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鹤亭

(1910— )

   王鹤亭,农田水利学家、新疆现代水利事业的开拓者。他献身于新疆水利灌溉事业,数十年如一日。为改变干旱穷困面貌,走遍了新疆人迹罕至的荒漠大地,查勘规划并兴建了许多重大的灌溉水利工程;研究解决了盐渍土改良、灌溉工程、渠道防渗、湾道引水泄沙等一些重要的工程技术;同时也研究解决了环境水利、生态平衡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一些重大问题。对科技兴疆、发展农业和农垦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王鹤亭,1910年3月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县(今江阴市)陆家桥镇的一个农民家庭里。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在江南的水乡种地车水,为了早春稻田插秧,他的父亲常常要跳进冰冷的河水里支架水车,因而积劳成疾。他先在镇的养根小学上学,1928年考入县城南菁中学。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年年获奖学金,1929年以第一名成绩毕业,保送到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当时,国难当头,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王鹤亭抱着科学救国的宏愿,进入刚从河海工科大学合并到中央大学的土木系水利组学习。在大学的四年中,也正是“九一八”东北沦亡。深怀爱国激情的王鹤亭,参加了南京抗日救亡的学生运动,抱着科学救国的思想,更加勤奋学习,每学期都名列前茅,获奖学金,全家人为他节衣缩食,他以优秀的成绩,读完大学四年。1933年毕业后,分配到当时被认为全国最大的水利机关——导淮委员会。
  王鹤亭在导淮初次参加工作,就很快经历了当时较为现代化船闸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锻炼后,于1936年出国学习,在当时英国统治的印度用四年时间学习农田水利工程,刻苦钻研,学习了现代灌溉工程技术。1940年回国到了抗战时的陪都——重庆,仍回导淮委员会,在*江工程处任工程师,从事綦江渠化船闸工程的修建。1944年他被调到行政院水利委员会任技正职务。当时,新疆省盛世才向行政院水利委员会要求派水利专家去新疆指导修水利,由于前几年该委员会已派过两批水利考察团,但都草草考察一下就离去,盛世才很有意见,所以这次该委员会决定组织一个勘测总队,去新疆,做些勘测设计工作,并指导兴修水利。当征求王鹤亭意见时,他表示同意,但临出发时,原来已任命的总队长忽然避而不见,该委员会就临时由王鹤亭副总队长代理总队长率队去了新疆。对新疆水利抱着满腔热情的王鹤亭,原拟在新疆长时间对新疆各民族人民所最关心的水利事业贡献力量,但终因当时局势动荡不宁,难以开展工作,行政院水利委员会不得不命令王鹤亭和他的勘测总队撤出新疆。直到1946年,张治中将军入疆,与新疆三区革命领导人谈判成立联合政府后,经张治中将军向行政院水利委员会提出要求,王鹤亭才又率领勘测总队再次人疆,并由他负责筹建新疆省水利局,他被任命为局长并兼总工程师。其时,旧政府财政极度困难,加以新疆各方面的条件很差,所以二次进疆,仍空怀抱负,水利工作仍难开展。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在新疆期待着施展自己专业才智,为人民造福的王鹤亭,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他受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极大的信任,他先后担任了新疆人民政府水利局长、新疆军区工程处副处长、新疆人民政府水利厅副厅长,并兼任这些单位的总工程师。他首先为数十万进疆的人民解放军,建设军垦水利。他踏遍天山南北,组织了水利科技人员,配合解放军部队调查研究,精心设计施工,在建国初期三四年内,就建成了可开垦几百万新灌区的十多项骨干水利工程。接下来就为新成立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规划国营农场修建水利,并为当时北疆乌鲁木齐附近各县以及南疆喀什附近各县解决缺粮问题修建地方国营农场水利。1955至1965年,王鹤亭深入南北疆各灌区蹲点,并研究了新疆历史上遗留下来生产力很低的各旧灌区的改造任务,开始进行渠道的防渗抗冲工程和各项农田水利的技术问题;又组织指导了几个流域的查勘规划和许多水库灌渠的规划、设计和施工。
  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来到,他被诬为“反动学术权威”,撤去一切职务,被批判、受审查,关入“牛棚”,1970年去干校劳动,1974年被准许到上海治病,那年秋仍回新疆,一直到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才给予彻底平反,在那漫长暗淡的“文化大革命”岁月中,王鹤亭虽身处逆境,但心系新疆水利,他在“牛棚”中,在“劳动改造”中,仍研究着新疆水利和土壤改良的综合治理。思考着环境水利与生态平衡的联系问题。在还没有平反之前,他就主动到南北疆各水利工程现场,研究解决当时较大的遗留问题,使新和沙雅干渠建成通水,使柯克雅尔、桑株、小海子等险库,转危为安。
  1978年恢复职务后,他孜孜不倦地钻研弯道引水流沙等水流动力学问题并运用于卡群渠首工程等处,他还研究新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在新疆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灌区等全局性的问题,为新疆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1984年在自治区成立30周年大庆展览会上,他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授予“有开拓精神的优秀干部”的称号。1990年国务院首批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
  1956—1990年间他曾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中国水利学会理事、常务理事,中国水力发电学会理事,中国环境水利学会副理事长。他也曾是新疆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新疆水利学会理事长,新疆水力发电学会理事长和新疆科协名誉主席,新疆水利、水力发电学会名誉理事长。
  他曾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至六届人民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第五届委员,19761978年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治协商委员会副主席,1978—1988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88年他退休以后,仍然参与国内外、省内外的农田水利科学技术学术探讨和研究活动,并担任新疆流域规划委员会顾问。

