社社长邵飘萍过从甚密,对他爱国进步思想的发展有重要影响。1925年继续担任北京农业大学讲师。1926年邵飘萍被北洋军阀惨杀遇难,他悲痛异常,曾发表悼念文章。1927—1928年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借聘一年,期满后回北平大学农学院任农艺系教授兼系主任。1932年他和陈宰均教授率领毕业班学生赴绥远省(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和包头等地)考察农牧事业,历时数月。1933年北农聘请棉作专家王善佺教授来校任教时,他主动把农艺系主任让给了王,自己只参加教授会,两人相处极好。1935年他应广西省政府邀请,到广西进行农业的实地考察,返校后曾给全校师生作《两广农业目击谈》的主题报告,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深受启发。1936年奉派赴欧洲考察,并在英国剑桥大学农学院专攻生物统计学。1937年芦沟桥事变,日寇侵占平津,他因家眷在北平,遂经西伯利亚回国。北平敌伪多方劝诱,要留他在北平大学担任伪职,但他却几经转辗,逃出沦陷区,到达陕西武功西北联合大学农学院报到,任教授兼农艺系主任。1939年应广西大学农学院院长王益滔教授之聘,转赴广西柳州沙塘,任广西大学农学院教授兼农艺系主任,并兼任迁至粤北坪石的广东中山大学农学院讲座。1939年冬季他全家终于在柳州团聚,而几十年心血积累的文献资料,几乎全部失落于香港,荡然无存!1944年,广西的柳州、桂林,又相继沦陷,他全家大小,由他的学生陈士毅、张仲葛帮忙避居于荔浦县的瑶山,生活极其艰苦,住的是茅棚竹舍,吃的是蕨根野菜,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汪教授也只得白天上山打柴,寻找和挖掘野菜充饥。同时全靠两位学生设法把他在陕西和柳州搜集的大批资料送进山里,得以继续坚持进行生物统计学的研究,并完成了《动差、新动差、乘积动差及其相互关系》的巨著原稿。在艰苦岁月中,他常以自己的切身感受,揭露日本帝国主义色厉内荏的本质,鼓舞同事们和年轻人树立“日寇必败,中国必胜”的信心,并把胜利寄托于在敌后坚持斗争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寄托于延安中国共产党,虽避居瑶山,身陷困境,亦从不动摇!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履行前约赴昆明云南大学农学院任教授,主讲生物统计学。

