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民要術校釋

 

          齊 民 要 術 卷 第 六

                後 魏 高 陽 太 守 賈 思 勰 撰

養 牛 、 馬 、 驢 、 騾 第 五 十 六 相 牛 、 馬及 諸 病 方 法
養 羊 第 五 十 七  及 酥 酪 、 乾 酪 法 ,收 驢 馬 駒 、 羔 、 犢 法 , 羊 病 諸 方 , 並 附
養 豬 第 五 十 八
養 雞 第 五 十 九
養 鵝 、 鴨 第 六 十
養 魚 第 六 十 一 種 蓴 、 藕 、 蓮 、 芡 、芰 附

          養 牛 、 馬 、 驢 、 騾 第 五 十 六
              相 牛 、 馬 及 諸 病 方 法 ( 一 )

    服 牛 乘 馬 , 量 其 力 能 ; 寒 溫 飲 飼 , 適 其 天 性 : 如 不肥 充 繁 息 者 , 未 之 有 也 。 金 日 磾 【 一 】, 降 虜 之 煨 燼 , 卜 式 【 二 】 編 戶 齊 民 , 以 羊 、 馬 之 肥 ,位 登 宰 相 。 公 孫 弘 【 三 】 、 梁 伯 鸞 【 四 】 , 牧 豕 者 , 或位 極 人 臣 , 身 名 俱 泰 ; 或 聲 高 天 下 , 萬 載 不 窮 ( 二 ) 。甯 戚 以 飯 牛 見 知 【 五 】 , 馬 援 ( 三 ) 以 牧 養 發 跡 【 六 】。 莫 不 自 近 及 遠 , 從 微 至 著 。 嗚 呼 小 子 , 何 可 已 乎 ! 故小 童 【 七 】 曰 : 「 羊 去 亂 群 , 馬 去 害 者 。 」 卜 式 曰 ( 四) : 「 非 獨 羊 也 , 治 民 亦 如 是 。 以 時 起 居 , 惡 者 輒 去 ,無 令 敗 群 也 。 」 諺 曰 : 「 羸 牛 劣 馬 寒 食 下 【 八 】 」, 言 其 乏 食 瘦 瘠 , 春 中 必 死 。 務在 充 飽 調 適 而 已 。

    陶 朱 公 曰 ( 五 ) : 「 子 欲 速 富 , 當 畜 五 牸 ( 六 )。 」 牛 、 馬 、 豬 、 羊 、 驢 五 畜之 牸 。 然 畜 牸 則 ( 七 ) 速 富 之 術 也 。

    《 禮 記 ‧ 月 令 》 曰 : 「 季 春 之 月 , … … 合 累 牛 、騰 馬 , 遊 牝 于 牧 。 「 累 、 騰 , 皆 乘 匹 【九 】 之 名 , 是 月 所 以 合 牛 馬 。 ( 八 ) 」 … … 仲 夏 之月 , … … 遊 牝 別 群 , 則 縶 騰 駒 。 「 孕 任欲 止 ( 九 ) , 為 其 牡 氣(
十 ) 有 餘 , 恐 相 蹄 齧 也 。 」 … … 仲 冬 之 月 , … … 馬 牛 畜 獸 , 有 放 逸 者 , 取 之 不 詰 ( 十一 ) 。 」 「 《 王 居 明 堂 禮 》 曰 : 『 孟 冬命 農 畢 積 聚 , 繼 收 ( 十 二 ) 牛 馬 。 』 」

    凡 驢 、 馬 駒 初 生 , 忌 灰 氣 , 遇 新 出 爐 者 , 輒 死 。 經 雨 者 則 不 忌 。

    馬 : 頭 為 王 , 欲 得 方 ; 目 為 丞 相 , 欲 得 光 ; 脊 為將 軍 , 欲 得 強 ; 腹 脅 為 城 郭 , 欲 得 張 ; 四 下 為 令 , 欲 得長 。 ( 十 三 ) 【 一 0 】

    凡 相 馬 之 法 , 先 除 「 三 羸 」 、 「 五 駑 」 , 乃 相 其餘 。 【 一 一 】 大 頭 小 頸 【 一 二 】 , 一 羸 ; 弱 脊 大 腹 【 一三 】 , 二 羸 ; 小 脛 大 蹄 【 一 四 】 , 三 羸 。 大 頭 緩 耳 【 一五 】 , 一 駑 ; 長 頸 不 折 【 一 六 】 , 二 駑 ; 短 上 長 下 【 一七 】 , 三 駑 ; 大 髂 枯 價 切 短 脅 【一 八 】 , 四 駑 ; 淺 髖 薄 髀 ( 十 四 ) 【 一 九 】 , 五 駑 。

    騮 馬 、 驪 肩 、 鹿 毛 、 □ ( 十 五 ) 馬 、 驒 、 駱 馬 【二 0 】 , 皆 善 馬 也 。

    馬 生 墮 地 無 毛 , 行 千 里 。 溺 舉 一 腳 , 行 五 百 里 。

    相 馬 五 藏 法 : 肝 欲 得 小 ; 耳 小 則 肝 小 , 肝 小 則 識人 意 。 肺 ( 十 六 ) 欲 得 大 ; 鼻 大 則 肺 大 , 肺 大 則 能 奔 。心 欲 得 大 ; 目 大 則 心 大 , 心 大 則 猛 利 不 驚 , 目 四 滿 【 二一 】 則 朝 暮 健 ( 十 七 ) 。 腎 欲 得 小 【 二 二 】 。 腸 欲 得 厚且 長 , 腸 厚 則 腹 下 廣 方 而 平 。 脾 欲 得 小 ;  【 二 三 】 腹小 則 脾 小 , 脾 小 則 易 養 。 ( 十 八 )

    望 之 大 , 就 之 小 , 筋 馬 也 ; 望 之 小 , 就 之 大 , 肉馬 也 : 皆 可 乘 致 【 二 四 】 。 致 瘦 欲 得 見 其 肉 , 謂前 肩 守 ( 十 九 ) 肉 。 致 ( 二 十 ) 肥 欲 得 見 其 骨 【 二五 】 。 骨 謂 頭 顱 。

    馬 , 龍 顱 突 目 , 平 脊 大 腹 ,  【 二 六 】 重 有 肉 【二 七 】 : 此 三 事 備 者 , 亦 千 里 馬 也 。

    「 水 火 」 欲 得 分 , 「 水 火 」 , 在鼻 兩 孔 間 也 。 上 脣 欲 急 而 方 【 二 八 】 , 口 中 欲 得 紅而 有 光 : 此 馬 千 里 。 馬 , 上 齒 欲 鉤 , 鉤 則 壽 ; 下 齒 欲 鋸, 鋸 則 怒 【 二 九 】 。 頷 下 欲 深 【 三 0 】 。 下 脣 欲 緩 【 三一 】 。 牙 欲 去 齒 一 寸 【 三 二 】 , 則 四 百 里 ; 牙 劍 鋒 , 則千 里 。 「 嗣 骨 」 欲 廉 如 織 杼 而 闊 , 又 欲 長 。 頰下 側 小 骨 ( 二 一 ) 是 。 目 欲 滿 而 澤 ; 眶 欲 小 , 上 欲弓 曲 , 下 欲 直 【 三 三 】 。 「 素 中 」 欲 廉 而 張 。 「素 」 【 三 四 】 , 鼻 孔 上 。 ( 二 二 )

    「 陰 中 」 欲 得 平 。 股 下 。 「主 人 」 欲 小 。 股 裏 上 近 前 也 。 「陽 裏 」 【 三 五 】 欲 高 , 則 怒 。 股 中 上 近「 主 人 」 。 ( 二 三 )

    額 欲 方 而 平 。 「 八 肉 」 欲 大 而 明 【 三 六 】 。 耳下 。 「 玄 中 」 欲 深 。 耳 下 近 牙 。 耳 欲 小 而 銳 如 削 筒 , 相 去 欲 促 【 三 七 】 。 ● 欲 戴 ;中 骨 高 三 寸 【 三 八 】 。 ● 中 骨 也 。 「易 骨 」 欲 直 。 眼 下 直 下 骨 也 。 頰欲 開 , 尺 長 ( 二 四 ) 【 三 九 】 。

    膺 下 欲 廣 一 尺 以 上 , 名 曰 「 挾 一作 扶 尺 」 , 能 久 走 【 四 0 】 。「
鞅 」 【 四 一 】 欲 方 。 頰 前 ( 二 五 )。 喉 欲 曲 而 深 。 胸 欲 直 而 出 。 髀間 前 向 【 四 二 】 。 「 鳧 」 間 欲 開 , 望 視 之 如 雙 鳧 【四 三 】 。

    頸 骨 欲 大 , 肉 次 之 【 四 四 】 。 髻 欲 桎 而 厚 且 折 ;「 季 毛 」 欲 長 多 覆 , 肝 肺 無 病 【 四 五 】 。 髮後 毛 是 也 。

    背 欲 短 而 方 , 脊 欲 大 而 抗 【 四 六 】 。 脢 筋 欲 大 【四 七 】 , 夾 脊 筋 也 。 「 飛 鳧 」 見者 怒 【 四 八 】 。 膂 後 筋 也 。

    「 三 府 」 欲 齊 【 四 九 】 。 兩 髂 及中 骨 也 。 尻 ( 二 六 ) 欲 頹 而 方 。 【 五 0 】 尾 欲 減 ,本 欲 大 【 五 一 】 。

    脅 肋 欲 大 而 窪 , 名 曰 「 上 渠 」 , 能 久 走 【 五 二 】。

    「 龍 翅 」 欲 廣 而 長 。 「 升 肉 」 欲 大 而 明 。 髀外 肉 也 。 「 輔 肉 」 欲 大 而 明 【 五 三 】 。 前腳 下 肉 。

    腹 欲 充 , 腔 欲 小 【 五 四 】 。 腔 , 。 「 季 肋 」 欲 張 【 五 五 】 。 短肋 。

    「 懸 薄 」 欲 厚 而 緩 。 腳 脛 。 「虎 口 」 欲 開 【 五 六 】 。 股 內 ( 二 七 ) 。

    腹 下 欲 平 滿 , 善 走 , 名 曰 「 下 渠 」 , 日 三 百 里 。

    「 陽 肉 」 欲 上 而 高 起 。 髀 外 近 前。 髀 欲 廣 厚 。 「 汗 溝 」 欲 深 明 。 「 直 肉 」 欲 方 , 能久 走 。 髀 後 肉 也 。 「 輸 一作 翰 鼠 」 欲 方 。 「 直 肉 」 下 也 。 「 肭 肉 」 欲 急 。 髀 裏 也 。 「間 筋 」 欲 急 短 而 減 , 善 細 走 。 【 五 七 】 「輸 鼠 ( 二 八 ) 」 下 筋 。

    「 機 骨 」 欲 舉 , 上 曲 如 懸 匡 【 五 八 】 。 馬 頭 ( 二九 ) 欲 高 。

    「 距 骨 」 欲 出 前 。 「 間 骨 」 欲 出 。 前 後 目 ( 三 十) ( ? ) 。 外 鳧 , 臨 蹄 骨 也 。 「附 蟬 」 欲 大 【 五 九 】 。 前 後 目 。 「 夜 眼」 。 ( 三 一 )

    股 欲 薄 而 博 , 善 能 走 。 後 髀 前 骨( 三 二 ) 。

    臂 欲 長 , 【 六 0 】 而 膝 本 欲 起 , 有 力 。 前腳 膝 上 向 前 。 肘 腋 欲 開 , 能 走 【 六 一 】 。 膝 欲 方 而庳 【 六 二 】 。 髀 骨 欲 短 。 兩 肩 骨 欲 深 【 六 三 】 , 名 曰 「前 渠 」 , 怒 。

    蹄 欲 厚 三 寸 , 硬 如 石 , 下 欲 深 而 明 , 其 後 開 如 鷂翼 , 能 久 走 【 六 四 】 。

    相 馬 從 頭 始 :

    頭 欲 得 高 峻 , 如 削 成 。 頭 欲 重 , 宜 少 肉 , 如 剝 兔頭 。 「 壽 骨 」 欲 得 大 , 如 綿 絮 苞 圭 石 【 六 五 】 。 「壽 骨 」 者 , 髮 所 生 處 也 。 白 從 額 上 入 口 , 名 「 俞 膺」 ( 三 三 ) , 一 名 「 的 顱 」 , 【 六 六 】 奴 乘 客 死 , 主 乘棄 市 , 大 凶 ( 三 四 ) 馬 也 。

    馬 眼 欲 得 高 , 眶 欲 得 端 正 , 骨 欲 得 成 三 角 , 睛 欲得 如 懸 鈴 、 紫 豔 光 。 目 不 四 滿 , 下 脣 急 , 不 愛 人 ; 又 淺, 不 健 食 ( 三 五 ) 【 六 七 】 。 目 中 縷 貫 瞳 子 者 , 五 百 里; 下 上 徹 者 , 千 里 。 睫 亂 者 傷 人 。 目 小 而 多 白 , 畏 驚 。瞳 子 前 後 肉 不 滿 , 皆 凶 惡 。 若 旋 毛 眼 眶 上 , 壽 四 十 年 ;值 眶 骨 中 , 三 十 年 ; 值 中 眶 下 , 十 八 年 ; 在 目 下 者 , 不借 【 六 八 】 。 睛 卻 轉 後 白 不 見 者 , 喜 旋 而 不 前 。 目 睛 欲得 黃 , 目 欲 大 而 光 , 目 皮 欲 得 厚 。 目 上 白 中 有 橫 筋 , 五百 里 ; 上 下 徹 者 千 里 。 目 中 白 縷 者 , 老 馬 子 。 目 赤 , 睫亂 , 齧 人 。 反 睫 者 , 善 奔 , 傷 人 。 目 下 有 橫 毛 , 不 利 人。 目 中 有 「 火 」 字 者 , 壽 四 十 年 。 目 偏 長 【 六 九 】 一 寸, 三 百 里 。 目 欲 長 大 。 旋 毛 在 目 下 , 名 曰 「 承 泣 」 , 不利 人 。 目 中 五 采 盡 具 , 五 百 里 , 壽 九 十 年 。 良 , 多 赤 ,血 氣 也 ; 駑 , 多 青 , 肝 氣 也 ; 走 , 多 黃 , 腸 氣 也 ; 材 知, 多 白 , 骨 氣 也 ; 材 □ ( 三 六 ) , 多 黑 , 腎 氣 也 。 駑 ,用 策 乃 使 也 。 白 馬 黑 目 【 七 0 】 , 不 利 人 。 目 多 白 , 卻視 有 態 , 畏 物 喜 驚 。 【 七 一 】

    馬 耳 欲 得 相 近 而 前 豎 ( 三 七 ) , 小 而 厚 。 □ ( 三八 ) 一 寸 , 三 百 里 ; 三 寸 , 千 里 。 耳 欲 得 小 而 前 竦 ( 三九 ) 。 耳 欲 得 短 , 殺 者 良 , 植 者 駑 , 小 而 長 者 亦 駑 。 【七 二 】 耳 欲 得 小 而 促 , 狀 如 斬 竹 筒 。 耳 方 者 千 里 ; 如 斬筒 , 七 百 里 ; 如 雞 距 者 , 五 百 里 。

    鼻 孔 欲 得 大 。 鼻 頭 文 如 「 王 」 、 「 火 」 字 , 欲 得明 。 鼻 上 文 如「
王 」 、 「 公 」 , 五 十 歲 ; 如 「 火 」 , 四 十 歲 ; 如 「 天」 , 三 十 歲 ; 如 「 小 」 , 二 十 ( 四 十 ) 歲 ; 如 「 今 」 ,十 八 歲 ; 如 「 四 」 , 八 歲 ; 如 「 宅 」 , 七 歲 。 鼻 如 「 水」 文 , 二 十 歲 。 鼻 欲 得 廣 而 方 。 【 七 三 】

    脣 不 覆 齒 , 少 食 【 七 四 】 。 上 脣 欲 得 急 , 下 脣 欲得 緩 ; 上 脣 欲 得 方 , 下 脣 欲 得 厚 而 多 理 , 故 曰 : 「 脣 如板 鞮 【 七 五 】 , 御 者 啼 。 」 黃 馬 白 喙 , 不 利 人 。

    口 中 色 欲 得 紅 白 如 火 光 , 為 善 材 , 多 氣 , 良 且 壽。 即 黑 不 鮮 明 , 上 盤 不 通 明 , 為 惡 材 , 少 氣 , 不 壽 。 一曰 : 相 馬 氣 : 發 口 中 , 欲 見 紅 白 色 , 如 穴 中 看 火 , 此 皆老 壽 。 一 曰 : 口 欲 正 赤 , 上 理 文 欲 使 通 直 , 勿 令 斷 錯 ;口 中 青 者 , 三 十 歲 ; 如 虹 腹 下 ( 四 一 ) , 皆 不 盡 壽 , 駒齒 死 矣 。 口 吻 欲 得 長 。 口 中 色 欲 得 鮮 好 【 七 六 】 。 旋 毛( 四 二 ) 在 吻 後 為 「 銜 禍 」 , 不 利 人 。 「 刺 芻 」 欲 竟 骨端 【 七 七 】 。 「 刺 芻 」 者 , 齒 間 肉 。

    齒 , 左 右 蹉 不 相 當 , 難 御 。 齒 不 周 密 , 不 久 疾 ;不 滿 不 厚 , 不 能 久 走 。 【 七 八 】

    一 歲 , 上 下 生 乳 齒 各 二 ; 二 歲 , 上 下 生 齒 各 四 ;三 歲 , 上 下 生 齒 各 六 。 【 七 九 】

    四 歲 , 上 下 生 成 齒 二 ; 成 齒 , 皆背 三 入 四 【 八 0 】 方 生 也 。 五 歲 , 上 下 著 成 齒 四 ;六 歲 , 上 下 著 成 齒 六 。 兩 廂 黃 , 生 區 【八 一 】 , 受 麻 子 也 。

