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 民 要 術 卷 第 二
後 魏 高 陽 太 守 賈 思 勰 撰
黍 穄 第 四
粱 秫 第 五
大 豆 第 六
小 豆 第 七
種 麻 第 八
種 麻 子 第 九
大 小 麥 第 十 瞿 麥 附
水 稻 第 十 一
旱 稻 第 十 二
胡 麻 第 十 三
種 瓜 ( 一 ) 第 十 四 茄 子 附
種 瓠 第 十 五
種 芋 第 十 六
( 一 ) 「 種 瓜 」 , 原 作 「 種 諸 色 瓜」 , 茲 從 卷 內 篇 題 作 「 種 瓜 」 。
黍 穄 第 四
《 爾 雅 》 曰 ( 一 ) : 「 秬 , 黑 黍 。 秠 , 一 稃 二 米 。」 郭 璞 注 曰 : ( 二 ) 「 秠 亦 黑 黍 , 但 中 米 異 耳 。 」
孔 子 曰 ( 三 ) : 「 黍 可 以 為 酒 。 」
《 廣 志 》 云 ( 四 ) : 「 有 牛 黍 , 有 稻 尾 黍 、 秀 成赤 黍 , 有 馬 革(
五 ) 大 黑 黍 , 有 秬 黍 , 有 溫 屯 黃 黍 , 有 白 黍 , 有 芒、 鷰 鴿 ( 六 ) 之 名 。 穄 , 有 赤 、 白 、 黑 、
青 、 黃 鷰 鴿 ,凡 五 種 。 」
按 今 俗 有 鴛 鴦 黍 、 白 蠻 黍 、 半 夏 黍 ; 有 驢 皮 穄 。
崔 寔 曰 : 「 ⺄ , 黍 之 秫 ( 七 ) 熟 者 , 一 名 穄 也 。」
凡 黍 、 穄 田 , 新 開 荒 為 上 , 大 豆 底 為 次 , 穀 底 為下 。
地 必 欲 熟 。 再 轉 【 一 】 乃 佳 。 若春 夏 耕 者 , 下 種 後 , 再 勞 為 良 。
一 畝 , 用 子 四 升 。
三 月 上 旬 種 者 為 上 時 , 四 月 上 旬 為 中 時 , 五 月 上旬 為 下 時 。 夏 種 黍 、 穄 , 與 稙 ( 八 ) 穀 同 時 ; 非 夏 者 ,大 率 以 椹 赤 為 候 。 諺 曰 : 「 椹 釐 釐 【 二】 , 種 黍 時 。 」 燥 濕 候 黃 【 三 】 。 始章 切 種 訖 不 曳 撻 。 常 記 十 月 、 十 一 月 、 十 二 月 凍 樹日 種 之 , 萬 不 失 一 。 凍 樹 者 , 凝 霜 封 著木 條 也 。 假 令 月 三 日 凍 樹 , 還 以 月 三 日 種 黍 ; 他 皆 倣 此。 十 月 凍 樹 宜 早 黍 , 十 一 月 凍 樹 宜 中 黍 , 十 二 月 凍 樹 宜晚 黍 。 若 從 十 月 至 正 月 皆 凍 樹 者 , 早 晚 黍 悉 宜 也 。
苗 生 壟 平 , 即 宜 杷 勞 。 鋤 三 遍 乃 止 。 鋒 而 不 耩 。 苗 晚 耩 , 即 多 折 也 。
刈 穄 欲 早 , 刈 黍 欲 晚 。 穄 晚 多 零落 , 黍 早 米 不 成 。 諺 曰 : 「 穄 青 喉 , 黍 折 頭 。 【 四 】 」 皆 即 濕 踐 【 五 】 。 久 積 則 浥 鬱 ,燥 踐 多 兜 牟 。 【 六 】 穄 , 踐 訖 即 蒸 而 裛 於劫 反 ( 九 ) 之 【 七 】 。 不 蒸 者 難舂 , 米 碎 , 至 春 又 ( 十 ) 土 臭 ; 蒸 則 易 舂 , 米 堅 , 香 氣經 夏 不 歇 也 。 黍 , 宜 曬 之 令 燥 。 濕聚 則 鬱 。
凡 黍 , 黏 者 收 薄 。 穄 , 味 美 者 , 亦 收 薄 , 難 舂 。
《 雜 陰 陽 書 》 曰 : 「 黍 『 生 』 於 榆 。 六 十 日 秀 ,秀 後 四 十 日 成 。 黍 『 生 』 於 巳 , 『 壯 』 於 酉 , 『 長 』 於戌 , 『 老 』 於 亥 , 『 死 』 於 丑 , 惡 於 丙 、 午 , 忌 於 丑 、寅 、 卯 。 穄 , 忌 於 未 、 寅 。 」