创建我国第一个生物统计学研究室

  1946年应台湾大学农学院院长王益滔教授之聘,汪厥明前往台湾任台大农学院教授兼农艺系主任,举家迁至台北。此时正值50寿辰,为祝贺他在生物统计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最好能够建立一所专门进行生物统计科学的研究机构,于是由著名科学家丁颖、王益滔、汪德耀、周桢、周汝沅、侯光炯、胡子昂、夏之骅、汤惠荪、费鸿年、蔡邦华、刘运筹、彭家元、蓝梦九、卢守耕、董时进、罗登义、程侃声、咎维廉等共同发起,向全国各有关方面及个人请求赞助,在其《筹募厥明生物统计基金启事》上提出:“生物统计原为英国戈尔顿先生(Sir FrancisGalton)所创始,皮尔生教授(Prof Karl Pearson)集其大成,而费歇尔教授(Prof.K.A.Fisher)复从而现代化之,其历史甚新,距今不过三四十年,皮尔生教授关于由大量资料而成立大样品(Large Samples)创立多种介量(Parameters)计算公式,因其所需资料甚多,仅能应用于大样品,否则难保其必定准确;其后费歇尔教授继起,大加改善,对样品之大小,严加区别,创设多种价值(Statistus)估算公式,以便小样品(SmallSamples)之分析研究,不需大量资料,而仍能作精确统计判断,因此统计方法之应用范围,豁然为之扩展,其对于科学研究影响所及,至为重大。费歇尔又于1925年发表变方分析法(Anlysis of Variance),将杂质(Heterogeneous)资料中之变导致因,分别依其程度作数字上之分离,估计纯质(Homoge-neous)资料中之变异致因,分别依其程度作数字上之分离,估计纯质(Homogeneous)机差(Error),并应用t、z等分布(t—distribution and z-distribution)之机率,以测验其差异之显著性。自该法发表后,举凡与生物有关理论或实用问题之实验,甚至社会科学研究,群起而引用之,以作为判断研究结果之必经手段,因之逐渐成为学者之必备工具,盖以其所需资料不多,而可减少所需之劳费,结果仍甚准确,抑且提早试验研究完成之故。我国科学研究素落人后,考其主因,不外科学研究者之生活一向艰苦,无法赓续一贯工作,固非国内缺乏人才也。曾任各大学教授之汪厥明先生,迩来生活,历尽变乱贫困,为常人所难忍受者,惟先生仍泰然置之,对生物统计学术之研导,30年如一日,造诣特深,1934年曾发表《圃场试验误差及其估计理论》一文,当时影响国内农业研究技术至巨,诚农业试验应用统计为其分析判断工具之起始。抗战初期,先生于流亡生活中,撰著《多品种比较试验之理论与实际》、《多品种比较试验机差之正确估计法》等专著,于是这项试验方法之阐明与改进,曾引起国内外学术界之轰动。今又完成《动差、新动差、乘积动差及其相应关系》巨著。光复后,应聘台湾大学,近于教学之余,正进行积数十年来《生物统计学》讲稿之编辑,先生今届50之年,饱经忧患,形虽苍老,但精神矍铄,已视生物统计为终生事业,迭创新见,中外学者,莫不钦佩;同人等深知此项科学在中国之重要,今值先生寿诞,特筹设‘厥明生物统计研究室’,并敦请先生亲自主持,酬其素志,且作教导后进为斯学树百年基础,惟此事策成,同人等深知不能全赖百端待理之今日政府,爰发起向各有关机构请求补助及私人乐捐,此即吾人所贺先生者,亦不啻为国家、社会造福,为科学技术奠一宏基,又岂止私人之庆哉,是为启。”厥明生物统计学研究室在台湾大学建成后,即于1947年正式出版他在抗战期间所著之《动差、新动差、乘积动差及其相互关系》一书。台湾大学为表彰其出色成就,正式改名为厥明生物统计研究所,并委为首任所长。1955年汪厥明曾获台湾教育部学术奖。1963年,台湾中央研究院授予特级院士荣誉称号。

为生物统计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应用实践出色

  汪厥明,早年在北京农业大学任教时,主讲麦作学、育种学、生物统计学及田间试验技术等课程,是国内最早开设生物统计学课程的教授之一。有南丁(水稻专家丁颖)北汪(小麦专家汪厥明)的赞誉,是国内南北两大农业科学巨匠。在20年代后期,即指点年轻学者如何运用变量分析方法,完成最高效率的设计,因而获得许多新的科研成果。
  汪为人刚正不阿,治学严谨,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精神,对学生很有感染力,赢得了学生们的爱戴。他一生敝屣功名,唯学是务。当英国的生物统计学权威费歇教授(R.A.Fisher)的变量分析法(后称方差分析)在欧美初露头角时,他首先在北京农业大学开始讲授。1933年,有人从R.A.Fisher教授那里,请了一位研究生Wishart到南京中央农业实验所讲授《逢机区集田间布置与变量分析产量》一题,其实汪厥明早已在北农大讲授过了。此后,Fisher的分析方法深入物理等自然科学的研究中,控制论创始人之一维纳也曾在Fisher教授处做过研究生。
  美国生物统计学权威Snedeor,曾用Fisher第一个字母作F表,实质不过是R.A.Fisher之Z表的翻版。北京农大的学生能率先在农业及生物科学试验中,应用生物统计的方法,是与汪厥明教授学术上求新求精的精神分不开的。汪在去英国访问前,就曾著有《雷起氏移动平均法与费歇氏变量分析法之比较》载于《中华农学会会报》第138期(1935年)。
  汪厥明数十年如一日,专心培养农学试验研究设计、分析等方面的人才,并在坛席余暇,致力于农业科学理论与实际之沟通,演绎归纳,推广应用,卓著辛劳,著作等身,为数达50余种,各种重要会议场合的讲稿50篇,总起来说,他的主要成就是:
  1934年发表的《圃场试验误差及其估计理论》,详论农业试验技术基础理论,指出试验机差合理估计法,启我国试验研究应用统计之先河。其后如《动差、新动差、乘积动差及其相互关系》、《机差自由度估算法》及《变方成分分析前提与显著性测验》等等,均为近代推测统计学理论发展之基础,有精辟独得的见解,又《成数统计分析法之研究》在第四次国际生物统计大会宣读,极受重视。
  他所著的《多品种比较试验之理论与实际》及《简方设计试验结果分析法》等等,经各农业试验研究机构实际应用,收效至宏,使作物育种家更准确地获得优良品种,获得各种农业增产技术。
  汪从事取样技术及推算值可靠性之研究,曾以同位素放射率之测定资料,启开放射率测定之质疑得到国际赞扬,对后来原子能和平利用科学之发展影响甚大。
  他创立了我国至今唯一的生物统计研究所及图书室。这个研究所在培养专门人才,为农林科研机构解决试验设计问题及资料分析方法,推广试验技术,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以后台湾大学农学院,为增设生物统计学组,与作物科学组并行招收硕士研究生,1975年又招收博士研究生,培养高级生物统计学人才,对促进生物科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生物统计图书室拥有全国最完备的生物统计方面的文献资料,计国内外统计学杂志40多种及书籍5000多册。
  汪厥明1973年7月退休后,仍孜孜不倦,致力于《作物试验取样单位及其圃场布置之研究》,对于控制试验之偏性作用有实用价值。一生淡泊自甘,不愧为纯正之教育家与科学家,为海内外学者所尊敬的我国生物统计学的主要开创者。汪厥明教授终生致力于生物统计科学研究,从不顾疲劳,坚持工作,晚年亦复如此,终因年老力衰,于1978年1月16日在台北寓所逝世,享年82岁。
  