    七 歲 , 上 下 齒 兩 邊 黃 , 各 缺 區 , 平 受 米 ; 八 歲 ,上 下 盡 區 如 一 , 受 麥 。

    九 歲 , 下 中 央 兩 齒 臼 , 受 米 ; 十 歲 , 下 中 央 四 齒臼 ; 十 一 歲 , 下 六 齒 盡 臼 。

    十 二 歲 , 下 中 央 兩 齒 平 ; 十 三 歲 , 下 中 央 四 齒 平; 十 四 歲 , 下 中 央 六 齒 平 。

    十 五 歲 , 上 中 央 兩 齒 臼 ; 十 六 歲 , 上 中 央 四 齒 臼; 若 看 上 齒 , 依 下 齒 次 第 看 。 十七 歲 , 上 中 央 六 齒 皆 臼 。

    十 八 歲 , 上 中 央 兩 齒 平 ; 十 九 歲 , 上 中 央 四 齒 平; 二 十 歲 , 上 下 ( 四 三 ) 中 央 六 齒 平 。

    二 十 一 歲 , 下 中 央 兩 齒 黃 ; 二 十 二 歲 , 下 中 央 四齒 黃 ; 二 十 三 歲 , 下 中 央 ( 四 四 ) 六 齒 盡 黃 。

    二 十 四 歲 , 上 中 央 二 齒 黃 ; 二 十 五 歲 , 上 中 央 四齒 黃 ; 二 十 六 歲 , 上 中 齒 盡 黃 。

    二 十 七 歲 , 下 中 二 齒 白 ; 二 十 八 歲 , 下 中 四 齒 白; 二 十 九 歲 , 下 中 盡 白 。

    三 十 歲 , 上 中 央 二 齒 白 ; 三 十 一 歲 , 上 中 央 四 齒白 ; 三 十 二 歲 , 上 中 盡 白 。

    頸 欲 得 ● 而 長 , 頸 欲 得 重 【 八 二 】 。 頷 欲 折 【 八三 】 。 胸 欲 出 , 臆 欲 廣 【 八 四 】 。 頸 項 欲 厚 而 強 。 迴 毛在 頸 , 不 利 人 。 白 馬 黑 髦 , 不 利 人 。

    肩 肉 欲 寧 【 八 五 】 。 寧 者 , 卻 也。 「 雙 鳧 」 欲 大 而 上 。 「 雙 鳧 」, 胸 兩 邊 肉 如 鳧 。

    脊 背 欲 得 平 而 廣 , 能 負 重 ; 背 欲 得 平 而 方 。 鞍 下有 迴 毛 , 名 「 負 尸 」 , 不 利 人 。

    從 後 數 其 脅 肋 , 得 十 者 良 。 凡 馬 : 十 一 者 , 二 百里 ; 十 二 者 , 千 里 ; 過 十 三 者 , 天 馬 , 萬 乃 有 一 耳 。 (四 五 ) 一 云 : 十 三 肋 五 百 里 , 十 五 肋 千里 也 。

    腋 下 有 迴 毛 , 名 曰 「 挾 尸 」 , 不 利 人 。 左 脅 有 白毛 直 上 ( 四 六 ) , 名 曰 「 帶 刀 」 , 不 利 人 。

    腹 下 欲 平 , 有 「 八 」 字 ; 腹 下 毛 , 欲 前 向 。 腹 欲大 而 垂 結 , 脈 欲 多 ; 「 大 道 筋 」 欲 大 而 直 【 八 六 】 。 「大 道 筋 」 , 從 腋 下 ( 四 七 ) 抵 股 者 是 。 腹 下 陰 前 ,兩 邊 生 逆 毛 入 腹 帶 者 , 行 千 里 ; 一 尺 者 , 五 百 里 。

    「 三 封 」 欲 得 齊 如 一 【 八 七 】 。 「三 封 」 者 , 即 尻 上 三 骨 也 。 尾 骨 欲 高 而 垂 ; 尾 本 欲大 , 欲 高 ; 尾 下 欲 無 毛 【 八 八 】 。 「 汗 溝 」 欲 得 深 。 尻( 四 七 ) 欲 多 肉 。 莖 欲 得 麤 大 。

    蹄 欲 得 厚 而 大 【 八 九 】 。 踠 欲 得 細 而 促 。

    髂 骨 【 九 0 】 欲 得 大 而 長 。

    尾 本 欲 大 而 強 。

    膝 骨 欲 圓 而 張 ( 四 八 ) 【 九 一 】 , 大 如 杯 盂 。

    「 溝 」 【 九 二 】 , 上 通 尾 本 者 ,  【 九 三 】 殺 人。

    馬 有 「 雙 腳 脛 亭 【 九 四 】 」 , 行 六 百 里 。 迴 毛 起踠 膝 是 也 。 ( 四 九 )

     欲 得 圓 而 厚 , 裏 肉 生 ( 五 十 ) 焉 【 九 五 】 。

    後 腳 欲 曲 而 立 【 九 六 】 。

    臂 欲 大 而 短 【 九 七 】 。

    骸 欲 小 而 長 【 九 八 】 。

    踠 欲 促 而 大 , 其 間 纔 容 靽 【 九 九 】 。

    「 烏 頭 」 欲 高 。 「 烏 頭 」 , 後 足外 節 。 後 足 「 輔 骨 」 欲 大 。 【 一 0 0 】 「輔 足 骨 」 ( 五 一 ) 者 , 後 足 骸 之 後 骨 。

    後 左 右 足 白 , 不 利 人 。 白 馬 四 足 黑 , 不 利 人 。 黃馬 白 喙 , 不 利 人 。 後 左 右 足 白 , 殺 婦 。

    相 馬 視 其 四 蹄 : 後 兩 足 白 , 老 馬 子 ; 前 兩 足 白 ,駒 馬 子 。 白 毛 者 , 老 馬 也 。

    四 蹄 欲 厚 且 大 。 四 蹄 顛 倒 若 豎 履 【 一 0 一 】 , 奴乘 客 死 , 主 乘 棄 市 , 不 可 畜 。

    久 步 即 生 筋 勞 ; 筋 勞 則 「 發 蹄 」 ( 五 二 ) , 痛 凌氣 。 一 曰 : 生 骨 則 發 癰 腫 。 一 曰 : 「 發蹄 」 , 生 癰 也 。 ( 五 三 ) 久 立 則 發 骨 勞 ; 骨 勞 即 發癰 腫 。 久 汗 不 乾 則 生 皮 勞 ; 皮 勞 者 , ● ( 五 四 ) 【 一 0二 】 而 不 振 。 汗 未 善 燥 而 飼 飲 之 , 則 生 氣 勞 ; 氣 勞 者 ,即 ● 而 不 起 ( 五 五 ) 。 驅 馳 無 節 , 則 生 血 勞 ; 血 勞 則 發強 行 【 一 0 三 】 。

    何 以 察 「 五 勞 」 ? 終 日 驅 馳 , 舍 而 視 之 : 不 ● 者, 筋 勞 也 ; ● 而 不 時 起 者 , 骨 勞 也 ; 起 而 不 振 者 , 皮 勞也 ; 振 而 不 噴 者 ( 五 六 ) , 氣 勞 也 ; 噴 而 不 溺 者 , 血 勞也 。

    筋 勞 者 , 兩 絆 卻 行 三 十 步 而 已 【 一 0 四 】 。 一曰 : 筋 勞 者 , ● 起 而 絆 之 , 徐 行 三 十 里 而 已 。 骨 勞者 , 令 人 牽 之 起 , 從 後 笞 之 起 而 已 。 皮 勞 者 , 俠 【 一 0五 】 脊 摩 之 熱 而 已 。 氣 勞 者 , 緩 繫 之 櫪 上 , 遠 餧 草 , 噴而 已 。 血 勞 者 , 高 繫 , 無 飲 食 之 , 大 溺 而 已 。

    飲 食 之 節 : 食 有 「 三 芻 」 , 飲 有 「 三 時 」 。 何 謂也 ? 一 曰 惡 芻 , 二 曰 中 芻 , 三 曰 善 芻 ( 五 七 ) 。 善謂 飢 時 與 惡 芻 , 飽 時 與 善 芻 , 引 之 令 食 , 食 常 飽 , 則 無不 肥 。 剉 草 麤 , 雖 足 豆 穀 , 亦 不 肥 充 ; 細 剉 無 節 , 簁 去土 ( 五 八 ) 而 食 之 者 , 令 馬 肥 , 不 ● 【 一 0 六 】 苦 江 反, 自 然 好 矣 。 何 謂 「 三 時 」 ? 一 曰 朝 飲 , 少 之 ; 二曰 晝 飲 , 則 胸 饜 水 ( 五 九 ) ; 三 曰 暮 , 極 飲 之 ( 六 十 )。 一 曰 : 夏 汗 、 冬 寒 , 皆 當 節 飲 。 諺 曰: 「 旦 起 騎 穀 , 日 中 騎 水 。 」 斯 言 旦 飲 須 節 水 也 。 每 飲食 , 令 行 驟 則 消 水 , 小 驟 數 百 步 亦 佳 。 十 日 一 放 , 令 其陸 梁 【 一 0 七 】 舒 展 , 令 馬 硬 實 也 。 夏 即 不 汗 , 冬即 不 寒 ; 汗 而 極 乾 。

    飼 父 馬 令 不 鬥 法 ( 六 一 ) : 多 有 父 馬 者 , 別 作 一坊 , 多 置 槽 廄 ; 剉 芻 及 穀 豆 , 各 自 別 安 。 唯 著  ( 六 二) 頭 , 浪 放 不 繫 。 非 直 飲 食 遂 性 , 舒 適 自 在 , 至 於 糞 溺, 自 然 一 處 , 不 須 掃 除 。 乾 地 眠 臥 , 不 濕 不 污 。 百 匹 群行 , 亦 不 鬥 也 。

    飼 征 馬 【 一 0 八 】 令 硬 實 法 : 細 剉 芻 , 杴 擲 揚 去葉 , 專 取 莖 ( 六 三 ) , 和 穀 豆 秣 之 。 置 槽 於 迥 地 【 一 0九 】 , 雖 復 雪 寒 , 勿 令 安 廠 下 。 一 日 一 走 , 令 其 肉 熱 ,馬 則 硬 實 , 而 耐 寒 苦 也 。

     : 驢 覆 馬 生  【 一 一 0 】 , 則 准 常 ( 六 四 ) 。以 馬 覆 驢 , 所 生 騾 者 , 形 容 壯 大 , 彌 復 勝 馬 。 然 必 選 七八 歲 草 驢 , 骨 目 正 大 者 【 一 一 一 】 : 母 長 則 受 駒 , 父 大則 子 壯 。 草 騾 不 產 , 產 無 不 死 。 養 草 騾 , 常 須 防 勿 令 雜群 也 。

    驢 , 大 都 類 馬 , 不 復 別 起 條 端 。

    凡 以 豬 槽 飼 馬 , 以 石 灰 泥 馬 槽 , 馬 汗 繫 著 門 : 此三 事 , 皆 令 馬 落 駒 。 《 術 》 曰 : 「 常 繫獼 猴 於 馬 坊 , 令 馬 不 畏 、 辟 惡 、 消 百 病 也 。 ( 六 五 ) 」

    治 牛 馬 病 疫 氣 方 ( 六 六 ) : 取 獺 屎 , 煮 以 灌 之 。獺 肉 及 肝 彌 ( 六 七 ) 良 , 不 能 得 肉 、 肝 , 乃 ( 六 八 ) 用屎 耳 。

    治 馬 患 喉 痹 ( 六 九 ) 【 一 一 二 】 欲 死 方 : 纏 刀 子露 鋒 刃 一 寸 ( 七 十 ) , 刺 咽 喉 , 令 潰 破 即 愈 。 不 治 , 必死 也 。

    治 馬 黑 汗 【 一 一 三 】 方 : 取 燥 馬 屎 置 瓦 上 , 以 人頭 亂 髮 覆 之 , 火 燒 馬 屎 及 髮 , 令 煙 出 , 著 馬 鼻 上 熏 之 ,使 煙 入 馬 鼻 中 , 須 臾 ( 七 一 ) 即 差 也 。

    又 方 : 取 豬 脊 引 脂 【 一 一 四 】 、 雄 黃 、 亂 髮 , 凡三 物 , 著 馬 鼻 下 燒 之 , 使 煙 入 馬 鼻 中 , 須 臾 即 差 。

    馬 中 熱 方 : 煮 大 豆 及 熱 飯 噉 馬 , 三 度 愈 也 。

    治 馬 汗 凌 【 一 一 五 】 方 : 取 美 豉 一 升 , 好 酒 一 升 — — 夏 著 日 中 , 冬 則 溫 熱 — — 浸 豉 使 液 , 以 手 搦 之 , 絞去 滓 , 以 汁 灌 口 。 汗 出 , 則 愈 矣 。

    治 馬 疥 方 : 用 雄 黃 、 頭 髮 二 物 , 以 臘 月 豬 脂 煎 之, 令 髮 消 ; 以 塼 ( 七 二 ) 揩 疥 令 赤 , 及 熱 塗 之 , 即 愈 也。

    又 方 : 湯 洗 疥 , 拭 令 乾 。 煮 麵 糊 , 熱 塗 之 , 即 愈也 。

    又 方 : 燒 柏 脂 塗 之 , 良 。

    又 方 : 研 芥 子 塗 之 , 差 。 六 畜 疥 , 悉 愈 。 然 柏 瀝、 芥 子 , 並 是 躁 藥 , 其 遍 體 患 疥 者 , 宜 歷 落 斑 駮 【 一 一六 】 , 以 漸 塗 之 , 待 差 , 更 塗 餘 處 。 一 日 之 中 , 頓 塗 遍體 , 則 無 不 死 。

    治 馬 中 水 方 : 取 鹽 著 兩 鼻 中 , 各 如 雞 子 黃 許 大 ,捉 鼻 , 令 馬 眼 中 淚 出 , 乃 止 , 良 矣 ( 七 三 ) 。

    治 馬 中 穀 方 : 手 捉 甲 【 一 一 七 】 上 長 ● , 向 上 提之 , 令 皮 離 肉 , 如 此 數 過 。 以 鈹 刀 子 【 一 一 八 】 刺 空 中皮 , 令 突 過 【 一 一 九 】 。 以 手 當 刺 空 , 則 有 如 風 吹 人 手, 則 是 穀 氣 耳 。 令 人 溺 上 , 又 以 鹽 塗 , 使 人 立 乘 數 十 步, 即 愈 耳 。

    又 方 : 取 餳 【 一 二 0 】 如 雞 子 大 , 打 碎 , 和 草 飼馬 , 甚 佳 也 。

    又 方 : 取 麥 糱 末 ( 七 四 ) 三 升 , 和 穀 飼 馬 , 亦 良。

    治 馬 腳 生 附 骨 【 一 二 一 】 — — 不 治 者 , 入 膝 節 ,令 馬 長 跛 — — 方 : 取 芥 子 , 熟 擣 , 如 雞 子 黃 許 , 取 巴 豆【 一 二 二 】 三 枚 , 去 皮 留 臍 , ( 七 五 ) 三 枚 亦 熟 擣 ( 七六 ) , 以 水 和 , 令 相 著 。 和 時 用 刀 ( 七 七 ) 子 , 不 爾 破人 手 。 當 附 骨 上 , 拔 去 毛 。 骨 外 , 融 蜜 蠟 周 匝 擁 之 , 不爾 , 恐 藥 躁 瘡 大 。 著 蠟 罷 , 以 藥 傅 骨 上 , 取 生 布 ( 七 八) 割 兩 頭 , 各(
七 九 ) 作 三 道 急 【 一 二 三 】 裹 之 。 骨 小 者 一 宿 便 盡 ,大 者 不 過 再 宿 。 然 要 須 數 看 , 恐 骨 盡 便 傷 好 處 。 看 附 骨盡 , 取 冷 水 淨 洗 瘡 上 , 刮 取 車 軸 頭 脂 作 餅 子 , 著 瘡 上 ,還 以 淨 布 急 裹 之 。 三 四 日 , 解 去 , 即 生 毛 而 無 瘢 。 此 法甚 良 , 大 勝 炙 ( 八 十 ) 者 。 然 瘡 未 差 , 不 得 輒 乘 , 若 瘡中 出 血 , 便 成 大 病 也 。

    治 馬 被 刺 腳 方 : 用 穬 麥 和 小 兒 哺 【 一 二 四 】 塗 ,即 愈 。

    馬 炙 瘡 : 未 差 , 不 用 令 汗 。 瘡 白 痂 時 , 慎 風 。 得差 後 , 從 意 騎 耳 。

    治 馬 瘙 蹄 【 一 二 五 】 方 : 以 刀 刺 馬 踠 叢 毛 中 , 使血 出 , 愈 。

    又 方 : 融 羊 脂 塗 瘡 上 , 以 布 裹 之 。

    又 方 : 取 鹹 ( 八 一 ) 土 兩 石 許 , 以 水 淋 取 一 石 五斗 , 釜 中 煎 取 三 二 斗 。 剪 去 毛 , 以 泔 清 【 一 二 六 】 淨 洗。 乾 , 以 鹹 汁 洗 之 。 三 度 即 愈 。

    又 方 : 以 湯 淨 洗 , 燥 拭 之 。 嚼 麻 子 塗 之 , 以 布 帛裹 。 三 度 愈 。 若 不 斷 , 用 穀 塗 。 五 六 度 即 愈 。

    又 方 : 剪 去 毛 , 以 鹽 湯 ( 八 二 ) 淨 洗 去 痂 , 燥 拭。 於 破 瓦 【 一 二 七 】 中 煮 人 尿 令 沸 , 熱 塗 之 , 即 愈 。

