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寔 《 四 民 月 令 》 曰 ( 一 ) : 「 正 旦 , 各 上 椒 酒 於其 家 長 , 稱 觴 舉 壽 , 欣 欣 如 也 。 上 除 若 十 五 日 , 合 諸 膏、 小 草 續 命 丸 、 散 、 注 藥 。 農 事 未 起 , 命 成 童 以 上 , 入太 學 , 學 五 經 。 「 謂 十 五 以 上 至 二 十 也。 ( 二 ) 」 硯 冰 釋 , 命 幼 童 入 小 學 , 學 篇 章 。 「謂 九 歲 以 上 , 十 四 以 下 。 篇 章 謂 六 甲 、 九 九 、 《 急 就 》、 《 三 倉 》 之 屬 。 」 命 女 工 趨 織 布 , 典 饋 釀 春 酒 。」
染 潢 【 一 】 及 治 書 法 ( 三 ) : 凡 打 紙 欲 生 【 二 】, 生 則 堅 厚 , 特 宜 入 潢 。 凡 潢 紙 滅 白 便 是 , 不 宜 太 深 ,深 則 年 久 色 闇 【 三 】 也 。 人 浸 蘗 ( 四 ) 熟 , 即 棄 滓 , 直用 純 汁 , 費 而 無 益 。 蘗 熟 後 , 漉 滓 擣 而 煮 之 , 布 囊 壓 訖, 復 擣 煮 之 , 凡 三 擣 三 煮 , 添 和 純 汁 者 , 其 省 四 倍 【 四】 , 又 彌 明 淨 。 寫 書 , 經 夏 然 後 入 潢 , 縫 不 綻 解 【 五 】。 其 新 寫 者 , 須 以 熨 斗 縫 縫 熨 而 潢 之 , 不 爾 , 入 則 零 落矣 。 豆 黃 【 六 】 特 不 宜 裛 , 裛 ( 五 ) 則 全 不 入 黃 矣 。
凡 開 卷 讀 書 , 卷 頭 首 紙 【 七 】 , 不 宜 急 【 八 】 卷; 急 則 破 折 , 折 則 裂 。 以 書 帶 上 下 絡 首 紙 者 , 無 不 裂 壞; 卷 一 兩 張 後 , 乃 以 書 帶 上 下 絡 之 者 , 穩 而 不 壞 。 卷 書勿 用 鬲 帶 【 九 】 而 引 之 , 非 直 帶 濕 損 卷 , 又 損 首 紙 令 穴; 當 銜 ( 六 ) 竹 引 之 。 書 帶 勿 太 急 , 急 則 令 書 腰 折 。 騎驀 書 上 過 者 【 一 0 】 , 亦 令 書 腰 折 。
書 有 毀 裂 , ● ( 七 ) 方 紙 而 補 者 , 率 皆 攣 拳 【 一一 】 , 瘢 瘡 硬 厚 。 瘢 痕 於 書 有 損 。 裂 薄 紙 如 葉 以 補 織, 微 相 入 , 殆 無 際 會 【 一 二 】 , 自 非 向 明 舉 而 看 之 , 略不 覺 補 。 裂 若 屈 曲 者 , 還 須 於 正 紙 上 , 逐 屈 曲 形 勢 裂 取而 補 之 。 若 不 先 正 元 理 【 一 三 】 , 隨 宜 裂 斜 紙 者 , 則 令書 拳 縮 。
凡 ( 八 ) 點 書 、 記 事 【 一 四 】 , 多 用 緋 縫 ( 九 ), 繒 體 硬 強 , 費 人 齒 力 , 俞 ( 十 ) 污 染 書 , 又 多 零 落 。若 用 紅 紙 者 , 非 直 明 淨 無 染 , 又 紙 性 相 親 , 久 而 不 落 。
雌 黃 治 書 【 一 五 】 法 : 先 於 青 硬 石 上 , 水 磨 雌 黃令 熟 ; 曝 乾 , 更 於 瓷 【 一 六 】 中 研 令 極 熟 ; 曝 乾 , 又於 瓷 中 研 令 極 熟 。 乃 融 好 膠 清 【 一 七 】 , 和 於 鐵 杵 臼中 , 熟 擣 。 丸 如 墨 丸 【 一 八 】 , 陰 乾 。 以 水 研 而 治 書 ,永 不 剝 落 。 若 於 中 和 用 之 者 , 膠 清 雖 多 , 久 亦 剝 落 。凡 ( 十 一 ) 雌 黃 治 書 , 待 潢 訖 治 者 佳 ( 十 二 ) ; 先 治 入潢 則 動 【 一 九 】 。
書 廚 中 欲 得 安 麝 香 、 木 瓜 , 令 蠹 蟲 不 生 。 五 月 濕熱 , 蠹 蟲 將 生 , 書 經 夏 不 舒 展 者 , 必 生 蟲 也 。 五 月 十 五日 以 後 , 七 月 二 十 日 以 前 , 必 須 三 度 舒 而 展 之 。 須 要 晴時 , 於 大 屋 下 風 涼 處 , 不 見 日 處 。 日 曝 書 , 令 書 色 暍 【二 0 】 。 熱 卷 , 生 蟲 彌 速 。 陰 雨 潤 氣 , 尤 須 避 之 。 慎 書如 此 , 則 數 百 年 矣 。
「 二 月 。 順 陽 習 射 , 以 備 不 虞 。 春 分 中 , 雷 且 發聲 , 先 後 各 五 日 , 寢 別 內 外 。 「 有 不 戒者 , 生 子 不 備 。 」 蠶 事 未 起 , 命 縫 人 浣 冬 衣 , 徹 複為 袷 。 其 有 嬴 帛 , 遂 供 秋 服 。 凡 浣 故 帛, 用 灰 汁 則 色 黃 而 且 脆 。 擣 小 豆 為 末 , 下 絹 簁 , 投 湯 中以 洗 之 , 潔 白 而 柔 肕 【 二 一 】 , 勝 皂 莢 矣 。 可 糶 粟、 黍 、 大 、 小 豆 、 麻 、 麥 子 等 。 收 薪 炭 。 」 炭聚 之 下 碎 末 , 勿 令 棄 之 。 擣 、 簁 , 煮 淅 米 泔 溲 之 , 更 擣令 熟 。 丸 如 雞 子 , 曝 乾 。 以 供 籠 ( 十 三 ) 爐 種 火 【 二 二】 之 用 , 輒 得 通 宵 達 曙 , 堅 實 耐 久 , 踰 炭 ( 十 四 ) 十 倍。
漱 【 二 三 】 素 鉤 反 生 衣 絹法 : 以 水 浸 絹 令 沒 , 一 日 數 度 迴 轉 之 。 六 七 日 , 水 微 臭, 然 後 拍 出 【 二 四 】 , 柔 肕 潔 白 , 大 勝 用 灰 。