《 孝 經 援 神 契 》 云 : 「 黑 墳 【 八 】 宜 黍 、 麥 。 」
《 尚 書 考 靈 曜 》 云 : 「 夏 , 火 星 昏 中 , 可 以 種 黍、 菽 。 「 火 , 東 方 蒼 龍 之 宿 , 四 月 昏 ,中 在 南 方 【 九 】 。 菽 , 大 豆 也 。 ( 十 一 ) 」
《 氾 勝 之 書 》 ( 十 二 ) 曰 : 「 黍 者 暑 也 , 種 者 必待 暑 。 先 夏 至 二 十 日 , 此 時 有 雨 , 彊 土 可 種 黍 。 諺曰 : 「 前 十 ( 十 三 ) 鴟 張 , 後 十 羌 襄 【 一 0 】 , 欲 得 黍, 近 我 傍 。 」 「 我 傍 」 , 謂 近 夏 至 也 , 蓋 可 以 種 晚 黍 也。 一 畝 , 三 升 。
「 黍 心 未 生 , 雨 灌 其 心 , 心 傷 無 實 。
「 黍 心 初 生 , 畏 天 露 。 令 兩 人 對 持 長 索 , 搜 去 其露 , 日 出 乃 止 。
「 凡 種 黍 , 覆 土 鋤 治 , 皆 如 禾 法 , 欲 疏 於 禾 。 」 按 ( 十 四 ) 疏 黍 雖 科 【 一 一 】 , 而 米 黃, 又 多 減 及 空 ; 今 穊 , 雖 不 科 而 米 白 , 且 均 熟 不 減 , 更勝 疏 者 。 氾 氏 云 : 「 欲 疏 於 禾 」 , 其 義 未 聞 。
崔 氏 曰 ( 十 五 ) : 「 四 月 蠶 入 簇 , 時 雨 降 , 可 種黍 、 禾 , 謂 之 上 時 。
「 夏 至 先 後 各 二 日 , 可 種 黍 。
「 蟲 食 李 者 黍 貴 也 。 」
( 一 ) 見 《 爾 雅 ‧ 釋 草 》 , 文 同 。「 秬 」 音 巨 , 「 秠 」 音 丕 。
( 二 ) 金 抄 作 「 曰 」 , 他 本 作 「 云」 。 《 郭 璞 》 注 文 「 異 耳 」 下 尚 有 : 「 漢 和 帝 時 , 任 城生 黑 黍 , 或 三 四 實 , 實 二 米 , 得 黍 三 斛 八 斗 是 。 」
( 三 ) 《 說 文 》 「 黍 」 字 下 引 孔 子有 「 黍 可 為 酒 」 句 。
( 四 ) 《 太 平 御 覽 》 卷 八 四 二 「 黍」 引 《 廣 志 》 , 「 稻 尾 黍 」 無「
黍 」 字 ( 《 初 學 記 》 卷 二 八 「 五 穀」 兩 引 《 廣 志 》 亦 無 「 黍 」 字 ) , 「 有 秬 黍 」 作 「 或 云秬 黍
」 。 關 於 穄 , 《 御 覽 》 卷 八 四 二 「 穄 」 引《
廣 志 》 是 : 「 有 赤 穄 , 有 白 、 黑 、青 、 黃 鷰 鴿 , 凡 五 種 。 」 則 《 要 術 》 所 引 「 有 赤 、 白 、黑 、
青 、 黃 鷰 鴿 , 凡 五 種 」 , 似 是 指 名 為 「 鷰 鴿 」 的 穄, 有 赤 白 等 五 種 。
( 五 ) 金 抄 、 明 抄 、 湖 湘 本 作 「 馬草 」 , 《 初 學 記 》 卷 二 七 、 《 太 平 御 覽 》 卷 八 四 二 引 《廣 志 》 均 作 「 馬 革 」 , 漸 西 本 據 以 改 正 , 「 草 」 當 係 「革 」 字 形 近 而 訛 , 茲 據 改 。
( 六 ) 「 芒 」 , 各 本 至 為 紛 歧 ,黃 校 、 張 校 、 明 抄 如 文 , 金 抄 作 「 嶇 芒 」 , 而 湖 湘 本 等作 「 云 」 , 《 太 平 御 覽 》 卷 八 四 二 引 作 「 嫗 亡 」 , 「云 」 、 「 亡 」 應 係 「 芒 」 字 之 誤 , 茲 姑 從 黃 校 。 「 鷰 鴿」 , 《 初 學 記 》 卷 二 七 兩 引 廣 志 均 作 「 鷰 頷 」 , 「 鴿 」應 是 「 頷 」 字 之 訛 。