初出校门就独立承担了现代船闸的设计

  1933年,王鹤亭到了导淮委员会,被安排在设计室工作,当时设计室主任林平一正负责审核急待开工的淮阴船闸的设计,王鹤亭就帮着做些计算工作,林平一在审核中发现该设计上有很多错误,必须重新设计。但原来负责设计的工程师不愿意,而林平一又在中央大学兼任教授,教学任务很重,不能亲自搞,于是重新设计的任务就落在初出校门的王鹤亭身上。
  当时,国内还没有兴修现代船闸的经验,王鹤亭在代理总工程师须恺和室主任林平一的鼓励和帮助指导下,接受了设计任务,从计算、设计到制图,都由一人承担。他认真而细致地进行着研究设计,对每一个数据,都反复核实。他日以继夜地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总算完成了淮阴船闸的重新设计,及时拿出图纸,赶上该船闸和同时建造的邵伯及刘老涧两闸的施工需要。但是在设计图纸上签名的仍是林平一,这是因为王鹤亭太年轻,不能作为这样重大工程的合法设计者。
  为了获得船闸工程修建的实践知识,并且检验自己设计的成果,王鹤亭不顾当时工地比较艰苦的生活条件,主动请求去淮阴船闸的工地参加施工,工程刚开始,导淮委员会要派人去荷兰学习水利,经须恺推荐,决定派王鹤亭去,而他却不愿离开工地,要求在施工实践中锻炼自己,放弃了这一次出国留学的机会。
 

考取公费留学出国深造学习考察灌溉工程

  机会没有错过有心人,1936年,王鹤亭在淮阴船闸建成后,回到南京,参加了国民政府行政院经济部举办的出国实习水利技术人员的考试,由全国各水利部门推荐报考的400余在职人员中只录取5人,王鹤亭又一次以第一名成绩被录取。原先是要去美国,但当时在经济部工作的法籍水利顾问蒲得利建议王鹤亭先去印度学习两年后,再去美国。因为当时英国统治下的印度,修建了不少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灌溉工程,居世界领先地位。印度的西北干旱环境和中国的西北和北方相近,可以借鉴,因此王鹤亭就甘冒热带的炎热气候,先去印度学习考察。
  1936年6月,王鹤亭到达印度的信德省(Sindh Province,现属巴基斯坦),先以半年时间考察了印度河下游三角洲新建的、可灌溉1000余万亩的苏喀活动坝引水枢纽工程,研究其设计、施工和管理技术。以后,又在其灌区中,研究渠系的规划、设计和管理以及土壤改良工作,然后到灌溉历史悠久的旁遮普省(Punjabp.现在也属于巴基斯坦)考察印度河五大支流上一系列的灌溉工程,又到其省会拉合尔(Lahore)的灌溉研究所和英国、印度的一些杰出的灌溉专家探讨了灌溉工程中的一些科技问题,后来又去了印度北部的联合省(United P.)考察农田水利各方面的工程。王鹤亭作为中国水利工程师学会主办的《水利》月刊的国外通讯编辑,除了陆续寄回各种资料外,在每一学习考察阶段,结合国内情况,写出一篇考察论著,寄回国内,在《水利》月刊上发表,对当时国内的灌溉、防洪事业颇具参考价值。1938年,他原定去美国学习,但这时国内抗日战争已全面展开,平津京沪都已相继沦陷,国家经济困难,经济部水利处要他继续留在印度考察,不再去美国。于是他又到了印度东部的迈索尔省(Mysore p.)和海德拉巴得州(Hyderlabad state)等处学习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力发电。1940年春,经缅甸仰光回到了祖国战时的陪都——重庆。
 