    又 方 : 以 鋸 子 割 所 患 蹄 頭 前 正 當 中 , 斜 割 之 , 令上 狹 下 闊 , 如 鋸 齒 形 ; 去 之 , 如 剪 箭 括 【 一 二 八 】 。 向深 一 寸 許 , 刀 子 摘 令 血 出 , 色 必 黑 , 出 五 升 許 , 解 放 ,即 差 。

    又 方 : 先 以 酸 泔 清 洗 淨 , 然 後 爛 煮 豬 蹄 取 汁 , 及熱 洗 之 , 差 。

    又 方 : 取 炊 底 釜 湯 淨 洗 , 以 布 拭 令 水 盡 。 取 黍 米一 升 作 稠 粥 , 以 故 布 廣 三 四 寸 , 長 七 八 寸 , 以 粥 糊 布 上, 厚 裹 蹄 上 瘡 處 , 以 散 麻 纏 之 。 三 日 , 去 之 , 即 當 差 也。

    又 方 : 耕 地 中 拾 取 禾 茇 東 倒 西 倒 者 — — 若 東 西 橫地 , 取 南 倒 北 倒 者 , 一 壟 取 七 科 , 三 壟 凡 取 二 十 一 科 ,淨 洗 , 釜 中 煮 取 汁 , 色 黑 乃 止 。 剪 卻 毛 , 泔 淨 洗 去 痂 ,以 禾 茇 汁 熱 塗 之 , 一 上 即 愈 。

    又 方 : 尿 漬 ( 八 三 ) 羊 糞 令 液 , 取 屋 四 角 草 , 就上 燒 , 令 灰 入 缽 中 , 研 令 熟 【 一 二 九 】 。 用 泔 洗 蹄 , 以糞 塗 之 。 再 三 , 愈 。

    又 方 : 煮 酸 棗 根 , 取 汁 淨 洗 , 訖 。 水 和 酒 糟 , 毛袋 【 一 三 0 】 盛 , 漬 蹄 沒 瘡 處 。 數 度 即 愈 也 。

    又 方 : 淨 洗 了 , 擣 杏 人 【 一 三 一 】 和 豬 脂 塗 。 四五 上 , 即 當 愈 。

    治 馬 大 小 便 不 通 , 眠 起 欲 死 , 須 急 治 之 , 不 治 ,一 日 即 死 : 以 脂 塗 人 手 , 探 穀 道 中 , 去 結 屎 。 以 鹽 內 溺道 中 , 須 臾 得 溺 , 便 當 差 也 。

    治 馬 卒 腹 脹 , 眠 臥 欲 死 方 : 用 冷 水 五 升 , 鹽 二 升( 八 四 ) , 研 鹽 令 消 , 以 灌 口 中 , 必 愈 。

    治 驢 漏 蹄 【 一 三 二 】 方 : 鑿 厚 塼 ( 八 五 ) 石 , 令容 驢 蹄 , 深 二 寸 許 。 熱 燒 塼 , 令 熱 赤 。 削 驢 蹄 , 令 出 漏孔 , 以 蹄 頓 著 塼 孔 中 , 傾 鹽 、 酒 、 醋 , 令 沸 浸 之 。 牢 捉勿 令 腳 動 。 待 塼 冷 , 然 後 放 之 , 即 愈 。 入 水 、 遠 行 , 悉不 發 。

    牛 , 歧 胡 【 一 三 三 】 有 壽 。 歧 胡: 牽 兩 腋 ; 亦 分 為 三 也 。 眼 去 角 近 , 行 駃 【 一 三 四】 。 眼 欲 得 大 。 眼 中 有 白 脈 貫 瞳 子 , 最 快 。 「 二 軌 【 一三 五 】 ( 八 六 ) 」 齊 者 快 ( 八 七 ) 。 「二 軌 」 , 從 鼻 至 髀 為 「 前 軌 」 , 從 甲 至 髂 ( 八 八 ) 為 「後 軌 」 。 頸 骨 長 且 大 , 快 【 一 三 六 】 。

    「 壁 堂 【 一 三 七 】 」 欲 得 闊 。 「壁 堂 」 , 腳 、 股 ( 八 九 ) 間 也 。 倚 【 一 三 八 】 欲 得如 絆 馬 聚 而 正 也 。 莖 欲 得 小 。 「 膺 庭 」 欲 得 廣 。「
膺 庭 」 , 胸 也 ( 九 十 ) 。 「 天關 」 欲 得 成 【 一 三 九 】 。 「 天 關 」 , 脊接 骨 也 。 「 俊 骨 」 欲 得 垂 【 一 四 0 】 。 「俊 骨 」 , 脊 骨 中 央 ( 九 一 ) , 欲 得 下 也 。

    洞 胡 無 壽 。 洞 胡 : 從 頸 至 臆 也 。 旋 毛 在 「 珠 淵 」 【 一 四 一 】 , 無 壽 。 「珠 淵 」 , 當 眼 下 也 。 「 上 池 」 有 亂 毛 起 , 妨 主 。 「上 池 」 , 兩 角 中 , 一 曰 「 戴 麻 」 也 。 倚 腳 不 正 【 一四 二 】 , 有 勞 病 。 角 冷 , 有 病 。 毛 拳 , 有 病 。 毛 欲 得 短密 , 若 長 、 疏 , 不 耐 寒 氣 。 耳 多 長 毛 , 不 耐 寒 熱 。 單 膂【 一 四 三 】 , 無 力 。 有 生 癤 即 決 者 , 有 大 勞 病 。

    尿 射 前 腳 者 快 , 直 下 者 不 快 。 亂 睫 者 觝 人 。 後 腳曲 及 直 , 並 是 好 相 【 一 四 四 】 , 直 尤 勝 。 進 不 甚 直 , 退不 甚 曲 , 為 下 。 行 欲 得 似 羊 行 。

    頭 不 用 多 肉 。 臀 欲 方 。 尾 不 用 至 地 ; 至 地 , 劣 力。 尾 上 毛 少 骨 多 者 , 有 力 。 膝 上 縳 ( 九 二 ) 肉 欲 得 硬 。角 欲 得 細 , 橫 、 豎 無 在 大 【 一 四 五 】 。 身 欲 得 促 , 形 欲得 如 卷 。 卷 者 , 其 形 圓 ( 九 三 ) 也 。 「插 頸 」 【 一 四 六 】 欲 得 高 。 一 曰 , 體 欲 得 緊 ( 九 四 ) 。

    大  疏 肋 【 一 四 七 】 , 難 飼 。 龍 頸 突 ( 九 五 ) 目, 好 跳 。 又 云 : 不 能 行 也 。 鼻 如鏡 鼻 【 一 四 八 】 , 難 牽 。 口 方 易 飼 【 一 四 九 】 。

    「 蘭 株 」 欲 得 大 。 「 蘭 ( 九 六 )株 」 , 尾 株 。 「 豪 筋 」 欲 得 成 就 。 「豪 筋 」 , 腳 後 橫 筋 。 「 豐 岳 」 欲 得 大 。 「豐 岳 」 , 膝 株 骨 也 。 蹄 欲 得 豎 。 豎如 羊 腳 。 「 垂 星 」 欲 得 有 「 怒 肉 ( 九 七 ) 」 。 「垂 星 」 , 蹄 上 ; 有 肉 覆 蹄 , 謂 之 「 怒 肉 」 。 「 力 柱【 一 五 0 】 」 欲 得 大 而 成 。 「 力 柱 」 ,當 車 ( 九 八 ) 。 肋 欲 得 密 , 肋 骨 欲 得 大 而 張 【 一 五一 】 。 張 而 廣 也 。 髀 骨 【 一 五 二】 欲 得 出 俊 骨 上 。 出 背 脊 骨 上 也 。

    易 牽 則 易 使 , 難 牽 則 難 使 ( 九 九 ) 。

    「 泉 根 」 不 用 多 肉 及 多 毛 。 「 泉根 」 , 莖 所 出 也 。 懸 蹄 欲 得 橫 。 如「 八 」 字 也 。 「 陰 虹 」 屬 頸 , 行 千 里 。 「陰 虹 」 者 , 有 雙 筋 自 尾(
一 百 ) 骨 屬 頸 , 甯 公 所 飯 也 。 「陽 鹽 」 欲 得 廣 。 「 陽 鹽 」 者 , 夾 尾 株 前兩  上 也 ( 一 百 一 ) 。 當 「 陽 鹽 」 中 間 脊 骨 欲 得 窊( 一 百 二 ) 。 窊 則 雙 膂 , 不 窊 則 為 單 膂。

    常 有 似 鳴 者 有 黃 【 一 五 三 】 。

    治 牛 疫 氣 方 ( 一 百 三 ) : 取 人 參 一 兩 , 細 切 , 水煮 , 取 汁 五 六 升 , 灌 口 中 , 驗 。

    又 方 : 臘 月 兔 頭 燒 作 灰 , 和 水 五 六 升 灌 之 , 亦 良。

    又 方 : 朱 砂 三 指 撮 , 油 脂 二 合 , 清 酒 六 合 , 暖 ,灌 , 即 差 。

    治 牛 腹 脹 欲 死 方 : 取 婦 人 陰 毛 , 草 裹 與 食 之 , 即愈 。 此 治 氣 脹 也 。

    又 方 : 研 麻 子 取 汁 , 溫 ( 一 百 四 ) 令 微 熱 , 擘 口灌 之 五 六 升 許 , 愈 。 此 治 食 ( 一 百 五 ) 生 豆 腹 脹 欲 垂 死者 , 大 良 。

    治 牛 疥 方 : 煮 烏 豆 ( 一 百 六 ) 汁 , 熱 洗 五 度 , 即差 耳 。

    治 牛 肚 反 【 一 五 四 】 及 嗽 方 : 取 榆 白 皮 , 水 煮 極熟 ( 一 百 七 ) , 令 甚 滑 , 以 二 升 ( 一 百 八 ) 灌 之 , 即 差也 。

    治 牛 中 熱 方 : 取 兔 腸 肚 , 勿 去 屎 ( 一 百 九 ) , 以草 裹 ( 一 一 十 ) , 吞 之 , 不 過 再 三 , 即 愈 。

    治 牛 蝨 ( 一 一 一 ) 方 : 以 胡 麻 油 塗 之 , 即 愈 。 豬脂 亦 得 。 凡 六 畜 蝨 , 脂 塗 悉 愈 。

    治 牛 病 : 用 牛 膽 一 箇 , 灌 牛 口 中 , 差 。

    《 家 政 法 》 曰 : 「 四 月 伐 牛 茭 。 」 四月 青 草 ( 一 一 二 ) , 與 茭 豆 【 一 五 五 】 不 殊 , 齊 俗 不 收, 所 失 大 也 。

    《 術 》 曰 : 「 埋 牛 蹄 著 宅 四 角 , 令 人 大 富 。 」

( 一 )   此 條 附 注 , 金 抄 、 明 抄 只 卷首 總 目 中 有 , 此 處 無 ; 他 本 二 處 都 有 , 茲 補 入 。

( 二 )   金 抄 、 明 抄 作 「 窮 」 , 湖 湘本 作 「 磨 」 。

( 三 )   「 馬 援 」 , 明 抄 、 湖 湘 本 、《 津 逮 》 本 誤 作 「 馬 稷 」 , 據 金 抄 改 正 。

( 四 )   卜 式 語 見 《 史 記 ‧ 平 準 書 》( 《 漢 書 ‧ 卜 式 傳 》 根 據 《 平 準 書 》 , 同 樣 有 ) 。

( 五 )   陶 朱 公 語 見 《 孔 叢 子 》 卷 五《 陳 士 義 》 篇 , 參 看 《 要 術 ‧ 序 》 注 釋 【 一 七 】 。

( 六 )   本 段 內 三 「 牸 」 字 , 張 校 、明 抄 、 湖 湘 本 均 作 「 牸 」 , 誤 ; 母 畜 字 應 作 「 牸 」 , 據金 抄 、 《 津 逮 》 本 改 正 。

( 七 )   「 然 畜 牸 則 」 , 各 本 同 , 惟漸 西 本 從 劉 壽 曾 校 勘 「 然 疑 言 之 訛 」 , 改 「 然 」 為 「 言」 。 按 「 然 」 有 「 是 」 義 , 如 諾 詞 的 「 然 」 , 就 是 「 是」 。 這 裏 和 卷 三 《 蕪 菁 》 篇 「 然 此 可 以 度 凶 年 」 , 「 然」 均 作 「 是 則 」 的 「 是 」 字 用 , 意 思 明 白 , 非 訛 字 , 茲仍 其 舊 。

( 八 )   本 段 引 號 內 均 鄭 玄 原 有 注 文。 今 本 《 月 令 》 鄭 注 無 「 以 」 字 , 意 義 欠 完 整 。

( 九 )   《 月 令 》 鄭 玄 注 作 : 「 孕 妊之 欲 止 也 」 , 在 正 文 「 遊 牝 別 群 」 下 面 。 《 要 術 》 「 任」 通 「 妊 」 , 「 欲 」 是 「 慾 」 的 本 字 。

( 十 )   「 牡 氣 」 , 各 本 均 作 「 牝 氣」 。 按 此 指 懷 妊 母 馬 恐 被 牡 馬 所 傷 害 , 「 牝 」 顯 係 「 牡」 字 之 誤 , 茲 據 《 月 令 》 鄭 注 改 正 。

( 十 一 ) 「 詰 」 , 明 抄 誤 作 「 誥 」 ,他 本 不 誤 。

( 十 二 ) 「 繼 收 」 , 各 本 均 作 「 繼 放」 , 《 月 令 》 鄭 注 作 「 繫 收 」 。 按 此 時 正 當 收 馬 入 廄 , 「 放 」 顯 係 「 收 」 字 之 誤 , 茲 據 《 月 令》 改 正 。 「 繼 」 古 通 「 繫 」 。

( 十 三 ) 此 條 及 下 面 「 三 羸 五 駑 」 條, 與 《 初 學 記 》 卷 二 九 及 《 太 平 御 覽 》 卷 八 九 六 引 《 伯樂 相 馬 經 》 文 基 本 相 同 ; 《 太 平 御 覽 》 引 《 伯 樂 相 馬 經》 並 有 下 面 「 墮 地 無 毛 」 條 。 《 要 術 》 下 文 相 馬 眼 、 耳、 鼻 、 口 等 文 , 亦 錯 見 於 二 書 所 引 《 伯 樂 相 馬 經 》 ; 《御 覽 》 所 引 , 又 較 《 初 學 記 》 為 多 。 可 能 《 要 術 》 出 自《 相 馬 經 》 , 但 《 要 術 》 不 標 明 出 處 , 當 非 掠 美 ( 材 料來 源 , 《 要 術 》 都 標 明 出 處 ) , 又 為 可 疑 。 據 此 推 測 ,更 可 能 是 《 相 馬 經 》 摭 拾 自 《 要 術 》 而 假 託 為 「 伯 樂 」的 。

( 十 四 ) 「 髀 」 , 張 校 、 明 抄 作 「 ● 」 , 黃 校 陸 錄 作 「 ● 」 , 湖 湘 本 、 《 津 逮 》 本 、 《 學 津》 本 作 「 騧 」 , 均 誤 ; 金 抄 、 漸 西 本 作 「 髀 」 , 《 初 學記 》 及 《 事 類 賦 》 引 《 相 馬 經 》 同 , 茲 改 正 。

( 十 五 ) 此 處 脫 文 , 金 抄 、 明 抄 空 一格 , 黃 校 、 湖 湘 本 空 二 格 。

( 十 六 ) 所 有 「 肺 」 字 , 金 抄 、 明 抄均 訛 作 「 胏 」 。 按 「 柿 」 , 音 肺 , 指 木 片 。 唐 玄 應 《 一切 經 音 義 》 卷 十 《 般 若 燈 論 》 : 「 今 江 南 謂 斫 削 木 片 為肺 。 」 現 在 江 、 浙 口 語 中 還 稱 鉋 花 為 「 木 柿 」 , 就 是 這個 字 。 而 果 樹 的 柿 字 , 原 作 「  」 , 今 寫 作 「 柿 」 。 由於 「 市 」 、 「  」 的 混 淆 , 因 亦 混 「 胏 」 為 「 肺 」 , 或「 ● 」 亦 訛 寫 作 「 ● 」 , 茲 改 正 。

( 十 七 ) 明 抄 、 湖 湘 本 均 作 為 「  」, 金 抄 原 作 為 「 健 」 , 後 校 改 作 「  」 , 字 書 無 此 字 ,但 舊 刻 之 書 , 多 以 「  」 為 「 健 」 , 《 要 術 》 他 處 尚 多, 茲 一 律 改 從 今 字 。

( 十 八 ) 此 條 及 下 條 , 《 司 牧 安 驥 集》 ( 以 下 簡 稱 《 安 驥 集 》 ) 及《
元 亨 療 馬 集 》 ( 以 下 簡 稱 《 療 馬 集》 ) 並 引 為 《 王 良 先 師 天 地 五 臟 論 》 文 , 除 個 別 不 起 作用 字 眼 外 , 文 字 全 同 , 疑 係 後 人 摘 取 《 要 術 》 文 而 假 託為 「 王 良 先 師 」 的 。 又 此 段 專 就 內 臟 和 外 形 的 相 互 聯 繫相 互 制 約 立 論 , 「 腎 欲 得 小 」 , 無 下 文 , 和 相 肝 、 心 、脾 、 肺 四 臟 既 不 連 類 相 稱 , 五 臟 實 缺 其 一 , 又 插 進 六 腑的 「 腸 」 , 可 能 有 竄 亂 脫 誤 。 「 王 良 先 師 」 照 樣 沒 有 改正 , 其 為 託 偽 , 更 為 明 顯 。