上 犢 車 篷 ( 十 五 ) 軬 【 二 五 】 及 糊 屏 風 、 書 令不 生 蟲 法 : 水 浸 石 灰 , 經 一 宿 , 挹 ( 十 六 ) 取 汁 以 和 豆黏 【 二 六 】 及 作 麵 糊 則 無 蟲 。 若 黏 紙 寫 書 , 入 潢 則 黑 矣。
作 假 蠟 燭 法 : 蒲 熟 時 , 多 收 蒲 臺 【 二 七 】 。 削 肥松 【 二 八 】 , 大 如 指 , 以 為 心 。 爛 布 纏 之 。 融 羊 、 牛 脂, 灌 於 蒲 臺 中 , 宛 轉 於 板 上 , 挼 令 圓 平 。 更 灌 , 更 展 ,麤 細 足 , 便 止 。 融 蠟 灌 之 ( 十 七 ) 。 足 得 供 事 。 其 省 功十 倍 也 。
「 三 月 。 三 日 及 上 除 , 採 艾 及 柳 絮 。 「絮 , 止 瘡 痛 。 」 是 月 也 , 冬 穀 或 盡 , 椹 麥 未 熟 , 乃順 陽 布 德 , 振 贍 窮 乏 , 務 施 九 族 , 自 親 者 始 。 無 或 蘊 財, 忍 人 之 窮 ; 無 或 利 名 , 罄 家 繼 富 : 度 入 為 出 , 處 厥 中焉 。 蠶 農 尚 閑 , 可 利 溝 瀆 , 葺 治 牆 屋 ; 修 門 戶 , 警 設 守備 , 以 禦 春 饑 草 竊 之 寇 。 是 月 盡 夏 至 , 暖 氣 將 盛 , 日 烈暵 燥 , 利 用 漆 油 , 作 諸 日 煎 藥 。 可 糶 黍 。 買 布 。
「 四 月 。 繭 既 入 簇 , 趨 繰 , 剖 綿 ; 具 機 杼 , 敬 經絡 。 草 茂 , 可 燒 灰 。 是 月 也 , 可 作 棗 糒 , 以 禦 賓 客 。 可糴 穬 及 大 麥 。 收 弊 絮 。
「 五 月 。 芒 種 節 後 , 陽 氣 始 虧 , 陰 慝 將 萌 ; 暖 氣始 盛 , 蠱 蠹 並 興 。 乃 弛 角 弓 弩 , 解 其 徽 絃 ; 弢 竹 木 弓 弩, 弛 其 絃 。 以 灰 藏 旃 、 裘 、 毛 毳 之 物 及 箭 羽 。 以 竿 挂 油衣 , 勿 辟 藏 。 「 暑 濕 相 著 也 。 」 是月 五 日 , 合 止 痢 黃 連 丸 、 霍 亂 丸 。 採 葸 耳 。 取 蟾 蜍 「以 合 血 疽 瘡 藥 。 」 及 東 行 螻 蛄 。 「螻 蛄 , 有 刺 ; 治 去 刺 , 療 產 婦 難 生 , 衣 不 出 。 」 霖雨 將 降 , 儲 米 穀 、 薪 炭 , 以 備 道 路 陷 滯 不 通 。 是 月 也 ,陰 陽 爭 , 血 氣 散 。 夏 至 先 後 各 十 五 日 , 薄 滋 味 , 勿 多 食肥 醲 ; 距 立 秋 , 無 食 煮 餅 及 水 引 餅 。 「夏 月 食 水 時 , 此 二 餅 得 水 , 即 堅 強 難 消 , 不 幸 便 為 宿 食傷 寒 病 矣 。 試 以 此 二 餅 置 水 中 即 見 驗 ; 唯 酒 引 餅 , 入 水即 爛 矣 。 」 可 糶 大 、 小 豆 、 胡 麻 。 糴 穬 、 大 、 小 麥。 收 弊 絮 及 布 帛 。 至 後 糴 ● , 曝 乾 , 置 甖 中 , 密 封 , 「 使 不 蟲 生 。 」 至 冬 可 養 馬 。
「 六 月 。 命 女 工 織 縑 縳 。 「 絹 及紗 縠 之 屬 。 」 可 燒 灰 , 染 青 、 紺 雜 色 。
「 七 月 。 四 日 , 命 治 麴 室 , 具 箔 槌 , 取 淨 艾 。 六日 , 饌 治 五 穀 、 磨 具 。 七 日 , 遂 作 麴 , 及 曝 經 書 與 衣 裳。 作 乾 糗 。 採 葸 耳 。 處 暑 中 , 向 秋 節 , 浣 故 製 新 , 作 袷薄 , 以 備 始 涼 。 糶 大 、 小 豆 。 糴 麥 。 收 縑 練 。
「 八 月 。 暑 退 , 命 幼 童 入 小 學 , 如 正 月 焉 。 涼 風戒 寒 , 趣 練 縑 帛 , 染 綵 色 。 」
河 東 染 御 黃 法 ( 十 八 ) : 碓 擣 地 黃 根 【 二 九 】 令熟 , 灰 汁 和 之 , 攪 令 勻 , 搦 取 汁 , 別 器 盛 。 更 擣 滓 , 使極 熟 , 又 以 灰 汁 和 之 , 如 薄 粥 , 瀉 入 不 渝 釜 【 三 0 】 中, 煮 生 絹 。 數 迴 轉 使 勻 , 舉 看 有 盛 水 袋 子 , 便 是 絹 熟 。抒 出 【 三 一 】 , 著 盆 中 , 尋 繹 【 三 二 】 舒 張 。 少 時 , 捩出 【 三 三 】 , 淨 搌 【 三 四 】 去 滓 。 曬 極 乾 。 以 別 絹 濾 白淳 汁 【 三 五 】 , 和 熱 抒 出 , 更 就 盆 染 之 , 急 舒 展 令 勻 。汁 冷 , 捩 出 , 曝 乾 , 則 成 矣 。 治 釜 不 渝 法 , 在 「 醴 酪 」條 【 三 六 】 中 。 大 率 三 升 地 黃 , 染 得 一 匹 御 黃 。 地 黃 多則 好 。 柞 柴 、 桑 薪 、 蒿 灰 等 物 , 皆 得 用 之 。
「 擘 綿 治 絮 , 製 新 浣 故 , 及 韋 履 賤 好 , 預 買 以 備冬 寒 。 刈 萑 、 葦 、 芻 茭 。 涼 燥 , 可 上 角 弓 弩 , 繕 理 , 檠正 , 縳 徽 絃 , 遂 以 習 射 。 弛 竹 木 弓 、 弧 。 糶 種 麥 。 糴 黍。
「 九 月 。 治 場 圃 , 塗 囷 倉 , 脩 簞 、 窖 。 繕 五 兵 ,習 戰 射 , 以 備 寒 凍 窮 厄 之 寇 。 存 問 九 族 孤 、 寡 、 老 、 病不 能 自 存 者 , 分 厚 徹 重 , 以 救 其 寒 。
