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稻 第 十 一

    《 爾 雅 》 曰 ( 一 ) : 「 稌 , 稻 也 。 」 《 郭 璞 》 注 曰: 「 沛 國 【 一 】 今 呼 稻 為 稌 。 」

    《 廣 志 》 云 ( 二 ) : 「 有 虎 掌 稻 、 紫 芒 稻 、 赤 芒稻 、 白 米 稻 ( 三 ) 。 南 方 有 蟬 鳴 稻 , 七 月 熟 。 有 蓋 下 白稻 , 正 月 種 , 五 月 穫 ; 穫 訖 , 其 莖 根 復 生 , 九 月 熟 。 青芋 稻 , 六 月 熟 ; 累 子 稻 , 白 漢 ( 四 ) 稻 , 七 月 熟 : 此 三稻 , 大 而 且 長 , 米 半 寸 ( 五 ) , 出 益 州 。  有 烏  、 黑穬 、 青 函 、 白 夏 之 名 。 」

    《 說 文 》 曰 ( 六 ) : 「 ● , 稻 紫 莖 不 黏 者 。 」 「 , 稻 屬 。 」

    《 風 土 記 》 曰 : 「 稻 之 紫 莖 ( 七 ) , ● 【 二 】 稻之 青 穗 , 米 皆 青 白 也 。 」

    《 字 林 》 曰 : 「 秜 ( 力 脂 反 ) ( 八 ) , 稻 今 年 死, 來 年 自 生 曰『
秜 』 ( 九 ) 。 」

    按 今 世 有 黃 瓮 稻 、 黃 陸 稻 、 青 稗 稻 、 豫 章 青 稻 、尾 紫 稻 、 青 杖 稻 、 飛 蜻 稻 、 赤 甲 稻 、 烏 陵 稻 、 大 香 稻 、小 香 稻 、 白 地 稻 ; 菰 ( 十 ) 灰 稻 , 一 年 再 熟 。 有 秫 稻 。秫 稻 米 , 一 名 糯 ( 奴 亂 反 ) 米 , 俗 云 「 亂 米 」 , 非 也 。有 九 ● ( 十 一 ) 秫 、 雉 目 秫 、 大 黃 秫 、 棠 秫 、 馬 牙 秫 、長 江 秫 、 惠 成 秫 、 黃 般 秫 、 方 滿 秫 、 虎 皮 秫 、 薈 柰 秫 ,皆 米 也 ( 十 二 ) 。

    稻 , 無 所 緣 【 三 】 , 唯 歲 易 為 良 。 選 地 欲 近 上 流。 地 無 良 薄 , 水 清 則 稻 美 也 。

    三 月 種 者 為 上 時 , 四 月 上 旬 為 中 時 , 中 旬 為 下 時。

    先 放 水 , 十 日 後 , 曳 陸 軸 【 四 】 十 遍 。 遍數 唯 多 為 良 。 地 既 熟 , 淨 淘 種 子 ; 浮者 不 去 ( 十 三 ) , 秋 則 生 稗 。 漬 經 三 ( 十 四 ) 宿 ,漉 出 ; 內 草 ● 【 五 】 市 規 反 中 裛之 。 復 經 三 宿 , 芽 生 , 長 二 分 。 一 畝 三 升 ( 十 五 ) 擲 。三 日 之 中 , 令 人 驅 鳥 。

    稻 苗 長 七 八 寸 , 陳 草 復 起 , 以 鎌 侵 水 芟 之 , 草 悉膿 死 。 稻 苗 漸 長 , 復 須 薅 【 六 】 。 拔 草曰 薅 。 虎 高 切 。 薅 訖 , 決 去 水 , 曝 根 令 堅 。 量 時 水旱 而 溉 之 。 將 熟 , 又 去 水 。

    霜 降 穫 之 。 早 刈 米 青 而 不 堅 , 晚刈 零 落 而 損 收 。

    北 土 高 原 , 本 無 陂 澤 。 隨 逐 隈 曲 【 七 】 而 田 者 ,二 月 , 冰 解 地 乾 , 燒 而 耕 之 , 仍 即 下 水 ; 十 日 , 塊 既 散液 【 八 】 , 持 木 斫 【 九 】 平 之 。 納 種 如 前 法 。 既 生 七 八寸 , 拔 而 栽 之 【 一 0 】 。 既 非 歲 易 , 草、 稗 俱 生 , 芟 亦 不 死 , 故 須 栽 而 薅 之 。 溉 灌 , 收 刈, 一 如 前 法 。