( 十 九 ) 「 前 肩 守 肉 」 , 各 本 同 。 「守 」 , 《 安 驥 集 》 、 《 療 馬 集 》 引 《 王 良 先 師 天 地 五 臟論 》 則 作 「 府 」 。 「 守 」 、 「 府 」 均 對 「 四 下 為 令 」 而言 , 此 處 指 肩 膊 部 肌 肉 。

( 二 十 ) 本 條 三 「 致 」 字 , 各 本 同 。後 二 者 通 「 至 」 ( 《 療 馬 集 》 引 《 王 良 先 師 天 地 五 臟 論》 即 作 「 至 」 ) 。 至 於 「 乘 致 」 , 應 理 解 為「
乘 傳 致 遠 」 的 省 詞 , 《 療 馬 集 》 引無 「 致 」 字 , 於 義 為 疏 。

( 二 一 ) 「 側 小 骨 」 , 金 抄 、 黃 校 、張 校 、 明 抄 同 ( 金 抄 倒 作 「 側 骨 小 」 ) , 湖 湘 本 作 「 側八 骨 」 。

( 二 二 ) 自 「 水 火 欲 得 分 」 這 條 以 下至 「 蹄 欲 厚 三 寸 , 硬 如 石 」 條 止 , 所 謂 「 馬 援 《 銅 馬 相 法 》 」 , 錯 見 於 此 中 各 條 。 唐 李 賢注 《 後 漢 書 ‧ 馬 援 傳 》 引 《 銅 馬 相 法 》 全 文 如 下 :

            「 水 火 欲 分 明 。 水 火 在鼻 兩 孔 間 也 。 上 脣 欲 急 而 方 , 口 中 欲 紅 而 有 光 : 此 千 里馬 。 頷 下 欲 深 。 下 脣 欲 緩 。 牙 欲 前 向 。 牙 欲 去 齒 一 寸 ,則 四 百 里 。 牙 劍 鋒 , 則 千 里 。 目 欲 滿 而 澤 。 腹 欲 充 ,  欲小 。 季 肋 欲 長 。 懸 薄 欲 厚 而 緩 。 懸 薄 , 股 也 。 腹 下 欲 平滿 。 汗 溝 欲 深 長 。 而 膝 本 欲 起 。 肘 腋 欲 開 。 膝 欲 方 。 蹄欲 厚 三 寸 , 堅 如 石 。 」

( 二 三 ) 上 下 條 均 係 相 馬 頭 部 , 此 條忽 然 相 到 兩 股 間 , 殊 覺 突 兀 , 疑 係 他 處 錯 入 。

( 二 四 ) 「 頰 欲 開 , 尺 長 」 , 各 本 同。 《 安 驥 集 》 及 《 療 馬 集 ‧ 相 良 馬 論 》 ( 以 下 簡 稱 《 相良 馬 論 》 ) 均 無 「 尺 長 」 二 字 。 《 太 平 御 覽 》 卷 八 九 六引 馬 援 《 銅 馬 相 法 》 ( 疑 係 《 伯 樂 相 馬 經 》 文 錯 入 《 銅馬 相 法 》 , 否 則 《 銅 馬 相 法 》 至 宋 時 較 唐 李 賢 所 見 又 有所 附 益 ) 亦 無 此 二 字 而 逕 連 下 文 作 : 「 頰 欲 開 而 膺 下 欲廣 一 尺 以 上 」 。 據 此 , 疑 《 要 術 》 「 尺 」 係 「 而 」 字 之誤 , 應 作 「 頰 欲 開 而 長 」 。

( 二 五 ) 「 頰 前 」 , 各 本 同 ; 《 太 平御 覽 》 卷 八 九 六 引 《 銅 馬 相 法 》 作 「 頸 前 」 。 按 「 鞅 」原 是 馬 頸 上 革 帶 , 應 以 作 「 頸 前 」 為 長 。

( 二 六 ) 「 尻 」 , 金 抄 、 明 抄 作 「  」, 是 「 居 」 的 古 寫 , 俗 沿 訛 為 「 尻 」 字 , 據 湖 湘 本 改 正。

( 二 七 ) 金 抄 、 明 抄 作 「 股 內 」 , 他本 及 《 相 良 馬 論 》 作 「 股 肉 」 。

( 二 八 ) 「 鼠 」 , 明 抄 誤 作 「 ● 」 ,他 本 不 誤 。

( 二 九 ) 「 馬 頭 」 , 各 本 同 。 下 文 有「 烏 頭 欲 高 」 , 注 : 「 後 足 外 節 。 」 這 裏 如 果 不 是 從 他處 錯 入 , 應 是 「 烏 頭 」 之 誤 。

( 三 十 ) 此 處 上 下 文 , 多 有 脫 誤 。 「前 後 目 」 , 金 抄 如 文 , 他 本 作「
前 後 曰 」 , 均 不 可 解 。 《 觀 象 廬 叢書 》 本 《 要 術 》 改 作 「 前 後 臼 」 , 讀 成 「 間 骨 欲 出 前 ,後 臼 」 , 如 「 間 骨 」 確 指 繫 部 , 差 可 解 說 。 但 注 文 還 有: 「 外 鳧 , 臨 蹄 骨 也 」 , 上 面 似 乎 還 有 記 述 「 外 鳧 」 的正 文 被 脫 漏 , 其 部 位 與 「 前 後 目 」 有 聯 繫 , 則 此 處 脫 誤頗 多 , 非 改 一 「 臼 」 字 所 能 解 決 。 茲 存 疑 。

( 三 一 ) 「 附 蟬 欲 大 。 前 後 目 。 夜 眼。 」 各 本 同 。 按 「 附 蟬 」 這 個 名 稱 , 現 在 外 形 學 上 還 在沿 用 , 即 群 眾 所 稱 的 「 夜 眼 」 。 附 蟬 前 後 肢 均 有 , 所 謂「 前 後 目 」 , 亦 應 指 夜 眼 。 據 此 , 「 前 後 目 , 夜 眼 」 應均 係 注 文 , 可 能 是 注 釋 上 文 脫 漏 不 成 句 的 「 前 後 目 」 ,而 錯 成 大 字 放 在 這 裏 。 又 , 自 「 距 骨 欲 出 前 」 至 「 夜 眼」 全 段 , 《 相 良 馬 論 》 所 記 相 同 , 跟 著 《 要 術 》 錯 脫 ,沒 有 改 正 , 顯 係 出 自 《 要 術 》 。

( 三 二 ) 「 後 髀 前 骨 」 , 作 為 「 股 欲薄 而 博 」 的 注 解 , 似 有 未 協 。《
相 良 馬 論 》 出 自 《 要 術 》 , 但 僅 採「 股 欲 薄 而 博 」 的 正 文 , 不 採 此 注 。

( 三 三 ) 「 俞 膺 」 , 《 太 平 御 覽 》 卷八 九 六 引 《 伯 樂 相 馬 經 》 作 「 榆 寫 」 。

( 三 四 ) 明 抄 、 《 津 逮 》 本 作 「 兇 」, 沿 訛 字 , 正 字 應 作 「 凶 」 , 茲 從 金 抄 。

( 三 五 ) 「 目 不 四 滿 , 下 脣 急 , 不 愛人 ; 又 淺 , 不 健 食 。 」 《 相 良 馬 論 》 作 : 「 目 不 四 滿 ,上 瞼 急 , 下 瞼 淺 , 不 健 食 。 」 《 多 能 鄙 事 》 卷 七 「 養 馬法 」 作 : 「 馬 目 不 四 滿 , 下 唇 急 , 目 赤 , 睫 亂 者 , 皆 咬人 。 」 互 有 異 同 。

( 三 六 ) 「 材 」 下 黃 校 、 張 校 、 明 抄均 空 一 格 , 金 抄 加 一 小 圈 , 表 明 有 脫 字 。 疑 此 脫 字 即 是上 文 「 材 知 」 的 「 知 」 字 ( 通 「 智 」 ) , 在 彼 處 多 出 ,在 此 處 脫 掉 , 而 此 處 脫 字 , 又 誤 補 了 一 個 「 材 」 字 , 變成 現 在 這 個 樣 子 。 其 實 這 二 句 應 是 「 材 , 多 白 」 , 「 知, 多 黑 」 。

( 三 七 ) 「 豎 」 , 明 抄 作 「 堅 」 , 誤, 據 金 抄 、 湖 湘 本 改 正 。

( 三 八 ) 「 厚 」 下 各 本 逕 接 「 一 寸 」, 僅 金 抄 空 一 格 。 按 此 處 應 有 脫 文 , 否 則 「 一 寸 三 百 里, 三 寸 千 里 」 , 無 論 指 耳 翼 的 厚 度 、 耳 根 的 直 徑 或 周 圍, 都 講 不 通 , 如 果 指 耳 的 長 度 , 尤 其 和 「 耳 欲 得 短 」 矛盾 。 《 相 良 馬 論 》 稱 : 「 耳 三 寸 者 三 百 里 , 一 ( 《 療 馬集 》 作 二 ) 寸 者 千 里 。 」 纔 是 指 耳 長 , 和 「 耳 欲 得 短 」符 合 。 金 抄 空 格 , 正 說 明 這 裏 有 問 題 。 《 太 平 御 覽 》 卷八 九 六 引 《 伯 樂 相 馬 經 》 , 此 脫 字 作 「 雍 」 , 通 「 壅 」, 即 有 物 壅 起 。 《 多 能 鄙 事 》 卷 七 《 相 馬 法 》 記 載 : 「耳 本 下 生 角 一 寸 , 三 百 里 ; 三 寸 , 行 千 里 。 」 ( 《 相 良馬 論 》 「 相 超 逸 」 亦 載 此 條 , 作 : 「 耳 本 生 角 , 長 一 二寸 , 千 里 。 」 ) 所 謂 「 雍 」 , 原 指 耳 根 後 有 凸 肉 或 有 某骨 凸 起 , 後 來 索 性 變 成 「 角 」 , 無 論 所 說 是 否 合 理 , 說明 《 要 術 》 應 有 脫 字 , 故 從 金 抄 空 格 。

( 三 九 ) 金 抄 、 湖 湘 本 作 「 竦 」 , 即挺 立 , 明 抄 作 「 疏 」 , 誤 。

( 四 十 ) 僅 金 抄 作 「 二 十 」 , 他 本 均誤 作 「 一 十 」 。

( 四 一 ) 「 如 虹 腹 下 」 , 各 本 同 , 不可 解 , 當 有 脫 誤 。 《 安 驥 集 》 所 載 《 相 良 馬 論 》 幾 乎 全出 《 要 術 》 , 但 經 過 作 者 組 織 , 分 列 為 頭 、 眼 、 耳 、 鼻、 口 、 形 骨 、 蹄 、 超 逸 、 壽 夭 九 項 , 文 字 比 《 要 術 》 精簡 得 多 , 而 精 要 全 部 在 內 ( 《 療 馬 集 》 則 本 於 《 安 驥 集》 ) 。 「 如 虹 腹 下 」 這 條 , 該 書 即 未 採 收 , 說 明 亦 在 懷疑 中 。

( 四 二 ) 「 旋 毛 」 , 黃 校 、 明 抄 誤 作「 族 毛 」 , 據 金 抄 、 湖 湘 本 改 正 。

( 四 三 ) 金 抄 、 黃 校 、 張 校 、 明 抄 、漸 西 本 均 作 「 上 下 」 , 湖 湘 本「
下 」 字 空 白 一 格 , 《 津 逮 》 本 、 《學 津 》 本 不 空 , 因 此 只 有 「 上 」 字 。 按 十 四 歲 「 下 中 央六 齒 平 」 , 到 二 十 歲 上 下 六 齒 齒 坎 都 磨 平 , 這 裏 總 結 一下 「 上 下 」 , 當 然 可 以 , 但 二 十 六 歲 沒 有 總 稱 上 下 齒 盡黃 , 三 十 二 歲 沒 有 總 稱 上 下 齒 盡 白 , 此 「 下 」 字 仍 疑 是衍 文 。 《 津 逮 》 本 等 不 空 , 亦 是 。

( 四 四 ) 「 下 中 央 」 , 金 抄 、 黃 校 、張 校 、 明 抄 均 作 「 上 中 央 」 , 誤 ( 但 黃 校 陸 錄 作 「 上 下中 央 」 , 當 由 陸 誤 ) ; 明 清 刻 本 作 「 下 中 央 」 。 按 《 安驥 集 》 、 《 療 馬 集 ‧ 三 十 二 歲 口 齒 訣 》 亦 作 「 下 中 」 ,茲 改 正 。

( 四 五 ) 「 二 百 里 」 , 《 相 良 馬 論 》作 「 三 百 里 」 。 全 條 和 唐 韓 鄂《
四 時 纂 要 》 引 《 馬 經 》 等 更 有 不 同。 《 四 時 纂 要 ‧ 三 月 》 篇 : 「 《 馬 經 》 : 『 … … 數 其 肋骨 , 得 十 莖 , 凡 馬 : 十 一 者 , 五 百 里 ; 十 三 者 , 千 里 也; 過 十 三 者 , 天 馬 也 。 』 」 《 多 能 鄙 事 》 同 《 四 時 纂 要》 , 作 : 「 從 後 數 其 肋 骨 , 得 十 者 , 凡 馬 也 ; 十 一 者 ,五 百 里 ; 十 三 者 , 千 里 ; 過 此 則 天 馬 也 。 」 《 要 術 》 「二 百 里 」 應 作 「 五 百 里 」 , 「 二 」 、 「 三 」 都 是 「 五 」字 的 殘 誤 。 據 歷 來 記 載 , 十 肋 的 是 「 凡 馬 」 , 不 是 「 良」 馬 , 《 要 術 》 「 良 」 字 衍 , 應 作 : 「 得 十 者 凡 馬 ; 十一 者 , 五 百 里 ; … … 」

( 四 六 ) 各 本 均 作 「 直 下 」 , 只 金 抄作 「 直 上 」 。 《 四 時 纂 要 ‧ 三 月 》 篇 引 《 馬 經 》 及 《 多能 鄙 事 》 卷 七 均 作 「 直 上 」 , 故 從 金 抄 。

( 四 七 ) 金 抄 作 「 腋 下 」 , 明 抄 作 「腹 下 」 , 他 本 訛 作 「 腸 下 」 , 茲 從 金 抄 。

( 四 八 ) 各 本 均 作 「 長 」 , 只 金 抄 作「 張 」 。 按 下 文 既 說 「 大 如 杯 盂 」 , 只 能 是 「 圓 而 張 」, 《 相 良 馬 論 》 亦 作 「 張 」 , 故 從 金 抄 。 吾 點 校 改 「 長」 為 「 張 」 , 是 , 但 漸 西 本 沒 有 照 著 改 。

( 四 九 ) 「 迴 毛 起 踠 膝 是 也 」 , 應 是注 文 。 《 相 良 馬 論 》 正 作 注 文 列 「 六 百 里 」 下 。

( 五 十 ) 金 抄 脫 「 生 」 字 , 明 抄 、 湖湘 本 有 。

( 五 一 ) 「 輔 足 骨 」 , 各 本 同 , 「 足」 當 是 衍 文 , 《 療 馬 集 》 即 無「
足 」 字 , 作 : 「 輔 骨 者 , 是 後 足 骸之 後 骨 。 」 說 明 「 足 」 字 很 可 能 是 「 是 」 字 竄 出 而 又 誤寫 為 「 足 」 。

            按 《 要 術 》 所 載 相 馬 文, 頗 為 繁 瑣 、 零 亂 , 重 複 既 多 , 也 間 有 出 入 , 與 他 篇 不類 。 「 馬 龍 顱 突 目 」 以 下 , 與 「 相 馬 從 頭 始 」 以 下 , 各成 系 列 , 反 映 來 源 不 同 ( 特 別 是 後 者 迷 信 白 章 和 旋 毛 ,而 前 者 沒 有 提 及 ) , 「 一 曰 」 之 說 , 多 處 出 現 , 也 是 來源 不 一 的 反 映 。 我 們 懷 疑 原 來 不 是 這 樣 冗 雜 , 其 中 有 不少 材 料 , 當 係 北 朝 末 期 、 隋 、 唐 間 人 所 增 添 。 全 部 文 字, 無 一 處 標 明 出 處 , 亦 與 他 處 不 同 。 這 有 二 種 情 況 : 一部 分 是 賈 氏 原 文 , 訪 自 民 間 和 出 自 本 人 體 驗 ; 另 一 些 就是 後 人 所 加 添 。 據 此 推 測 , 所 謂 伯 樂 《 相 馬 經 》 、 甯 戚《 相 牛 經 》 之 類 , 文 字 與 《 要 術 》 一 脈 相 承 , 其 託 偽 可能 還 在 《 要 術 》 之 後 。

( 五 二 ) 「 發 蹄 」 , 各 本 同 , 《 療 馬集 ‧ 五 勞 七 傷 論 》 作 「 發 『 發 蹄 』 」 。 「 發 蹄 」 是 病 名, 《 要 術 》 應 脫 一 「 發 」 字 ( 五 勞 均 稱 「 生 」 , 獨 「 骨勞 」 稱 「 發 」 , 懷 疑 這 個 「 發 」 字 原 應 在 「 發 蹄 」 上 面而 竄 誤 入 「 骨 勞 」 上 面 , 而 原 應 作 「 生 骨 勞 」 的 「 生 」, 則 竄 入 注 文 「 一 曰 生 骨 」 , 致 不 可 解 ) 。

