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豆 第 六

    爾 雅 曰 ( 一 ) : 「 戎 叔 謂 之 荏 菽 。 」 孫 炎 注 曰 : 「戎 叔 , 大 菽 也 。 」

    張 揖 《 廣 雅 》 曰 ( 二 ) : 「 大 豆 , 菽 也 。 小 豆 ,荅 也 。 豍 方 迷 反 豆 、 豌 豆 , 留 豆 也 。 胡 豆 , ● 胡 江 反 ● 音 雙 也 。 」

    《 廣 志 》 曰 : 「 重 ( 三 ) 小 豆 , 一 歲 三 熟 , 槧 甘( 四 ) 。 白 豆 , 麤 大 可 食 。 刺 豆 , 亦 可 食 。 秬 豆 , 苗 似小 豆 , 紫 花 , 可 為 麵 , 生 朱 提 、 建 寧 【 一 】 。 大 豆 : 有黃 落 豆 ; 有 御 豆 , 其 豆 角 長 ; 有 楊 豆 , 葉 可 食 。 胡 豆 ,有 青 、 有 黃 者 。 」

    《 本 草 經 》 云 ( 五 ) : 「 張 騫 使 外 國 , 得 胡 豆 。」

    今 世 大 豆 , 有 白 、 黑 二 種 , 及 長 梢 、 牛 踐 之 名 。小 豆 有 菉 、 赤 、 白 三 種 。 黃 高 麗 豆 、 黑 高 麗 豆 、 鷰 豆 、豍 豆 , 大 豆 類 也 。 豌 ( 六 ) 豆 、 江 豆 、  ( 七 ) 豆 , 小豆 類 也 。 【 二 】

    春 大 豆 , 次 稙 穀 之 後 。 二 月 中 旬 為 上 時 , 一畝 用 子 八 升 。 三 月 上 旬 為 中 時 , 用子 一 斗 。 四 月 上 旬 為 下 時 。 用 子一 斗 二 升 。 歲 宜 晚 者 , 五 、 六 月 亦 得 ; 然 稍 晚 稍 加種 子 。

    地 不 求 熟 。 秋 鋒 之 地 , 即 ● 種 。地 過 熟 者 , 苗 茂 而 實 少 。

    收 刈 欲 晚 。 此 不 零 落 , 刈 早 損 實。

    必 須 耬 下 。 種 欲 深 故 。 豆 性 強 ,苗 深 則 及 澤 。 鋒 、 耩 各 一 。 鋤 不 過 再 。

    葉 落 盡 , 然 後 刈 。 葉 不 盡 , 則 難治 。 刈 訖 則 速 耕 。 大 豆 性 炒 ( 八) , 秋 不 耕 則 無 澤 也 。

    種 茭 【 三 】 者 , 用 麥 底 。 一 畝 用 子 三 升 。 先 漫 散訖 , 犁 細 淺 ●【
四 】 良 輟 反 而 勞 之 。 旱則 萁 堅 【 五 】 葉 落 , 稀 則 苗 莖 不 高 , 深 則 土 厚 不 生 。 若澤 多 者 , 先 深 耕 訖 , 逆  擲 豆 【 六 】 , 然 後 勞 之 。 澤少 則 否 , 為 其 浥 鬱 不 生 。 九 月 中 , 候 近 地 葉 有 黃 落者 , 速 刈 之 。 葉 少 不 黃【
七 】 必 浥 鬱 。 刈 不 速 , 逢 風 則 葉 落盡 , 遇 雨 則 爛 不 成 。

    《 雜 陰 陽 書 》 曰 : 「 大 豆 『 生 』 於 槐 。 九 十 日 秀, 秀 後 七 十 日 熟 。 豆 『 生 』 於 申 , 『 壯 』 於 子 , 『 長 』於 壬 , 『 老 』 於 丑 , 『 死 』 於 寅 , 惡 於 甲 、 乙 , 忌 於 卯、 午 、 丙 、 丁 。 」