「 十 月 。 培 築 垣 牆 , 塞 向 、 墐 戶 。 「北 出 , 謂 之 『 向 』 。 」 上 辛 , 命 典 饋 漬 麴 , 釀 冬酒 。 作 脯 臘 。 農 事 畢 , 命 成 童 入 太 學 , 如 正 月 焉 。 五 穀既 登 , 家 儲 蓄 積 , 乃 順 時 令 , 敕 喪 紀 , 同 宗 有 貧 窶 久 喪不 堪 葬 者 , 則 糾 合 宗 人 , 共 興 舉 之 , 以 親 疏 貧 富 為 差 ,正 心 平 斂 , 無 相 踰 越 , 先 自 竭 以 率 不 隨 。 先 冰 凍 , 作 涼餳 , 煮 暴 飴 。 可 析 麻 , 緝 績 布 縷 。 作 白 履 、 不 借 。 「草 履 之 賤 者 曰 『 不 借 』 。 」 賣 縑 帛 、 弊 絮 。 糴 粟 、豆 、 麻 子 。
「 十 一 月 。 陰 陽 爭 , 血 氣 散 。 冬 至 日 先 後 各 五 日, 寢 別 內 外 。 硯 冰 凍 , 命 幼 童 讀 《 孝 經 》 、 《 論 語 》 、篇 章 、 小 學 ( 十 九 ) 。 可 釀 醢 。 糴 稻 、 粟 、 豆 、 麻 子。
「 十 二 月 。 請 召 宗 族 、 婚 姻 、 賓 、 旅 , 講 好 和 禮, 以 篤 恩 紀 。 休 農 息 役 , 惠 必 下 浹 。 遂 合 耦 田 器 , 養 耕牛 , 選 任 田 者 , 以 俟 農 事 之 起 。 去 豬 盍 車 骨 「後 三 歲 可 合 瘡 膏 藥 。 」 及 臘 日 祀 炙 箑 【 三 七 】 , 「箑 , 一 作 。 燒 飲 , 治 刺 入 肉 中 , 及 樹 瓜 田 中 四 角 , 去 蟲 。 」 東 門 磔 白 雞 頭 。 「 可 以合 注 藥 。 」 」
《 范 子 計 然 》 曰 : 「 五 穀 者 , 萬 民 之 命 , 國 之 重寶 。 故 無 道 之 君 及 無 道 之 民 , 不 能 積 其 盛 有 餘 之 時 , 以待 其 衰 不 足 也 。 」
《 孟 子 》 曰 ( 二 十 ) : 「 狗 彘 食 人 之 食 而 不 知 檢, 塗 有 餓 殍 而 不 知 發 , 「 言 豐 年 人 君
養犬 豕 , 使 食 人 食 , 不 知 法 度 檢 斂 ; 凶 年 , 道 路 之 旁 , 人有 餓 死 者 , 不 知 發 倉 以 賑 之 。 ( 二
一 ) 」 原 孟 子 之 意, 蓋 「 常 平 倉 」 之 濫 觴 也 。 人 死 , 則 曰 : 『 非 我 也, 歲 也 。 』 是 何 異 於 刺 人
而 殺 之 , 曰 : 『 非 我 也 , 兵 【三 八 】 也 。 』 」 「 人 死 , 謂 餓 、 役(
二 二 ) 死 者 , 王 政 使 然 , 而 曰 : 『非 我 殺 之 , 歲 不 熟 殺 人 。 』 何 異 於 用 兵 殺 人 , 而 曰 : 『非 我
殺 也 , 兵 自 殺 之 。 』 」
凡 糴 五 穀 、 菜 子 , 皆 須 初 熟 日 糴 , 將 種 時 糶 , 收利 必 倍 。 凡 冬 糴 豆 、 穀 , 至 夏 秋 初 雨 潦 之 時 糶 之 , 價 亦倍 矣 。 蓋 自 然 之 數 。
魯 秋 胡 曰 ( 二 三 ) : 「 力 田 不 如 逢 年 , 豐 者 ( 二四 ) 尤 宜 多 糴 。 」
《 史 記 ‧ 貨 殖 傳 》 曰 ( 二 五 ) : 「 宣 曲 【 三 九 】任 氏 為 督 道 倉 吏 【 四 0 】 。 秦 之 敗 , 豪 傑 皆 ( 二 六 ) 爭取 金 玉 , 任 氏 獨 窖 倉 粟 。 楚 漢 相 拒 滎 陽 , 民 不 得 耕 , 米石 至 數 萬 , 而 豪 傑 金 玉 , 盡 歸 任 氏 。 任 氏 以 此 起 富 。 」其 效 也 。 且 風 、 蟲 、 水 、 旱 , 饑 饉 荐 臻 【 四 一 】 , 十 年之 內 , 儉 【 四 二 】 居 四 五 , 安 可 不 預 備 凶 災 也 ?
《 師 曠 占 》 五 穀 貴 賤 法 : 「 常 以 十 月 朔 日 , 占 春糶 貴 賤 : 風 從 東 來 , 春 賤 ; 逆 此 者 , 貴 。 以 四 月 朔 占 秋糶 : 風 從 南 來 、 西 來 者 , 秋 皆 賤 ; 逆 此 者 , 貴 。 以 正 月朔 占 夏 糶 : 風 從 南 來 、 東 來 者 , 皆 賤 ; 逆 此 者 , 貴 。 」
《 師 曠 占 》 五 穀 曰 : 「 正 月 甲 戌 日 , 大 風 東 來 折樹 者 , 稻 熟 。 甲 寅 日 , 大 風 西 北 來 者 貴 。 庚 寅 日 , 風 從西 、 北 來 者 , 皆 貴 。 二 月 甲 戌 日 , 風 從 南 來 者 , 稻 熟 。乙 卯 日 , 稻 上 場 , 不 雨 晴 明 , 不 熟 。 四 月 四 日 雨 , 稻 熟; 日 月 珥 【 四 三 】 , 天 下 喜 。 十 五 日 、 十 六 日 雨 , 晚 稻善 ; 日 月 蝕 。 ( 二 七 ) 」
《 師 曠 占 》 五 穀 早 晚 曰 : 「 粟 米 常 以 九 月 為 本 ;若 貴 賤 不 時 , 以 最 賤 所 之 月 為 本 。 粟 以 秋 得 本 , 貴 在 來夏 ; 以 冬 得 本 , 貴 在 來 秋 。 此 收 穀 遠 近 之 期 也 , 早 晚 以其 時 差 之 。 粟 米 春 夏 貴 去 年 秋 冬 什 七 , 到 夏 復 貴 秋 冬 什九 者 , 是 陽 道 之 極 也 , 急 糶 之 勿 留 , 留 則 太 賤 也 。 」
「 黃 帝 問 師 曠 曰 ( 二 八 ) : 『 欲 知 牛 馬 貴 賤 ? 』『 秋 葵 下 有 小 葵 生 , 牛 貴 ; 大 葵 不 蟲 , 牛 馬 賤 。 』 」