( 五 三 ) 這 條 注 文 , 各 本 同 ( 明 抄 上一 「 一 曰 」 誤 作 「 一 日 」 ) , 多 有 竄 、 脫 。 《 療 馬 集 ‧ 五 勞 七 傷 論 》 注 「 發 『 發 蹄 』 , 痛 凌 氣 」 稱 : 「 『 發 蹄』 , 謂 毒 氣 散 於 膈 間 , 其 痛 凌 氣 也 。 」 解 說 正 文 很 明 白。《
要 術 》 注 文 「 一 曰 : 生 骨 則 發 癰 腫」 , 與 正 文 毫 不 相 干 , 實 際 是 下 面 正 文 「 骨 勞 則 發 癰 腫」 的 重 複 , 而 又 錯 列 作 注 文 放 在 這 裏 , 因 此 原 來 注 「 發蹄 」 的 注 文 「 謂 毒 氣 散 於 膈 間 … … 」 卻 被 擠 掉 。 這 個 「發 蹄 」 的 解 釋 和 另 一 解 釋 : 「 『 發 蹄 』 , 生 癰 也 」 不 同, 所 以 標 明 「 一 曰 」 。 這 樣 , 「 一 曰 」 纔 有 交 代 , 而 上一 「 一 曰 」 , 顯 係 錯 衍 。 據 此 , 此 段 正 注 文 應 該 是 這 樣: 「 筋 勞 則 發 『 發 蹄 』 , 痛 凌 氣 。 」 注 : 「 謂 毒 氣 散 於膈 間 , 其 痛 凌 氣 也 。 一 曰 : 『 發 蹄 』 , 生 癰 也 。 」

( 五 四 ) 《 療 馬 集 ‧ 五 勞 七 傷 論 》 :「 皮 勞 者 , … … 雖 ● 起 而 不 振 毛 者 是 也 。 」 據 下 文 「 起而 不 振 者 , 皮 勞 也 」 , 這 裏 應 脫 「 起 」 字 。

( 五 五 ) 「 ● 而 不 起 」 , 據 下 文 是 指「 骨 勞 」 , 而 「 氣 勞 」 是 「 振 而 不 噴 」 。 《 療 馬 集 ‧ 五勞 七 傷 論 》 的 解 釋 也 是 這 樣 。

( 五 六 ) 金 抄 、 黃 校 、 明 抄 無 「 者 」字 , 他 本 有 , 茲 據 加 。

( 五 七 ) 「 善 芻 」 , 黃 校 、 明 抄 作 「下 芻 」 , 誤 , 據 金 抄 、 湖 湘 本 改 正 ( 明 清 刻 本 及 《 輯 要》 引 同 ) 。

( 五 八 ) 「 簁 」 , 明 抄 誤 作 「  」 ,湖 湘 本 誤 作 「 蓰 」 。 「 土 」 , 金 抄 、 黃 校 、 張 校 、 明 抄、 湖 湘 本 無 , 《 輯 要 》 引 有 ( 《 學 津 》 本 、 漸 西 本 據 《輯 要 》 加 ) , 茲 據 補 。

( 五 九 ) 各 本 作 「 胸 ● 水 」 , 誤 ; 金抄 及 《 輯 要 》 引 作 「 胸 饜 水 」 , 「 胸 」 亦 誤 。 《 療 馬 集 ‧ 騰 駒 牧 養 法 》 ( 未 標 明 出 處 , 前 半 實 出 自《
要 術 》 ) 及 《 多 能 鄙 事 》 卷 七 《 養馬 法 》 均 作 : 「 晝 飲 , 則 酌 其 中 」 ( 《 多 能 鄙 事 》 無 「則 」 字 ) 。 「 饜 水 」 和 「 極 飲 」 沒 有 兩 樣 , 因 此 「 胸 」應 是 「 酌 」 字 形 近 而 訛 , 「 酌 饜 水 」 則 有 節 制 。

( 六 十 ) 「 三 曰 暮 , 極 飲 之 」 , 各 本同 。 《 療 馬 集 ‧ 騰 駒 牧 養 法 》 作 : 「 三 曰 暮 飲 , 極 之 。」 《 要 術 》 「 極 飲 」 可 能 是 「 飲 , 極 」 倒 錯 。

( 六 一 ) 此 條 以 下 至 「  」 三 條 , 除標 題 作 大 字 外 , 餘 原 均 作 雙 行 小 字 , 茲 一 律 改 為 大 字 。

( 六 二 ) 「  」 , 黃 校 、 張 校 、 明 抄、 湖 湘 本 作 「 ● 」 , 誤 , 據 金 抄 改 正 。

( 六 三 ) 「 取 莖 」 , 黃 校 、 明 抄 、 湖湘 本 等 誤 作 「 取 取 」 , 漸 西 本 誤 作 「 取 剉 」 , 僅 金 抄 作「 取 莖 」 , 茲 改 正 。

( 六 四 ) 明 抄 、 湖 湘 本 誤 作 「 淮 常 」, 金 抄 作 「 准 常 」 。 「 准 」 是「
準 」 的 別 體 , 明 抄 等 是 脫 「 十 」 又錯 成 「 淮 」 。 「 准 常 」 猶 言 通 常 、 正 常 。

( 六 五 ) 此 條 小 注 , 劉 壽 曾 校 記 : 「不 應 小 字 」 , 可 能 原 係 正 文 而 誤 入 小 注 。

( 六 六 ) 此 條 以 下 至 「 治 驢 漏 蹄 方 」共 三 十 二 條 , 原 除 標 題 作 大 字 外 , 餘 均 雙 行 小 字 , 茲 一律 改 為 大 字 。

( 六 七 ) 「 彌 」 , 明 抄 誤 作 「 猶 」 ,據 金 抄 、 湖 湘 本 改 正 。

( 六 八 ) 黃 校 、 張 校 、 明 抄 作 「 只 」, 金 抄 作 「 乃 」 ( 《 輯 要 》 引 及 《 學 津 》 本 同 ) 。

( 六 九 ) 「 喉 痹 」 , 病 名 , 「 痹 」 ,各 本 均 誤 作 「 痺 」 , 茲 改 正 。 唐 韓 鄂 《 四 時 纂 要 ‧ 三 月》 篇 作 「 喉 腫 」 , 治 法 相 同 , 說 明 所 指 為 膿 腫 喉 痹 。

( 七 十 ) 金 抄 、 湖 湘 本 作 「 寸 」 , 明抄 誤 作 「 十 」 。

( 七 一 ) 所 有 「 臾 」 字 , 明 抄 均 寫 作「 ● 」 。 按 「 臾 」 , 俗 寫 作 「 ● 」 , 明 抄 一 捺 長 出 撇 外, 有 時 像 「 更 」 , 變 成 錯 字 。 金 抄 等 均 正 寫 作 「 臾 」 。「 差 」 即 「 瘥 」 字 , 即 病 愈 。

( 七 二 ) 張 校 、 明 抄 、 湖 湘 本 作 「 博」 , 他 本 作 「 慱 」 或 「 搏 」 , 均 誤 ; 金 抄 作 「 塼 」 , 同「  」 , 今 寫 作 「 磚 」 , 即 用 磚 刮 去 瘡 痂 膿 垢 , 茲 據 改。

( 七 三 ) 各 本 作 「 也 」 , 金 抄 作 「 矣」 。

( 七 四 ) 「 麥 糱 」 即 麥 芽 , 「 末 」 ,明 抄 誤 作 「 未 」 。

( 七 五 ) 金 抄 、 湖 湘 本 作 「 齊 」 , 黃校 、 明 抄 作 「 臍 」 。 「 齊 」 通「
臍 」 , 《 要 術 》 中 二 字 互 見 , 本 書統 一 作 「 臍 」 。

( 七 六 ) 金 抄 作 「 熟 擣 」 , 他 本 作 「擣 熟 」 。 又 , 本 條 「 三 枚 」 重 出 , 後 者 應 是 衍 文 。

( 七 七 ) 「 刀 」 , 明 抄 誤 作 「 力 」 。

( 七 八 ) 「 生 布 」 指 未 煮 練 過 的 布 ,明 抄 誤 作 「 主 布 」 , 據 金 抄 、 湖 湘 本 改 正 。

( 七 九 ) 「 各 」 , 各 本 無 , 僅 金 抄 有。 按 「 割 兩 頭 」 指 布 的 一 端 割 成 兩 個 頭 , 按 相 反 的 方 向各 纏 三 道 , 然 後 紮 緊 , 茲 從 金 抄 。

( 八 十 ) 「 炙 」 , 金 抄 、 明 抄 等 均 同, 意 謂 燒 炙 , 可 以 包 括 炙 法 和 烙 法 , 未 必 是 「 灸 」 字 之誤 , 故 仍 其 舊 。

( 八 一 ) 本 條 二 「 鹹 」 字 , 金 抄 均 作「  」 , 他 本 互 異 。 二 字 古 通 , 本 書 一 律 作 「 鹹 」 ( 《要 術 》 本 文 ) 。 「 鹹 土 」 即 鹽  土 。

( 八 二 ) 「 鹽 湯 」 , 明 抄 誤 作 「 鹽 場」 , 據 金 抄 、 湖 湘 本 改 正 。

( 八 三 ) 「 漬 」 , 各 本 原 作 「 清 」 ,應 是 「 漬 」 字 之 誤 , 茲 改 正 (《
觀 象 廬 叢 書 》 本 《 要 術 》 已 改 作 「漬 」 ) 。

( 八 四 ) 各 本 作 「 斤 」 , 僅 金 抄 作 「升 」 。 按 《 要 術 》 中 計 量 食 鹽 均 用 升 斗 , 不 用 斤 兩 , 卷八 作 醬 、 腌 臘 、 烹 調 及 卷 九 鹽 漬 瓜 菜 各 篇 無 不 如 此 , 故從 金 抄 。

( 八 五 ) 本 條 四 「 塼 」 字 , 金 抄 均 作「 塼 」 , 他 本 均 作 「 磚 」 。 本 書 統 一 作 「 塼 」 。

( 八 六 ) 正 注 文 四 「 軌 」 字 , 金 抄 、明 抄 均 作 「 ● 」 , 無 此 字 , 他 本 均 作 「 軌 」 。 《 初 學 記》 卷 二 九 引 甯 戚 《 相 牛 經 》 ( 託 偽 書 ) 亦 作「
軌 」 。 茲 從 他 本 。

( 八 七 ) 明 抄 作 「 ● 」 , 無 此 字 , 應是 「 快 」 字 之 訛 , 據 金 抄 、 湖 湘 本 改 正 。

( 八 八 ) 金 抄 、 湖 湘 本 作 「 髂 」 , 指髖 部 , 是 正 字 ; 黃 校 、 明 抄 作「
骼 」 , 則 是 指 一 般 骨 骼 , 誤 。

( 八 九 ) 金 抄 、 張 校 作 「 股 」 , 《 初學 記 》 卷 二 九 引 《 相 牛 經 》 同 ; 黃 校 劉 錄 作 「 ● 」 , 明抄 作 「 服 」 , 湖 湘 本 作 「 肢 」 , 均 形 近 而 訛 。 上 面 正 文的 「 堂 」 字 , 金 抄 脫 。

( 九 十 ) 「 胸 也 」 , 《 初 學 記 》 卷 二九 引 《 相 牛 經 》 作 「 胸 前 也 」 , 《 太 平 御 覽 》 卷 八 九 九引 《 相 牛 經 》 作 「 胸 前 」 , 應 以 有 「 前 」 字 為 長 。

( 九 一 ) 明 抄 、 湖 湘 本 作 「 中 夾 」 ,不 可 解 ; 金 抄 作 「 中 央 」 , 《 初 學 記 》 卷 二 九 、 《 太 平御 覽 》 卷 八 九 九 引 《 相 牛 經 》 同 ( 《 御 覽 》「
中 」 誤 「 也 」 ) 。 據 下 文 「 髀 骨 欲得 出 俊 骨 上 」 , 注 : 「 出 背 脊 骨 上 也 」 , 則 「 俊 骨 」 是指 脊 骨 微 凹 部 , 故 從 金 抄 。

( 九 二 ) 明 抄 、 湖 湘 本 作 「 縳 」 , 金抄 作 「 縛 」 。

( 九 三 ) 各 本 均 作 「 側 」 , 僅 金 抄 作「 圓 」 。 正 文 既 稱 「 卷 」 , 自 應 作 「 圓 」 。 唐 韓 鄂 《 四時 纂 要 ‧ 正 月 》 篇 正 作 「 身 欲 得 圓 」 。

( 九 四 ) 「 一 曰 , 體 欲 得 緊 」 , 與 「插 頸 」 句 無 關 , 當 係 在 「 身 欲 得 促 , 形 欲 得 如 卷 」 句 下, 而 與 「 插 頸 」 句 倒 錯 。

( 九 五 ) 「 頸 」 , 各 本 脫 , 僅 金 抄 有; 《 學 津 》 本 則 作 「 頭 」 , 《 太 平 御 覽 》 卷 八 九 九 引 《相 牛 經 》 亦 作 「 頭 」 。 「 突 」 , 各 本 及 《 太 平 御 覽 》 引同 ; 金 抄 作 「 穾 」 , 音 沓 , 是 深 陷 的 意 思 , 但 上 文 相 馬的「
龍 顱 突 目 」 , 金 抄 也 寫 作 「 ● 」 ,這 字 仍 應 是 「 突 」 字 的 金 抄 異 寫 體 , 故 從 他 本 作 「 突 」。

( 九 六 ) 「 蘭 」 , 明 抄 誤 作 「 欄 」 ,他 本 不 誤 。

( 九 七 ) 正 注 文 二 處 「 怒 肉 」 , 各 本均 作 「 努 肉 」 , 僅 金 抄 注 文 作「
怒 肉 」 , 《 初 學 記 》 卷 二 九 、 《 太平 御 覽 》 卷 八 九 九 引 《 相 牛 經 》 正 注 文 均 作 「 怒 肉 」 。

( 九 八 ) 湖 湘 本 作 「 常 車 」 , 誤 ; 金抄 、 明 抄 作 「 當 車 」 。 按 《 初 學 記 》 、 《 太 平 御 覽 》 引《 相 牛 經 》 均 作 「 當 車 骨 也 」 。 所 謂 「 當 車 」 , 即 指 肩部 受 軛 處 , 故 從 金 抄 。

( 九 九 ) 這 條 插 在 這 裏 , 突 兀 得 很 ,疑 係 上 文 「 鼻 如 鏡 鼻 難 牽 」 的 注 文 竄 誤 入 此 。

( 一 百 ) 「 自 尾 」 , 各 本 均 作 「 白 毛」 , 不 可 解 。 《 初 學 記 》 卷 二 九 引 《 相 牛 經 》 作 「 自 尾」 , 應 是 「 自 尾 」 二 字 殘 文 錯 成 。 漸 西 本 已 改 作 「 自 尾」 。

( 一 百 一 ) 「 夾 尾 株 前 兩  上 也 」 ,各 本 原 無 「 上 」 字 , 於 部 位 不 當 , 《 初 學 記 》 及 《 太 平御 覽 》 引 《 相 牛 經 》 均 作 「 夾 尾 株 前 兩  上 」 , 據 加 。後 讀 《 四 時 纂 要 ‧ 正 月 》 篇 正 作 「 陽 鹽 者 , 夾 尾 前 兩 尻上 」 , 更 可 證 明 。

( 一 百 二 ) 「 窊 」 , 原 作 「 ● 」 ( 注同 ) 。 按 「 ● 」 , 《 廣 韻 》 、《
集 韻 》 均 釋 作 「 入 脈 刺 穴 」 , 別 無二 義 , 在 這 裏 講 不 通 。 《 四 時 纂 要 ‧ 正 月 》 篇 作 「 當 陽鹽 中 間 脊 欲 得 窊 」 , 顯 係 源 出 《要 術 》 , 《 療 馬 集 》 附 《 牛 經 》 「 相 耕 田 牛 」 有 類 似 記載 , 亦 作 「 窊 」 , 茲 據 以 改 正 。

( 一 百 三 ) 自 此 條 以 下 至 「 治 牛 病 」條 共 十 條 , 原 僅 標 題 作 大 字 , 餘 均 作 雙 行 小 字 , 茲 一 律改 為 大 字 。

( 一 百 四 ) 「 溫 」 , 黃 校 、 明 抄 作 「濕 」 , 顯 係 形 近 而 訛 , 據 金 抄 、 湖 湘 本 改 正 。

( 一 百 五 ) 「 治 食 」 , 「 治 」 , 明 抄誤 作 「 洽 」 , 金 抄 、 湖 湘 本 不 誤 。 「 食 」 , 明 抄 、 湖 湘本 均 脫 , 據 金 抄 補 。

( 一 百 六 ) 金 抄 、 明 抄 作 「 烏 豆 」 ,《 津 逮 》 本 作 「 烏 頭 」 。 《 四 時 纂 要 ‧ 正 月 》 篇 亦 作 「烏 豆 」 , 但 注 云 : 「 一 本 云 : 『 烏 頭 汁 』 。 」 《 輯 要 》引 《 四 時 類 要 》 作 「 黑 豆 」 , 但 亦 注 明 : 「 一 本 作 『 烏頭 汁 』 。 」 茲 從 金 抄 。

( 一 百 七 ) 「 熟 」 , 原 作 「 熱 」 , 《四 時 纂 要 ‧ 正 月 》 篇 及 《 輯 要 》 引 《 四 時 類 要 》 均 作 「熟 」 , 茲 改 正 。

( 一 百 八 ) 金 抄 、 明 抄 作 「 二 升 」 ,湖 湘 本 作 「 三 升 」 , 《 津 逮 》 本 作 「 五 升 」 。 《 四 時 纂要 ‧ 正 月 》 作 「 三 、 五 升 」 。

