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粹

(1900—1987)

   农业经济学家、农业教育家,毕生从事农业经济学科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对农业合作和农产品运销造诣尤深,是我国农业经济学奠基人之一,他编写出版的农业经济学专著、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共达800多万字。后期以台湾为背景,深入研究台糖及其他农产品的合理价格等问题,对台湾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有重大贡献。


成长时期(19001—938)

  张德粹,字敬之,1900年12月26日出生于湖南省攸县东乡田村。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13岁之前一直随父攻读四书,后来才人本乡新办的国民学校和攸县县立第一高等小学。1917年就读于长沙岳云中学。中学毕业后,依靠亲友的资助和奖学金,先后就读于南通农学院、金陵大学及东南大学农学院。1922—1927年在东南大学专门学习农场管理、农业经济及农业化学等学科,1927年获学士学位。这段时期,奠定了他毕生专心致力于研究我国农业经济问题的基础。同年应母校长沙岳云中学的延聘,担任化学教员。1931年又回到国立中央大学(即原来东南大学)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并兼任助教。次年再一次回到岳云中学任教员,兼任训育主任,襄助办学。
  1935年,在长沙参加湖南省公费留学考试,被录取为四人中的第一名。由于久闻丹麦农业发达,土地制度改革卓有成效,农业合作组织完善,张德粹于同年8月乘船经南洋、地中海去了欧洲,在意大利威尼斯登岸,改乘火车经德国到达丹麦,考察丹麦农业及合作组织,后来进入丹麦皇家农学院进修。
  1935年10月转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Manchester Uni-versity)的合作学院,专门研习合作原理一个学期。写了一篇毕业论文,题为:“合作原理之综合分析”,获“荣誉研究员”证书。1936年春天,再返丹麦,遍访农业社区,考察各种不同形式的农业组织与农业合作社近3个月,熟悉了丹麦农业合作与农业得以迅速发展的实际经验,并顺便考察了德、奥、瑞士、法国及瑞典等国家的农业经济状况,互作比较参照。同年9月人英国的威尔斯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Wales),在著名的农业经济学家艾世比教授(A.W.Ashby)指导下,研究农业经济学和农业合作问题。艾世比教授为国际农业经济学家协会(IAAE)创办人之一,也是英国各地农业组织协会(Agricul-tural Qrganization Society)的热心支持者。在他的指导下,张德粹撰写了他的硕士论文,题为:“英国与丹麦之农业合作金融比较分析”,总结了在丹麦和英国三年考察与研究心得,受到五位考委一致的高度评价,获得了硕士学位,英国有几家合作组织争相刊印发表他的论文。
  获得硕士学位后,张德粹又随艾世比教授转到牛津大学(Oxford Unoversity)的农业经济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这个时候,我国的抗日战争已经爆发,于1938年8月起程回国。返国途中经过美国,便中访问了哈佛、耶鲁、康乃尔、威斯康星及加州大学,并访问了几家大农场与农业合作组织,与我留美同学交流了在国外考察和学习的经验与体会。回到老家攸县时已是11月初了。
  1921年张德粹与同乡陈相淑女士结婚,生有一子二女,均学有所长。

教授十年培育人才(1938—1948)