    《 孝 經 援 神 契 》 曰 ( 九 ) : 「 赤 土 宜 菽 也 。 」

    《 氾 勝 之 書 》 曰 : 「 大 豆 保 歲 易 為 , 宜 古 之 所 以備 凶 年 也 。 謹 計 家 口 數 , 種 大 豆 , 率 人 五 畝 , 此 田 之 本也 。

    「 三 月 榆 莢 時 , 有 雨 , 高 田 可 種 大 豆 。 土 和 無 塊, 畝 五 升 ; 土 不 和 , 則 益 之 。 種 大 豆 , 夏 至 後 二 十 日 ,尚 可 種 。 戴 甲 而 生 , 不 用 深 耕 。

    「 大 豆 須 均 而 稀 。

    「 豆 花 憎 見 日 , 見 日 則 黃 爛 而 根 焦 也 。

    「 穫 豆 之 法 , 莢 黑 而 莖 蒼 , 輒 收 無 疑 ; 其 實 將 落, 反 失 之 。 故 曰 : 『 豆 熟 於 場 。 』 於 場 穫 豆 , 即 青 莢 在上 , 黑 莢 在 下 。 」

    氾 勝 之 區 種 大 豆 法 : 「 坎 方 深 各 六 寸 , 相 去 二 尺, 一 畝 得 千 二 百 八 十 坎 。 其 坎 成 , 取 美 糞 一 升 , 合 坎 中土 攪 和 , 以 內 坎 中 。 臨 種 沃 之 , 坎 三 升 水 。 坎 內 豆 三 粒; 覆 上 土 , 勿 厚 , 以 掌 抑 之 , 令 種 與 土 相 親 。 一 畝 用 種二 升 , 用 糞 十 二 石 八 斗 。

    「 豆 生 五 六 葉 , 鋤 之 。 旱 者 溉 之 , 坎 三 升 水 。

    「 丁 夫 一 人 , 可 治 五 畝 。 至 秋 收 , 一 畝 中 十 六 石。

    「 種 之 上 , 土 纔 令 蔽 豆 耳 。 ( 十 ) 」

    崔 寔 曰 : 「 正 月 可 種 豍 豆 。 二 月 可 種 大 豆 。 」 又曰 : 「 三 月 , 昏 , 參 夕 【 八 】 , 杏 花 盛 , 桑 椹 赤 , 可 種大 豆 , 謂 之 上 時 。 四 月 , 時 雨 降 , 可 種 大 、 小 豆 。 美 田欲 稀 , 薄 田 欲 稠 。 」

( 一 )   見 《 爾 雅 ‧ 釋 草 》 , 文 同 。「 叔 」 , 金 抄 、 明 抄 如 文 , 湖 湘 本 作 「 菽 」 。 孫 炎 注 ,《 爾 雅 》 邢 昺 疏 引 作 : 「 大 豆 也 。 」 《 爾 雅 》 注 釋 者 犍為 舍 人 、 樊 光 、 李 巡 、 郭 璞 均 以 「 胡 」 釋 「 戎 」 , 指 「戎 叔 」 為 「 胡 豆 」 , 與 孫 炎 異 。 惟 「 胡 」 亦 有 「 大 」 義, 也 可 以 解 釋 為 大 豆 。