研制代水泥为战时兴修水利工程解决了缺少水泥的困难

  綦江是重庆附近长江右岸的一条支流,水少滩多,不能通航。为战时陪都输送煤炭和铁矿石,导淮委员会负责整治綦江,成通航河道,须修建一系列枢纽船闸工程。当时日军狂轰滥炸,破坏了重庆的水泥生产,王鹤亭为了保证綦江工程的需要,就参考古代埃及,印度的“苏建”水泥生产办法,着手研究一种低温结合,具有水凝性,适合于土体积砌体使用的胶结材料——代水泥,其原料和水泥相似,也是石灰和粘土为主,但烧制工艺简单,虽早期凝固速度较慢,但后期强度较高,经中央大学材料试验室鉴定后,便在工地设厂生产,及时提供綦江各枢纽船闸工程的需用。直到现在,这些枢纽船闸工程质量良好,发挥着通航运输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前两度进疆空怀抱负但对新疆水利建设仍有信心

  新疆是我国西部边陲,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土地辽阔,约为全国面积的1/6,平原气候干燥,全年降水量在南北疆分别在80和200毫米以下,所以新疆农业全靠灌溉。但它又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就是天山、昆仑山和阿尔泰山三大山脉作为高空气象的屏障,拦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气,在山区降水形成雪峰冰川,融化成新疆许多绿洲赖以灌溉的宝贵水源。所以水利历来是新疆人民的命脉。但是由于水资源在时、空分配上很不均匀,又因为高山气温低,冰雪融化迟,春季缺水最为严重。建国以前新疆贫穷落后,以省会迪化市(即现在的乌鲁木齐市)来说,当时人口只有8万,耕地8万亩,可连年粮食不够吃,要从南疆的轮台一带用毛驴驼运来接济,其原因就是旧社会水利失修,水资源未能开发利用。1944年王鹤亭带领勘测队进疆时,把天山南北广阔的荒原,作为报效祖国的宽广天地。任何艰难险阻也难不住他。出发前,有一位老同学在欢送会上开玩笑:“听说新疆木料很贵,你要去,就从重庆买一付棺材带去吧!”可见当时人们把新疆视为何等样的畏途,但王鹤亭丝毫没有动摇。

到了新疆不久,王鹤亭和他的勘测总队,分别开始修建沙湾新盛渠和进行勘测设计哈密五道沟、石城子河的引水工程以及石城子水库时,哪知盛世才正要捕人,后来,行政院水利委员会命令总队撤离新疆。
  1946年初,王鹤亭再次率勘测总队进疆,他负责筹建新疆省水利局,开展了新疆水利事业的各项基本工作,培训水利科技人员,并开始进行一些群众迫切要求兴办的小型水利工程。为解决迪化市缺粮问题,王鹤亭提出兴修乌鲁木齐河上的和平渠和红雁池水库工程,做好勘测、规划、设计后,于1946年和1947年先后开工建设。由于当时新疆生产落后,交通不便,缺乏水泥、钢材,王鹤亭对于和平渠研究采用干砌片石防冲,以使坡度很大的和平渠能安全通过戈壁滩,对于红雁池水库,亲自设计了水库的泄水闸工程,采用就地烧制的代水泥砌筑闸身,他又研究设计了在国内第一次采用的圆筒形硷闸门,利用圆筒四周水压力相抵消的原理,便利闸门的启闭,可以不用钢材,以便于制作。这座泄水闸及其闸门,运用至今已经40余年,质量和效果一直良好。
  这两项工程开工并完成部分工程后,一直由于工款不继,时修时停。王鹤亭想向国外求援,曾把工程设计书译成英文,报送行政院水利委员会,建议向当时由美国主持的“中国农村复兴委员会”申请援助。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接到申请后,通知驻迪化领事馆派人到红雁池现场勘查,他们认为该水库修建在盐池上,注定要失败,不给予援助。尽管王鹤亭再三说明:水库建成后,引乌鲁木齐河水冲洗几年后,即可淡化,也不被接受。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依靠国家拨款,得以继续修建完工。现在红雁池水库已经完全淡化,不但为和平渠灌区供水,也是乌鲁木齐城市供水、绿化、养鱼以及火力发电、旅游等综合利用,效益很高的一座水库。
 

为进疆解放军迅速垦荒播种60万亩春小麦筹引水源

  新中国诞生后,王震将军率领的几十万解放大军进入新疆,急于执行毛主席关于人民解放军进疆后大力进行生产建设的指示,要王鹤亭全力配合部队,建设军垦水利。王鹤亭深为感动。他没有辜负将军的嘱托和人民的期望。在王震将军的亲自领导下,他立即组织了水利局所有技术力量,全心全意地配合部队,不失时机地先进行了部队驻地附近的小型水利工程,能及时引水浇地,使进疆部队在第一个春天来到时,就能利用荒地,播种60万亩春小麦,取得了较好收成,使部队当年的吃粮自给有余,既减轻了新疆人民的负担,又为开展大规模生产建设和兴建水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精心规划设计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四年内建成了十多项骨干水利工程