  德粹回国后,于1938年冬受聘为当时国立西北农学院业经济系教授,为大学本科和专修科学生讲授农业合作和产品运销两门课程。1940年春天,他有计划地组织本科毕班学生11人做陕西省农业经济调查,并指导他们以调查所资料,分别完成了11篇学士论文。时几乎所有农业经济学科的课程,都没有适用的教材,文参考书籍也极贫乏。张德粹刚从国外留学归来,搜集了大国际方面的新鲜资料,于是一面讲课,一面编写讲义。这段期,他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很艰苦,但他全力扑在教学工作中,受到学生爱戴。在他从事农业经济研究和教学工作的34经历中,这是一个开端。941年5月,母亲洪太夫人弃世,张德粹排除万难,返回县奔丧,并辞去了西北农学院的教授职务。安葬了母亲之后,接受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之聘,担任农业经济学教授。当时浙江大学农学院迁至贵州省湄潭县,张德粹仍担任农业合作与农产品运销两课教学工作,并培养农业经济学科的硕士研究生。
  1943年,应邀出任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他主持系务,特别注重多方延聘人才,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仍继续担任教学工作,并招收农业经济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和教学后备人才。
  这段时期,教学之余,他还从事农业经济研究工作,并陆续把研究成果写成论文,在定期学术刊物上发表,如《中国经济建设季刊》、《中农月刊》和中央大学农业经济集刊等。主要课题为农业合作和农产品市场问题。1943年先后发表了《农村建设与农业合作之相关分析》、《论农业保险合作》、《近代各国农产价格的统制及其评议》等。1944年有《晚近各国粮食政策概论》、《物价剧变与农民》以及稍晚发表的《我国国民粮食的量与质》等。这是张德粹从事我国农业与经济问题研究工作的初始阶段。
  1945年8月日寇投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中央大学搬回南京。当时由于交通困难,张德粹一直等到次年5月才得携眷乘校方租用的轮船返回南京。而学校修缮工作仍未完工,乃应初建的国立兰州大学之聘,短期担任教务长。协助办学,并兼授经济学原理及西北开发史两门课程。年底中央大学开学,兰州大学创建工作也大致完成,乃转回南京中央大学任教。

张德粹多年来讲授“农产运销学”一课,不断增补资料,修订讲稿,精益求精,自成体系。这部稿子1948年由中央大学农业经济研究所刊印,被列为中国经济书刊生产合作社的专门研究著作,也长期被用作农业经济系的教科书。这是他第一部公开发表的专著。一直到他于1972年退休以后,仍被用作教本,继续在台湾广为流传。
  同年,张德粹受聘为设在台北市的国立台湾大学农业经济学科教授,次年兼任农业经济学系主任教授,连续20年之久,后又兼农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对经济发展与宏观经济理论作出突出贡献(1948—1972)