    畦 ● 【 一 一 】 大 小 無 定 , 須 量 地 宜 , 取 水 均 【 一二 】 而 已 。

    藏 稻 必 須 用 簞 。 此 既 水 穀 , 窖 埋得 地 氣 則 爛 敗 也 。 若 欲 久 居 者 , 亦 如 「 劁 麥 法 」 。

    舂 稻 必 須 冬 時 積 日 燥 曝 , 一 夜 置 霜 露 中 , 即 舂 。 若 冬 舂 不 乾 , 即 米 青 赤 脈 起 【 一 三 】 。不 經 霜 , 不 燥 曝 , 則 米 碎 矣 【 一 四 】 。

    秫 稻 法 , 一 切 同 。

    《 雜 陰 陽 書 》 曰 : 「 稻 『 生 』 於 柳 或 楊 。 八 十 日秀 , 秀 後 七 十 日 成 。 戊 、 己 、 四 季 日 為 良 。 忌 寅 、 卯 、辰 。 惡 甲 、 乙 。 」

    《 周 官 》 曰 ( 十 六 ) : 「 稻 人 , 掌 稼 下 地 【 一 五】 。 「 以 水 澤 之 地 種 穀 也 。 謂 之 稼 者 ,有 似 嫁 女 相 生 。 」 以 豬 【 一 六 】 畜 水 , 以 防 止 水 ,以 溝 蕩 水 【 一 七 】 , 以 遂 均 水 【 一 八 】 , 以 列 舍 水 【 一九 】 , 以 澮 寫 水 【 二 0 】 , 以 ( 十 七 ) 涉 揚 其 芟 , 作 田。 」 「 鄭 司 農 說 『 豬 』 、 『 防 』 : 以 《春 秋 傳 》 曰 : 『 町 原 防 , 規 偃 豬 』 。 【 二 一 】 『 以 列 舍水 』 : 『 列 者 , 非 一 道 以 去 水 也 。 』 『 以 涉 揚 其 芟 』 :『 以 其 水 寫 , 故 得 行 其 田 中 , 舉 其 芟 鉤 【 二 二 】 也 。 』杜 子 春 讀 『 蕩 』 為 『 和 蕩 』 , 謂 『 以 溝 行 水 也 。 』 玄 謂偃 豬 者 , 畜 流 水 之 陂 也 。 防 , 豬 旁 隄 也 。 遂 , 田 首 受 水小 ( 十 八 ) 溝 也 。 列 , 田 之 畦 ● 也 。 澮 ( 十 九 ) , 田 尾去 水 大 溝 。 作 , 猶 治 也 。 開 遂 舍 水 於 列 中 , 因 ( 二 十 )涉 之 , 揚 去 前 年 所 芟 之 草 , 而 治 田 種 稻 。 」

    「 凡 稼 澤 , 夏 以 水 殄 草 而 芟 夷 之 。 「殄 , 病 也 , 絕 也 。 鄭 司 農 說 『 芟 夷 』 : 以 《 春 秋 傳 》 曰: 『 芟 夷 、 薀 崇 之 。 【 二 三 】 今 時 謂 禾 下 麥 為 『 夷 下 麥』 , 言 芟 刈 其 禾 , 於 下 種 麥 也 。 』 玄 謂 將 以 澤 地 為 稼 者, 必 於 夏 六 月 之 時 , 大 雨 時 行 , 以 水 病 絕 草 之 後 生 者 ,至 秋 水 涸 , 芟 之 , 明 年 乃 稼 。 」 澤 草 所 生 , 謂 之 芒種 。 」 「 鄭 司 農 云 : 『 澤 草 之 所 生 , 其地 可 種 芒 種 。 』 芒 種 , 稻 、 麥 也 。 」