( 二 )   見 《 廣 雅 ‧ 釋 草 》 , 「 菽 」作 「  」 , 字 同 ; 「 留 」 作 「 ● 」 ; 餘 同 。 關 於 各 字 的音 注 : 「 豍 」 , 黃 校 、 張 校 、 明 抄 作 「 方 迷 切 」 , 金 抄作 「 方 迷 反 」 。 按 此 字 音 切 的 上 一 字 , 《 廣 雅 》 曹 憲 音注 、 玄 應 《 一 切 經 音 義 》 卷 一 二 《 中 阿 含 經 》 、 《 廣 韻》 、 《 集 韻 》 均 作 「 布 」 或 「 邊 」 字 , 即 均 讀 脣 音 , 不讀 脣 齒 音 , 吾 點 因 此 改 為 「 邊 迷 切 」 , 「 方 」 可 能 是 「邊 」 的 殘 文 錯 成 。 「 ● 」 , 黃 校 、 明 抄 誤 作「
● 」 , 並 誤 作 「 濟 江 切 」 , 但 張 校作 「 胡 江 切 」 , 茲 從 金 抄 作 「 胡 江 反 」 。 「 音 雙 」 是 「 ● 」 的 音 注 , 金 抄 、 明 抄 都 列 在 句 末 「 也 」 字 下 ( 金 抄誤 作 「 音 愛 」 ) , 黃 校 、 張 校 列 在 「 ● 」 字 下 , 和 《 廣雅 》 曹 憲 音 注 一 樣 , 茲 從 黃 校 列 前 。

( 三 )   「 重 」 , 金 抄 、 明 抄 及 《 初學 記 》 卷 二 七 「 五 穀 」 引 廣 志 同 ; 湖 湘 本 及 《 太 平 御 覽》 卷 八 四 一 「 豆 」 引 《 廣 志 》 作 「 種 」 。 按 所 謂 「 一 歲三 熟 」 , 恐 未 必 是 一 年 中 間 種 三 次 收 三 次 , 而 是 指 結 莢時 期 長 , 一 年 中 可 有 幾 批 的 收 摘 , 也 許 因 此 稱 為 「 重 」。

( 四 )   「 槧 」 , 金 抄 、 明 抄 、 湖 湘本 及 《 初 學 記 》 卷 二 七 引 《 廣 志 》 同 , 「 槧 」 是 印 板 ,在 這 裏 沒 有 意 思 , 當 誤 。 《 太 平 御 覽 》 卷 八 四 一 引 《 廣志 》 作 「 味 」 ( 丁 國 鈞 校 引 古 香 齋 本 《 初 學 記 》 亦 作 「味 」 ) , 則 「 味 甘 」 屬 上 句 。 吾 點 校 疑 應 作 「 ● 」 , 「 ● 甘 」 , 猶 言 「 味 甘 」 , 二 字 形 近 而 訛 , 頗 有 可 能 。

( 五 )   今 傳 本 草 書 無 此 記 載 。 《 太平 御 覽 》 卷 八 四 一 「 豆 」 引 《 本 草 經 》 有 此 條 , 是 : 「生 大 豆 , 張 騫 使 外 國 得 胡 麻 , 胡 豆 — — 或 曰 戎 菽 。 」

( 六 )   「 豌 」 , 明 抄 誤 作 「 ● 」 ,金 抄 、 湖 湘 本 不 誤 。

( 七 )   「  」 , 明 抄 、 湖 湘 本 誤 作「 ● 」 , 據 金 抄 改 正 。

( 八 )   「 炒 」 , 黃 校 、 明 抄 作 「 雨」 , 《 輯 要 》 引 作 「 溫 」 , 皆 非 , 金 抄 作 「 ● 」 , 字 不全 , 當 係 「 ● 」 ( 古 「 炒 」 字 ) 的 殘 文 錯 成 。 唐 韓 鄂 《四 時 纂 要 》 「 二 月 」 篇 「 種 大 豆 」 條 採 《 要 術 》 作 「 大豆 性 炒 」 , 茲 據 改 。 「 性 炒 」 指 大 豆 需 要 水 分 較 多 , 地容 易 乾 燥 。 這 一 小 段 的 意 思 是 說 大 豆 到 葉 落 盡 後 收 割 ,地 面 暴 露 較 久 , 水 分 蒸 發 快 , 因 此 收 割 後 必 須 立 即 耕 耙保 墑 。