  王鹤亭热爱新中国,切身体会到只有社会主义新中国,新疆的水利科学技术事业才有广阔发展的可能性。他倾注了全力率领着各个水利工作队,在天山南北配合部队,开始了有计划地修建有相当规模的永久性水利工程,在古老的生荒地上,规划、开垦、建设了一个又一个军垦农场;在沉睡的原野上,勘测、设计、兴修了一个又一个水库和灌区。由于当时新疆缺乏准确的地形、地貌、地质、土壤的测绘资料,必须自己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才能勘测、设计。王鹤亭为争取时间,做出最优的规划和设计方案,他和他的工作队常年战斗在荒原漠野,冒酷暑,斗严寒,风餐露宿,有时还要经受断水、断粮的考验,他们常常为掌握第一手资料,要跋山涉水,穿越沙漠,才得到解决。王鹤亭亲自在现场主持了勘测设计,研究了工程方案,解决技术重大问题,直至审定设计,组织施工。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短短三四年内,他不仅完成了红雁池水库与和平渠工程,而且建成了或基本建成了八一、猛进、大泉沟和蘑菇湖等水库工程以及胜利渠、解放一渠、解放二渠、红星一渠、红星二渠和玛纳斯河西岸大渠、东岸大渠等较大的骨干水利工程,为新疆军垦和国营农场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王鹤亭身体本来就不好,几年来奔波跋涉,风餐露宿以致罹患黄疸性肝炎,肝脏肿大达四指,仍以顽强的毅力,坚持了内外作业。
 

因地制宜解决春旱研究提出在新疆建平原水库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建国初期,王鹤亭为了尽快解决新疆农业生产因春旱缺水,不能如期播种的难题,经过多年的深思熟虑和调查研究,认为首先必须兴修一些调节水库。但是新疆的山区水库,一般是工程艰巨,需用大量水泥钢材,投资大,工期长,缓不济急。所以从当时的具体情况看,还是先修建些平原水库,水头小,可以就地取材,少用水泥钢材,便于发动群众施工,投资省,见效快。将来上游修起山区水库,平原水库也可以用作梯级发电的反调节水库,仍然可以保证春旱用水。虽然在我国水利科技上,对平原水库能否兴修曾有过争论,那是在人多地少的地区,在新疆,土地面积这样大,主要矛盾又是春旱缺水,平原水库可以利用一些天然沼泽洼地修建,可以就地拦蓄泉水,也可以引蓄河水,一般没有洪水问题,主要是利用冬闲蓄水,泥沙淤积少,水库寿命长,因其水温高,水草丰富,便于发展水产养殖。虽然会抬高库区周围局部地区的地下水位,引起盐碱化,但可以开挖截渗沟和排水沟,以及大量种树来解决。实践证明,50年代北疆一些在原来盐碱地上修建的平原水库,如大泉沟、猛进水库等,不仅使石河子、五家渠等垦区的提前开发成为可能,而且由于采取了工程和生物相结合的措施,已经促使水库周围都变成好地,变成了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

 

深入调查研究并亲自组织指导建成一批大、中型水库新疆现有13座库容超过1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大都是王鹤亭参加研究审定,有的还亲自参加勘查、设计和施工,如蘑菇湖、柳沟、莎库伽克等水库,特别是巴楚县的小海子水库,库容5亿立方米,投资仅2000多万元,是他在1959年查勘找到的一个优良库址,他和李承琪率领工作队进行了现场设计,现场审定并驻工地主持修建,直到1963年才基本建成。这座水库修建在叶尔羌河的一条支流上,在修建过程中,对水库的性质和防洪的必要性,有过较大的争论,一位外国专家认为该水库既位于支流上,属于灌注式水库,不需要考虑防洪问题。王鹤亭则根据实地调查,认为叶尔羌河洪峰流量大,小海子水库虽在支流上,但其干流受风沙淤积影响,已发生了变化,在支流口又没有控制性工程,也会有大洪水出现,所以水库必须比照横河水库设防,才能保证安全。他果断地决定在水库南北灌溉泄水闸,有较好的基岩上,增加6孔作为泄洪闸孔,并相应地布置了泄洪道工程。小海子水库建成后,果然经历了好几次特大洪水的考验,幸而充分运用了全部闸孔泄洪,水库才得安全度汛。
  他亲自参加查勘、规划、审定设计和施工的还有一批中型水库,如猛进、大泉沟等水库。这些大中型水库,通过认真的管理,都已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和很大的效益。
 