    《 禮 記 ‧ 月 令 》 云 : 「 季 夏 … … 大 雨 時 行 , 乃 燒、 薙 、 行 水 , 利 以 殺 草 , 如 以 熱 湯 。 鄭玄 注 曰 : 「 薙 , 謂 迫 地 殺 ( 二 一 ) 草 。 此 謂 欲 稼 萊 地 【二 四 】 , 先 薙 其 草 , 草 乾 , 燒 之 , 至 此 月 , 大 雨 流 潦 ,畜 於 其 中 , 則 草 不 復 生 , 地 美 可 稼 也 。 『 薙 氏 , 掌 殺 草: 春 始 ( 二 二 ) 生 而 萌 之 , 夏 日 至 而 夷 ( 二 三 ) 之 , 秋繩 ( 二 四 ) 而 芟 之 , 冬 日 至 而 耜 之 。 若 欲 其 化 也 , 則 以水 火 變 之 。 ( 二 五 ) 』 【 二 五 】 」 可 以 糞 田 疇 , 可以 美 土 彊 ( 二 六 ) 。 」 注 曰 : 「 土 潤 ,溽 暑 ( 二 七 ) , 膏 澤 易 行 也 。 糞 、 美 , 互 文 。 土 彊 , 彊 ● 之 地 。 」

    《 孝 經 ‧ 援 神 契 》 曰 ( 二 八 ) : 「 汙 、 泉 宜 稻 。」

    《 淮 南 子 》 曰 ( 二 九 ) : 「 蘺 ( 三 十 ) , 先 稻 熟, 而 農 夫 薅 之 者 , 不 以 小 ( 三 一 ) 利 害 大 穫 。 」 高誘 曰 : 「 蘺 , 水 稗 。 」

    《 氾 勝 之 書 》 曰 : 「 種 稻 , 春 凍 解 , 耕 反 其 土 。種 稻 , 區 不 欲 大 , 大 則 水 深 淺 不 適 。 冬 至 後 一 百 一 十 日可 種 稻 。 稻 地 美 , 用 種 畝 四 升 。 始 種 稻 欲 溫 , 溫 者 缺 其 , 令 水 道 相 直 ; 夏 至 後 大 熱 , 令 水 道 錯 。 」

    《 崔 寔 》 曰 : 「 三 月 , 可 種  稻 。 稻 , 美 田 欲 稀, 薄 田 欲 稠 。 五 月 , 可 別 稻 及 藍 , 盡 夏 至 後 二 十 日 止 。」

( 一 )   見 《 爾 雅 ‧ 釋 草 》 , 無 「 也」 字 。 郭 璞 注 作 : 「 今 沛 國 呼 稌 。 」 「 稌 」 音 徒 。

( 二 )   《 初 學 記 》 卷 二 七 「 五 穀 」引 《 廣 志 》 「 赤 芒 稻 」 作 「 赤 穬 稻 」 , 脫 「 訖 」 字 , 「白 漢 稻 」 作 「 白 漠 稻 」 , 無 「 出 益 州 」 , 餘 見 校 記 ( 五) 。 《 太 平 御 覽 》 卷 八 三 九 引 《 廣 志 》 「 赤 穬 稻 」 同 《初 學 記 》 , 「 白 漢 稻 」 同 《 要 術 》 , 「 大 而 且 長 」 以 下多 有 竄 誤 。 關 於「
 」 的 「 青 函 」 《 初 學 記 》 引 作 「青 幽 」 , 《 太 平 御 覽 》 引 作 「 幽 青 」 。

( 三 )   各 本 均 作 「 白 米 」 , 無 「 稻」 字 ; 金 抄 作 「 白 米 稻 」 , 《 初 學 記 》 引 同 。 按 在 這 裏無 論 有 無 「 稻 」 字 , 都 是 一 個 品 種 的 名 稱 , 浙 東 從 前 就有 「 白 米 」 的 品 種 , 金 抄 有 「 稻 」 字 更 明 確 。