( 一 百 九 ) 「 屎 」 , 明 抄 、 湖 湘 本 作「 尿 」 , 誤 , 據 金 抄 改 正 。

( 一 一 十 ) 「 草 裹 」 , 原 作 「 裹 草 」, 疑 誤 倒 , 後 讀 《 四 時 纂 要 ‧ 正 月 》 篇 正 作 「 草 裹 」 ,故 據 改 。

( 一 一 一 ) 金 抄 、 明 抄 作 「 ● 」 , 同「 蝨 」 , 注 內 則 均 作 「 虱 」 , 湖 湘 本 正 注 文 均 作 「 ● 」。 本 書 統 一 作 「 蝨 」 。

( 一 一 二 ) 「 青 草 」 , 各 本 均 作 「 毒草 」 , 顯 係 誤 字 , 茲 改 作 「 青 草 」 。

【 一 】   金 日 磾 ( 音 低 ) 在 漢 武 帝 時以 匈 奴 貴 族 因 戰 敗 被 俘 , 使 令 養 馬 。 由 於 馬 養 得 肥 壯 ,得 到 漢 武 帝 的 信 任 , 累 官 至 封 侯 。 漢 昭 帝 時 與 霍 光 同 輔政 。 《 漢 書 》 有 傳 。

【 二 】   卜 式 , 河 南 人 , 漢 武 帝 時 曾在 上 林 苑 給 皇 家 牧 羊 , 羊 養 得 很 好 。 最 後 做 過 御 史 大 夫。 《 漢 書 》 有 傳 , 本 於 《 史 記 ‧ 平 準 書 》 。

【 三 】   公 孫 弘 , 漢 武 帝 時 人 , 六 十歲 以 前 , 以 牧 豬 為 業 。 後 應 徵 為 官 吏 , 最 後 作 過 宰 相 。《 史 記 》 、 《 漢 書 》 均 有 傳 。

【 四 】   梁 鴻 , 字 伯 鸞 , 東 漢 初 人 。早 年 以 牧 豬 為 生 。 後 與 其 妻 孟 光 遷 到 吳 地 , 替 人 家 舂 米, 不 肯 做 官 。 人 們 以 為 「 清 高 」 , 即 《 要 術 》 所 謂 「 聲高 天 下 」 。

【 五 】   甯 戚 , 春 秋 時 人 。 屈 原 《 離騷 》 : 「 甯 戚 之 謳 歌 兮 , 齊 桓 聞 以 該 輔 。 」 王 逸 注 : 「甯 戚 , 衛 人 , 修 德 不 用 而 商 賈 , 宿 齊 東 門 外 。 桓 公 夜 出, 甯 戚 方 飯 牛 而 歌 。 桓 公 聞 之 ,知 其 賢 , 舉 用 為 客 卿 。 」《
淮 南 子 ‧ 道 應 訓 》 亦 載 其 事 , 較 詳, 但 誤 為 甯 越 ( 《 主 術 訓 》 作 「 甯 戚 」 , 不 誤 。 甯 越 是戰 國 時 另 一 人 , 《 呂 氏 春 秋 ‧ 博 志 》 篇 載 其 事 ) 。 甯 戚只 是 餵 一 下 牛 , 後 世 卻 有 甯 戚 《 相 牛 經 》 的 託 偽 書 。

【 六 】   馬 援 , 即 伏 波 將 軍 , 早 年 以養 馬 起 家 。

【 七 】   《 莊 子 》 ( 《 四 部 叢 刊 》 本) 《 徐 無 鬼 》 篇 : 「 ( 牧 馬 ) 小 童 曰 : 『 夫 為 天 下 者 ,亦 奚 以 異 乎 牧 馬 者 哉 ? 亦 去 其 害 馬 者 而 已 矣 。 』 」 這 裏「 小 童 」 的 話 , 多 了 一 句 「 羊 去 亂 群 」 , 未 審 所 出 。

【 八 】   「 寒 食 」 , 舊 時 節 名 , 清 明前 一 日 或 二 日 , 《 要 術 》 則 指 為 清 明 前 一 日 , 見 卷 九 《醴 酪 》 篇 。 「 寒 食 下 」 , 意 指 不 能 過 寒 食 節 。 這 說 明 古人 對 於 役 畜 越 冬 飼 養 管 理 的 重 視 。

【 九 】   「 乘 匹 」 , 指 種 畜 匹 配 , 故「 累 牛 」 即 指 牡 牛 , 「 騰 馬 」 即 指 牡 馬 。

【 一 0 】 此 段 從 總 的 方 面 指 明 重 要 的鑑 定 部 位 及 其 主 次 與 相 互 關 係 。 所 謂 「 王 」 與 「 丞 相 」, 形 容 頭 與 眼 居 於 馬 體 的 主 宰 地 位 。 「 脊 」 指 背 椎 、 腰椎 部 , 要 堅 強 有 力 。 「 腹 脅 」 指 胸 腹 部 , 胸 要 開 張 , 腹要 充 實 、 緊 張 。 「 四 下 」 即 四 肢 , 要 求 相 應 地 長 而 有 力, 善 能 乘 傳 致 遠 。 這 些 重 要 部 位 , 必 須 相 應 配 合 , 纔 具備 優 良 外 形 的 基 礎 。 ( 本 篇 相 馬 部 分 注 釋 , 主 要 參 攷 謝成 俠 教 授 : 《 我 國 古 代 家 畜 外 形 學 說 的 發 展 和 評 價 》 ,載 《 南 京 農 學 院 學 報 》 第 一 期 , 一 九 五 六 年 九 月 。 )

【 一 一 】 上 面 對 馬 匹 良 形 作 原 則 的 肯定 , 這 裏 再 用 失 格 洶 汰 法 來 鑑 定 。 所 謂 「 三 羸 五 駑 」 ,即 指 有 嚴 重 失 格 或 體 形 不 良 的 馬 匹 。

【 一 二 】 「 大 頭 小 頸 」 , 頭 大 本 非 良形 , 但 還 可 以 由 厚 而 有 力 的 頸 來 彌 補 缺 陷 , 還 不 失 輓 馬的 要 求 ; 可 是 頸 部 又 細 小 , 無 力 支 持 頭 部 , 重 心 過 於 偏向 前 方 , 這 是 嚴 重 失 格 的 馬 匹 。

【 一 三 】 「 弱 脊 大 腹 」 , 背 腰 部 羸 弱,  負 已 自 少 力 , 再 加 腹 部 膨 大 , 自 身 更 加 重 負  , 這是 很 大 的 缺 陷 。

【 一 四 】 「 小 脛 大 蹄 」 , 管 部 細 小 ,而 四 蹄 過 大 , 必 使 四 肢 舉 步 沉 重 , 難 得 速 力 。

【 一 五 】 「 大 頭 緩 耳 」 , 馬 耳 必 須 短小 、 緊 促 、 挺 立 、 前 聳 , 所 謂「
緩 」 , 就 是 和 這 些 相 反 , 勢 必 弛 緩傾 垂 , 成 為 現 代 外 形 學 上 所 形 容 的 「 牛 耳 」 、 「 豬 耳 」; 再 加 上 頭 大 不 相 稱 , 這 就 很 蠢 。

【 一 六 】 「 長 頸 不 折 」 , 頸 是 頭 和 軀幹 的 中 介 , 引 導 前 進 方 向 , 同 時 具 有 平 衡 馬 體 重 心 的 作用 。 因 此 要 求 有 適 度 的 長 厚 和 斜 度 , 如 果 細 長 又 無 適 度的 彎 曲 , 自 成 駑 相 。

【 一 七 】 「 短 上 長 下 」 , 「 上 」 指 軀幹 , 「 下 」 指 四 肢 , 軀 幹 短 , 四 肢 長 , 屬 於 發 育 不 全 的幼 稚 型 。

【 一 八 】 「 大 髂 短 脅 」 , 「 髂 」 , 讀若 跨 音 , 《 玉 篇 》 釋 為 「 腰 骨 」 , 在 這 裏 應 指 腰 椎 。 《爾 雅 ‧ 釋 器 》 : 「 珪 大 尺 二 寸 。 」 宋 邢 昺 疏 : 「 大 , 長也 。 」 這 裏 「 大 髂 」 , 應 理 解 為 長 髂 。 《 良 馬 相 圖 》 以「 腰 欲 短 促 」 為 良 馬 條 件 之 一 , 腰 短 促 則 強 韌 有 力 , 無論 乘 、 輓 , 均 所 必 具 。 腰 椎 長 , 腰 背 不 相 稱 , 已 非 良 形, 加 上 「 短 脅 」 , 胸 廓 必 然 不 發 達 , 所 以 此 種 體 型 的 馬匹 , 難 望 其 善 奔 與 持 久 。

【 一 九 】 「 淺 髖 薄 髀 」 , 「 髖 」 音 寬, 指 髖 骨 。 「 髀 」 音 陛 , 這 裏 指 後 肢 股 部 。 「 淺 髖 」 則髖 部 狹 窄 , 「 薄 髀 」 則 股 部 瘠 薄 , 都 反 映 臀 股 部 骨 肉 發育 不 良 。 此 種 馬 匹 , 後 軀 推 進 之 力 劣 弱 。

【 二 0 】 我 國 早 在 《 詩 經 》 時 代 就 按馬 的 毛 色 及 白 章 所 在 部 位 ( 主 要 在 頭 部 及 四 肢 ) 的 不 同給 以 各 種 專 門 名 稱 。 「 騮 」 同 「  」 , 古 時 指 赤 毛 黑 鬣的 馬 。 「 驪 肩 」 , 肩 部 毛 黑 者 , 即 有 鷹 膀 ( 暗 章 ) 的 棗騮 馬 。 「 鹿 毛 」 , 指 毛 色 褐 黃 的 馬 。 「 驒 」 音 壇 , 據 《爾 雅 ‧ 釋 畜 》 郭 璞 注 , 是 青 黑 毛 中 夾 雜 著 灰 白 毛 , 看 上去 像 魚 鱗 紋 的 馬 。 「 駱 」 , 白 馬 黑 鬣 。 毛 色 和 體 質 有 關。 現 在 群 眾 尚 以 騮 、 栗 、 黑 毛 為 上 色 毛 , 尤 以 紅 、 黑 二色 為 有 力 , 又 有 青 毛 壽 命 長 的 說 法 。

【 二 一 】 「 目 四 滿 」 , 即 《 安 驥 集 》、 《 療 馬 集 》 、 《 相 良 馬 寶 金 篇 》 ( 以 下 簡 稱 《 寶 金 篇》 ) 所 稱 的 「 滿 箱 」 。 「 箱 」 指 眼 窩 , 「 滿 箱 」 指 眼 球充 滿 於 眼 窩 內 , 是 神 彩 飽 滿 的 表 徵 。 否 則 凹 陷 無 神 , 必非 良 形 。

【 二 二 】 「 腎 欲 得 小 」 , 無 下 文 , 似有 問 題 , 已 見 校 記 。 就 本 文 說 , 「 腎 」 指 外 腎 , 即 睾 丸, 《 良 馬 相 圖 》 亦 以 「 外 腎 欲 小 」 為 良 馬 條 件 之 一 。

【 二 三 】 「  」 , 音 謙 , 《 廣 韻 》 :「 腰 左 右 虛 肉 處 」 。 《 正 字 通 》 : 「 凡 畜 , 腰 後 窊 ( 低窪 ) 處 曰 『  窩 』 。 」 即 腰 兩 側 虛 軟 處 。

【 二 四 】 就 「 皆 可 乘 致 」 看 來 , 所 謂「 筋 馬 」 , 類 似 現 代 馬 的 體 質 分 類 中 肌 腱 明 顯 的 結 實 細緻 型 ; 所 謂 「 肉 馬 」 , 相 當 於 肌 肉 發 達 的 結 實 粗 糙 型 。這 樣 類 型 的 馬 都 適 宜 於 騎 乘 用 。 現 在 對 於 鑑 別 馬 匹 有 經驗 的 群 眾 , 尚 有 「 遠 看 大 , 近 看 小 」 , 或 者 「 看 起 來 小, 摸 起 來 大 」 的 說 法 , 和 這 裏 所 說 相 類 似 。

【 二 五 】 「 致 瘦 欲 得 見 其 肉 」 , 馬 即使 瘦 瘠 , 如 果 肩 膊 部 尚 富 於 肌 層 , 可 以 推 知 四 肢 上 部 仍屬 發 育 良 好 。 「 致 肥 欲 得 見 其 骨 」 , 馬 即 使 是 肥 的 , 如果 頭 部 骨 突 顯 現 , 足 以 表 明 其 肥是 膘 壯 而 不 是 肥 胖 。

【 二 六 】 「  」 , 音 陛 , 在 這 裏 即 「阰 」 字 , 《 相 良 馬 論 》 即 作 「 阰 」 , 注 : 「 股 也 」 , 音義 與 「 髀 」 同 。 這 裏 指 股 部 肌 肉 。

【 二 七 】 「 龍 顱 」 , 形 容 額 部 大 而 隆起 , 同 時 骨 突 顯 明 。 「 突 目 」 , 眼 要 略 微 突 出 些 , 首 先必 須 眼 球 充 盈 於 眼 窩 , 即 所 謂 「 目 四 滿 」 ; 但 不 要 求 過分 突 出 , 成 為 可 驚 的 凶 樣 。 《 寶 金 篇 》 描 寫 為 「 滿 箱 凸出 不 驚 然 」 , 即 是 此 意 。 頭 、 眼 是 馬 體 的 主 宰 , 這 樣 的外 形 是 良 馬 的 必 要 條 件 。 腹 大 而 脊 平 , 表 現 背 腰 強 抗 有力 , 腹 部 滿 實 而 不 下 垂 。 「  重 有 肉 」 , 表 現 臀 股 部 肌肉 發 達 。 頭 、 中 軀 和 後 軀 構 成 馬 體 的 三 大 主 要 部 分 , 這裏 是 合 三 者 的 良 形 而 要 求 於 一 馬 , 所 以 符 合 於 駿 馬 的 條件 。

【 二 八 】 「 急 」 , 緊 的 意 思 , 《 要 術》 中 常 用 。 馬 的 採 食 主 要 依 靠 上 脣 的 撥 動 , 「 上 脣 欲 急而 方 」 , 是 說 上 脣 要 緊 密 、 靈 活 、 有 力 , 這 樣 對 採 食 就有 利 。

【 二 九 】 「 怒 」 精 神 充 沛 , 強 悍 奮 猛, 有 不 可 遏 止 之 勢 。 「 鉤 」 指 切 齒 齒 弓 的 咬 合 角 度 , 寧向 內 微 倚 而 不 向 外 傾 斜 。 一 般 在 年 青 馬 齒 弓 弓 曲 度 大 ,齒 的 咬 合 接 近 直 角 , 隨 著 馬 齡 的 增 長 , 而 逐 漸 向 外 傾 斜, 成 為 「 長 板 牙 」 , 則 表 現 為 衰 老 。 「 鋸 」 是 形 容 銳 利, 而 銳 利 尤 須 琺 瑯 質 特 別 堅 固 ( 一 說 : 「 鋸 」 是 「 踞 」字 之 誤 , 存 參 ) 。 齒 為 骨 骼 系 統 的 一 部 分 , 可 為 骨 骼 發育 健 全 與 否 的 表 徵 , 又 為 消 化 器 官 之 一 , 關 係 於 咀 嚼 、消 化 與 營 養 。

【 三 0 】 「 頷 下 欲 深 」 , 指 頷 凹 要 深。 現 代 外 形 學 也 要 求 頷 凹 要 深 廣 。

【 三 一 】 下 脣 不 要 求 「 急 」 ( 緊 密 有力 ) , 而 要 求 「 緩 」 。 緩 即 弛 緩 , 弛 緩 則 常 有 紋 , 有 紋則 富 於 收 縮 性 。

【 三 二 】 混 統 地 說 , 牙 和 齒 沒 有 分 別; 分 開 來 說 , 牙 指 臼 齒 ( 見 《 說 文 》 段 注 ) , 也 就 是 「兩 旁 曰 牙 , 當 中 曰 齒 」 ( 見 《 本 草 綱 目 》 ) 。 《 呂 氏 春秋 ‧ 淫 辭 》 篇 記 載 養 馬 人 說 馬 齒 : 「 齒 十 二 , 與 牙 三 十。 」 儘 管 三 十 的 數 字 有 問 題 ( 疑 「 四 十 」 之 誤 , 即 切 齒十 二 , 犬 齒 四 , 臼 齒 二 十 四 ) , 而 「 齒 」 是 指 切 齒 , 「牙 」 是 指 犬 齒 、 臼 齒 , 二 者 是 分 開 的 。 這 裏 「 牙 欲 去 齒一 寸 」 , 「 牙 」 指 犬 齒 , 意 即 謂 犬 齒 與 切 齒 之 間 的 間 隔距 離 , 要 有 這 麼 寬 。

【 三 三 】 眼 球 要 充 滿 眼 窩 而 微 突 , 眼珠 要 有 光 彩 而 明 澈 , 所 謂 「 目 欲 滿 而 澤 」 , 是 對 任 何 良馬 的 要 求 。 「 弓 曲 」 與 「 直 」 , 係 相 對 而 言 , 指 眼 眶 上部 弧 線 弓 曲 度 要 較 大 於 下 部 , 不 是 下 部 要 成 直 線 。

【 三 四 】 《 爾 雅 ‧ 釋 畜 》 : 「 白 達 素, 縣 。 」 郭 璞 注 : 「 素 , 鼻 莖 也 。 」 即 鼻 梁 。

【 三 五 】 「 陰 中 」 、 「 主 人 」 、 「 陽裏 」 , 未 詳 。 日 譯 本 推 測 「 主 人 」 指 陰 莖 , 「 陽 裏 」 指 睾 丸 。