倡导渠道防渗研究就地取材实现渠道防渗的措施

  新疆的绿洲和新垦灌区,大都分布于河流冲积扇的中下游,而一般河水出山口不远就逐渐消失,修渠引水大都要通过几十公里坡度很陡的戈壁滩,冲刷和渗漏都很严重。历史上因为缺乏衬砌材料,河水很难引到中、下游。新中国成立后,初期限于条件,采用了一些干砌片石和卵石的半防渗渠道,但都不很成功。1960年学习了甘肃省河西群众干砌卵石渠道经验后,就大力推广,并加以改进,但干砌卵石渠道虽可防冲,仍有较大渗漏,后来采用混凝土板防渗渠道,虽防渗效果较好但不耐磨损,且有冻胀破坏的问题。总结这些经验教训,1965年在修建头屯河东干渠时,王鹤亭和李承琪共同研究提出干砌卵石弧形渠底,卵石间用细粒混凝土灌缝,渠道两侧用混凝土板衬砌,这样就可以就地取材,充分发挥防渗、防冲和抗磨的作用,使渠道提高输水效率,更加坚固耐损,后来在和平渠的总干渠建设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1965年,王鹤亭写了一篇《新疆灌溉渠道防冲防渗的经验》发表在《水利水电技术》杂志上,受到水利科技界的广泛重视,在很多灌溉的建设中推广采用。
 

研究提出水利、土壤改良综合治理的措施

  王鹤亭根据新疆的自然条件,认为新疆治水,尤需合理利用水资源,结合土壤改良,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他对新疆发展水利,一直主张:“在上游修造山区水库,梯级水力发电;在平原修建反调节水库;在山口适当地点,修建引水排沙枢纽,接着修防渗防冲衬砌渠道;在冲积扇中游泉水溢出地带,利用较好含水层,建立机电井水源地,集中开采地下水。在广大农村进行以水利建设为中心、结合土壤改良的五好建设(好渠道、好条田、好林带、好道路、好居民点)措施,加强管理,推动各地节水措施,合理灌溉,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控制灌区地下水位,配合农、林、牧综合措施,从根本上防止盐碱化,达到稳产高产”。王鹤亭对新疆水利水电建设的思想,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宝贵的水资源,改良土壤,发展大农业。
  几十年来,新疆的水利建设,实际上是沿着水利和土壤改良综合治理这个模式,建成了一个又一个大的绿洲,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改建旧灌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灌区,共约1600万亩,分布在全疆各个绿洲上,渠系零乱,耕地分散,水资源和土地的利用率都很低。由於长期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使农村长期滞留在贫穷落后的境地。
  按照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规划设计发展起来的军垦国营农场,到1958年就开始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为新疆的农村改造做出样板,起了示范的作用。王鹤亭在亲自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于1958年提出《新疆四灌区改建规划要点》,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后,先在喀什、和田、阿克苏和乌鲁木齐等地(市)各选择一二个人民公社作为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广。这个要点提出:旧灌区改建必须从灌区的特点出发,因地制宜,依靠群众,首先做好改建的规划方案,在实施中,必须密切结合生产,不误农时,不影响农民当年收入,逐步坚持进行。
  1964年,原自治区王恩茂书记又对兵团国营农场规划和群众的灌区改建试点作了全面的总结,进一步提出以水利为中心的“五好建设”亦即“好渠道、好条田、好林带、好道路、好居民点”的指导方针,要全面推广,对新疆的农业生产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现在全疆已有一半以上的旧灌区经过不同程度的改建,开始显示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风貌。
 

孔雀河扬水站和额尔齐斯河无坝引水使博斯腾湖和乌伦古湖免於盐化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也是新疆的重要渔业和苇业基地,湖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分为东部大湖和西部小湖,中间有一道天然隔堤,开都河流人大湖后,由孔雀河经小湖向西流出,至铁门关流进库尔勒平原。由於上游开都河两岸耕地扩大,用水增加,加以近年来开都河水量偏枯,人湖淡水锐减,湖水位下降,孔雀河出水量也减少,以至断流,严重影响了铁门关水电站发电量和库尔勒城市及其下游灌区的用水。当地政府为应急需要,通过扩大开都河西岸的解放一渠,把开都河一部分水绕过博湖直接流入孔雀河,以致人湖淡水更加减少,大湖含盐量迅速增长,至80年代初接近成为盐湖。王鹤亭早在“文化大革命”身处逆境的1971—1974年就曾两次提出建设孔雀河扬水站以替代原计划的孔雀河疏浚工程,并建议停止解放一渠向孔雀河送水,这个建议虽经水利部同意批准实施,但各方面认识仍不一致,甚至扬水站建成后仍不能投产。王鹤亭乃于1982年写了《论新疆孔雀河扬水站在博斯腾湖水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中的关键作用》一文,在新疆《水利科技》和中国环境水利学会刊物上发表,终于促使孔雀河扬水站于1983年正式投产。经过几年来的运行,据新疆农科院实测,大湖水的含盐量已明显减少,呈淡化趋势,成为库尔勒地区一个重要的多年调节、多功能水库。扬水站的扬程不足6米,而下游铁门关、石灰窑两级发电落差共达100米,增加的发电量是扬水耗电量的十余倍,如遇库尔勒和塔里木灌区发生旱情,可以通过扬水站迅速调水补给。由于博湖水质开始淡化,渔业和苇业也得到发展。扬水站方案对巴音郭楞州带来了经济上、社会上和生态上的综合效益。水利部曾把它评为优秀设计。

