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栽培史

大麦是中国古老的粮食兼饲料作物之一。有人认为中国的栽培小麦是外来的,而大麦则可能是本土起源的。自7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多次对西藏、青海和四川西部的野生大麦进行联合考察,发现青藏高原几乎存在包括野生二棱大麦在内的世界上已发现的各种近缘野生大麦,及其一些变种。表明青藏高原应是世界大麦的起源中心之一,特别是青稞大麦,中国可能是主要发源地。1985-1986年甘肃民乐县六坝乡东灰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碳化的大麦粒,与现在西北地区栽培的青棵大麦形状十分相似。经测定该遗址的年代距今已有5000。这是迄今为止考古工作者在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大麦遗存。

大麦和小麦的栽培技术基本相同。商代甲骨文中有麦字,可能包括小麦和大麦。《诗经》中常常来牟并称,“来”指小麦,“牟”为大麦。《齐民要术》以前的古籍,如《吕氏春秋》、《氾胜之书》等都把它们放在一起叙述。《齐民要术》以后的农书,对大麦和小麦的植物形态、地域分布、生育期、耐贮性等方面的差异,已有明确的认识。例如《齐民要术》说大麦的生育期为250天,小麦的生育期为270天。由于大麦生育期较短,有利于调节茬口矛盾,所以在南方的稻麦两熟制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明清之际,在岭南地区更成为稻—稻—麦三熟制中的冬作谷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