  在台湾大学期间,继续担任农业合作和农产运销学教学工作,后来兼教土地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经济学等主要课程。各门课程都自编教材,陆续出版,并被台湾教育部定为大学用书。各种专门著作有十种。这段时期,还陆续开展了大规模调查研究工作,写成科学研究报告30多篇、100多篇学术论文,达到了很高的学术造诣。总计发表过的专门著作、调查研究报告及学术论文共800多万字。大部分为中文,少数为英文,在国内外广为传播,在农业经济理论上、农业政策上有深远的影响。
  1956年张德粹受台湾糖业公司委托,以(台湾)中国农村经济学会名义,负责研究砂糖保证价格问题。当时台湾经济以农业为主,稻米和蔗糖是两大支柱,砂糖外销所赚外汇,占当时台湾外汇总收入的70%以上,对于台湾经济发展有着重大作用。砂糖市场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千变万化的影响,蔗农又受糖价急剧波动的影响,难以安心种植甘蔗。并且,甘蔗与稻谷及许多别的农作物是互相竞争的农作物,比较成本和收益状况,制约着它们相互的消长。加之甘蔗的生长期又比较长,转换不那么灵活。而砂糖保证价格的高低,从国民经济来说,必对外汇收入、人民生活、财政补贴以及物价变动产生影响。在张德粹的主持下,台糖保证价格的研究,经过一年深入调查与统计分析,弄清各有关方面的互相制约关系,从而设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保证糖价的计算公式,写出了《砂糖保证价格研究》报告。
  从这一年开始,每年提出一篇保证糖价研究报告,以适应变化的经济形势,并不断提高研究报告的科学水平。这项研究工作,持续了20多年。1960年获得台湾教育部的学术著作奖。结合这项研究工作,1964—1967年期间,张德粹发表过有关糖价问题的学术论文共6篇。1967年把这项研究做了一次十年总结,写了一篇调查研究总报告。保证糖价问题,当然直接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进程。1972年,张德粹在他退休的时候,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系统地论述了这个问题,题为《由保证糖价研究论台湾糖业与整个农业发展前途》。通过这项调查研究,还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人才,把科研、教育与社会实践密切地结合起来。在张德粹晚年,为了感谢他对于台湾糖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台糖公司于1986年赠给张德粹题为《蔗境同甘》的感谢状。
  张德粹于1956年还同时接受台湾农村复兴委员会委托,调查研究台湾鲜鱼运销与价格问题。在陈超尘协助下,同年发表了研究成果《台湾鲜鱼运销与价格研究》报告。退休以后,张德粹于1974年又发表了6万字的“台湾淡水养殖业发展探究”的学术论文。
  1950—1960年张德粹还与有关单位合作,主持了以下各项农产品运销与价格问题的调查研究工作:(1)台湾茶叶生产与运销问题的研究;(2)台湾鸡鸭与蛋类运销及价格的研究;(3)台湾香蕉生产与运销的经济分析;(4)台湾牛乳及其加工品的供需与价格的研究;(5)台湾油籽作物生产、消费与价格的经济分析;(6)台湾主要粮食品价格的分析。
  1970年,张德粹代表台大农业经济学系与美国农业部合作,研究台湾主要农产品的供给、需求与贸易的长期变化预测问题。经过两年调查分析,完成了相应的研究报告,同时用中英文发表。张德粹对于农产品运销与价格问题的研究,从单一产品,逐步扩展到综合性、比较全面的研究,从一般分析到经济模型的建立,这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这段时期,正是台湾经济高速发展的前夕和初期阶段,市场发展较快,农产品运销越来越成为一个尖锐问题,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张德粹集中研究了台湾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农产品运销价格问题。对台湾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也是张德粹的研究领域,其中又侧重于农业发展、土地经济及农村合作。主要研究报告和论文如:《小农经营及其出路》(1956)、《我国耕作机械化的可能性》(1954)、《台湾北部地区劳动力之分析》(1956)、《由新时代的农业趋势论到台湾农业前途》(1962)、《如何促进台湾农业现代化》(1972)等。
  1955年,张德粹的著作《农业经济学》出版,台湾教育部定为大学用书,由国立编译馆主编,计34万字。这本书共分6篇,分门别类概述了农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使学者对于农业经济科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也为以后的专门化课程打下基础。6篇为:总篇与农业生产经济学,计五章;农场管理,计三章;农业金融与保险,四章;农产运销,三章;农产品价格,四章;农业政策,六章;全书共计25章。为编写这本书,张德粹参阅了大量的中外文献资料,从早期的农业经济文献,例如《前汉书食货志》和屠能(J.H.VonThunen)的《孤立国》到最新的著作和研究报告。所列参考书目,仅西文著作就有96种。在这本书里,对于所论主题的阐述,既有历史发展过程的描述,也有各家学说的比较分析。例如,在农业政策篇有关土地制度的章节,既介绍了许多国家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也联系着说明了各家学者不同的理论观点。全书的着眼点,既重视参考国外经验,又着重结合中国实际,包括台湾和大陆的农业发展经验。