阿勒泰地区的乌伦古湖,是新疆重要的渔业基地,80年代末,因为上游来水减少,湖水水位大幅度下降,濒临盐化,严重影响渔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王鹤亭和张清溱提出无坝引额尔齐河水人湖,使乌伦古湖迅速恢复了原来水位,从而保护了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湖的生态环境,使渔业生产逐渐恢复。
 

农业学大寨要因地制宜不能干篇一律建造“大寨田”

  王鹤亭1977年参加集体去大寨参观,对大寨人把山坡地修成梯田,修成人造“小平原”的艰苦创业精神,很受感动。但他以为学大寨,贵在学习其精神,对于修大寨田的具体做法,应该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他认为新疆各盆地都是冲积平原,面积辽阔、土地平坦,不需要开山造地,至于兴修梯田,除了新疆某些水稻田外,一般也不要兴修梯田。在新疆进行“五好建设”时,大都已经建成顺地面坡度方向的条田,平整土地费工少,又便于机耕和灌溉。特别是北疆一般表层土壤很薄,只有几十厘米,下面就是戈壁石子,如果改成大寨式横向水平梯田,不仅土壤大搬家,劳民伤财,而且表层土壤挖去后就会露出戈壁石子,既难于耕种,亦不便浇水保墒。至于新疆的山区坡地一般宜用以发展畜牧业,有些闯天田应退耕还牧还林,没有必要修成大寨田。
  他从大寨回来,便去昌吉、沙湾、乌苏等地调查,了解到有些县开始搞成大寨田后,已经不能浇水种地。如果不及时纠正,势必影响新疆农业的发展。于是他连夜写了一篇题为《对于我区如何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意见》寄给新疆日报编辑部,报社非常重视,立即在该报1978年1月7日第二版全文刊出,引起新疆党政领导和全区各方面的重视,新疆推广大寨田的运动,也就此停了下来。
 

解除柯克雅尔和桑株水库的险情导工程加固发挥效益

  鄯善县的柯克雅尔水库是“文化大革命”中仑促上马的一座中型水库,前期工作没有做好就动工修建。原设计坝基隔水坝采用倒挂井开挖后浇混凝土,因为覆盖太深,没有搞成,砂砾石坝体已堆积约30米高,也没有经过压实,原设计沥青斜墙防渗也没有搞成,溢洪道位置又偏高,如遇洪水势必垮坝,威胁下游鄯善县城和沿河农村及铁路机场的安全,地区已正式报请自治区批准扒坝度汛。县领导和群众都非常着急,王鹤亭曾是该县的人民代表,希望他能设法挽救免于扒坝。王鹤亭在“文化大革命”当中靠边站,没有过问这座水库。这时,他觉得如果听任扒坝,人民几年来的辛勤劳动将前功尽弃,出于保护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遂甘冒风险,并出面邀请新疆水利设计院总工张清溱一起去到现场,经实地勘察分析研究,即提出了一个安全度汛,加固处理,免于扒坝的方案。主要措施是:在右岸山岩半腰炸出一条临时溢洪道,度汛泄洪,以后改建为永久性溢洪道;在坝上游河床浇筑混凝土护坝,并在坝前坡做浆砌石临时防渗面板;汛后翻修坝体,用震动矿压实后,于上游坝面浇筑混凝土防渗面板;坝基采用槽孔做混凝土隔水墙。自治区领导同意了王鹤亭等提出的方案,当地立即组织抢险施工。这个水库就这样免于扒坝,安全度过汛期。以后,全面加固修建于1986年经受了一次大洪水的考验。现在这水库已发挥了防洪、灌溉、解决营造葡萄园,群众生活用水和石油供水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鄯善县人民深受鼓舞。
  桑株水库是一座水拉沙筑坝的山区水库,1983年一次洪水后,发现坝前水拉沙铺盖有多处漏斗孔洞,坝下游坡脚发生滑坡和管涌,水库很不安全,冬季也不敢蓄水,群众很着急。王鹤亭赶到现场,从理论和经验上分析后认为:铺盖的沙土颗粒受水压力影响,部分已转移到坝基大卵石的空隙中,只要对沙土颗粒采取上堵下截的加固措施,就可以逐渐稳定。后来按王鹤亭提出的措施处理后,水库得以安全度汛,逐年增加蓄水,坝前已不再出现漏斗,水库已初步发挥灌溉效益,群众喜获丰收,但水库还未经大洪水考验,王鹤亭除了提出逐步蓄高水位,认真检查,随时加固处理外,还在考虑如何进一步加固的方案。
 