( 四 )   「 漢 」 , 各 本 同 ; 黃 校 、 張校 作 「 漠 」 , 同 《 初 學 記 》 引 。

( 五 )   「 … … 米 半 寸 」 , 各 本 同 。《 初 學 記 》 卷 二 七 引 《 廣 志 》 作 : 「 此 三 種 , 大 且 長 ,三 枚 長 一 寸 半 。 」 雖 所 說 長 度 相 同 , 但 前 者 指 米 , 後 者指 穀 。 據 矩 齋 《 古 尺 考 》 , 魏 杜 夔 律 尺 合 今 零 點 二 四 一八 五 公 尺 , 晉 後 尺 合 今 零 點 二 四 五 三 二 公 尺 。 魏 晉 的 「半 寸 」 , 折 成 今 尺 , 在 三 分 六 七 厘 之 間 。

( 六 )   《 說 文 》 作 : 「 ● , 稻 紫 莖不 黏 也 。 從 禾 ● 聲 , 讀 若 靡 。 」 各 本 均 作 「 ● 」 , 茲 改從 《 說 文 》 作 「 ● 」 。 又 : 「  , 稻 屬 。 」「
 ,  或 從 更 。 」 則 「  」 是 「  」的 重 文 , 和 《 要 術 》 直 接 引 作「
 , 稻 屬 」 不 同 。

( 七 )   「 稻 之 紫 莖 」 , 各 本 同 。 「稻 」 上 當 有 脫 字 。 《 太 平 御 覽 》 卷 八 三 九 「 稻 」 引 《 風土 記 》 作 「 穰 稻 之 紫 莖 」 , 雖 多 一 「 穰 」 字 , 仍 有 未 協。 日 譯 本 將 此 脫 字 補 為 「 ● 」 字 。 惟 以 《 說 文 》 「 ● ,稻 紫 莖 」 參 驗 之 , 「 ● 」 當 又 係 「 ● 」 字 之 訛 。 如 確 係脫 「 ● 」 字 , 則 此 二 句 應 讀 成 : 「 ● , 稻 之 紫 莖 ; ● ,稻 之 青 穗 」 。

( 八 )   明 抄 作 「 力 脂 反 」 , 與 《 廣韻 》 同 ; 黃 校 、 張 校 作 「 力 □ 反 」 , 金 抄 作 「 力  反 」, 第 二 字 一 空 一 殘 ; 湖 湘 本 、 《 津 逮 》 本 脫 第 二 字 , 將第 一 、 第 三 二 字 誤 合 成 「 ● 」 字 。 黃 麓 森 校 記 : 「 以 秜音 推 之 , 校 宋 本 空 字 當 補 脂 字 」 , 與 明 抄 合 。

( 九 )   「 秜 」 , 音 尼 ( 據 音 注 , 同《 廣 韻 》 , 音 梨 ) 。 《 字 林 》 , 晉 呂 忱 撰 。 《 說 文 》 已先 《 字 林 》 收 有 此 字 , 解 釋 是 : 「 稻 今 年 落 , 來 年 自 生謂 之 秜 。 」 這 就 有 差 異 。 死 而 來 年 自 生 , 變 為 宿 根 生 長; 落 子 自 生 , 那 是 很 平 常 。 也 許 《 呂 忱 》 是 籠 統 地 稱 「落 」 為 「 死 」 , 也 可 能 「 死 」 是 「 落 」 字 之 誤 。 另 外 ,湖 湘 本 始 誤 「 秜 」 為 「 ● 」 , 明 楊 慎 《 丹 鉛 續 錄 》 卷 四因 有 「 刈 稻 明 年 復 生 曰 ● 」 的 說 法 , 實 為 湖 湘 本 所 誤 。

( 十 )   各 本 均 作 「 孤 」 , 茲 從 金 抄作 「 菰 」 。

( 十 一 ) 金 抄 、 黃 校 、 張 校 、 明 抄 、漸 西 本 均 作 「 ● 」 。 按 「 ● 」 , 音 涸 , 《 廣 韻 》 : 「 似黍 而 小 。 」 這 也 許 是 指 這 種 秫 的 子 實 有 九 粒「
● 」 那 末 大 。 湖 湘 本 、 《 津 逮 》 本、 《 學 津 》 本 作 「 格 」 , 非 。