 张德粹在为这本书写的序言中说,这本书是他集20多年的教学经验写成的。但是他仍然认为:事物在发展,学习无止境,在这本书出版发行11年之后,于1966年再出了第二版。在新版中,他利用这个机会,把许多篇章都做了增订和补充,以反映新经验、新理论。例如:在第一篇中新增设一章,专门讨论新发展起来的农业生产函数问题。又如,第二十二章原为《土壤资源保持政策》,新版除对原稿做了补充修订之外,又设专节讨论《生物资源保持》。开宗明义就说:“生物资源不同于不可再生的资源”,它的特点是:“生生不已,源源而来”。但要“善于调节生产与利用,经常保持供需平衡”。他的文风总是既简明扼要,又把事情说得明明白白,平平常常。真是文如其人。
  为了满足农业专科学校用书的需要,在他临退休之年,又出版了另一本《农业经济学》,约30万字,也由国立编译馆主编。
  在土地问题方面,张德粹的主要著作有《土地经济学》,计40万字,台湾教育部定为大学用书。1979年出第二版,做了必要的修订和补充。早在1952年,应美国土地经济学会之约,他编写了一本《台湾土地利用》(Land Utilization in Taiwan),在美国出了英文版。他主要的研究报告和论文有:《台湾农地减租后之农村经济》(1951);《论土地税及我国历代之土地税制》(1966);《纵论土地金融及台湾现行之农业金融制度》(1965);《如何扩大农场经营规模》(1970);《台湾地区农业土地利用之研究》(1973)等。
  张德粹一向重视农业合作,从他在丹麦和英国留学时期开始,所到之处,总要考察当地的农业合作和其他农业组织状况。这方面的著作也较多。早在1953年,就同时出版了两本农业合作教科书,其一为《农业合作》,是专为中国合作经济专科函授学校编写的。另一本是《农业合作的原理与实务》,约34万字。国立编译馆主编,台湾教育部定为大学用书。还先后发表过许多研究报告和论文,如《近代世界的合作事业》(1956);《农会与各种合作组织应如何分工合作之探讨》(1975);《台湾农业合作组织对全省农业与经济发展之贡献》(1975);《台湾农业合作对农业发展之重要性研究》(1980)等。
  张德粹参加过许多国际学术活动。1952年由联合国经社理事会资助,参加在美国举行的农业合作会议。会后考察美国农村组织与农业发展状况。回国后发表了一篇考察报告《美国的农民组织及其工作重心》(1953)。开会期间,他与在英国留学期间的导师艾世比重逢,并结识了哈佛大学农业经济讲座教授布拉克(J.D.Black)等国际上著名的学者。1961年接受美国洛氏基金会资助,先到墨西哥参加国际农业经济学家协会的第十一届年会,会后到美国和日本考察两国农业发展状况,为时半年,看到许多农业中的新鲜事物。1968年接受澳大利亚悉尼(雪梨)大学的邀请,前往讲学并考察。主要讲题为:《台湾农业地权制改革的方法与功效》及《农地改革与农业发展》。按照台湾教育部有关规定,1969年张德粹应享受一年的休假。他在完成了与美国农业部合作的研究报告之后,借夫人陈相淑同赴美国探视子女,游览名胜。回国途中,经日本,参观了世界博览会。
  张德粹的研究领域,还包括国外农业经济。除了他的硕士论文系研究英国与丹麦的合作金融问题之外,后来发表过的论文如:《近年美国的合作事业》(1955);《论现今各国农产价格管制政策》(1955);《世界最主要的粮食小麦面粉之产销分析》(1971);《近代农业合作之发展》(1973);《农业金融的重要与各国农业金融制度的发展》(1976);《美国农业推广制度》(1953);《美国农村福利设施概述》。其中有的是学术论文,有的是考察报告。

晚年继续增补并发展农业经济学说(1972—1987)

  按照有关规定,张德粹于1972年从台湾大学退休,时年73岁。作为一位教育家和科学家,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功成业就。张德粹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但是,他却并没有结束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那时候,台湾大学仍聘请他为兼任教授,继续指导研究生学习和论文的写作。
  事实上,张德粹个人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工作,也仍在继续进行。主要是一方面补充、增订并整理已经出版的专门著作,例如,《农业合作的原理及实务》一书,1973年又出了第二版。其次是完成手中未了的专题研究工作,其中包括糖价问题、土地问题等。他还在晚年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即中国人口问题。早在60年代初,张德粹就很注意中国的人口问题,并发表过两篇论文:《生物学理的人口论》(1960)和《台湾人口政策商榷》(1965)。还出版了一本人口问题的专门著作,题为《人口问题要义》。退休以后,又设立专题研究,发表过的研究成果有:《台湾地区适当人口成长水准之研究》、《农业人口与农业发展及农村社会进步之相关分析》以及《台湾地区适当人口成长率之研究》。这三篇研究报告,互相紧密联系,是在1976年和1977两年之内发表的。在中国人口问题上,他的主要观点一贯是:应该限制人口过分的增长,使人口品质提高,造成富裕康乐的社会。

