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 蘇 、 薑 芥 、 薰 葇 , 與 荏 同 時 , 宜 畦 種 。
《 爾 雅 》 曰 ( 一 ) : 「 薔 , 虞 蓼 。 」 注 云 : 「 虞蓼 , 澤 蓼 也 。 」 「 蘇 , 桂 荏 。 」 「 蘇 , 荏 類 , 故 名 桂 荏也 。 」
《 本 草 》 曰 ( 二 ) : 「 芥 蒩 ( 音 祖 ) ( 三 ) , 一名 水 蘇 。 」
《 吳 氏 》 曰 ( 四 ) : 「 假 蘇 , 一 名 鼠 蓂 , 一 名 薑芥 。 」
《 方 言 》 曰 ( 五 ) : 「 蘇 之 小 者 謂 之 穰 葇 。 」 注曰 : 「 薰 葇 也 。 」
三 月 可 種 荏 、 蓼 。 荏 , 子 白 者 良, 黃 者 不 美 。 荏 性 甚 易 生 。 蓼 尤 宜 水 畦 種 也 。 荏 則隨 宜 , 園 畔 漫 擲 , 便 歲 歲 自 生 矣 。
荏 子 秋 未 ( 六 ) 成 , 可 收 蓬 於 醬 中 藏 之 。 蓬, 荏 角 【 二 】 也 , 實 成 則 惡 。 其 多 種 者 ,
如 種 穀 法。 雀 甚 嗜 之 , 必 須 近 人 家 種 矣 。 收子 壓 取 油 , 可 以 煮 餅 。 荏 油 色 綠 可 愛 ,其 氣 香 美 , 煮
餅 亞 胡 麻 油 , 而 勝 麻 子 脂 膏 。 麻 子 脂 膏 ,並 有 腥 氣 。 然 荏 油 不 可 為 澤 【 三 】 , 焦 人 髮 。 研 為 羹
臛【 四 】 , 美 於 麻 子 遠 矣 。 又 可 以 為 燭 。 良 地 十 石 , 多 種博 穀【
五 】 則 倍 收 ( 七 ) , 與 諸 田 不 同 。 為 帛 煎 油 【 六 】 彌 佳 。 荏 油 性 淳, 塗 帛 勝 麻 油 【 七 】 。
蓼 作 菹 者 , 長 二 寸 則 剪 , 絹 袋 盛 , 沈 於 醬 瓮 中 。又 長 , 更 剪 , 常 得 嫩 者 。 若 待 秋 , 子 成而 落 , 莖 既 堅 硬 , 葉 又 枯 燥 也 。 取 子 者 , 候 實 成 ,速 收 之 。 性 易 凋 零 , 晚 則 落 盡 。 五月 、 六 月 中 , 蓼 可 為 兗 ( 八 ) 以 食 莧 。
崔 寔 曰 : 「 正 月 , 可 種 蓼 。 」
《 家 政 法 》 曰 : 「 三 月 可 種 蓼 。 」
( 一 ) 「 薔 , 虞 蓼 」 , 「 蘇 , 桂 荏」 , 並 《 爾 雅 ‧ 釋 草 》 文 。 餘 均 注 文 , 與 郭 璞 注 相 同 ,惟 均 無 「 也 」 字 。
( 二 ) 《 太 平 御 覽 》 卷 九 七 七 「 蘇」 引 作 《 本 草 經 》 , 但 《 重 修 政 和 證 類 本 草 》 所 錄 《 本草 經 》 無 此 說 法 , 只 有 《 名 醫 別 錄 》 在 「 水 蘇 」 下 說 :「 … … 一 名 芥 蒩 ( 原 注 : 「 音 祖 」 ) 。 」
( 三 ) 「 芥 蒩 」 , 原 作 「 芥 ● 」 ,但 《 種 蜀 芥 芸 薹 芥 子 》 篇 引 《 吳 氏 本 草 》 作 「 蒩 」 , 《名 醫 別 錄 》 同 , 茲 據 改 。 「 音 祖 」 , 黃 校 、 張 校 、 明 抄作 「 音 粗 」 , 蒩 有 祖 、 租 二 音 , 無 「 粗 」 音 , 亦 從 《 名醫 別 錄 》 作 「 音 祖 」 。