( 十 二 ) 「 皆 米 也 」 , 各 本 同 , 義 有未 周 。 所 記 既 均 係 秫 稻 , 「 米 」 上 似 脫 「 糯 」 字 。

( 十 三 ) 金 抄 、 明 抄 、 湖 湘 本 、 《 津逮 》 本 均 作 「 浮 者 去 之 」 , 則 下 句 應 有 「 不 爾 」 一 類 字; 《 輯 要 》 引 作 「 浮 者 不 去 」 ( 《 學 津 》 本 、 漸 西 本 同) , 意 義 明 允 , 茲 從 之 。

( 十 四 ) 各 本 均 作 「 三 」 , 唐 韓 鄂 《四 時 纂 要 》 「 三 月 」 篇 採 《 要 術 》 亦 作 「 三 」 ; 明 抄 作「 五 」 , 當 係 誤 字 。

( 十 五 ) 「 升 」 , 各 本 同 ; 金 抄 作 「斗 」 , 韓 鄂 《 四 時 纂 要 》 「 三 月 」 篇 採 《 要 術 》 亦 作 「斗 」 。 據 《 要 術 》 所 記 , 種 水 稻 係 採 用 直 播 法 , 沒 有 說到 預 作 秧 田 , 則 以 作 「 升 」 為 是 。

( 十 六 ) 見 《 周 禮 ‧ 地 官 》 「 稻 人 」, 文 字 同 。 文 內 小 注 , 均 鄭 玄 注 , 文 句 亦 同 。

( 十 七 ) 金 抄 、 明 抄 無 「 以 」 字 , 他本 均 有 , 《 周 禮 》 原 文 亦 有 ( 注 文 所 重 複 的 「 以 涉 揚 其芟 」 , 金 抄 、 明 抄 亦 有 「 以 」 字 ) , 顯 係 脫 漏 , 茲 據 補。

( 十 八 ) 鄭 玄 注 周 禮 地 官 「 遂 人 」 :「 遂 , 廣 深 各 二 尺 。 」 「 遂 」 在 遂 、 溝 、 洫 、 澮 、 川 的灌 排 渠 系 中 是 直 接 引 水 到 田 的 最 小 農 渠 。 這 裏 「 小 」 字, 明 抄 作 「 大 」 , 誤 ; 金 抄 作 「 卜 」 , 顯 係 漏 脫 一 點 。茲 據 他 本 及 《 周 禮 》 原 注 改 正 。

( 十 九 ) 「 澮 」 , 明 抄 誤 作 「 合 」 。

( 二 十 ) 「 因 」 , 明 抄 誤 作 「 田 」 。

( 二 一 ) 金 抄 、 明 抄 作 「 殺 」 ; 湖 湘本 作 「 芟 」 , 同 《 月 令 》 鄭 注 。

( 二 二 ) 金 抄 、 湖 湘 本 作 「 始 」 , 同《 月 令 》 鄭 注 及 《 周 禮 》 「 薙 氏 」 原 文 ; 黃 校 、 張 校 、明 抄 作 「 草 」 。

( 二 三 ) 「 夷 」 , 各 本 同 。 《 月 令 》鄭 注 作 「 薙 」 。 周 禮 「 薙 氏 」 原 文 作 「 夷 」 。

( 二 四 ) 「 繩 」 , 金 抄 作 「 終 」 , 黃校 、 明 抄 作 「 ● 」 ( 無 此 字 ) , 均 誤 ; 茲 據 湖 湘 本 等 及《 周 禮 》 「 薙 氏 」 原 文 改 正 ( 參 看 注 釋 【 二 五 】 ) 。

( 二 五 ) 「 薙 氏 , 掌 殺 草 , … … 水 火變 之 。 」 這 段 是 《 周 禮 ‧ 秋 官 》 「 薙 氏 」 原 文 , 文 字 同。 但 今 本 《 月 令 》 鄭 注 只 針 對 正 文 引 其 中 的 二 句 作 注 ,全 文 是 : 「 薙 人 掌 殺 草 職 , 曰 : 『 夏 至 日 而 薙 之 。 』 又曰 : 『 如 欲 其 化 也 , 則 以 水 火 變 之 。 』 」 《 要 術 》 引 鄭注 直 抄 「 薙 氏 」 全 文 , 恐 有 問 題 。