  张德粹曾经两度在我国西北地区工作,虽然时间都不长,但他对作为我国古文化发祥地的西北地区的发展,怀有浓厚的感情和兴趣。在他临终前两天,即1987年7月27日晚间,还在对他的一篇题为《中国文化之发源地——我西北地域》的论文,作最后修饰定稿。并在稿末注明:“本稿是为西北农学院门生故旧写的。”热爱祖国,这是他最后的嘱托了。
  张德粹把他的毕生精力都用在教育和科学事业上。除了短期兼任过台湾大学农业推广系主任、私立文化大学合作经济兼任教授,以及台湾农村经济学会理事和国际农业经济学家协会会员之外,没有担任过行政职务或社会工作,全力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培养出一大批农业经济专家,各自在教育、农业、经济、金融等各界,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其中作行政工作的,大多也是从政的科技人员,是国家现代化不可缺少的人才。为了纪念张德粹从事教育事业逾30周年,1968年台湾教育部颁赠《多士师表》横幅一帧。到了1986年,张德粹虽然已不再担负具体的教学任务,只是还经常到给他保留的办公室看看书报杂志,台湾大学仍聘请他为名誉教授,以示崇敬。
  张德粹在1973年教师节之际,写过一篇阐释韩昌黎《师说》的文章,说明他对于“传、授、解”的认识,并且一贯身体力行。他认为:“师生关系不只是传授知识,更有感情和道义因素。”作为一名教师,他向来尊重晚辈和学生的新猷。处理学习、工作和生活问题,严肃认真,坦率诚恳。他曾说过:“我写的书每个字都是照我的意思亲自写出的,没有剪贴誊抄”。他不善辞令,言语不多,但是对于他的内心满腔热忱,门生故旧都有极深刻的体会。他经常关心已毕业学生和晚辈青年的工作、进修和成长过程。利用他在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联系,曾经先后保送或推荐过几十名学生到国外留学进修。这对台大农业经济学系的充实和发展,起了直接作用。当然,这批学生工作分布很广泛,已如前叙。为了帮助家境清寒品学兼优学生,他于1982年捐赠新台币40万元,在台湾大学设立了“张德粹教授奖学金”。1987年张德粹去世后,他的家属捐赠20万元台币,在他的母校国立中央大学设立“张德粹教授纪念奖学金”。秉承遗志,奖掖英才。
  张德粹喜欢游览名胜古迹。留学期间,遍游了西欧各国和美国。后来又多次访问美国,饱览了北美风光。他还利用在悉尼大学讲学的机会,游历了澳大利亚的几个名城。在国内工作期间,常常利用假期或出差之便,访问过许多地方。
  张德粹家学渊源,有较深厚的国学根底。他虽有兴趣,却没有时间研究历史和文学。不过,他还是偷闲写过几篇与国史有关的文章,表现了他对于理解祖国文化的追求。他的大女儿念英结婚的时候,他送给女婿劳延煊的贺礼,不是什么珍贵的日用品,而是一部《资治通鉴》和一部《续通鉴》。
  张德粹作为中国新旧时代交替时期的知识分子,不善诗词书画,但却喜欢收藏和欣赏中国诗词书画。1960年门生故旧为他庆祝60岁寿辰,他展出了多年收藏的书画,以飨与会者。1983年,他把收藏的书画计16种29件捐赠给了国立故宫博物院。到了晚年,常常浏览中国古代诗词自娱,还亲自抄录《诗词选录》,这成了他晚年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张德粹晚年,仍然身体健康,唯脚力软弱,行走不便,需由夫人陪伴去台大校园。1987年7月28日晚间起床解手,不慎在卧室内跌倒,后脑受伤,抢救无效,同月30日凌晨四时半逝世。时有夫人陈相淑和门生20多人随侍在侧。子女远在美国,虽然收到电告,立即兼程赶回,已迟了几个小时,引为憾事。葬礼很隆重,由台湾大学校长孙震主祭,生前工作过的六校校友代表及台湾农村经济学会代表等致祭。张夫人不愿劳动亲朋,没有发讣告。当地出版的《中央日报》、《联合报》和《中国时报》三家报纸,都及时发布了张德粹病逝的新闻报道。有700多人吊唁,8月11日安葬在台北县的金山安乐园公墓,有100人到墓地送葬。
  张德粹80寿辰时,六个学校的受业门生,曾共同呈献过一块匾额,题为《德隆学粹》,张德粹安葬时,门生们又把这块题为《德隆学粹》的匾额,用黑色花岗石雕刻,放在墓碑上面墙上,上款“德粹恩师千古”,下款“受业门生叩献”。一代师表,于此长眠。
  张德粹毕生从事农业经济学教学科研,综观他的治学方法和态度,可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学以致用,教学科研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张德粹自1956年起研究台湾砂糖保证价格问题,持续了20多年之久,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保证糖价的计算公式,对台湾糖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种学以致用的精神值得特别称道。第二,为了实践的目的,坚持脚踏实地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教材论著材料精确翔实,言必有据,不尚空谈。第三,在研究方向上,既博且精,既涉猎农业经济学各个领域,又专精农产运销学和农业合作组织,堪称博大精深。总之,张德粹对我国农业经济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这也是他毕生追求的目标。
 