( 四 ) 「 《 吳 氏 》 曰 」 , 出 吳 普 的《 吳 氏 本 草 》 。 本 條 假 蘇 和 上 條 「 《 本 草 》 曰 」 的 水 蘇是 二 種 , 本 條 不 是 上 條 的 注 文 , 而 《 太 平 御 覽 》 卷 九 七七 「 蘇 」 引 《 本 草 經 》 「 芥 蒩 一 名 水 蘇 」 下 面 引 列 本 條作 雙 行 小 注 , 誤 ( 極 可 能 即 據 《 要 術 》 文 而 誤 列 ) 。 《神 農 本 草 經 》 等 本 草 書 原 均 分 列 「 假 蘇 」 和 「 水 蘇 」 為二 品 , 孫 星 衍 、 孫 馮 翼 輯 《 神 農 本 草 經 》 即 將 《 御 覽 》引 《 吳 氏 》 的 這 條 移 列 在 「 假 蘇 」 條 下 是 正 確 的 。 《 蜀本 草 》 注 引 《 吳 氏 本 草 》 說 : 假 蘇 「 名 荊 芥 , 葉 似 落 藜而 細 , 蜀 中 生 噉 之 。 」 《 唐 本 草 》 注 也 說 : 「 此 藥 ( 指假 蘇 ) 即 菜 中 荊 芥 是 也 , 『 薑 』 、 『 荊 』 聲 訛 耳 ( 按 假蘇 一 名 「 薑 芥 」 ) 。 … … 今 人 食 之 。 」 說 明 吳 普 本 人 並沒 有 混 荊 芥 為 水 蘇 。
( 五 ) 引 《 方 言 》 文 在 卷 三 , 「 穰葇 」 作 「 ● 葇 」 。 郭 璞 注 , 《 四 部 叢 刊 》 本 作 「 堇 葇
也」 , 但 他 書 引 《 方 言 》 注 均 作 「 薰 葇 」 , 同《
要 術 》 , 《 四 部 叢 刊 》 本 似 誤 。 據各 家 解 釋 , 「 薰 葇 」 即 香 薷 , 也 叫 「 香 葇 」 , 也 是 脣 形科 的
辛 香 植 物 。 《 名 醫 別 錄 》 陶 弘 景 注 : 「 家 家 有 此 ,惟 供 生 食 。 」
( 六 ) 「 未 」 , 原 作 「 末 」 , 誤 。這 裏 是 指 成 熟 前 的 穗 子 , 注 文 明 說 「 實 成 則 惡 」 , 《 四聲 本 草 》 也 說 「 欲 熟 」 時 採 食 之 , 故 改 正 。
( 七 ) 湖 湘 本 作 「 收 」 , 《 輯 要 》引 同 ; 明 抄 作 「 取 」 , 當 誤 。
( 八 ) 湖 湘 本 作 「 兗 」 ; 明 抄 作 「 ● 」 , 俗 訛 字 。 本 書 統 一 作 「 兗 」 。 卷 八 有 「 八 和 兗 」專 篇 。
【 一 】 荏 , 即 白 蘇 。 「 桂 荏 」 即 紫蘇 , 烹 飪 各 篇 , 用 得 很 多 。 紫 蘇 、 荏 和 水 蘇 、 「 假 蘇 」( 即 荊 芥 , ) 、 「 薰 葇 」 ( 即 香 薷 ) , 同 屬 脣 形 科 的 辛香 植 物 , 古 時 都 供 食 用 ( 參 看 有 關 各 條 校 記 ) 。
蓼 有 多 種 。 《 圖 經 本 草 》記 載 有 紫 蓼 、 赤 蓼 、 青 蓼 、 香 蓼 、 馬 蓼 、 水 蓼 、 木 蓼
七種 , 除 木 蓼 是 獼 猴 桃 科 的 木 天 蓼 外 , 其 餘 六 種 均 屬 蓼 科。 古 時 常 食 者 三 種 。 《 神 農 本 草 經 》
「 蓼 實 」 陶 弘 景 注:「
人 所 食 , 有 三 種 : 一 是 紫 蓼 , 相 似而 紫 色 ; 一 是 香 蓼 , 亦 相 似 而 香 , 並 不 甚 辛 而 好 食 ; 一是 青
蓼 , 人 家 常 有 , … … 所 用 ( 按 指 本 經 的 蓼 ) 即 是 此。 」 吳 其 濬 《 植 物 名 實 圖 考 》 卷 十 一 「 蓼 」
: 「 古 以 為味 , 即 今 之 『 家 蓼 』 也 , 葉 背 白 。 有 紅 、 白 二 種 。 俗 以其 葉 裹 肉 , 煨 食 之 , 香 烈 。