( 二 六 ) 金 抄 作 「 土 彊 」 , 同 《 月 令》 , 指 強 ● 的 土 ; 各 本 作 「 土 疆 」 , 誤 。

( 二 七 ) 《 月 令 》 鄭 注 作 「 土 潤 溽 」, 無 「 暑 」 字 。

( 二 八 ) 《 太 平 御 覽 》 卷 八 三 九 「 稻」 引 《 孝 經 援 神 契 》 同 《 要 術 》 。 「 汙 」 是 低 窪 停 水 的地 , 明 抄 訛 作 「 汗 」 , 據 湖 湘 本 等 改 正 ( 金 抄 先 脫 後 補, 字 跡 不 顯 , 像 「 汙 」 ) 。

( 二 九 ) 見 《 淮 南 子 ‧ 泰 族 訓 》 , 作: 「 離 , 先 稻 熟 , 而 農 夫 耨 之 , 不 以 小 利 傷 大 穫 也 。 」注 文 在 「 耨 之 」 下 , 作 : 「 稻 米 隨 而 生 者 為 離 , 與 稻 相似 。 耨 之 , 為 其 少 實 。 」 此 注 《 四 部 叢 刊 》 本 《 淮 南 子》 題 作 「 許 慎 記 上 」 的 是 這 樣 , 他 本 題 作 高 誘 注 的 也 是這 樣 , 《 太 平 御 覽 》 卷 八 三 九 「 稻 」 引 《 淮 南 子 》 這 條注 文 還 是 這 樣 , 均 與 《 要 術 》 所 引 高 注 大 異 , 說 明 今 本此 注 應 出 許 慎 , 今 本 中 混 有 許 、 高 二 注 , 而 其 混 淆 在 隋杜 臺 卿 以 後 宋 以 前 。

( 三 十 ) 「 蘺 」 , 明 抄 誤 作 「 籬 」 ,他 本 不 誤 。

( 三 一 ) 金 抄 脫 「 小 」 字 。

【 一 】   東 漢 改 沛 郡 為 沛 國 , 晉 因 之, 故 治 在 今 安 徽 宿 縣 。

【 二 】   《 說 文 》 : 「 ● , 稻 不 黏 者。 」 音 廉 。

【 三 】   「 緣 」 , 因 沿 , 憑 藉 。 「 無所 緣 」 , 指 前 作 後 作 今 年 對 上 年 沒 有 什 麼 可 以 憑 藉 , 只要 不 重 茬 就 行 。

【 四 】   「 陸 軸 」 , 亦 名 「  ● 」 (音 歷 宅 ) , 用 牛 牽 挽 輥 壓 水 田 的 農 具 , 有 木 製 和 石 製 的。 王 禎 《 農 書 》 卷 一 二 有 「  ● 」 圖 , 並 說 : 「 與 磟 碡之 制 同 , 但 外 有 列 齒 , 獨 用 於 水 田 , 破 塊 滓 , 溷 泥 塗 也。 」

【 五 】   「 ● 」 , 音 垂 , 盛 穀 的 圓 形容 器 , 有 草 編 和 竹 打 的 。 「 內 」 同 「 納 」 , 《 要 術 》 中除 個 別 用 「 納 」 外 , 概 用 「 內 」 字 。

【 六 】   「 薅 」 , 音 蒿 , 《 說 文 》 :「 拔 去 田 草 也 。 」 和 這 裏 注 文 相 同 。 卷 三 《 種 韭 》 篇 :「 薅 令 常 淨 」 , 注 : 「 數 拔 為 良 。 」 也 是 指 拔 草 。 現 在有 些 地 方 的 口 語 泛 指 鋤 草 為 「 薅 草 」 。

【 七 】   「 隈 曲 」 , 指 溪 谷 、 河 流 婉蜒 曲 折 稍 加 工 事 易 於 截 水 攔 蓄 以 及 低 窪 容 易 得 水 灌 溉 等地 方 。