( 七 ) 「 秫 」 , 金 抄 、 黃 校 、 明 抄同 , 湖 湘 本 等 作 「 穄 」 , 應 均 係 「 」 字 之 訛 , 另 見 《四 民 月 令 輯 釋 》 「 四 月 」 篇 校 記 。
( 八 ) 金 抄 、 明 抄 作 「 稙 」 , 湖 湘本 等 及 《 輯 要 》 引 作 「 植 」 。「
稙 穀 」 是 早 穀 子 , 卷 一 《 種 穀 》 篇: 「 二 月 三 月 種 者 為 稙 禾 , 四 月 五 月 種 者 為 禾 。 」 這裏 既
是 「 夏 種 黍 穄 」 , 不 應 「 與 稙 穀 同 時 」 ,「
稙 」 字 誤 。 湖 湘 本 作 「 植 」 , 指 與種 夏 粟 同 時 , 差 可 解 釋 , 否 則 , 也 許 竟 是 「 」 字 之 訛。
( 九 ) 明 抄 等 作 「 於 劫 切 」 , 茲 從金 抄 、 湖 湘 本 等 作 「 於 劫 反 」 。 關 於 「 反 」 和 「 切 」 ,各 本 中 常 不 一 致 , 不 一 致 時 概 從 北 宋 本 , 不 一 一 作 校 記。
( 十 ) 黃 校 、 張 校 、 明 抄 無 「 又 」字 , 金 抄 、 湖 湘 本 及 《 輯 要 》 引 有 , 茲 從 金 抄 。
( 十 一 ) 《 考 靈 曜 》 是 《 尚 書 緯 》 的一 種 , 鄭 玄 注 。 此 處 小 注 , 當 係 原 有 注 文 。 參 看 卷 一 《種 穀 》 篇 校 記 ( 五 四 ) 。
( 十 二 ) 金 抄 、 明 抄 無 「 書 」 字 , 據湖 湘 本 加 。
( 十 三 ) 黃 校 、 張 校 、 明 抄 無 「 十 」字 , 僅 金 抄 有 ( 湖 湘 本 自 「 先 夏 至 」 至 「 一 畝 三 升 」 ,全 脫 ) 。 此 「 十 」 字 必 須 有 。 「 前 十 」 , 指 夏 至 前 十 日; 「 後 十 」 , 指 夏 至 後 十 日 。 「 鴟 張 」 , 黃 校 、 張 校 、明 抄 同 ; 金 抄 作 「 鵡 張 」 , 誤 。
( 十 四 ) 各 本 均 無 「 按 」 字 , 明 抄 則空 白 一 格 , 僅 金 抄 有 , 茲 據 補 。
( 十 五 ) 「 崔 氏 」 指 崔 寔 , 所 引 為 崔寔 《 四 民 月 令 》 文 , 分 見 於 「 四 月 」 及 「 五 月 」 篇 。 但末 句 「 蟲 食 李 者 黍 貴 也 」 , 不 見 於 《 玉 燭 寶 典 》 引 《 四民 月 令 》 文 。
【 一 】 「 轉 」 指 再 耕 ; 「 再 轉 」 ,即 第 一 次 耕 翻 後 , 再 耕 兩 遍 。
【 二 】 「 釐 釐 」 即 「 離 離 」 , 形 容桑 椹 的 由 青 轉 赤 , 豐 美 多 實 。《
詩 經 ‧ 小 雅 ‧ 湛 露 》 : 「 其 桐 其 椅, 其 實 離 離 。 」 毛 《 傳 》 : 「 離 離 , 垂 也 。 」 孔 穎 達 疏: 「
垂 而 蕃 多 。 」