【 三 六 】 「 八 肉 」 , 應 是 指 耳 後 的 項肌 部 。 此 部 大 而 明 現 , 為 肌 肉 發 達 之 徵 。

【 三 七 】 馬 耳 要 求 短 小 , 上 削 而 下 圜, 兩 耳 聳 立 , 不 要 左 右 鬆 開 。 這 裏 描 寫 要 像 斜 削 的 竹 筒形 , 很 形 象 。 在 歐 美 外 形 學 上 沒 有 這 樣 形 象 生 動 的 描 寫。

【 三 八 】 「 ● 」 即 「 鬃 」 字 。 鬃 毛 保護 頭 蓋 , 「 欲 戴 」 , 形 容 蓋 覆 如 戴 。 「 中 骨 」 , 應 指 第二 頸 椎 骨 。 一 般 的 馬 , 此 骨 高 二 寸 半 。

【 三 九 】 「 頰 」 要 求 向 後 寬 開 而 長 ,現 代 外 形 學 的 要 求 亦 如 此 。

【 四 0 】 「 膺 下 」 , 指 前 胸 下 部 。 相馬 論 是 群 眾 長 期 積 累 下 來 的 經 驗 , 由 《 要 術 》 記 載 下 來。 所 謂 「 欲 廣 一 尺 以 上 」 , 很 難 確 定 是 什 麼 時 代 的 尺 ,但 必 較 今 尺 為 短 。 這 裏 只 是 指 前 胸 要 寬 闊 。 這 樣 寬 胸 的馬 , 難 能 高 速 奔 馳 , 但 《 要 術 》 要 求 「 能 久 走 」 , 即 有持 久 力 , 卻 也 成 理 。

【 四 一 】 「 鞅 」 音 央 , 《 說 文 》 : 「頸 靼 也 。 」 《 集 韻 》 : 「 馬 頸 革 。 」 其 所 絡 之 處 , 《 釋名 ‧ 釋 車 》 : 「 鞅 , 嬰 也 , 喉 下 稱 嬰 , 言 纓 絡 之 也 。 」這 裏 以 絡 鞅 處 呼 為 部 位 名 , 從 知 「 鞅 」 的 部 位 在 額 後 頸前 , 下 文 「 頰 前 」 應 以 《 太 平 御 覽 》 卷 八 九 六 引 《 銅 馬相 法 》 作 「 頸 前 」 為 長 。

【 四 二 】 「 髀 」 , 這 裏 指 前 髀 ; 「 髀間 前 向 」 , 即 指 前 胸 。 「 胸 欲 直 而 出 」 , 要 求 平 而 稍 為突 出 , 表 現 為 胸 前 肌 肉 發 達 , 但 不 應 理 解 為 向 前 挺 出 ,致 呈 不 良 的 「 雞 胸 」 。

【 四 三 】 「 望 視 之 如 雙 鳧 」 , 下 文 「雙 鳧 」 注 : 「 胸 兩 邊 肉 如 鳧 。 」 指 胸 前 兩 側 上 端 富 於 肌肉 部 , 要 隆 起 如 雙 鳧 , 因 即 以 「 雙 鳧 」 名 此 部 。 此 部 為頸 動 靜 脈 的 徑 路 , 歷 來 是 中 獸 醫 診 脈 的 部 位 。 鳧 音 扶 。

【 四 四 】 「 頸 骨 欲 大 , 肉 次 之 」 , 要求 頸 椎 骨 發 達 , 以 與 「 頭 欲 重 」 相 稱 , 但 不 要 求 肌 肉 過分 厚 重 , 致 呈 笨 重 之 相 。

【 四 五 】 「 桎 」 , 原 義 是 足 械 , 這 裏引 申 為 「 窒 塞 」 。 「 窒 」 , 《 廣 雅 ‧ 釋 詁 一 》 : 「 滿 也。 」 《 集 韻 》 : 「 實 也 。 」 「 髻 」 , 應 指 鬣 毛 , 「 季 毛」 應 指 鬐 甲 毛 , 都 要 求 密 滿 而 絹 細 。 絹 細 則 折 而 多 覆 ,起 蔽 護 作 用 , 不 僅 是 為 了 美 觀 。

【 四 六 】 「 背 欲 短 而 方 , 脊 欲 大 而 抗」 , 背 椎 及 腰 椎 部 , 通 稱 背 脊 , 要 求 短 而 平 廣 , 而 脊 椎要 大 , 則 自 強 抗 有 力 。 無 論 騎 乘 、 輓 用 , 都 是 必 要 條 件。

【 四 七 】 「 脢 」 , 音 枚 , 《 說 文 》 :「 背 肉 也 。 」 字 亦 作 「  」 , 鄭 玄 注 《 禮 記 ‧ 內 則 》 「必  」 稱 : 「 脊 側 肉 也 。 」 所 稱 「 脢 筋 」 , 即 指 背 脊 兩側 的 背 長 肌 等 肌 群 。 要 求 該 肌 發 達 , 配 合 強 抗 有 力 的 脊柱 , 更 使 背 腰 部 強 厚 有 勁 。

【 四 八 】 《 說 文 》 : 「 呂 , 脊 骨 也 。」 徐 鍇 《 說 文 繫 傳 》 : 「 脊 肉 也 。 」 「 膂 」 是 「 呂 」 的篆 文 。 豬 背 脊 兩 側 的 肉 , 俗 稱 「 里 脊 」 , 實 際 就 是 「 呂脊 」 的 俗 寫 。 段 玉 裁 注 《 說 文 》 引 沈 彤 《 釋 骨 》 說 : 「項 大 椎 之 下 二 十 一 椎 , 通 稱 脊 骨 , … … 或 以 上 七 節 曰 背骨 , 第 八 節 以 下 乃 曰 膂 骨 。 」 此 處 「 飛 鳧 」 既 在 「 膂 後」 , 則 所 指 為 腰 椎 、 薦 椎 兩 側 肌 肉 , 也 要 求 發 達 隆 起 如「 鳧 」 , 和 「 脢 筋 」 與 椎 骨 的 發 達 相 配 合 , 更 使 強 勁 飽滿 、 悍 威 洋 溢 ( 「 怒 」 ) 。

【 四 九 】 「 三 府 」 , 即 下 文 另 一 來 源的 相 馬 論 ( 自 「 相 馬 從 頭 始 」 以 下 , 另 成 系 統 ) 所 稱 的「 三 封 」 , 即 所 謂 「 尻 上 三 骨 」 , 亦 即 後 來 相 馬 書 上 所稱 的 「 三 山 骨 」 。 「 髂 」 指 腰 骨 , 亦 指 髖 骨 , 此 處 「 兩髂 」 , 即 指 兩 髖 ; 「 中 骨 」 , 指 薦 椎 部 , 合 稱 「 三 府 」。 「 齊 」 , 要 求 左 右 兩 髖 寬 開 而 高 , 與 「 中 骨 」 , 略 相稱 。 這 和 駑 相 的 「 淺 髖 薄 髀 」 相 斥 , 是 後 軀 發 達 的 表 徵。

【 五 0 】 「 尻 欲 頹 而 方 」 , 「 頹 」 是略 斜 ; 「 方 」 , 結 合 下 文 「 尻 欲 多 肉 」 , 是 指 寬 厚 而 肌肉 發 達 。 斜 的 程 度 不 同 , 斜 尻 並 非 不 良 , 現 在 有 經 驗 的養 馬 者 , 尚 以 斜 尻 為 理 想 。

【 五 一 】 「 尾 欲 減 , 本 欲 大 」 , 不 要求 尾 長 大 , 但 尾 根 必 須 大 , 大 則 有 力 。

【 五 二 】 「 窪 」 對 胸 腔 而 言 , 所 謂 「脅 肋 欲 大 而 窪 」 , 實 際 就 是 要 求 胸 廓 要 寬  , 與 上 文 「膺 下 欲 廣 一 尺 以 上 」 互 為 表 裡 。 就 外 形 寬 度 說 , 上 文 名為 「 挾 尺 」 ; 就 內 部 空 腔 說 , 此 處 名 為 「 上 渠 」 。 寬 胸難 能 要 求 高 速 , 但 能 持 久 , 故 此 處 「 能 久 走 」 , 亦 與 上文 「 名 曰 『 挾 尺 』 , 能 久 走 」 相 符 應 。

【 五 三 】 「 龍 翅 」 , 「 升 肉 」 , 「 輔肉 」 , 未 詳 。

【 五 四 】 腹 部 不 宜 卷 縮 , 更 不 宜 垂 大, 而 要 求 充 實 。 這 裏 「 腹 欲 充 , 腔 欲 小 」 , 和 下 文 「 腹下 欲 平 滿 , 善 走 」 , 都 符 合 這 個 要 求 。 「 腔 」 即 「  」, 注 內 已 說 明 。  小 則 腰 短 , 腰 短 則 有 力 。

【 五 五 】 「 季 肋 」 , 既 注 明 是 「 短 肋」 , 即 指 假 肋 ( 不 僅 是 浮 肋 ) 。 此 部 開 張 , 則 胸 壁 相 應地 寬 廣 。

【 五 六 】 「 『 虎 口 』 欲 開 」 , 相 當 於現 代 外 形 學 上 所 說 的 股 間 宜 有 空 隙 。

【 五 七 】 此 段 內 「 陽 肉 」 等 部 位 , 均指 股 及 臀 部 內 外 側 各 肌 ( 所 有「
髀 」 字 , 均 指 後 髀 ) 。 所 稱 「 廣 厚」 、 「 方 」 、 「 深 」 、 「 急 」 , 均 要 求 發 達 而 富 於 收 縮力 。

            「 汗 溝 」 位 於 股 脛 的 後方 及 臀 端 處 , 主 要 由 於 半 膜 樣 肌 與 股 二 頭 肌 的 發 達 , 而形 成 二 肌 之 間 的 淺 溝 。 「 細 走 」 , 即 小 跑 步 。

【 五 八 】 「 懸 匡 」 , 即 「 懸 眶 」 。 《說 文 》 無 「 眶 」 字 , 即 以 「 匡 」 為 眼 眶 字 。 《 史 記 ‧ 淮 南 王 安 列 傳 》 : 「 涕 滿 匡 而 橫 流 」 , 即指 眼 眶 。 而 匡 為 「 筐 」 之 本 字 , 眼 眶 所 以 容 納 和 保 護 眼球 , 如 筐 之 容 物 , 故 以 眼 眶 為 「 匡 」 。 筐 就 是 箱 , 後 世相 馬 法 因 轉 以 「 眼 箱 」 逕 稱 眼 眶 , 凡 《 要 術 》 稱 「 眶 」處 , 彼 輩 幾 乎 都 改 稱 為 「 箱 」 , 成 為 相 馬 法 的 專 用 詞 。《 要 術 》 此 處 「 上 曲 如 懸 匡 」 , 《 相 良 馬 論 》 「 相 形 骨」 因 亦 逕 譯 為 「 上 曲 如 垂 箱 」 。 《 要 術 》 上 文 提 到 「 眶欲 小 , 上 欲 弓 曲 」 , 意 即 謂 眼 眶 的 上 緣 要 像 曲 弓 形 , 這就 是 這 裏 所 說 「 上 曲 如 懸 匡 」 的 意 思 , 和 「 上 欲 弓 曲 」是 一 樣 的 。 「 機 骨 」 , 未 詳 。

【 五 九 】 「 附 蟬 欲 大 」 , 附 蟬 大 有 認為 是 骨 骼 強 大 之 徵 。 現 代 改 良 品 種 附 蟬 退 化 甚 小 , 有 人就 認 為 附 蟬 不 宜 大 , 其 實 那 是 兩 回 事 。

【 六 0 】 「 臂 」 , 亦 稱 前 膊 。 此 部 要求 長 而 肌 肉 發 達 , 長 則 步 輻 大 , 肌 肉 發 達 則 有 勁 。

【 六 一 】 「 肘 腋 欲 開 , 能 走 」 , 肘 內側 不 宜 緊 貼 胸 壁 , 要 求 離 空 些 , 就 是 腋 窩 要 開 些 。 這 樣, 便 於 前 肢 運 動 , 不 致 壓 迫 胸 部 。

【 六 二 】 下 文 膝 蓋 骨 要 「 圓 而 張 」 ,這 裏 「 方 而 庳 」 , 當 是 指 張 而 不 露 角 。

【 六 三 】 肩 骨 深 則 肩 和 胸 壁 的 附 著 良好 , 肩 關 節 的 發 育 健 全 , 同 時 固 著 於 各 該 骨 的 肌 肉 也 發達 ; 否 則 , 表 現 為 瘦 瘠 而 鬆 弛 。

【 六 四 】 蹄 要 厚 而 堅 硬 。 「 深 而 明 」, 則 蹄 底 有 適 度 的 穹 窿 , 不 呈 不 良 的 「 平 蹄 」 , 而 且 蹄叉 也 顯 明 。 蹄 的 後 方 或 蹄 ● 部 要 岔 開 如 鷂 翼 狀 ( 鷂 的 翼不 張 開 時 , 側 看 與 尾 成 一 岔 角 ) , 表 示 該 部 富 於 彈 性 ,這 當 然 有 利 於 運 動 。 符 合 於 這 些 主 要 標 準 的 蹄 , 能 夠 持久 。

【 六 五 】 頭 形 在 外 形 學 上 占 著 重 要 地位 。 頭 要 求 高 峻 , 則 昂 揚 有 威 。 輓 用 馬 的 頭 , 可 以 重 一些 , 但 同 時 要 求 少 肉 , 而 且 峻 削 , 則 骨 突 顯 明 , 不 呈 笨重 之 相 , 且 尚 有 乾 燥 的 外 觀 。 「 如 剝 兔 頭 」 , 大 抵 和 西方 所 述 的 兔 頭 或 半 兔 頭 相 似 , 為 輓 馬 的 良 形 。 「 壽 骨 」即 指 額 骨 及 其 上 方 , 要 求 微 圓 而 堅 硬 如 「 圭 石 」 , 又 要大 , 則 腦 部 發 達 , 為 良 馬 必 要 的 條 件 。 「 綿 絮 苞 圭 石 」, 形 容 頭 皮 軟 而 額 骨 堅 硬 , 微 圓 。

【 六 六 】 流 星 從 額 入 口 的 所 謂 「 的 顱」 , 古 人 認 為 騎 著 要 闖 禍 , 但 西 方 良 種 很 普 遍 。 古 人 從白 章 的 部 位 以 定 凶 吉 , 下 文 還 不 少 , 完 全 是 迷 信 的 說 法。

【 六 七 】 下 脣 急 則 收 縮 性 差 , 淺 則 口角 小 , 因 而 嘴 小 , 均 不 利 於 採 食 。

【 六 八 】 草 鞋 古 稱 「 不 借 」 , 是 說 人人 易 有 , 不 須 假 借 。 這 裏 借 比 草 鞋 不 經 穿 , 喻 為 壽 命 不長 。

【 六 九 】 半 邊 叫 做 「 偏 」 , 「 偏 長 」, 指 上 眼 瞼 瞼 緣 半 邊 的 長 。

【 七 0 】 一 般 的 馬 , 其 睛 體 色 素 深 時多 呈 黑 色 , 而 某 些 良 種 馬 則 多 呈 鮮 豔 的 淺 紫 色 。 白 馬 由於 在 整 個 有 機 體 內 色 素 少 , 因 此 目 睛 基 本 上 都 是 黃 或 紫色 , 鮮 呈 黑 色 。 所 謂 「 白 馬 黑 目 , 不 利 人 」 , 古 人 對 牲畜 形 體 上 的 某 些 不 多 見 的 現 象 以 少 見 為 可 怪 的 說 法 是 很多 的 。

【 七 一 】 此 段 關 於 相 眼 , 涉 及 眼 的 大小 、 光 彩 、 瞳 孔 、 虹 彩 、 角 膜 、 鞏 膜 、 眼 窩 的 形 狀 , 乃至 睫 毛 、 旋 毛 和 「 縷 」 的 各 方 面 , 可 說 很 細 緻 。 凡 能 高瞻 遠 矚 的 馬 , 眼 位 就 要 求 高 , 兩 眶 距 離 須 要 廣 , 並 須 對稱 端 正 。 睛 要 求 如 懸 鈴 有 紫 豔 光 , 就 是 形 容 眼 球 充 滿 而有 光 彩 。 「 瞳 子 前 後 肉 不 滿 」 , 表 現 眼 球 不 充 實 , 凹 陷而 呈 凶 相 。 眼 烏 珠 小 而 鞏 膜 過 於 發 達 則 呈 多 白 , 迴 轉 卻視 , 是 馬 匹 膽 小 的 表 徵 。 轉 睛 不 見 白 則 角 膜 過 於 發 達 而呈 多 黑 , 則 珠 大 無 光 , 視 線 不 確 。 眼 珠 黃 是 虹 彩 的 色 素所 致 , 古 人 每 以 黃 睛 來 形 容 良 馬 。 眼 皮 要 厚 , 特 別 是 下眼 皮 不 宜 薄 , 這 還 是 今 天 群 眾 傳 統 的 說 法 。 關 於 「 縷 」或 「 白 縷 」 , 文 內 很 強 調 , 現 在 還 不 能 確 定 所 指 是 什 麼。 至 於 「 旋 毛 」 ( 下 文 亦 稱 「 迴 毛 」 ) , 《 安 驥 集 》 等有 《 旋 毛 圖 》 , 古 來 對 此 相 當 重 視 , 每 以 為 壽 夭 、 吉 凶的 徵 兆 。 但 《 安 驥 集 ‧ 旋 毛 論 》 已 明 確 指 出 : 相 馬 應 以形 骨 為 先 , 不 良 歸 咎 於 旋 毛 , 是 沒 有 道 理 的 。