【 八 】   「 散 液 」 , 土 塊 泡 散 化 開 。

【 九 】   「 木 斫 」 是 一 種 大 木 椎 。 王禎 《 農 書 》 卷 一 二 : 「 耰 , 槌 塊 器 , … … 又 謂 木 斫 。 」

【 一 0 】 「 拔 而 栽 之 」 , 據 注 文 是 為了 雜 草 多 , 又 說 「 既 非 歲 易 , … … 故 須 栽 而 薅 之 」 , 顯然 是 連 作 地 , 則 其 拔 栽 , 當 是 拔 後 經 過 除 草 仍 栽 在 原 田上 。 所 以 這 裏 的 拔 栽 , 不 是 先 作 秧 田 移 栽 。

【 一 一 】 「 ● 」 即 「 埒 」 字 。 《 廣 雅 ‧ 釋 宮 》 : 「 埒 , … … 隄 也 。 」 「 畦 ● 」 , 「 畦 」 指 田面 , 「 ● 」 即 田 埂 。 晉 郭 象 注 《 莊 子 ‧ 天 地 》 篇 引 李 云: 「 埒 中 曰 畦 。 」 《 要 術 》 下 文 引 《 周 禮 》 「 稻 人 」 鄭玄 注 「 列 , 田 之 畦 ● 也 。 」 所 指 均 同 。 「 畦 ● 大 小 」 ,即 指 水 田 田 坵 的 大 小 。

【 一 二 】 「 水 均 」 , 田 面 平 坦 , 水 層深 淺 均 勻 。 田 坵 大 小 , 據 此 決 定 。

【 一 三 】 「 青 赤 脈 起 」 , 疑 指 稻 穀 含水 量 較 高 , 舂 成 米 後 , 在 儲 藏 過 程 中 容 易 引 起 自 熱 、 霉變 , 為 青 赤 霉 菌 所 侵 害 。

【 一 四 】 舂 稻 , 通 常 稻 晒 燥 的 , 米 粒完 整 ; 帶 潮 的 稻 , 米 易 碎 , 折 耗 大 。 稻 晒 燥 後 , 經 一 夜霜 露 立 即 舂 , 只 外 殼 帶 潮 , 最 多 潮 到 米 粒 表 面 , 那 就 容易 出 糠 , 舂 白 快 , 省 力 , 同 時 米 粒 也 較 完 整 。

【 一 五 】 「 稼 」 , 指 種 植 。 「 稼 下 地」 , 指 種 水 稻 的 田 。 下 文 「 稼 澤 」 , 意 思 相 同 。

【 一 六 】 「 豬 」 通 「 瀦 」 , 意 謂 水 所聚 積 。 這 裏 指 人 工 修 築 的 蓄 水 陂 塘 或 引 河 灌 溉 的 攔 河 壩。

【 一 七 】 「 蕩 」 , 杜 子 春 解 釋 為 「 和蕩 」 , 「 和 」 是 平 緩 , 「 蕩 」 是 流 動 , 「 和 蕩 」 意 即 緩流 。 「 以 溝 蕩 水 」 , 就 是 水 從 「 溝 」 里 緩 流 入 「 遂 」 。「 溝 」 是 大 於 「 遂 」 的 第 二 道 斗 渠 。

【 一 八 】 「 遂 」 是 田 頭 第 一 道 小 溝 ,即 農 渠 或 毛 渠 。 從 灌 溉 渠 系 支 分 下 來 的 水 , 通 過 「 遂 」才 直 接 配 水 到 田 。 凡 有 渠 系 , 灌 溉 用 水 必 須 有 制 度 。 史籍 上 記 載 著 定 有 「 水 令 」 的 渠 系 , 最 早 見 於 漢 武 帝 時 關中 的 六 輔 渠 ( 見 《 漢 書 》 卷 五 八 《 兒 寬 傳 》 ) 。 其 後 ,漢 宣 帝 時 召 信 臣 在 南 陽 大 興 水 利 , 立 有 「 均 水 約 束 」 (見 《 漢 書 》 卷 八 九 《 召 信 臣 傳 》 ) 。 這 裏 「 以 遂 均 水 」, 反 映 著 灌 溉 水 通 過 田 頭 小 溝 均 平 地 配 水 到 田 的 一 定 制度 。