简历

  1900年12月26日 生于湖南省攸县柏树下田村。
  1907年 八岁启蒙,由父亲授。
  1916年 攸县第一高等小学毕业。
   1921年 长沙岳云中学毕业,与陈相淑女士结婚。
  1927年 国立东南大学农科毕业。
  1928—1934年 先后在岳云中学教书,在南京中央大学研究院进修,并研究助理。
  1935年 参加湖南省公费留学考试,并以第一名录取。同年,进入丹麦家农学院进修。
  1936年 实地考擦丹麦农业合作,及德奥瑞士,法国农业业,9月转学英国威尔斯大学,师从艾世比(Ashby)教授,研究农业经济与合作。
  1937—1938年 获取威尔斯大学硕士学位后,进入牛津大学(Universi-yofCambridge)农业经济研究所工作,抗日战争爆发,起程返国,应聘为西北农学院教授。此后毕生从事业经济学科教学与研究工作50多年。
  1938—1941年 西北农学院农业经济学教授。
  1941—1942年 浙江大学农业经济系教授(时在贵州湄潭)。
  1943—1948年 中央大学农业经济系教授。
  1948—1972年 台湾大学农业经济系主任并兼教授,农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1973—1986年 台湾大学农业经济系兼任教授。
  1986—1987年 台湾大学名誉教授。