简历

  1897年 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本宅。
  1914年 毕业于金华浙江省立第七中学。
  1915年 考入日本熊本高等学校。
  1917年 考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科。
  1921年 在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入帝大研究院。
  1924年 获东京帝大农学硕士学位,回国任北京农大讲师,兼涿县农事试验场(冯玉祥将军创办)技师。
  1926年 任北京农大教授。
  1928年 去南京任中央大学农学院教授。
  1929年 返北京,任北平大学农学院教授兼农艺系主任。
  1935年 应邀赴广西考察农业生产情况。
  1936年 奉派赴欧洲考察并在英国剑桥大学农学院深造,专攻生物统计学。  
  1937年 北平沦陷后,冒险出走,赴陕西任西北联大教授。
  1938年 去广西,任广西大学农学院教授兼农艺系主任。
  1940年 兼任广西省政府顾问。
  1941年 去韶关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
  1944年 返广西任省政府顾问。桂林沦陷期间,全家避居广西荔浦大瑶山,生活艰苦,历时达9个月之久。
  1945年 抗战胜利后去昆明任云南大学农学院教授。
  1946年 赴台湾任台湾大学农学院教授兼农艺系主任,并兼任台大“厥明生物统计研究室”主任。
  1955年 获台湾教育部学术奖。
  1958年 赴美考察农业。
  1963年 被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并为国家首期发展科学委员会国立研究讲座教授。

 1973年本年7月 退休,但仍孜孜不倦,努力于生物统计学的研究,并撰写有价值的论著多篇。
  1978年 在台北逝世,享年82岁。

主要论著

  1 汪厥明.中国农业之缺陷与农学界之责任.中华农学会报,48期,1925.
  2 汪厥明.雷起氏移动平均法与费歇氏变量分析法之比较.中华农学会报.132期,1935.
  3 汪厥明.圃场试验误差及其估计理论.农学专刊.第一卷第三期.北平大学农学院,1934.
  4 汪厥明.两广农业目击谈.南岭锄声.第一卷第一期.北平大学农学院,1936.
  5 汪厥明.动差、新动差、乘积动差及其相互关系.厥明生物统计研究室,1947(台湾).
  6 汪厥明.成数统计分析法之研究.第四次国际生物统计大会论文,台湾.
  7 汪厥明.生物统计学.台湾大学,1948.

参考文献

  [1]余晓春.《汪厥明先生传略》.《金华文史资料》3(文化专辑),1990.11.
  [2]张仲葛.《中国近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发祥》.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年11月.
  [3]佚名.《筹募厥明生物统计研究室基金启事》.台湾大学农学院,1946年.
  [4]两广同学会主编.《南岭锄声》.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两广同学会,1936年.
  [5]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农学专刊》.1935年,北平大学农学院.
  [6]佚名.《汪厥明教授简历》,1973年台湾刊行.
  [7]王光远主编.《励进集——各种奖学金赠奖人传略》.1992年11月再版,台湾省台北市中华农学会编印.

作者:汪缉熙 汪缉文 张仲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