… … 《 齊 民 要 術 》 有 種 蓼 法, 故 云 『 家 蓼 』 矣 。 魏 、 晉 前 皆 為 茹 … … 。 今 皆 野 生 ,而 俗 稱 猶 有
『 家 蓼 』 , 古 語 尚 未 堙 也 。 」 據 其 所 繪 的 圖, 很 像 香 蓼 , 是 吳 其 濬 指 《 要 術 》 所 種 的 蓼 為 香 蓼
。 又《 要 術 》 引 《 爾 雅 》 注 的 「 澤 蓼 」 , 當 是 水 蓼 。
【 二 】 「 角 」 , 在 《 要 術 》 中 所 指有 不 同 : 卷 二 《 小 豆 》 篇 「 豆 角 」 指 豆 莢 , 現 在 也 還 有「 角 」 的 名 稱 。 卷 五 種 《 槐 柳 楸 梓 梧 柞 》 篇 梓 楸 「 有 角」 , 亦 指 莢 果 。 本 卷 《 蕪 菁 》 篇 「 蘆 菔 … … 其 角 」 , 指蘿 蔔 的 角 果 。 這 裏 「 荏 角 」 , 則 指 荏 的 穗 狀 花 序 在 成 熟前 的 穗 子 , 《 重 修 政 和 證 類 本 草 》 卷 二 七 「 荏 子 」 引 唐蕭 炳 《 四 聲 本 草 》 : 「 欲 熟 , 人 採 其 角 食 之 , 甚 香 美 。」
【 三 】 「 澤 」 , 指 潤 髮 油 。 卷 五 《種 紅 藍 花 梔 子 》 篇 有 「 合 香 澤 法 」 , 就 是 用 芝 麻 油 加 香料 熬 製 成 的 芳 香 的 潤 髮 油 。
【 四 】 卷 八 《 羹 臛 法 》 等 篇 , 沒 有用 到 荏 子 或 荏 油 。 卷 九 《 素 食 》 篇 「 缹 」 法 各 條 多 處 提到 用 「 蘇 油 」 ( 或 簡 稱 「 蘇 」 ) , 當 即 指 荏 油 , 未 必 是紫 蘇 油 。
【 五 】 「 博 」 有 換 取 的 意 思 , 如 說「 博 取 」 , 「 以 博 一 笑 」 。 「 多 種 博 穀 」 指 多 種 荏 以 換取 穀 子 。 這 裏 上 下 文 都 是 談 荏 油 的 效 用 和 利 益 , 所 以 「多 種 博 穀 則 倍 收 」 , 也 應 是 從 利 益 上 著 眼 , 指 收 益 加 倍, 不 是 指 荏 的 每 畝 產 量 加 倍 。
【 六 】 「 帛 煎 油 」 , 煎 成 塗 油 布 用的 油 。 現 在 工 業 上 常 在 乾 性 油 中 加 入 氧 化 劑 共 煮 , 製
成油 漆 用 油 。 當 時 沒 有 氧 化 劑 , 則 利 用 日 晒 。《
名 醫 別 錄 》 陶 弘 景 注 : 「 笮 ( 即 榨字 ) 其 子 ( 指 荏 子 ) 作 油 , 日 煎 之 , 即 今 油 帛 及 和 漆 所用 者
」 。 唐 韓 鄂 《 四 時 纂 要 》 「 六 月 」 篇 有 造 衣 油 的 詳細 記 載 , 也 是 「 日 煎 」 , 即 日 晒 ; 如 果 錯 過
伏 天 日 晒 ,才 用 隔 湯 煎 煮 的 辦 法 。
【 七 】 「 麻 油 」 , 指 大 麻 油 。 植 物性 油 中 , 大 麻 油 、 亞 麻 油 、 桐 油 等 都 是 乾 性 油 。 乾 性 油都 由 不 飽 和 的 乾 性 油 酸 所 構 成 , 很 容 易 和 氧 結 合 , 氧 化而 變 為 固 體 , 所 以 塗 在 物 體 上 , 就 會 在 被 塗 物 體 的 表 面生 成 一 層 堅 固 的 膜 。 我 國 很 早 就 利 用 來 塗 帛 和 調 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