粱 秫 第 五
《 爾 雅 》 曰 ( 一 ) : 「 虋 , 赤 苗 也 ; 芑 , 白 苗 也 。」 郭 璞 注 曰 : 「 虋 , 今 之 赤 粱 粟 ;
芑 , 今 之 白 粱 粟 : 皆好 穀 也 。 」 犍 為 舍 人 曰 :「
是 伯 夷 、 叔 齊 所 食 首 陽 草 也 。 」
《 廣 志 》 曰 ( 二 ) : 「 有 具 粱 , 解 粱 ; 有 遼 東 赤粱 , 魏 武 帝 嘗 以 作 粥 。 」
《 爾 雅 》 曰 ( 三 ) : 「 粟 , 秫 也 。 」 孫 炎 曰 : 「秫 , 黏 粟 也 。 」
《 廣 志 》 曰 ( 四 ) : 「 秫 , 黏 粟 , 有 赤 、 有 白 者; 有 胡 秫 , 早 熟 及 麥 。 」
《 說 文 》 曰 ( 五 ) : 「 秫 , 稷 之 黏 者 。 」
按 今 世 有 黃 粱 ; 穀 秫 , 桑 根 秫 , 㥮 天 棓 秫 ( 六 )也 。
粱 、 秫 並 欲 薄 地 而 稀 , 一 畝 用 子 三 升 半 。 地良 多 雉 尾 【 一 】 , 苗 穊 穗 不 成 。
種 與 稙 穀 同 時 。 晚 者 全 不 收 也 。
燥 濕 之 宜 , 杷 勞 之 法 , 一 同 穀 苗 。
收 刈 欲 晚 。 性 不 零 落 , 早 刈 損 實。
( 一 ) 見 《 爾 雅 ‧ 釋 草 》 , 連 郭 璞注 , 並 無 「 也 」 字 。 「 虋 」 音 門 , 「 芑 」 音 起 。 犍 為 舍人 注 《 爾 雅 》 , 散 見 於 各 書 所 引 , 其 注 本 已 佚 失 。
( 二 ) 《 初 學 記 》 卷 二 七 「 五 穀 」引 《 廣 志 》 無 「 魏 武 帝 嘗 以 作 粥 」 句 。 《 太 平 御 覽 》 卷八 四 二 「 粱 」 引 《 廣 志 》 同 《 要 術 》 ( 只 個 別 無 關 重 要字 有 差 異 ) 。
( 三 ) 《 爾 雅 ‧ 釋 草 》 作 : 「 眾 ,秫 。 」 孫 炎 , 三 國 魏 人 , 受 學 於 鄭 玄 , 《 爾 雅 》 的 注 釋者 之 一 。 其 注 散 見 於 各 書 所 引 , 原 注 本 已 佚 失 。
( 四 ) 《 初 學 記 》 卷 二 七 「 五 穀 」及 《 太 平 御 覽 》 卷 八 三 九 「 秫 」 引 《 廣 志 》 均 缺 「 黏 粟」 二 字 。
( 五 ) 引 《 說 文 》 同 今 本 。
( 六 ) 金 抄 作 「 㥮 」 , 明 抄 作 「 ● 」 , 湖 湘 本 作 「 ● 」 ( 無 此 字 ) 。 按 「 㥮 」 是 無 患 子 科的 無 患 子 , 因 其 子 可 作 念 珠 , 又 名 「 菩 提 子 」 。 唐 段 成式 《 酉 陽 雜 俎 續 集 》 卷 十 記 載 㥮 木 燒 之 極 香 , 古 人 用 以辟 除 邪 惡 。 也 許 「 㥮 天 棓 秫 」 這 個 秫 種 抵 抗 病 蟲 害 的 能力 強 , 故 有 此 名 。 茲 姑 從 金 抄 。
【 一 】 「 雉 尾 」 , 未 詳 , 大 概 形 容穗 子 細 長 , 而 上 部 的 子 粒 輕 虛 不 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