《 越 絕 書 》 曰 ( 二 九 ) : 「 越 王 問 范 子 曰 : 『 今寡 人 欲 保 穀 , 為 之 奈 何 ? 』 范 子 曰 : 『 欲 保 穀 , 必 觀 於野 , 視 諸 侯 所 多 少 為 備 。 』 越 王 曰 : 『 所 少 可 得 為 困 ,其 貴 賤 亦 有 應 乎 ? 』 范 子 曰 : 『 夫 知 穀 貴 賤 之 法 , 必 察天 之 三 表 , 即 決 矣 。 』 越 王 曰 : 『 請 問 三 表 。 』 范 子 曰: 『 水 之 勢 勝 金 , 陰 氣 蓄 積 大 盛 , 水 據 金 而 死 , 故 金 中有 水 , 如 此 者 , 歲 大 敗 , 八 穀 皆 貴 。 金 之 勢 勝 木 , 陽 氣蓄 積 大 盛 , 金 據 木 而 死 , 故 木 中 有 火 。 如 此 者 , 歲 大 美, 八 穀 皆 賤 。 金 木 水 火 更 相 勝 , 此 天 之 三 表 也 , 不 可 不察 。 能 知 三 表 , 可 以 為 邦 寶 。 』 … … 越 王 又 問 曰 : 『 寡人 已 聞 陰 陽 之 事 , 穀 之 貴 賤 , 可 得 聞 乎 ? 』 答 曰 : 『 陽主 貴 , 陰 主 賤 。 故 當 寒 不 寒 , 穀 暴 貴 ; 當 溫 不 溫 , 穀 暴賤 。 … … 』 王 曰 : 『 善 ! 』 書 帛 致 於 枕 中 , 以 為 國 寶 。」
「 范 子 曰 ( 三 十 ) : 『 … … 堯 、 舜 、 禹 、 湯 , 皆有 預 見 之 明 , 雖 有 凶 年 , 而 民 不 窮 。 』 王 曰 : 『 善 ! 』以 丹 書 帛 , 致 之 枕 中 , 以 為 國 寶 。 」
《 鹽 鐵 論 》 曰 ( 三 一 ) : 「 桃 李 實 多 者 , 來 年 為之 穰 。 」
《 物 理 論 》 曰 : 「 正 月 望 夜 占 陰 陽 , 陽 長 即 旱 ,陰 長 即 水 。 立 表 【 四 四 】 以 測 其 長 短 , 審 其 水 旱 , 表 長丈 二 尺 : 月 影 長 二 尺 者 以 下 , 大 旱 ; 二 尺 五 寸 至 三 尺 ,小 旱 ; 三 尺 五 寸 至 四 尺 , 調 適 , 高 下 皆 熟 ; 四 尺 五 寸 至五 尺 , 小 水 ; 五 尺 五 寸 至 六 尺 , 大 水 。 月 影 所 極 , 則 正面 也 【 四 五 】 ; 立 表 中 正 【 四 六 】 , 乃 得 其 定 。 」 又 曰: 「 正 月 朔 旦 , 四 面 有 黃 氣 , 其 歲 大 豐 。 此 黃 帝 用 事 ,土 氣 黃 均 , 四 方 並 熟 。 有 青 氣 雜 黃 , 有 螟 蟲 。 赤 氣 , 大旱 。 黑 氣 , 大 水 , 正 朝 占 歲 星 , 上 有 青 氣 , 宜 桑 ; 赤 氣, 宜 豆 ; 黃 氣 , 宜 稻 。 」
《 史 記 天 官 書 》 曰 ( 三 二 ) : 「 正 月 旦 , 決 八 風: 風 從 南 方 來 , 大 旱 ; 西 南 , 小 旱 ; 西 方 , 有 兵 ; 西 北, 戎 菽 為 , 「 戎 菽 , 胡 豆 也 。 為 , 成 也。 ( 三 三 ) 」 趣 兵 ; 北 方 , 為 中 歲 ; 東 北 , 為 上 歲; 東 方 , 大 水 ; 東 南 , 民 有 疾 疫 , 歲 惡 。 … … 正 月 上 甲, 風 從 東 方 來 , 宜 蠶 ; 從 西 方 , 若 旦 黃 雲 , 惡 。 」
《 師 曠 占 》 曰 ( 三 四 ) : 「 黃 帝 問 曰 : 『 吾 欲 占歲 苦 樂 善 惡 ( 三 五 ) , 可 知 否 ? 』 對 曰 : 『 歲 欲 甘 , 甘草 先 生 ; 「 薺 。 【 四 七 】 」 歲 欲苦 , 苦 草 先 生 ; 「 葶 藶 【 四 八 】 。 」 歲欲 雨 , 雨 草 先 生 ; 「 藕 。 」 歲 欲旱 , 旱 草 先 生 ; 「 蒺 藜 【 四 九 】 。 」 歲欲 流 ( 三 六 ) , 流 草 先 生 ; 「 蓬 。 【 五0 】 」 歲 欲 病 , 病 草 先 生 。 「 艾。 」 』 」
( 一 ) 《 要 術 》 節 引 《 四 民 月 令 》文 , 參 校 現 有 《 四 民 月 令 》 殘 存 文 獻 , 頗 有 錯 字 、 脫 字和 衍 文 ( 《 要 術 》 各 本 以 訛 傳 訛 , 錯 脫 多 相 同 ) 。 關 於錯 脫 字 的 校 補 和 內 容 注 釋 , 均 另 見 《 四 民 月 令 輯 釋 》 ,這 裏 從 略 。
( 二 ) 凡 《 四 民 月 令 》 原 有 注 文 ,均 加 引 號 ( 「 」 ) 以 示 區 別 。 下 同 。
( 三 ) 「 染 潢 及 治 書 法 」 全 文 , 原係 頂 格 書 寫 , 但 這 是 《 要 術 》 在 引 文 中 間 附 帶 插 進 去
的方 法 介 紹 , 為 了 眉 目 清 醒 , 現 改 為 低 一 格 排 印 。 以 下 有相 同 情 況 , 倣 此 。 又 全 文 除 「 染 潢 及
治 書 法 」 的 標 目 是大 字 外 , 餘 均 作 雙 行 小 字 , 現 亦 一 併 改 為 大 字 。 下 文 「雌 黃 治 書 法 」 、「
漱 生 衣 絹 法 」 、 「 上 犢 車 篷 軬 及 糊屏 風 書 令 不 生 蟲 法 」 及 「 作 假 蠟 蠋 法 」 , 除 標 目 原 是大 字
外 , 餘 均 作 小 字 , 亦 一 併 改 為 大 字 。
( 四 ) 「 蘗 」 , 各 本 均 作 「 櫱 」 ,經 典 亦 多 以 「 櫱 」 為 「 蘗 」 。 其 實 這 二 字 有 分 別 , 清 邵瑛 《 說 文 解 字 群 經 正 字 》 : 「 今 經 典 作 『 櫱 』 , … … 以『 櫱 』 為 『 檗 』 , 相 傳 寫 刻 訛 。 」 按 「 櫱 」 同 「 」 ,指 芽 櫱 、 分 櫱 。 「 蘗 」 同 「 檗 」 , 音 伯 , 《 說 文 》 : 黃木 也 , 從 木 辟 聲 。 」 字 應 從 辟 , 茲 改 正 。 黃 木 即 芸 香 科的 黃 蘗 , 也 寫 作 「 黃 柏 」 , 其 莖 的 內 皮 可 以 染 黃 色 。
( 五 ) 這 裏 兩 個 「 裛 」 字 , 黃 校 、張 校 及 漸 西 本 均 作 「 ● 」 , 明 抄 均 作 「 ● 」 , 字 書 無 此二 字 , 應 是 「 裛 」 字 之 訛 , 茲 從 湖 湘 本 、 《 津 逮 》 本 、《 學 津 》 本 作 「 裛 」 。