主要论著

  1 张德粹.农产运销学,南京:中国经济书刊生产合作社之研究专著,1948年出版.  
  2 张德粹.农业合作.台北:中国合作经济专科函授学校印刷,1953年.
  3 张德粹.农业合作的原理与实务.台湾商务印书馆印行,1953年.农业经济学.专科学校用书.台北市正中书局印行,1955年初版.
  4 张德粹.土地经济学.台北市正中书局印行,1963年初版.
  5 张德粹.人口问题要义.台北市正中书局印行,1964年初版.
  6 张德粹.农业经济学.大学用书.台北市环球书局印行,1972年出版.
  7 张德粹.农村建设与农业合作之相关分析.中国经济建设季刊第一卷第三期,1943年.
  8 张德粹.近代各国农产价格的统制及其评议.中国经济建设季刊第二卷第三期与第四期,1943年.
  9 张德粹.论农业保险合作.中农月刊第五卷第二期,1943年.晚近各国粮食政策概论.粮食问题出版社专刊第一期,1944年.
  10 张德粹.物价剧变与农民.国立中央大学农业经济集刊第一期,1944年.
  11 张德粹.我国国民粮食的量与质.中农月刊第八期十一页,1947年.
  12 张德粹.论台湾农会与合作社的分合.新社会第三卷第十期,1951年.
  Land Utilization in Taiwan,Land Econamics,Published in U.S.A.Nov.,1952.
  13 张德粹.我国耕作机械化的可能性.中华农学会报第八期.七一至七四页,1954年.
  14 张德粹.近年来美国的合作事业.合作界十八页,1955年.
  15 张德粹.近代世界的合作事业.主义与国策第五十三期.七至十页,1955年.
  16 张德粹.论现今各国农产价格管制政策.主义与国策第六十四期.三至四页,1955年.
  17 张德粹.台湾北部地区农业劳动之分析.台大农学院研究报告第四卷第三期,一O八至一二三页,1956年.
  18 张德粹.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in Taiwan,Yearbook of Agricul-tura1 Cooperation,Published in London,1958.
  19 张德粹.生物学理的人口论.新时代第一卷第七期十至十三页,1961年.
  20 张德粹.由新时代的农业趋势论到台湾农业前途.新时代第二卷第十一期,1962年.
  21 张德粹.台湾糖业的总检讨.台湾经济动能简报第三十五期.十九页,1964年.
  22 张德粹.台湾人口政策之商榷.中国行政季刊第四期.国立政治大学主编,1965年.
  23 张德粹.近十年来台湾砂糖内销价格之分析.中华农学会报第五十二期,1965年.
  24 张德粹.台湾南部主要农作物生产资源利用之经济分析.台大农经系印行,1965年.
  25 张德粹.纵论土地金融即台湾现行之农业金融制度.土地金融季刊第二卷第二期,1965年.
  26 张德粹.论土地税及我国历代之土地税制.土地金融季刊第三卷第一期,1966年.
  27 张德粹.台湾糖业之再检讨.农林厅台湾农业季刊第三卷第四期,1967年.
  28 张德粹.由猪肉与蔬菜价涨论到台湾农地利用问题.台湾土地金融季刊第五卷第四期,1968年.
  29 张德粹.如何扩大农场经营规模.中国农村经济学会.农业经济论文专集第五集,1970年.
  30 张德粹.农业经济学之一般原理.王云五社会科学大辞典第五册经济学专论.第三五七至三六三页,1971年.
  31 张德粹.世界最主要的粮食——小麦面粉——之产销分析.粮农经济月刊第三十八期,1971年.
  32 张德粹.台湾农业生产应有的改革.企业与经济月刊第一卷第六期,1972年.