【 一 九 】 「 列 」 是 田 埂 ; 「 舍 」 是 止住 。 「 以 列 舍 水 」 是 說 水 通 過「
遂 」 灌 溉 到 田 , 藉 田 埂 蓄 住 稻 田 水層 。

【 二 0 】 「 寫 」 是 「 瀉 」 的 本 字 , 即泄 去 餘 水 。 這 是 排 水 系 統 。 「 澮 」 是 大 溝 , 僅 小 於 「 川」 。 這 裏 是 省 去 中 程 所 流 經 的 中 小 排 水 溝 , 舉 其 泄 水 尾閭 而 言 。

            從 以 上 一 系 列 的 渠 系 佈置 中 , 反 映 著 頗 為 完 整 而 合 理 的 灌 排 系 統 : 以 修 築 水 庫或 築 攔 河 壩 作 為 水 源 工 程 ( 「 以 豬 畜 水 」 ) ; 築 隄 修 建總 渠 ( 「 以 防 止 水 」 ) ; 總 渠 分 出 支 渠 , 平 緩 而 安 流 (「 以 溝 蕩 水 」 ) ; 訂 立 均 水 制 度 , 由 支 渠 均 平 地 配 水 到田 頭 小 溝 ( 「 以 遂 均 水 」 ) ; 然 後 由 小 溝 灌 水 到 田 , 四圍 築 起 田 塍 關 住 稻 田 水 層 ( 「 以 列 舍 水 」 ) 。 有 餘 水 和發 大 水 時 , 則 通 過 大 小 溝 排 水 入 川 ( 「 以 澮 寫 水 」 ) 。其 間 大 小 堰 閘 斗 門 之 制 , 不 言 自 在 其 中 。

【 二 一 】 《 左 傳 》 襄 公 二 十 五 年 : 「蒍 掩 書 土 田 , … … 規 偃 豬 , 町 原 防 。 」 杜 預 注 「 偃 豬 ,下 濕 之 地 , 規 度 其 受 水 多 少 。 」 「 防 , 隄 也 。 隄 防 間 地, 不 得 方 正 如 井 田 , 別 為 小 頃 町 。 」 據 孔 穎 達 疏 , 「 原」 亦 隄 防 間 餘 地 。

【 二 二 】 《 方 言 》 卷 五 : 「 刈 鉤 , … … 自 關 而 西 謂 之 鉤 , 或 謂 之 鎌 。 」 「 芟 」 音 衫 , 是 刈 草。 「 芟 鉤 」 即 「 刈 鉤 」 , 也 就 是 鐮 刀 。

【 二 三 】 《 左 傳 》 隱 公 六 年 : 「 為 國家 者 , 見 惡 如 農 夫 之 務 去 草 焉 , 芟 夷 、 蘊 崇 之 , 絕 其 本根 , 勿 使 能 殖 , 則 善 者 信 矣 。 」 杜 預 注 : 「 芟 , 刈 也 ;夷 , 殺 也 ; 蘊 , 積 也 ; 崇 , 聚 也 。 」 「 蘊 」 同 「 薀 」 。

【 二 四 】 「 萊 地 」 , 《 詩 經 ‧ 小 雅 ‧ 楚 茨 ‧ 序 》 孔 穎 達 疏 : 「 田 廢 生 草 謂 之 萊 。 」

【 二 五 】 「 薙 氏 」 這 段 文 字 : 「 薙 」音 替 , 剪 剃 的 意 思 。 「 萌 之 」 , 杜 子 春 釋 為 「 耕 反 其 萌牙 」 , 即 耕 翻 初 生 雜 草 ; 鄭 玄 釋 為 「 以 『 茲 其 』 ( 按 指鋤 類 ) 斫 其 生 者 。 」 「 夷 之 」 , 鄭 玄 注 : 「 以 鉤 鎌 迫 地芟 之 也 。 」 「 繩 」 音 孕 , 「 含 實 曰 繩 , 芟 其 繩 , 則 實 不成 熟 」 。 「 耜 之 , 以 耜 測 凍 土 ,  之 。 」 即 剷 去 雜 草 。「 水 火 變 之 」 , 即 指 《 月 令 》 本 段 所 說 的 火 燒 、 水 泡 改良 土 質 的 方 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