( 六 ) 「 銜 」 , 黃 校 、 明 抄 作 「 」 , 湖 湘 本 、 《 津 逮 》 本 、 《 學 津 》 本 作 「 御 」 。 按 「 」 即 「 銜 」 的 俗 寫 , 「 銜 竹 引 之 」 , 指 繞 著 竹 軸 卷 書, 茲 從 張 校 作 「 銜 」 。
( 七 ) 各 本 作 「 酈 」 , 誤 ; 漸 西 本據 洪 汝 奎 校 改 作 「 ● 」 , 是 , 音 麗 , 作 撕 、 割 解 釋 。
( 八 ) 黃 校 、 明 抄 作 「 足 」 , 誤 ;他 本 作 「 凡 」 , 較 勝 , 但 存 有 未 洽 。 上 文 有 「 人 浸 蘗 熟」 , 最 合 適 是 「 人 」 字 。 茲 姑 從 他 本 作 「 凡 」 。
( 九 ) 「 縫 」 , 各 本 同 , 誤 。 下 文既 稱 「 繒 體 硬 強 」 , 應 即 係 「 繒 」 字 之 訛 。
( 十 ) 明 抄 作 「 俞 」 , 無 意 思 ; 他本 作 「 愈 」 , 也 勉 強 。 疑 應 作「
渝 」 。 「 渝 污 」 , 褪 色 染 污 。
( 十 一 ) 「 凡 」 , 明 抄 誤 作 「 丸 」 ,他 本 不 誤 。
( 十 二 ) 明 抄 誤 作 「 使 」 , 茲 從 他 本作 「 佳 」 。
( 十 三 ) 「 籠 」 , 各 本 同 ; 黃 校 陸 錄作 「 灶 」 ( 日 譯 本 引 勞 季 言 校 宋 本 同 ) 。
( 十 四 ) 「 炭 」 , 各 本 同 ; 明 抄 作 「灰 」 , 誤 。
( 十 五 ) 「 篷 」 , 各 本 均 作 「 蓬 」 ,這 裏 是 指 「 車 弓 」 ( 即 車 篷 ) , 字 應 作 「 篷 」 。
( 十 六 ) 各 本 均 作 「 浥 」 , 這 裏 是 指舀 出 石 灰 水 , 顯 係 「 挹 」 字 搞 錯 , 茲 改 正 。
( 十 七 ) 「 更 灌 , 更 展 , 麤 細 足 , 便止 。 融 蠟 灌 之 。 」 僅 明 抄 如 文 ; 他 本 只 有 「 更 灌 之 」 三字 , 餘 字 均 脫 ( 各 種 校 宋 本 亦 未 校 出 ) 。 「 融 蠟 」 明 抄原 作 「 融 臘 」 , 據 標 目 「 作 假 蠟 燭 法 」 改 為 「 蠟 」 。
( 十 八 ) 此 條 原 係 以 注 文 形 式 加 注 於「 染 綵 色 」 的 下 面 , 茲 為 提 行 列 出 , 並 改 為 大 字 。
( 十 九 ) 「 小 學 」 上 原 有 「 入 」 字 ,衍 , 茲 據 《 四 民 月 令 》 刪 去 , 詳 見 《 四 民 月 令 輯 釋 》 「十 一 月 」 篇 校 記 。
( 二 十 ) 見 孟 子 《 梁 惠 王 上 》 篇 。
( 二 一 ) 此 段 注 文 , 與 今 本 《 孟 子 》趙 岐 注 大 致 相 同 , 《 要 術 》 似 是 根 據 趙 注 而 加 以 節 簡 。趙 岐 注 是 : 「 言 人 君 但 養 犬 彘 , 使 食 人 食 , 不 知 以 法 度檢 斂 也 。 塗 , 道 也 。 餓 死 者 曰 『 莩 』 。 《 詩 》 曰 : 『 莩有 梅 』 。 莩 , 零 落 也 。 道 路 之 旁 , 有 餓 死 者 , 不 知 發 倉廩 以 用 賑 救 之 也 。 」
( 二 二 ) 趙 岐 注 作 「 疫 」 。 其 他 虛 詞略 有 不 同 , 內 容 和 趙 岐 注 一 致 。
( 二 三 ) 劉 向 《 古 列 女 傳 》 卷 五 「 魯秋 潔 婦 」 條 載 秋 胡 語 , 與 此 類 似 。 其 文 作 : 「 潔 婦 者
,魯 秋 胡 子 妻 也 。 既 納 之 五 日 , 去 而 官 於 陳 。 五 年 乃 歸 。未 至 家 , 見 路 傍 婦 人 採 桑 , 秋 胡 子 悅
之 , 下 車 謂 曰 … … :『
力 田 不 如 逢 豐 年 , 力 桑 不 如 見 國 卿, … … 』 至 家 … … 喚 婦 。 至 , 乃 向 採 桑 者 也 。 … … 遂 去而 東
走 , 投 河 而 死 。 」
( 二 四 ) 明 抄 、 湖 湘 本 作 「 豐 者 」 ,黃 校 、 張 校 作 「 豐 年 」 ( 日 譯 本 引 勞 季 言 校 宋 本 同 ) 。
( 二 五 ) 《 史 記 ‧ 貨 殖 列 傳 》 與 《 要術 》 所 引 略 有 不 同 , 「 任 氏 」 作 「 任 氏 之 先 」 , 「 米 石至 數 萬 」 作 「 米 石 至 萬 」 。 「 其 效 也 」 以 下 是 賈 氏 申 說的 話 。 「 效 」 即 效 驗 。
( 二 六 ) 明 抄 及 《 史 記 》 原 文 作 「 皆」 , 他 本 作 「 者 」 。
( 二 七 ) 「 日 月 蝕 」 , 句 未 全 , 應 有脫 文 。 上 文 「 稻 上 場 」 , 亦 有 竄 誤 。
( 二 八 ) 據 《 藝 文 類 聚 》 卷 八 二 及 《太 平 御 覽 》 卷 九 七 九 「 葵 」 所 引 , 此 條 亦 《 師 曠 占 》 文。 「 牛 貴 」 作 「 牛 馬 貴 」 , 《 要 術 》 脫 「 馬 」 字 。
( 二 九 ) 見 《 越 絕 書 ‧ 越 絕 外 傳 枕 中》 篇 , 文 字 頗 有 不 同 , 如 「 諸 侯 」 , 無 「 侯 」 字 , 「 困」 作 「 因 」 等 , 較 《 要 術 》 好 解 釋 , 但 仍 有 脫 訛 。
( 三 十 ) 此 段 原 亦 提 行 , 但 仍 是 引 《越 絕 書 ‧ 越 絕 外 傳 枕 中 》 篇 中 文 。
