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农书〉新解》后记
 

 

农业乃百业之母、众生之本。中华传统农业发达,文明悠久持续,甲于万国。工商之世,商品堆积,钱神倍加忙碌,富者越发方便。然物欲横流,科学反科学,技术多滥用,环境污染,生态危机,劳动异化,德性窳败,而农道潜隐,愈益深沉幽微矣。工商子孙,陵于农母,有悖天理人伦。镰刀、铁锤织于中共党旗之上,不可磨灭。革命、建设诸事,离农则绝母本。生态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皆须重农。《周礼》倡言“三农”。中共端赖小米、步枪,驱逐倭寇列强,倾覆刮民政权,匡复社稷;改革开放时代,亦颇重“三农”,且力建新农村。虽然,世易时移,语境丕变,而古今同贯,中西合观,其理则一。先哲云:万变不离其宗,此之谓也。

仆生长农家,舌耕有年,酷爱巴山蜀水,不辞盆地意识。天意作美,仆赴金陵,拜张芳先生座下,略窥贾学门径,遂获硕、博学位。仆之学位论文,本就《齐民四术》、巴蜀农业而作,非径与《补农书》利害攸关也。然仆之硕士论文答辩会上,会长罗仑先生固言《补农书》必读,业师及叶依能、郭文韬诸先生亦持同议。仆唯唯,谨默记之而已。此两千年六月事也。彭世奖先生曰:仆之业师当属“四大金刚”一代之小字辈。然业师遽归道山,过甲子未远。仆惊闻噩耗,时距博士论文答辩蒇事不及百日。呜呼!痛哉!

初,仆游张先生之门,知《补农书》之名,且自他书习其片语,然未睹全貌。为撰博士论文,仆遍地耙翻资料,见方志称:有一官员,引《补农书》入蜀。博士学位既得,仆乃弛放身心,概无远志。某日忽念旧事,寻《补农书》读之。因陈、王杰构赫然在目,海内外贤达亦多出佳品,仆故怀李白黄鹤之叹,不敢心存创作之念,庶几乎免于剩饭之讥。然蠢动之欲难却,拟撰一荒政短论,迅即洗手。岂知一入彀中,急切脱身不得。查毛泽东文稿,知其与《补农书》有缘,仆乃为之一喜。奈何庸才,学殖浅薄,虽百般折腾,亦徒留残鳞败甲而已。现将鳞甲裒集打整,串为一书,以志未忘先生昔日功课之要求也。书内文字多半刊出,时地不一;今检集成册,亦便万一之睥睨也。《补农书》篇幅不大,故若干资料利用未免复见之弊。大君子,或无笑焉。

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之师友,广东商学院(尤政治与教育学院)之同事,五湖四海之亲朋(尤郑家治、童际鹏两先生),皆有恩德于仆,当受区区之谢忱。

 

周邦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