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力之宜篇第一

 

    凡從事於務者,皆當量力而為之,不可苟且,貪多務得②,以致終無成遂也。傳③曰:「少則得,多則惑」,況稼穡④在艱難之尤者,詎可不先度其財足以贍,力足以給,優游不迫,可以取必效,然後為之。倘或財不贍,力不給,而貪多務得,未免苟簡滅裂⑤之患,十不得一二,幸其成功,已不可必矣。雖多其田畝,是多其患害,未見其利益也。若深思熟計,既善其始,又善其中,終必有成遂之常矣,豈徒苟徼一時之幸哉。《易》曰:「君子以作事謀始」,誠哉是言也。

    且古者分田之制,一夫一婦,受田百畝,草萊之地稱焉⑥。以其地有肥磽不同,故有不易、一易、再易之别焉。不易之地,上地也,家百畝,謂可歲耕之也。一易之地,中地也,家二百畝,謂間歲耕其半,以息地氣,且裕民之力也。再易之地,下地也,家三百畝,謂歲耕百畝,三歲而一周也。先王之制如此,非獨以謂土敝則草木不長,氣衰而生物不遂也,抑欲其財力優裕,歲歲常稔,不致務廣而俱失。故皆以深耕易耨,而百穀⑦用成,國裕民富可待也,仰事俯育可必也。

諺有之曰:「多虛不如少實,廣種不如狹收」,豈不信然。竊嘗有以喻之:蒲且子,古之善弋者也,挽纖弱之弓,連雙於青雲之際,蓋以挽弓之力有餘,然後可以巧中而必獲也。若乃力弱而弓強,則戰掉惴慄之不暇,何暇思獲。舉是以推,則農之治田,不在連阡跨陌之多,唯其財力相稱,則豐穰可期也審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作者是從宋代一個經营地主的立場出發,提財力第一的思想的。這個論點顯然是錯誤的。   

    ②  「貪多務得」是一句成語。「務得」指竭力想獲得。韓愈進學解:「貪多務得,細大不捐」,意思是說,不論大小,全都不放棄;亦卽貪多到什麽都想必得。

    ③  「傳」指古老傅說,猶如孟子所說「於傳有之」;不是指經傳的傳(如《左傳》、《毛傳》之類)。

    ④  「稼」指栽種,「穑」指收穫。稼穡二字合起來作為農事的統稱。

    ⑤  《莊子》:「昔予為禾耕而鹵莽之,則其實亦鹵莽而報予;耘而滅裂之,其實亦滅裂而報予。」莽指輕脫不小心。滅裂指耘田時粗心大意。這就是精耕細作的反面。   

    ⑥  《周禮》大司徒:「不易之地家百畝,一易之地家二百畝,再易之地家三百畝。」又遂人:「上地,夫一廛,田百畝,萊五十畝;餘夫亦如之。中地,夫一廛,田百畝,萊百畝;餘夫亦如之。下地,夫一廛,田百畝,萊二百畝;餘夫亦如之。」鄭玄注:「萊,謂休不耕者。」

⑦  《易》、《詩》、《書》都說「百穀」,還沒有「五穀」這一名詞。穀指糧貪作物。「百穀」是各種糧食作物的總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