【 三 】 「 」 , 小 注 「 始 章 切 」 ,音 商 , 《 要 術 》 他 處 亦 作 「 ● 」 , 均 與 今 「 ● 」 字 相 當, 不 是 俗 寫 的 「 場 」 字 。 《 方 言 》 卷 六 : 「 坻 、 坦 、 也。 梁 、 宋 之 間 , 蚍 蜉 、 ● 鼠 之 , 謂 之 坻 ; 螾 , 謂 之坦 。 」 郭 璞 注 : 「 」 , 「 音 傷 。 」 「 ● 鼠 , 蚡 鼠 也 。」 「 螾 , 蛐 䴙 也 ; 其 糞 名 坦 。 」 蚍 蜉 是 大 螞 蟻 , 蚡 鼠 即 鼠 , 螾 即 蚯 蚓 。 經 過 這 些 小 動 物 鑽 穴 作 巢 後 的 疏 鬆 雜糞 的 土 稱 為 「 」 。 《 要 術 》 : 「 燥 濕 候 黃 」 , 由 這一 意 義 演 變 而 來 , 指 土 壤 中 保 有 某 種 的 濕 潤 程 度 和 良 好的 結 構 而 言 。 現 在 山 西 有 經 驗 的 老 農 種 穀 子 , 也 候 「 黃 ● 」 下 種 。 所 謂 黃 ● , 即 「 土 壤 濕 潤 , 成 團 , 扔 之 散碎 , 手 觸 之 , 微 有 濕 印 和 涼 爽 之 感 。 」 ( 劉 杰 等 : 《 春谷 「 五 喜 五 怕 」 的 增 產 穩 收 經 驗 》 , 《 中 國 農 報 》 一 九六 四 年 第 七 期 ) 但 黃 ● 必 須 耕 耙 熟 透 才 能 保 持 , 如 果 整地 不 良 , 坷 垃 大 而 多 , 跑 ● 地 乾 , 就 不 可 能 保 持 黃 ● 。清 代 山 東 地 區 的 農 書 蒲 松 齡 《 農 蠶 經 》 「 五 月 」 「 種 豆」 條 : 「 即 雨 不 甚 足 , 但 接 黃 塽 土 即 種 之 , 但 能 出 , 即旱 廿 餘 日 亦 不 妨 。 」 「 黃 塽 」 即 「 黃 」 , 亦 即 「 黃 ● 」 。
【 四 】 「 穄 青 喉 」 , 「 喉 」 指 穄 穗基 部 與 莖 稈 連 接 部 分 , 在 這 一 部 分 尚 保 持 綠 色 時 , 即 可收 割 , 即 所 謂 「 刈 穄 欲 早 」 。 「 黍 折 頭 」 , 指 割 黍 要 到黍 穗 彎 曲 下 垂 的 時 候 , 即 所 謂 「 刈 黍 欲 晚 」 。 但 黍 的 穎殼 較 鬆 , 容 易 落 粒 , 通 常 到 穗 子 最 下 部 的 分 枝 已 逐 漸 失去 綠 色 , 中 部 子 粒 達 到 蠟 熟 時 , 亦 應 抓 緊 收 割 。
【 五 】 「 踐 」 , 壓 的 意 思 , 指 將 成熟 子 粒 用 輥 壓 等 方 法 壓 脫 下 來 。
【 六 】 「 兜 牟 」 , 也 寫 作 「 兜 鍪 」, 古 稱 為 「 冑 」 , 即 戰 士 頭 上 戴 的 「 頭 盔 」 。 太 乾 後 脫粒 , 種 仁 的 外 殼 容 易 被 壓 破 和 種 仁 脫 離 , 像 一 個 個 的 「兜 牟 」 那 樣 , 起 不 到 保 護 種 仁 的 作 用 , 因 而 種 仁 也 被 壓壞 , 受 到 很 大 損 失 。
【 七 】 「 裛 」 , 音 邑 , 原 義 是 封 裹, 引 申 為 濕 熱 相 鬱 , 則 與 「 浥 」 同 字 ; 又 引 申 為 發 散 ,如 香 氣 散 出 稱 為 「 裛 裛 」 , 古 時 香 料 有 「 裛 衣 香 」 。 《要 術 》 「 蒸 而 裛 之 」 , 採 用 加 熱 辦 法 使 熱 氣 透 入 穄 粒 並密 閉 一 定 時 間 , 使 其 氣 味 顏 色 發 生 良 好 的 變 化 。 這 個 處理 辦 法 , 很 像 浙 江 湖 州 一 帶 的 「 蒸 穀 」 。 蒸 穀 的 特 點 是米 粒 全 , 碎 米 少 , 脹 性 大 , 有 特 殊 的 香 氣 , 和 《 要 術 》蒸 穄 的 特 點 相 同 。 各 類 種 子 在 儲 藏 保 管 期 間 有 各 自 不 同的 生 理 特 性 , 不 蒸 的 穄 至 春 萌 動 , 在 水 分 和 溫 度 超 過 安全 界 限 時 , 容 易 變 質 , 「 土 臭 」 是 變 質 的 開 端 。