( 九 )   《 周 禮 ‧ 地 官 》 「 載 師 」 孔穎 達 疏 引 《 孝 經 援 神 契 》 作 :「
蒼 赤 宜 種 菽 。 」

( 十 )   此 句 各 本 均 在 引 《 氾 勝 之 書》 的 最 末 , 但 行 文 突 兀 , 疑 有 倒 錯 , 當 在 上 文 講 覆 土 處。

【 一 】   朱 提 , 郡 名 , 東 漢 末 置 , 郡治 在 今 四 川 省 宜 賓 縣 。 建 寧 , 三 國 蜀 置 的 郡 , 故 治 在 今雲 南 省 曲 靖 縣 。

【 二 】   以 上 各 種 豆 : 「 戎 菽 」 或 「荏 菽 」 , 是 大 豆 的 古 老 名 稱 。「
江 豆 」 即 豇 豆 ; 「 ● ● 」 也 是 豇 豆。 古 無 「 豇 」 字 , 後 人 從 「 江 」 聲 改 水 旁 為 豆 旁 作 「 豇」 。 「 豍 豆 」 也 稱 「 蹕 豆 」 , 當 是 豌 豆 的 別 名 ; 但 《 要術 》 稱 為 「 大 豆 類 」 , 則 是 大 豆 一 類 。 「 留 豆 」 被 稱 為「 留 」 , ( 後 來 寫 作 「 ● 」 ) 也 許 是 越 冬 二 年 生 的 豆 ,好 像 冬 麥 被 稱 為 「 宿 麥 」 。 「 胡 豆 」 的 說 法 最 雜 : 漢 犍為 舍 人 、 樊 光 、 李 巡 、 晉 郭 璞 均 以 《 爾 雅 》 的 「 戎 叔 」為 「 胡 豆 」 , 「 胡 」 如 果 解 釋 為 「 大 」 , 那 就 是 大 豆 類, 《 太 平 御 覽 》 卷 八 四 一 引 《 本 草 經 》 即 逕 以 「 胡 豆 」為 大 豆 。 《 名 醫 別 錄 序 例 》 以 為 是 青 斑 豆 。 唐 孫 思 邈 《千 金 方 》 以 為 是 青 小 豆 。 《 本 草 綱 目 》 以 為 是 豌 豆 。 還有 說 是 蠶 豆 的 。 《 要 術 》 引 《 廣 雅 》 則 指 為 豇 豆 ; 引 《廣 志 》 只 說 「 有 青 有 黃 」 , 但 不 是 大 豆 。 大 概 豆 的 種 類多 而 又 雜 , 加 上 各 地 隨 俗 異 名 , 像 這 類 雜 色 的 豆 , 事 實上 就 不 可 能 有 同 物 共 指 的 名 稱 。 「  」 音 勞 。 崔 豹 《 古今 注 》 : 「  豆 , 一 名 治 豆 , 葉 似 葛 而 實 長 尺 餘 , 可 蒸食 。 」 而 《 救 荒 本 草 》 : 「 ● 豆 , 生 平 野 中 , 北 土 處 處有 之 。 … … 葉 似 黑 豆 葉 而 窄 小 , 微 尖 , 開 淡 粉 紫 花 。 結小 角 , 其 豆 似 黑 豆 形 , 極 小 。 」 又 名 「 穭 豆 」 、 「 鹿 豆」 。 唐 陳 藏 器 《 本 草 拾 遺 》 : 「 穭 豆 , … … 生 田 野 , 小黑 。 … … 一 名 驢 豆 , 一 名  豆 。 」 因 此 , 後 來 有 指 為 是黑 小 豆 的 。 所 指 隨 地 異 名 , 也 很 雜 。 其 他 像 「 秬 豆 」 、「 刺 豆 」 、 「 御 豆 」 、 「 楊 豆 」 、 「 鷰 豆 」 、「
高 麗 豆 」 等 , 或 者 是 雜 色 豆 , 或 者是 大 豆 的 不 同 品 種 。 關 於 「 大 豆 類 」 和 「 小 豆 類 」 , 「大 」 、 「 小 」 之 分 , 不 是 指 豆 的 大 小 , 當 與 豆 的 成 分 和用 途 有 關 , 大 概 蛋 白 質 和 脂 肪 的 含 量 較 豐 而 經 濟 價 值 較高 的 , 稱 為 「 大 豆 類 」 , 反 之 稱 為 「 小 豆 類 」 。