( 三 一 ) 見 《 鹽 鐵 論 ‧ 非 鞅 》 篇 , 《要 術 》 所 引 有 誤 。 原 文 是 : 「 夫 李 梅 多 實 者 , 來 年 為
之衰 ; 新 穀 熟 者 , 舊 穀 為 之 虧 。 」 這 裏 是 指 果 樹 的 「 大 小年 」 , 大 年 之 後 有 小 年 , 所 以 說 「 來
年 為 之 衰 」 。 而 「穰 」 是 豐 熟 , 與 「 衰 」 相 反 , 「 穰 」 應 是 「 衰 」 字 之 誤。 《 通 典 》 卷 十「
食 貨 」 引 《 鹽 鐵 論 》 正 作 「 衰 」 。但 《 藝 文 類 聚 》 卷 八 六 「 桃 」 、《
初 學 記 》 卷 二 八 「 李 」 及 《 太 平 御覽 》 卷 九 六 七 「 桃 」 、 卷 九 六 八「
李 」 所 引 仍 作 「 穰 」 , 可 能 即 據 《要 術 》 或 《 鹽 鐵 論 》 誤 本 以 訛 傳 訛 , 致 沿 誤 未 改 。
( 三 二 ) 這 一 段 , 《 史 記 》 記 明 是 漢魏 鮮 的 占 候 法 , 文 字 稍 異 。
( 三 三 ) 這 條 小 注 , 是 裴 駰 《 集 解 》引 孟 康 的 注 文 。 但 司 馬 貞 《 索 隱 》 引 韋 昭 注 , 「 戎 菽 」是 指 大 豆 。
( 三 四 ) 《 太 平 御 覽 》 卷 十 七 「 歲 」及 卷 九 九 四 「 草 」 並 引 此 條 , 與 《 要 術 》 所 引 頗 有 不 同。
( 三 五 ) 「 占 歲 苦 樂 善 惡 」 , 黃 校 、張 校 作 「 占 樂 善 一 心 」 ( 明 清 刻 本 作 「 占 藥 善 一 心 」 ), 明 抄 作 「 苦 樂 善 一 心 」 , 均 誤 。 《 太 平 御 覽 》 卷 十 七及 卷 九 九 四 引 均 作 「 知 歲 苦 樂 善 惡 」 , 《 要 術 》 「 一 心」 , 係 「 惡 」 的 殘 文 析 為 二 字 , 並 脫 「 占 歲 」 二 字 , 茲據 以 補 正 。
( 三 六 ) 唐 韓 鄂 《 四 時 纂 要 》 「 正 月」 篇 引 《 師 曠 》 : 「 蓬 先 生 , 主 流 亡 。 」 《 太 平 御 覽 》卷 十 七 及 卷 九 九 四 引 作 「 溜 」 或 「 潦 」 , 並 非 。 「 流 」指 流 亡 、 逃 荒 。
【 一 】 「 染 潢 」 , 指 用 黃 蘗 汁 把 紙染 成 黃 色 。 據 史 載 , 東 晉 末 桓 玄 下 令 廢 竹 簡 , 用 黃 紙 代替 , 紙 的 應 用 , 在 南 北 朝 時 已 相 當 普 遍 。 染 黃 的 紙 , 稱為 「 黃 紙 」 。 用 黃 蘗 汁 染 黃 的 目 的 是 防 蛀 。 唐 高 宗 也 曾下 令 要 用 這 種 黃 紙 。 宋 宋 祁 《 宋 景 文 公 筆 記 》 「 釋 俗 」: 「 或 曰 : 『 古 人 何 須 用 黃 紙 ? 』 曰 : 『 蘗 染 之 可 用 辟蟫 。 今 臺 家 詔 敕 用 黃 , 故 私 家 避 不 敢 用 。 』 」 「 蟫 」 即書 中 蠹 魚 。 宋 以 後 黃 紙 僅 用 於 釋 家 藏 經 。
【 二 】 宋 姚 寬 《 西 溪 叢 語 》 卷 下 :「 《 要 術 》 … … 云 : 『 凡 打 紙 欲 生 , 生 則 堅 厚 』 , 則 打紙 工 蓋 熟 紙 工 也 。 」 是 說 由 熟 紙 工 來 打 生 紙 , 仍 無 補 於什 麼 叫 「 打 紙 」 的 解 釋 。 我 們 認 為 是 指 染 潢 用 的 底 紙 。宋 邵 博 《 聞 見 後 錄 》 : 「 唐 人 有 熟 紙 , 有 生 紙 。 熟 紙 所謂 妍 妙 光 輝 者 。 」 清 張 燕 昌 《 金 粟 箋 記 》 記 載 有 宋 時 「金 粟 山 藏 經 紙 」 稱 : 「 用 硬 黃 繭 紙 , 內 外 皆 蠟 摩 光 瑩 。」 著 名 的 宣 紙 , 已 經 煮 硾 或 塗 蠟 的 稱 為 「 熟 宣 」 , 否 則為 「 生 宣 」 。 所 以 「 生 紙 」 是 指 未 經 加 工 磨 光 上 蠟 等 手續 的 原 紙 。 這 種 紙 未 經 磨 光 , 纖 維 間 的 毛 細 管 未 被 過 分壓 縮 , 所 以 說 「 生 則 堅 厚 , 特 宜 入 潢 。 」
【 三 】 「 闇 」 , 音 暗 , 隱 晦 、 昏 暗的 意 思 。 這 裏 指 顏 色 發 暗 。
【 四 】 「 其 省 四 倍 」 , 黃 蘗 的 渣 滓, 搗 三 回 , 煮 三 回 , 連 第 一 次 漉 出 的 液 汁 , 共 取 四 次 ,是 說 一 回 當 四 回 用 。
【 五 】 《 少 室 山 房 筆 叢 》 : 「 凡 書, 唐 以 前 為 卷 軸 , 所 謂 一 卷 , 即 一 軸 。 」 當 時 是 長 卷 軸的 書 ( 書 的 卷 數 , 本 此 ) , 不 是 分 葉 裝 訂 成 冊 的 。 「 縫不 淀 解 」 , 指 書 卷 的 黏 接 處 不 脫 落 。 下 文 二 處 提 到 「 零落 」 , 即 指 脫 落 ( 黏 接 的 或 黏 貼 在 上 面 的 ) 。
【 六 】 「 豆 黃 」 是 豆 瓣 , 磨 粉 調 糊用 , 參 看 注 釋 【 二 六 】 。
【 七 】 「 卷 頭 首 紙 」 , 即 卷 軸 開 頭的 空 檔 白 幅 , 古 時 稱 為 「 首 」 或 「 褾 」 。
【 八 】 「 急 」 , 緊 。
【 九 】 「 鬲 」 , 音 隔 , 「 鬲 帶 」 ,未 詳 。
【 一 0 】 「 驀 」 , 音 陌 , 超 越 。 「 騎驀 書 上 過 者 」 , 橫 扣 書 上 而 過 。
【 一 一 】 「 攣 」 , 音 戀 , 卷 曲 著 伸 不直 。 「 拳 」 , 彎 曲 隆 起 。 「 攣 拳 」 , 卷 曲 縐 縮 不 平 整 。