   33 张德粹.由保证糖价研究论台湾糖业与整个农业发展前途.企业与经济月刊第二卷第三期,1972年.
  34 张德粹.如何促进台湾农业现代化.台湾土地金融季刊第九卷第四期,1972年.
  35 张德粹.近代农业合作之发展.台湾省合作金库.合作界第十一卷第二期,1973年.
  36 张德粹.为孔圣诞辰纪念教师节特释韩文公之师说.1973年.
  37 张德粹.台湾农产品运销问题的检讨.企业与经济月刊第三卷第二期,1973年.
  38 张德粹.从一般经济原理论我国当前的农业政策.企业与经济月刊第三卷第十二期,1974年.
  39 张德粹.农会与各种合作组织应如何分工合作之探讨.果农合作第三二九期,1975年.
  40 张德粹.台湾农业合作组织对全省农业与经济发展之贡献.果农合作第三三二期,1975年.
  41 张德粹.农业金融的重要与各国农业金融制度的发展.台湾土地金融季刊第十三卷第一期,1976年.
  42 张德粹.湖南人之气节与文风.湖南文献第四卷第二期刊印,1976年.
  43 张德粹.如何发展台湾农村不动产信用之探讨.台湾土地银行创立三十周年纪念特刊(即土地金融季刊第十三卷第三期),1976年.
  44 张德粹.告台湾农地减租后之农村经济.中国地政研究所.农地减租研究报告,1951年.
  45 张德粹.台湾茶叶生产问题之研究.与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合作之研究报告,1953年.
  46 张德粹.美国农村福利设施概述.中国内政,1953年.
  47 张德粹.美国的农业推广制度.中华农学会报第一卷二四至二五页,1953年.
  48 张德粹.美国的农民组织及其工作重心.在美国考察之报告.台湾农林第四卷第二期二八至二九页,1953年.
  49 张德粹.论苏俄集体农场近貌.新社会第五卷第十二期,1953年.
  50 张德粹.台湾鲜鱼运销与价格研究.张德粹、陈超尘合著,与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合作之研究报告,计一二七页,1956年.
  51 张德粹.小农经营及其出路.中国经济第六十七期四至六页,1956年.
  52 张德粹.台湾之鸡鸭与蛋类运销.中国经济第七十五期五至八页,1956年.
  53 张德粹.台湾鸡鸭与蛋类运销及价格之研究.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特刊第十九号,五九页,1957年.
  54 张德粹.台湾茶叶生产与运销的研究.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特刊第二十五号,四五页,1958年.
  55 张德粹.台湾砂糖保证价格之研究.中国农村经济学会与台湾糖业公司合作举办之研究.台糖农务特刊第一号,1959年.
  56 张德粹.台湾砂糖保证价格之研究.研究保证糖价十周年总报告.台湾糖业公司专刊,1967年.
  57 张德粹.世界砂糖供需与价格之研究.台大农经系之研究报告,1967年.
  58 张德粹.台湾香蕉生产与运销之经济分析.与台湾省青果运销合作社合作之研究报告,1968年.
  59 张德粹.台湾牛乳及其加工品的供需与价格之研究.中国粮农经济研究会,1970年.
  60 张德粹.台湾主要农产品之供给、需要与贸易的长期变化预测(Long-Term Projections of Supply,Demand and Trade for seleeted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Taiwan).台大农经系与美国农业部合作之研究计划费时二年.研究报告全用英文撰写,1970年.
  61 张德粹.台湾油籽作物生产、消费与价格之经济分析.国科会补助之研究报告.台大农经系印,1971年.
  62 张德粹.台湾主要粮食品价格之分析.国科会补助之研究报告,1972年.
  63 张德粹.台湾地区农业土地利用之研究.行政院台闽地区农渔业普查委员会编印之专题研究报告第一篇.共约四万五千字,1973年.
  64 张德粹.砂糖货物税及台湾地区内销糖数量与价格之研究.中国农村经济学会之研究报告,1973年.
  65 张德粹.台湾淡水养殖渔业发展之探究.台大农经系研究报告.附英文提要共约六万字,1974年.
  66 张德粹.台湾农会与农村合作组织对农业发展应有任务之研究.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之研究报告,1974年.
  67 张德粹.从农业生产资源利用趋势探究台湾糖业发展之前途.中国农村经济学会与台湾糖业公司合作之研究报告,1976年.
  68 张德粹.台湾地区适当人口成长水准之研究.与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合作之研究报告,1976年.
  69 张德粹.农业人口与农业发展及农村社会进步之相关分析.台湾大学农学院研究报告.农业与经济特刊,1979年.
  70 张德粹.台湾地区适当人口成长率之研究.前列研究报告之改版本.
  71 张德粹.台湾香蕉保证价格之研究.与台湾香蕉研究所合作之研究报告.第一期1977年印行,第二期1978年印行,第三期1979年印行.
  72 张德粹.台湾农业合作对农业发展之重要性研究.中国合作事业协会台湾省分会印行,1980年.
    73 张德粹.当前台湾农村盛行之法外农地租佃制对将来农业发展的影响之研究,1979年.

作者:安希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