【 三 】   「 茭 」 , 是 「 乾 芻 」 , 即 乾飼 料 。 「 種 茭 」 是 說 種 這 種 大 豆 是 專 為 連 莖 帶 葉 地 收 貯起 來 , 作 為 牲 畜 越 冬 的 飼 料 用 的 。 卷 六 《 養 牛 馬 驢 騾 》篇 提 到 「 茭 豆 」 , 《 養 羊 》 篇 還 載 有 種 刈 法 , 所 指 均 相同 。

【 四 】   「 ● 」 , 音 劣 , 《 集 韻 》 解釋 為 「 耕 田 起 土 」 , 由 作 為 土 埂 解 釋 的 「 埒 」 字 演 變 而來 。 「 ● 」 與 「 耩 」 是 同 一 工 作 的 兩 方 面 , 對 小 土 埂 說是 「 ● 」 , 對 小 土 溝 說 是 「 耩 」 。 這 裏 是 用 犁 犁 起 小 土條 , 所 以 說 「 犁 細 淺 ● 」 , 實 際 就 是 用 淺 串 法 犁 地 破 土。 卷 三 《 蔓 菁 》 篇 有 「 犁 麤 ● 」 , 和 這 個 相 對 。

【 五 】   「 萁 」 , 豆 莖 ; 「 堅 」 , 乾硬 。 「 旱 」 指 種 得 過 早 , 易 遇 乾 旱 , 有 「 萁 堅 葉 落 」 之弊 , 五 月 麥 熟 後 種 下 , 進 入 雨 季 , 則 莖 葉 繁 茂 , 很 合 時。 據 此 , 「 旱 」 當 然 講 得 通 , 但 作 「 早 」 更 直 截 了 當 ,也 許 竟 是 「 早 」 字 之 誤 。

【 六 】   「  」 ( 金 抄 誤 作 「  」 ), 音 伐 , 也 寫 作 「  」 、 「 壟 」 。 這 裏 是 指 隨 著 犁 壁 翻起 的 土 塊 , 俗 稱 「 土  」 。 土  翻 轉 倒 仆 在 同 一 個 方 向, 翻 轉 面 曲 凸 作 弧 線 下 覆 , 不 完 全 散 開 , 顯 得 有 些 光 滑( 特 別 是 黏 濕 的 土 ) 。 這 裏 是 撒 播 大 豆 , 如 果 對 著 土  倒仆 的 方 向 撒 豆 , 就 撒 在 曲 凸 面 上 , 豆 子 不 落 實 , 而 且 容易 回 跳 , 所 以 必 須 在 「 逆  」 即 相 反 的 方 向 撒 豆 , 使 豆子 撒 在  間 的 空 隙 中 , 然 後 ● 過 一 遍 蓋 好 , 就 合 適 。

【 七 】   「 少 」 , 古 時 常 作 「 稍 」 字用 。 如 果 在 近 根 部 的 葉 還 沒 有 黃 落 時 就 收 割 貯 積 起 來 ,還 嫌 青 , 容 易 鬱 壞 , 所 以 說 : 「 葉 少 不 黃 必 浥 鬱 」 。

【 八 】   「 夕 」 , 指 西 斜 。 三 月 的 黃昏 , 參 星 西 落 , 故 云 「 昏 參 夕 」 。 這 時 的 「 中 星 」 是 井宿 。 這 是 農 諺 , 《 四 民 月 令 》 原 引 , 「 昏 參 夕 」 協 「 桑椹 赤 」 , 詳 見 《 四 民 月 令 輯 釋 》 「 三 月 」 篇 注 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