【 一 二 】 「 際 會 」 , 指 黏 補 相 接 合 處。 「 殆 無 際 會 」 , 補 貼 入 微 , 兩 相 吻 合 , 毫 無 痕 跡 。
【 一 三 】 「 元 理 」 , 原 來 破 裂 的 紋 理。
【 一 四 】 塗 抹 叫 做 「 點 」 , 這 裏 指 用繒 貼 去 。 「 記 事 」 , 指 貼 上 注 記 的 條 子 。
【 一 五 】 「 雌 黃 」 , 即 雞 冠 石 , 色 橙赤 , 可 作 顏 料 。 沈 括 《 夢 溪 筆 談 》 卷 一 : 「 館 閣 新 書 淨本 有 誤 書 處 , 以 雌 黃 塗 之 。 嘗 校 改 字 之 法 : 刮 洗 則 傷 紙; 紙 貼 之 又 易 脫 ; 粉 塗 則 字 不 減 , 塗 數 遍 方 能 漫 滅 。 唯雌 黃 一 漫 即 滅 , 仍 久 而 不 脫 。 」 宋 宋 祁 《 宋 景 文 公 筆 記》 「 釋 俗 」 : 「 古 人 寫 書 , 盡 用 黃 紙 , 故 謂 之 『 黃 卷 』。 … … 雌 黃 與 紙 色 類 , 故 用 之 以 滅 誤 。 」 由 於 雌 黃 與 紙色 相 類 , 故 字 跡 漫 滅 後 , 可 以 在 上 面 再 寫 上 , 其 作 用 似今 「 退 字 靈 」 。 《 顏 氏 家 訓 ‧ 書 證 》 篇 : 「 以 雌 黃 改 『宵 』 為 『 肯 』 。 」 正 是 這 樣 改 法 。 這 裏 所 謂 「 雌 黃 治 書」 , 即 是 調 製 好 雌 黃 錠 子 , 要 用 時 像 磨 墨 一 樣 的 磨 出 來使 用 。
【 一 六 】 據 現 在 出 土 的 磁 器 , 三 國 南北 朝 間 已 是 青 磁 。 「 」 , 同「
」 , 現 在 寫 作 「 碗 」 。
【 一 七 】 「 膠 清 」 , 比 「 笨 膠 」 要 好而 比 「 膠 皮 」 要 差 的 中 層 膠 , 見 卷 九 《 煮 膠 》 篇 。
【 一 八 】 《 唐 書 ‧ 藝 文 志 》 : 「 上 谷墨 三 百 三 十 六 丸 。 」 唐 段 公 路《
北 戶 錄 》 卷 二 : 「 墨 為 螺 , 為 量 ,為 丸 。 」 崔 龜 圖 注 : 「 宋 元 嘉 中(
公 元 四 二 四 至 四 五 三 年 ) 格 ( 規 格) , 寫 書 墨 一 丸 , 限 二 十 萬 字 。 」 墨 一 錠 , 古 稱 「 一 丸」 。
這 裏 的 做 法 , 正 像 製 墨 , 故 稱 「 丸 如 墨 丸 」 。
【 一 九 】 「 動 」 , 塗 在 紙 上 的 雌 黃 ,入 水 ( 黃 蘗 汁 ) 褪 落 。
【 二 0 】 「 暍 」 , 原 義 是 「 中 暑 」 ,這 裏 引 喻 日 光 強 烈 , 使 書 色 走 褪 , 失 掉 原 來 的 色 澤 。
【 二 一 】 「 肕 」 , 同 「 韌 」 。
【 二 二 】 「 籠 爐 種 火 」 , 保 存 在 火 籠、 火 爐 裏 的 火 種 。
【 二 三 】 「 漱 」 , 音 瘦 ( 據 音 注 則 音搜 ) , 同 「 涑 」 , 原 義 是 洗 滌 , 這 裏 指 漂 湅 生 絹 。 玉 篇: 「 涑 , 濯 生 練 也 。 」 朱 駿 聲 《 說 文 通 訓 定 聲 》 : 「 無垢 加 功 日 涑 , 但 用 手 斗 擻 。 經 傳 皆 以 『 漱 』 為 之 。 」 「生 衣 絹 」 , 做 衣 服 用 的 生 絹 。
【 二 四 】 「 拍 出 」 , 振 盪 擊 拍 , 滌 去臭 污 , 使 絹 柔 潔 。 朱 駿 聲 所 謂「
但 以 手 斗 擻 」 , 即 指 此 。
【 二 五 】 「 篷 軬 」 , 即 「 車 弓 」 。 《方 言 》 卷 九 : 「 車 枸 簍 , … … 南 楚 之 外 謂 之 篷 。 」 郭 璞注 : 「 即 車 弓 也 。 」 「 軬 」 , 音 飯 , 又 音 笨 , 義 與 「 篷」 同 。 所 謂 「 車 弓 」 , 就 是 作 為 撐 持 車 上 布 篷 之 類 的 骨架 , 用 竹 木 製 成 , 合 膠 黏 固 , 彎 曲 如 弓 , 故 名 。
【 二 六 】 「 豆 黏 」 , 加 豆 粉 調 成 的 黏糊 。 明 佚 名 《 墨 娥 小 錄 》 「 文 府 清 事 」 「 黏 合 糊 法 」 :「 糊 內 入 白 芨 末 、 豆 粉 少 許 , 永 不 脫 落 , 甚 佳 。 」 又 「打 疊 紙 骨 用 糊 法 」 : 「 用 糯 米 浸 軟 , 研 細 , 濾 淨 , 逼 去水 , 稀 稠 得 中 。 加 入 豆 粉 及 篩 過 石 灰 各 少 許 , 打 成 糊 ,以 打 疊 紙 骨 , 做 造 器 用 。 外 面 裝 裹 , 仍 用 糊 。 切 記 成器 後 , 須 置 近 人 氣 處 , 或 床 榻 被 閣 上 更 妙 , 不 可 令 其 發蒸 。 待 一 年 後 , 骨 中 藥 發 , 其 堅 似 石 , 永 不 致 發 蒸 生 蠹也 。 」 白 芨 , 屬 蘭 科 。 其 肉 質 塊 莖 含 有 多 量 的 黏 液 質 ,可 作 糊 料 。 過 去 用 以 在 硯 台 上 磨 朱 砂 , 寫 字 不 脫 落 。 《墨 娥 小 錄 》 所 記 的 豆 粉 黏 糊 , 即 《 要 術 》 的 「 豆 黏 」 。
【 二 七 】 古 所 謂 「 蒲 」 , 一 般 指 香 蒲。 「 臺 」 , 現 在 寫 作 「 薹 」 。「
蒲 臺 」 , 指 香 蒲 圓 柱 狀 的 花 穗 , 俗亦 稱 「 蒲 槌 」 。 其 花 粉 即 藥 用 的「
蒲 黃 」 。
【 二 八 】 「 肥 松 」 , 多 松 脂 的 松 柴 ,俗 稱 「 松 明 」 。