兴修叶尔羌河山口卡群大型引水枢纽工程

  叶尔羌河是发源于昆仑山的一条大河,洪水峰高量大,有时由于高山水坝溃决,来势更加凶猛,挟带大量沙石,奔腾而下,最大块石直径可超过1米。流域内土地肥沃,是新疆的重要植棉基地,现已有灌溉面积520万亩,今后发展可能超过1000万亩,是全国第四大灌区,也是新疆最大的一个灌区。叶尔羌河径流量年内分配很不均匀,春耕最需水的时候,河水只有年径流的7%左右。加以过去缺乏统一的水利措施,上游各县乱开口引水,而沙砾石河床渗漏大,河水很难流到下游,过去下游各县只有等到洪水下来,才能种些秋粮。
  1958年,王鹤亭来到喀什地区筹建叶河管理处,并任第一任处长,在莎本等县蹲点三年,又在巴楚修建小海子水库二年。他针对叶河存在问题,除了对下游最缺的麦盖提、巴楚、岳普湖三县修建平原水库调剂春水外,经过全面查勘规划,决定先修建上游统一的引水渠道工程及其东西两岸总干渠,使经常河道水流能由渠道送到下游,实行统一分水。为修建渠首工程,他和马积虎多次骑马沿河道查勘,反复比较,选定了现在的卡群引水枢纽位置。由于当时南疆还没有水泥厂,先用自制的代水泥以及木料、铅丝等等,设计修成一个半永久性的渠道,使用了近20年,直到1980年后,才在原来的位置,在一比一的模型基础上,协助吕惠芬等设计,并由陈积德、祝向民、钱若洋等施工,才修建成现在这座规模宏大的永久性卡群引水枢纽工程。

卡群引水枢纽,是总结了新疆行之有效的利用弯道横向环流的原理,排沙引水,又加以新的发展而建成的水工建筑物。利用天然和人工双弯道相结合,布置了东西两座进水闸,都在弯道的凹岸末端形成正面进水,设计流量各为170秒立米,西岸进水闸旁边设置排沙闸,侧面排沙石,进入主河道;东岸进水闸与西岸人工弯道进水口之间,顺水流方向拦河设溢流侧堰和泄洪排沙闸,排泄洪水和大粒径推移质,泄洪能力共达13500秒立米,侧堰和泄洪排砾闸布置在东岸天然弯道与西岸人工弯道的过渡衔接部分,使整个枢纽形成“S”形双弯道。建成以来,经过多次洪水考验,引水、泄洪、排砾、排石效果都很理想,完全达到设计要求,符合模型试验效果,起到防洪、灌溉和水力发电的综合效益,为叶尔羌河流域的开发创造了条件,被誉为“新疆的都江堰”。
 

推迟工程大、效益慢的阿尔塔什水库的建设促进投资省、效益快的骨干水利水电工程的兴修

  为改变南疆的贫困面貌,南疆人民迫切希望国家能支援兴修一些关键性水利水电工程项目。1989年3月,自治区曾邀请国内水利专家在南疆喀什地区莎车县举行叶尔羌河阿尔塔什水库的前期工作可行性论证会。王鹤亭应邀参加,他从南疆扶贫水利任务的迫切需要出发,发表了阿尔塔什水库工程艰巨、投资大、收效慢、近期不宜修建的意见。他认为这个水库的自然条件并不优越,他以黄河上游已建成的龙羊峡水库作对比:阿尔塔什水库的坝高如修到204米,比龙羊峡大坝还高30米,但库容只有29亿立米,约为龙羊峡库容的1/10。而河床砂砾石覆盖层深达70余米,其基础工程比基岩裸露的龙羊峡要艰巨得多。龙羊峡工程工期逾10年,投资逾20亿元,阿尔塔什水库工期和投资都要远超过龙羊峡,对于南疆脱贫致富,发展工农业生产,缓不济急。根据南疆河流和绿洲分散的情况,三个宜先在贫困地区(州)各选一些迫切的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可以较快地解决南疆一些地方的缺水、缺电、防治土壤盐碱化与风砂的灾害,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产量,使这些地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
  论证会后,王鹤亭于1989于4月将他的意见写成书面建议送给自治区和水利部的领导,并被采纳。现在和田地区乌鲁瓦提水库也经水利部批准修建,南疆其他地区的水利前期工作,亦已经从阿尔塔什水库转移到下板地尔和布伦口水库等的顺序进行。
 

