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淮河流域是我国稻作农业的起源地
(06月28日16:57)
    新华网郑州6月27日电(记者桂娟)因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而闻名中外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近日又获重要考古发现:从这里新出土的大量稻谷、炭化米,以及大量成套的稻作农具证明了考古学家多年来的猜想,9000年前,生活在淮河流域的贾湖人已创造出相当发达的稻作文化,淮河上游地区曾是我国稻作农业的起源地。
    今年4月至6月,经国家文物局的批准,中国科技大学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舞阳县博物馆合作,由贾湖遗址历次发掘的主持者、中国科技大学张居中教授率队,运用科技考古的全新思路和手段,对贾湖遗址进行了第7次考古发掘。
    在发掘的3处公共墓地中,有两处是以随葬渔猎工具为主,而另一处随葬的则是农业生产工具,如石铲、石镰、石斧、石刀,以及成套的加工稻米的工具如石磨盘、石磨棒等,这不仅说明了稻作农业在贾湖人的生活中已占据了重要地位,还对研究当时的经济形态、社会分工等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发现大量的稻谷和炭化米之外,专家们还运用科技手段浮选出保存完好的带壳稻谷。从这些稻谷的粒形来看,这一时期稻谷的种子为兼有野生稻、籼稻、粳稻特征的处于进化过程中的原始栽培稻,并正向偏粳方向发展。
    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认为稻作农业是长江流域的特色,贾湖遗址的发现改变了这一传统看法。在过去的6次考古发掘中,已经发现了大量的炭化稻米、稻壳和农具,而此次种种新发现进一步证明:贾湖文化的水稻人工驯化程度明显高于同期的长江流域的遗址,“淮河上游地区很可能是粳稻的初始起源地之一,这对于研究我国栽培稻的起源与传播,我国稻作农业的起源与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张居中说。
    专家们还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对出土的遗物进行了鉴定,植物种子中有稻米、豆类、山楂、葡萄等,动物中有大量的鱼类、龟鳖类骨骼等,这为了解当时的经济形态,人们的膳食结构有重要价值。
    另外,在发现的90多座墓葬中,还有数例男女一次
合葬墓,并发现了罕见的多达23人的二次合葬墓,这为研究8000年前的贾湖先民的社会组织形式、婚姻形态等提供了重要资料。在两座厚葬的女性墓中,墓主人不仅浑身上下摆满了各种石质、骨质、陶质的随葬品,而且在眼眶内还置入一至数枚绿松石装饰品,这可能是后世玉暝目现象的萌芽形态,为研究当时的葬俗、葬仪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令人振奋的发现还有,首次发现了一支刻划精美图案的两孔骨形器,加上此前出土的五孔、六孔、七孔和八孔骨笛,贾湖遗址共出土了骨笛30多枝,进一步丰富了人们对贾湖音乐文化的认识。   
    舞阳贾湖遗址是我国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前期遗址,距今9000年至7800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这里进行过6次考古发掘,有8000年前的七声音阶骨笛,成组龟甲及其原始契刻文字和最早的稻作农业等重要发现,并进行了10多年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公布之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今年被评为“中国二十世纪一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