【 二 九 】 玄 參 科 的 地 黃 , 根 的 皮 部 淺紅 色 , 肉 部 紅 黃 色 , 可 以 染 黃 色 。 卷 五 《 伐 木 》 篇 附 有種 地 黃 法 , 用 以 染 色 。
【 三 0 】 《 說 文 》 : 「 渝 , 變 汙 也 。」 「 不 渝 釜 」 , 指 不 褪 污 的 鐵 鍋 。
【 三 一 】 「 抒 」 , 原 義 是 「 挹 」 、 「舀 」 , 這 裏 引 申 為 引 出 、 撈 出 。 下 文 「 和 熱 抒 出 」 , 是抒 的 本 義 , 即 舀 出 。 「 濾 」 下 疑 脫 「 煮 」 字 。
【 三 二 】 「 尋 繹 」 , 理 出 頭 緒 。
【 三 三 】 「 捩 出 」 , 擰 乾 取 出 。
【 三 四 】 「 淨 搌 」 , 將 渣 滓 抖 拭 乾 淨。 「 搌 」 , 《 集 韻 》 : 「 拭 也 。 」
【 三 五 】 「 白 」 亦 純 意 , 「 白 淳 汁 」, 指 上 文 「 別 器 盛 」 的 頭 道 純 汁 。
【 三 六 】 見 卷 九 《 醴 酪 》 篇 。
【 三 七 】 「 炙 箑 」 , 卷 二 《 種 瓜 》 篇引 《 崔 寔 》 作 「 炙 萐 」 , 「 箑 」 同 「 萐 」 , 指 炙 脯 , 即燒 腊 , 說 詳 《 四 民 月 令 輯 釋 》 「 十 二 月 」 篇 校 記 。
【 三 八 】 古 所 謂 「 兵 」 , 指 兵 器 , 不是 士 兵 。
【 三 九 】 宣 曲 , 《 史 記 正 義 》 稱 : 「按 其 地 , 合 在 關 內 。 」 《 索 隱 》 : 「 《 上 林 賦 》 云 : 『西 馳 宣 曲 』 , 當 在 京 輔 , 今 闕 其 地 也 。 」
【 四 0 】 「 督 道 倉 吏 」 , 有 幾 種 解 釋: 孟 康 以 為 是 督 運 租 穀 至 天 子 所 在 地 方 的 官 , 顏 師 古 以為 是 在 京 師 四 方 諸 道 催 督 租 穀 的 官 , 韋 昭 則 以 為 「 督 道」 是 「 秦 邊 縣 名 」 。 當 以 前 二 說 為 較 確 。
【 四 一 】 「 荐 」 同 「 薦 」 。 《 詩 經 ‧ 大 雅 ‧ 雲 漢 》 : 「 饑 饉 薦 臻 。 」 毛 《 傳 》 : 「 薦 , 重 ;臻 , 至 也 。 」 是 說 饑 饉 之 災 , 重 疊 而 至 。
【 四 二 】 年 歲 歉 收 叫 做 「 儉 」 。
【 四 三 】 「 珥 」 音 耳 , 指 日 月 的 「 暈」 。 《 呂 氏 春 秋 ‧ 明 理 》 篇 :「
其 日 … … 有 暈 珥 。 」 《 晉 書 ‧ 戴 洋傳 》 : 「 月 暈 在 角 , 有 赤 白 珥 。 」
【 四 四 】 「 表 」 是 標 示 數 據 的 , 如 水尺 叫 「 水 表 」 , 溫 度 計 叫 溫 度 表 等 。 用 竿 子 豎 立 在 地 上來 測 定 日 影 的 長 短 , 以 定 其 時 刻 , 因 稱 此 測 竿 為 「 表 」。 這 是 我 國 很 早 就 有 的 測 影 定 時 的 方 法 。
【 四 五 】 「 極 」 , 正 中 , 即 「 正 面 」。 《 詩 經 ‧ 周 頌 ‧ 思 文 》 : 「 莫 匪 爾 極 。 」 毛 《 傳 》 :「 極 , 中 也 。 」 「 月 影 所 極 , 則 正 面 也 」 , 這 是 指 明 測定 月 影 的 時 刻 。 月 亮 升 到 最 高 時 開 始 下 落 , 最 高 為 「 極」 , 到 「 極 」 為 「 中 」 , 即 《 物 理 論 》 所 謂 「 正 面 」 。唐 韓 鄂 《 四 時 纂 要 》 「 正 月 」 「 占 月 影 」 條 : 「 十 五 夜月 中 時 , 立 七 尺 表 」 , 又 占 日 影 : 「 日 中 時 , 立 一 丈 表竿 度 影 。 」 說 明 無 論 測 月 影 或 測 日 影 , 都 必 須 在 正 中 的時 刻 。
【 四 六 】 「 立 表 中 正 」 , 除 測 影 要 在正 中 的 時 刻 外 , 還 必 須 立 竿 畢 直 , 正 中 不 偏 , 纔 能 測
得正 確 。 但 要 垂 直 地 面 是 不 容 易 的 , 古 代 是 採 取 八 面 拉 繩打 樁 的 辦 法 , 略 似 現 在 測 量 上 的 立 測
竿 。 《 周 禮 ‧ 春 官》「
馮 相 氏 」 賈 公 彥 疏 引 《 易 緯 ‧ 通 卦驗 》 : 「 冬 至 日 , 置 八 神 , 樹 八 尺 之 表 , 日 中 視 其 影 。 … …
神 , 讀 如 引 。 言 八 引 者 , 樹 杙 於 地 , 四 維 四 中 引 繩以 正 之 。 」 「 四 維 」 指 四 角 , 所 以 是 四 面 八
方 拉 繩 打 樁來 引 正 。 至 南 朝 梁 數 學 家 祖 ( 祖 沖 之 之 子 ) 首 先 用 水平 法 定 其 準 直 。 《 隋 書 ‧ 天
文 志 》 : 「 祖 造 八 尺 銅 表, 其 下 與 圭 相 連 , 圭 上 為 溝 , 置 水 以 取 平 正 , 揆 測 日 晷, 求 其 盈 縮
。 」 這 是 最 早 的 水 準 裝 置 。
【 四 七 】 「 薺 」 , 即 薺 菜 , 十 字 花 科。 《 詩 經 邶 風 谷 風 》 : 「 其 甘 如 薺 。 」
【 四 八 】 葶 藶 , 十 字 花 科 。 《 神 農 本草 經 》 「 葶 藶 」 陶 弘 景 注 : 「 子 細 黃 , 至 苦 。 」
【 四 九 】 蒺 藜 , 蒺 藜 科 , 生 於 沙 丘 乾旱 地 。
【 五 0 】 「 蓬 」 , 指 飛 蓬 , 亦 單 稱 蓬。 種 子 隨 風 飛 揚 , 故 名 飛 蓬 , 因 以 喻 流 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