新疆生产建设的飞速发展蕴含着王鹤亭的奉献和功绩

  王鹤亭从事水利科技工作,迄今已经60多年,他在新疆也已有49年了,他经历了新旧中国两个时期。在旧中国,历经艰苦,在水利上没有什么建树。新中国成立后,才有他施展抱负和才智的机会,实现了他兴修水利造福人民的宏愿,使他在新疆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全心全意投入新疆的水利建设事业。
  新疆现在已有476座水库,其中大型水库13座,中型90座,总库容达到55亿立方米。有各种引水枢纽工程310座,已建成各级渠道29.6万公里。今天的新疆,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灌溉供水体系。新中国成立前新疆旧的灌溉面积才有1600万亩,现在全部灌溉面积已达到5400万亩,增加了近3.4倍。新中国成立前400万人口,粮食尚不能自给。现在1500万人口,粮、棉、油、糖都自给有余。一片片欣欣向荣的绿洲,渠、田、林、路交织成网,工矿企林立,农、林、牧、副、渔兴旺发达。这一切对干旱少雨的新疆来说,更显得水利是命脉,水利能带来繁荣昌盛。今天蒸蒸日上的新疆,蕴含着我们这位现代新疆水利建设事业的带头人、农田水利专家——王鹤亭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所作出的巨大功绩。今年已经83岁的王鹤亭,他的钻研精神仍不减当年,还在继续为新疆的水利建设事业奋斗不息。
  (作者:何家濂)
 

简历

  1910年3月 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今江阴市)陆家桥镇。
  1929年 毕业于江阴市南菁中学。
  1933年 毕业于中央大学工学院土木系水利组。
  1933—1936年 在南京导淮委员会工程处任助理工程师。
  1936—1940年 考取公费到英国统治下的印度各地实习考察灌溉及水利电工程。
  1940—1942年 在四川任导淮委员会綦江水利工程处工程师。
  1942—1944年 任国民政府行政院水利委员会技正。
  1944—1946年 在新疆任行政院水利委员会新疆水利勘测总队总队长。
  1946—1949年 任新疆水利局局长兼总工程师。
  1949—1952年 任新疆人民政府水利局局长兼总工程师。
  1952—1953年 任新疆军区工程处副处长兼总工程师,并兼新疆农业厅总工师。
  1953—1956年 任新疆人民政府水利局局长兼总工程师。
  1956—1984年 任新疆水利厅厅长兼总工程师。
  1958 兼任叶尔羌河管理处处长。
  1976—1978年 兼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
  1978—1988年 当选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58—1988年 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至六届代表。
  1978—1983年 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第五届委员。
    1956—1989年 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新疆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名誉席。
  1956—1990年 先后当选为中国水利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名誉理事;中国水力发电学理事;新疆水力发电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环境水利学会副理事长;新疆水利名誉理事长;中国环境水利学会副事长;新疆水利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1987—1990年 任新疆流域规划委员会顾问。
 

主要论著

  1 王鹤亭.椿载公式之研究.水利,1936.10(4).
  2 王鹤亭.印度河之特性及其与中国河流之比较.水利,1937.12(1).
  3 王鹤亭.印度河水利委员会之组织及其工作.水利,1937.12(2).
  4 王鹤亭.印度河之防讯组织工作及策略.水利,1937.12(4).
  5 王鹤亭.印度苏喀活动坝运河工程概况.水利,1937.12(6).
  6 王鹤亭.新疆旧灌区改建规划要点.1958年新疆水利厅成立30周年大会上报告文件.
  7 王鹤亭.新疆灌溉渠道防冲防渗的经验.水利水电技术,1965.(1).
  8 王鹤亭.对于我区如何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的意见.新疆日报,1978年1月7日版.
  9 王鹤亭.新疆水利现代化如何为农林牧业服务.西北农业现代化会议论文集,1980.
  10 王鹤亭.论新疆博斯腾湖扬水站在博斯腾湖水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中的关键作用.新疆水利科技,1982(2).
  11 王鹤亭.新疆的坎几井.中国水利,1983(1).
  12 王鹤亭.新疆修改引水渠首工程的基本经验.水利水电技术,1983(4).
  13 王鹤亭.新疆水利水电建设的战略任务.新疆水利科技,1987(3).
  14 王鹤亭.关于开都河流域规划中对博斯腾湖治理方案的实践及其认识过程.新疆水利科技,1987(4)(5).
  15 王鹤亭.新疆巴楚河小海子水库的修建.新疆水利专刊(2).
  16 王鹤亭.卡群渠首枢纽工程的设计及其引水排沙方式.水利水电技术,1989(6).
  17 王鹤亭.新疆的坎几井研究.中国水利,1990(7).
  18 王鹤亭.王震与新疆军垦水利事业.中国水利,1990(11).
  19 王鹤亭.正确对待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利用中原有湖泊的生态变化.新疆水利技术,1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