「 冬 舂 米 」 具 有 和 蒸 穀相 似 的 特 點 。 明 陸 容 《 菽 園 雜 記 》 : 「 吳 中 民 家 , 計 一歲 食 米 若 干 石 , 至 冬 月 舂 白 以 蓄 之 , 名 冬 舂 米 。 嘗 疑 開春 農 務 將 興 , 不 暇 為 此 , 及 冬 預 為 之 。 聞 之 老 農 云 : 『不 特 為 此 。 春 氣 動 則 米 芽 浮 起 , 米 粒 亦 不 堅 , 此 時 舂 者多 碎 而 粞 , 折 耗 頗 多 。 冬 月 米 堅 折 耗 少 , 故 及 冬 舂 之 。』 」 這 位 老 農 的 觀 察 和 說 理 都 正 確 。 冬 舂 米 的 內 蒸 高 溫保 藏 方 法 , 尤 為 特 別 : 咸 豐 《 南 潯 鎮 志 》 引 清 許 旦 復 《農 事 幼 聞 》 冬 舂 米 上 囤 法 : 「 紮 稻 草 為 圈 , 每 圈 高 約 二尺 , 層 疊 增 高 , 名 曰 囤 。 先 用 菜 葉 、 麩 皮 , 裹 以 稻 草 ,紮 縛 成 團 , 高 數 尺 , 植 之 囤 心 , 曰 『 發 頭 』 。 然 後 將 米入 囤 。 旬 日 後 , 發 頭 蒸 熱 , 濕 氣 上 沖 , 急 用 礱 糠 隔 麻 布腳 袱 以 收 之 , 隨 濕 隨 換 , 務 收 盡 其 濕 而 後 止 , 則 米 黃 白停 勻 , 不 霉 不 蠹 , 所 謂 冬 舂 米 也 。 」
【 八 】 「 黑 墳 」 , 指 黑 色 的 墳 壤 。墳 壤 , 見 卷 一 《 收 種 》 篇 注 釋〔
一 三 〕 〔 二 五 〕 。
【 九 】 「 火 星 」 即 心 宿 , 是 東 方 蒼龍 七 宿 的 第 五 宿 , 又 稱 「 大 火 」 、 「 心 火 」 、 「 鶉 火
」( 與 柳 宿 同 一 別 名 ) 。 《 尚 書 ‧ 堯 典 》 火 星「
昏 中 」 在 五 月 , 和 這 裏 說 四 月 不 同。
【 一 0 】 「 鴟 」 , 音 蚩 , 俗 名 鷂 鷹 。「 鴟 張 」 形 容 凶 猛 , 也 形 容 大 。 《 三 國 志 ‧ 吳 志 ‧ 孫 堅傳 》 : 「 ( 董 ) 卓 不 怖 罪 , 而 鴟 張 大 語 」 , 是 形 容 凶 猛。 玄 應 《 一 切 經 音 義 》 卷 一 二 《 修 行 道 地 經 》 「 鴟 豬 」下 解 釋 說 : 「 鴟 張 , 大 也 」 , 就 是 形 容 大 的 。 這 裏 的 「鴟 張 」 是 後 一 意 義 。
《 楚 辭 ‧ 九 辯 》 : 「 逢此 世 之 俇 攘 。 」 字 亦 作 「 恇 孃 」 。 《 一 切 經 音 義 》 卷 十三 《 諫 王 經 》 「 恇 孃 」 : 「 邱 方 反 。 下 而 羊 反 。 《 說 文》 : 『 煩 擾 也 』 , 謂 煩 恐 惶 遽 也 。 《 楚 辭 》 『 遭 此 世 之恇 孃 』 是 也 。 」 這 二 字 還 有 多 種 寫 法 , 這 裏 「 羌 襄 」 ,也 就 是 「 恇 孃 」 的 異 寫 字 。
「 前 十 鴟 張 , 後 十 羌 襄」 , 意 即 謂 前 十 天 種 下 去 , 一 定 能 夠 長 得 株 高 穗 大 , 後十 天 就 太 遲 了 , 不 免 要 惶 惶 不 安 自 找 煩 擾 了 。 現 在 內 蒙古 自 治 區 等 地 亦 在 夏 至 前 四 、 五 天 下 種 。
【 一 一 】 「 科 」 , 這 裏 指 分 櫱 多 。 下文 「 多 減 及 空 」 , 「 減 」 指 癟 粒 , 「 空 」 指 空 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