【 七 二 】 馬 耳 要 緊 促 , 不 宜 左 右 鬆 開; 要 短 小 尖 削 , 不 宜 長 大 木 植 ; 要 向 前 挺 豎 , 不 宜 鬆 弛垂 折 , 這 是 對 耳 的 基 本 要 求 。 「 殺 」 同 「 閷 」 , 指 耳 要尖 削 如 「 斬 竹 筒 」 狀 , 並 含 有 靈 捷 敏 銳 的 意 思 。 「 植 」者 , 植 木 於 地 , 則 硬 直 呆 拙 , 上 下 一 樣 粗 , 或 者 細 而 長, 都 是 駑 相 。

【 七 三 】 要 求 鼻 大 而 廣 方 是 從 上 文 「鼻 大 則 肺 大 , 肺 大 則 能 奔 」 來 的 , 但 「 鼻 大 則 肺 大 」 ,以 及 上 文 從 鼻 紋 以 定 馬 齡 , 是 沒 有 科 學 根 據 的 。

【 七 四 】 「 脣 不 覆 齒 , 少 食 」 , 脣 不能 蓋 住 齒 , 必 然 發 育 不 良 或 機 能 失 常 , 有 礙 採 食 。

【 七 五 】 「 鞮 」 音 低 , 「 板 鞮 」 是 木製 的 單 底 鞋 , 這 裏 是 形 容 脣 很 薄 , 不 利 採 食 。

【 七 六 】 對 口 腔 的 觀 察 , 相 馬 法 涉 及黏 膜 的 色 澤 , 硬  的 狀 態 以 及 齒 形 等 , 也 比 較 細 緻 , 而對 舌 的 形 色 , 尤 為 重 視 ( 舌 色 和 脈 膊 , 中 獸 醫 在 臨 床 診斷 上 很 重 視 , 現 代 獸 醫 學 不 這 樣 講 究 ) 。 所 謂 「 紅 白 色」 , 正 如 現 代 外 形 學 上 所 形 容 的 口 黏 膜 要 呈 粉 紅 色 , 而具 有 甘 香 的 口 氣 。 「 即 」 作 「 若 」 解 , 若 使 黑 而 不 鮮 明, 那 就 不 好 。 「 上 盤 」 即 指 硬  ( 口 蓋 ) , 要 求  溝 紋明 顯 整 齊 , 也 就 是 「 上 理 文 欲 使 通 直 , 勿 令 斷 錯 」 。 口吻 長 則 利 於 採 食 。

【 七 七 】 「 刺 芻 」 指 牙 齦 。 「 骨 」 即指 齒 。 這 是 說 齒 槽 要 深 , 露 出 齒 冠 要 低 , 則 牙 齦充 實 , 著 齒 堅 固 。

【 七 八 】 「 蹉 」 , 指 ● 齒 。 上 下 齒 向一 邊 錯 開 , 不 相 密 合 , 必 易 影 響 受 轡 , 因 此 難 於 駕 御 。齒 是 骨 骼 係 統 的 一 部 分 , 齒 的 發 育 不 良 , 有 時 可 為 骨 骼發 育 也 不 健 全 的 表 徵 ; 同 時 咀 嚼 不 良 , 影 響 消 化 , 營 養必 差 , 都 可 以 影 響 馬 匹 的 速 力 與 持 久 力 。

【 七 九 】 此 段 以 下 至 三 十 二 歲 , 從 齒的 換 生 、 磨 面 的 形 狀 ( 「 區 」 、 「 臼 」 或 「 平 」 ) 和 齒質 的 變 黃 至 白 等 特 徵 來 推 定 馬 齡 , 和 現 代 外 形 學 有 相 似之 處 , 但 敘 述 籠 統 簡 略 , 不 及 現 代 外 形 學 的 精 確 。

【 八 0 】 「 背 三 入 四 」 , 過 三 歲 , 進入 四 歲 。

【 八 一 】 「 區 」 , 音 歐 , 凹 下 的 意 思, 這 裏 是 指 齒 坎 。 下 文 「 各 缺 區 」 , 意 即 齒 坎 磨 失 。

【 八 二 】 「 ● 」 , 音 混 , 圓 長 貌 。 從對 頸 的 要 求 要 厚 重 而 長 看 來 , 古 代 的 馬 是 比 較 重 型 的 。由 於 對 頭 要 求 較 重 , 已 見 上 文 , 頸 也 就 必 須 較 重 , 也 就是 頸 椎 和 肌 肉 都 要 發 達 相 稱 。 這 些 都 符 合 重 型 騎 乘 馬 的標 準 , 同 時 也 符 合 於 輓 用 。 下 文 「 頸 項 」 , 當 是 指 頭 和頸 接 合 的 上 部 , 要 求 「 厚 而 強 」 , 則 該 部 肌 肉 必 須 發 達, 這 是 和 「 八 肉 欲 大 而 明 」 、「
鞅 欲 方 」 相 適 應 的 。

【 八 三 】 「 頷 欲 折 」 , 「 折 」 應 作 凹曲 解 , 即 指 頷 凹 要 深 。

【 八 四 】 「 臆 欲 廣 」 , 「 臆 」 指 胸 前的 上 方 , 這 和 「 膺 下 欲 廣 」 相 適 應 。

【 八 五 】 「 寧 」 , 作 「 寧 耐 」 即 忍 耐解 釋 。 「 卻 」 是 拒 卻 ( 不 是 退 卻 ) , 即 能 抗 得 住 重 荷 ,也 就 是 有 寧 耐 力 。 能 寧 耐 , 能 喫 重 , 都 是 肌 肉 結 實 的 表徵 。 故 「 肩 肉 欲 寧 」 , 即 指 肩 部 肌 肉 發 達 結 實 , 能 耐 重負 。

【 八 六 】 「 腹 欲 大 而 垂 結 , 脈 欲 多 」, 或 者 讀 作 「 腹 欲 大 而 垂 , 結 脈 欲 多 」 , 但 腹 大 而 下 垂, 是 極 不 良 之 相 , 應 是 「 垂 結 」 連 詞 , 即 要 求 略 帶 垂 曲而 重 在 結 實 充 滿 , 與 上 文 「 腹 欲 充 」 、 「 腹 下 欲 平 滿 」相 符 。 所 謂 「 脈 」 , 當 是 指 腹 壁 皮 下 的 靜 脈 , 則 有 乾 燥之 觀 , 對 母 馬 尤 為 必 要 。 「 大 道 筋 」 , 指 胸 大 肌 及 腹 直肌 等 肌 肉 的 發 達 , 對 胸 腹 下 部 的 充 實 和 緊 張 性 很 有 關 係。

【 八 七 】 「 三 封 」 , 即 上 文 的 「 三 府」 , 指 兩 髖 及 薦 椎 部 , 參 看 注 釋 【 四 九 】 。

【 八 八 】 尾 骨 高 則 「 尾 本 」 ( 尾 根 )亦 高 , 尾 根 高 則 尾 略 舉 起 而 不 貼 著 會 陰 部 , 即 《 良 馬 相圖 》 所 要 求 的 「 尾 骨 欲 游 」 ; 尾 根 又 要 求 大 , 要 求 強 (見 下 文 ) , 強 大 則 有 力 。 尾 下 如 有 毛 , 則 易 擦 傷 肛 門 及陰 門 。

【 八 九 】 「 蹄 」 要 求 厚 而 堅 固 , 已 見上 文 。 大 則 必 須 和 四 肢 相 適 應 , 否 則 成 為 三 羸 之 一 的 「小 脛 大 蹄 」 。

【 九 0 】 「 髂 骨 」 , 這 裏 指 髖 骨 。

【 九 一 】 「 膝 骨 」 指 膝 蓋 骨 , 「 圓 而張 」 則 發 育 良 好 。

【 九 二 】 「 溝 」 , 指 汗 溝 。

【 九 三 】 「  」 同 「 蹋 」 , 這 裏 作 「踢 」 字 解 釋 。

【 九 四 】 「 馬 有 『 雙 腳 脛 亭 』 , 行 六百 里 」 , 《 相 良 馬 論 》 : 「 『 雙 腳 脛 停 』 者 , 六 百 里 。」 說 明 「 雙 腳 脛 亭 ( 或 停 ) 」 是 一 專 門 名 稱 , 從 下 文 「迴 毛 起 踠 膝 」 的 說 明 , 「 脛 亭 」 應 是 踠 膝 間 旋 毛 的 名 稱。「
踠 」 的 原 義 是 指 腳 的 伸 屈 , 伸 屈 依靠 膝 關 節 , 故 《 安 驥 集 ‧ 穴 名 圖 》 有 「 纏 踠 穴 」 , 即 在膝 間 , 所 以 此 處 「 踠 膝 」 , 應 理 解 為 即 是 膝 部 , 與 下 文「 踠 欲 促 而 大 」 的 指 球 節 者 不 同 。

【 九 五 】 「  」 指 後 髀 , 「 裏 肉 」 指股 內 側 肌 , 均 要 求 肌 肉 發 達 。

【 九 六 】 後 肢 的 脛 的 斜 度 對 飛 節 構 成一 定 的 角 度 。 「 後 腳 欲 曲 而 立 」 , 即 要 求 此 部 要 有 適 當的 角 度 : 既 要 求 曲 , 容 易 成 為 不 良 的 曲 飛 節 , 但 下 方 要求 挺 立 , 恰 好 是 良 形 。

【 九 七 】 上 文 「 臂 欲 長 」 , 此 處 「 臂欲 大 而 短 」 , 並 非 矛 盾 , 現 代 外 形 學 上 也 這 樣 敘 述 。 因臂 一 般 要 求 長 , 長 則 步 輻 大 ; 但 短 而 粗 大 , 亦 自 有 力 。

【 九 八 】 「 骸 」 , 《 說 文 》 : 「 脛 骨也 。 」 這 裏 當 是 指 管 骨 。 「 小 而 長 」 , 不 能 理 解 為 管 骨很 細 長 或 者 管 圍 很 小 , 而 是 四 肢 下 半 段 乾 燥 , 看 起 來 比較 地 細 長 。 對 騎 乘 馬 要 求 管 部 較 細 而 乾 燥 , 有 些 地 區 稱為「
乾 腿 」 , 即 指 此 。

【 九 九 】 「 踠 」 , 這 裏 是 指 球 節 , 要求 結 實 而 強 大 。 《 釋 名 》 、 《 釋 車 》 : 「 靽 , 半 也 , 拘使 半 行 不 得 自 縱 也 。 」 字 同 「 絆 」 。 絡 在 頭 上 的 叫 做 「羈 」 , 綁 在 踠 間 的 叫 做 「 絆 」 。

【 一 0 0 】 「 烏 頭 」 , 指 飛 端 及 飛 節, 其 前 方 即 《 良 馬 相 圖 》 所 稱 的 「 曲 池 」 , 現 在 群 眾 稱為 「 大 彎 」 。 「 後 足 輔 骨 」 , 指 飛 節 下 部 。

【 一 0 一 】 「 豎 履 」 , 蹄 底 不 著 地 ,蹄 底 的 穹 窿 外 露 , 像 豎 著 的 履 。

【 一 0 二 】 「 ● 」 音 展 , 清 鄭 珍 《 說文 逸 字 》 : 「 馬 轉 臥 土 中 也 。 」 《 廣 韻 》 : 「 馬 土 浴 也。 」 即 臥 地 打 滾 。 「 起 」 是 起 來 。 「 振 」 是 抖 毛 。

【 一 0 三 】 《 安 驥 集 ‧ 看 馬 五 臟 變 動形 相 七 十 二 大 病 》 有 肺 顛 黃 病 , 病 狀 是 : 「 腳 有 狂 , 走急 」 ; 又 心 風 黃 病 : 「 蹄 不 住 狂 走 」 ; 肝 黃 病 : 「 東 西亂 走 , 猖 狂 亂 撞 」 。 這 裏 所 說 「 發 強 行 」 , 即 指 此 類 的病 。

【 一 0 四 】 「 兩 絆 」 , 四 肢 分 兩 邊 綁絆 起 來 。 「 卻 行 」 , 強 迫 退 後 行 走 。 「 已 」 , 作 病 愈 解釋 , 下 同 。

【 一 0 五 】 「 俠 」 , 通 「 夾 」 , 即 夾脊 兩 側 摩 擦 使 熱 。

【 一 0 六 】 「 ● 」 , 《 集 韻 》 : 「 嗽也 」 , 與 「 嗆 」 同 義 。

【 一 0 七 】 「 陸 梁 」 , 自 由 行 走 、 跳步 。

【 一 0 八 】 「 征 」 , 作 行 旅 解 釋 ; 「征 馬 」 即 指 騎 乘 馬 。

【 一 0 九 】 「 迥 地 」 , 離 馬 棚 較 遠 的地 方 , 使 馬 走 一 段 路 到 此 就 食 。

【 一 一 0 】 「  」 即 「 騾 」 字 。 公 驢配 母 馬 所 生 為 騾 , 古 人 解 釋 相 同 ; 公 馬 配 母 驢 所 生 , 別有 「 騰 ● 」 ( 見 《 太 平 御 覽 》 卷 九 ○ 一 引 崔 豹 《 古 今 注》 , 今 傳 《 古 今 注 》 無 此 說 , 當 係 逸 文 ) 、 「 駃 騠 」 等名 。 但 《 要 術 》 稱 前 者 為 「  」 , 而 稱 後 者 為 「 騾 」 ,別 一 字 為 二 名 , 與 一 般 不 同 。

【 一 一 一 】 「 草 」 為 牝 性 的 俗 稱 , 「草 驢 」 即 母 驢 。 「 骨 目 」 , 猶 言 骨 竅 , 這 裏 可 以 解 釋 為骨 盆 。 黃 麓 森 校 記 : 「 嘗 以 訪 之 老 於 騎 乘 者 , 據 云 : 『今 無 論 驢 父 馬 母 生 , 與 馬 父 驢 母 生 , 皆 呼 曰 騾 , 但 馬 父驢 母 者 絕 少 。 蓋 尋 常 草 驢 體 幹 小 , 不 堪 孕 , 必 選 體 幹 大者 , 已 不 易 得 ; 又 生 子 頭 全 似 驢 , 尾 無 線 , 莖 無 毛 , 性喜 跳 踉 , 尤 不 易 馭 , 故 亦 不 重 。 』 … … 以 馬 覆 驢 , 必 選草 驢 骨 目 正 大 者 , 今 皆 然 也 。 」 按 《 本 草 綱 目 》 「 騾 」下 云 : 「 牡 馬 交 驢 而 生 者 為 『 駃 騠 』 。 」 《 文 選 》 司 馬相 如 《 上 林 賦 》 : 「 駃 騠 、 驢 、  」 。 李 善 注 引 郭 璞 :「 駃 騠 生 三 日 而 超 其 母 。 」 「 駃 騠 」 , 現 在 俗 名 「 驢 騾」 , 個 體 比 其 母 大 , 和 其 父 ( 公 馬 ) 差 不 多 , 耐 粗 飼 ,適 應 性 及 抗 病 力 強 , 輓 力 大 而 能 持 久 , 但 和 騾 比 較 , 還是 要 差 些 。 驢 騾 現 在 主 要 分 佈 於 華 北 農 業 區 。

【 一 一 二 】 「 喉 痹 」 指 咽 喉 部 腫 脹 ,造 成 呼 吸 困 難 , 甚 至 窒 息 ; 有 時 也 指 咽 喉 麻 痹 。 刺 破 咽喉 的 療 法 , 對 原 發 性 的 膿 腫 喉 痹 有 效 , 對 併 發 性 的 , 尚須 進 行 其 他 治 療 。

【 一 一 三 】 「 黑 汗 」 , 現 名 日 射 病 。煙 熏 法 有 加 重 肺 充 血 、 肺 水 腫 的 不 良 後 果 , 早 已 不 用 於治 療 黑 汗 病 。

【 一 一 四 】 「 引 」 , 借 作 「 ● 」 字 。《 玉 篇 》 : 「 ● , 脊 肉 也 。 」 所 謂 「 豬 脊 引 脂 」 , 即 指豬 脊 下 面 連 腹 壁 的 脂 肪 , 即 今 所 謂 「 板 脂 」 。

【 一 一 五 】 「 汗 凌 」 , 指 正 出 汗 時 受風 寒 閉 住 了 汗 , 即 中 獸 醫 所 稱「
歇 汗 風 」 者 是 , 不 是 汗 淋 不 止 。

【 一 一 六 】 「 駮 」 , 同 「 駁 」 。 「 歷落 斑 駮 」 , 即 疏 疏 落 落 地 分 散 錯 開 來 塗 搽 。

【 一 一 七 】 「 甲 」 , 指 鬐 甲 。

【 一 一 八 】 「 鈹 刀 子 」 , 醫 生 用 以 破癰 的 手 術 刀 。

【 一 一 九 】 「 突 過 」 , 兩 頭 穿 通 。 上文 「 數 過 」 , 猶 言 數 次 。

【 一 二 0 】 「 餳 」 , 音 晴 ( 唐 以 後 音唐 ) , 這 裏 指 固 態 的 飴 糖 , 古 又 稱 「 脆 餳 」 。

【 一 二 一 】 「 生 附 骨 」 , 指 附 骨 疽 。所 記 治 療 法 適 用 於 慢 性 骨 膜 炎 , 使 其 停 止 骨 組 織 的 增 長。

【 一 二 二 】 巴 豆 是 大 戟 科 。 其 種 子 似蓖 麻 子 而 少 花 紋 , 外 種 皮 堅 硬 , 種 子 腹 面 的 頂 端 有 種 臍, 內 種 皮 薄 , 呈 白 色 薄 膜 狀 , 破 開 內 面 灰 白 色 , 子 仁 黃白 色 , 雙 合 , 油 性 很 大 。 《 名 醫 別 錄 》 陶 弘 景 《 序 例 》:「
凡 丸 散 用 巴 豆 , 去 皮 、 心 、 膜 。 」「 心 」 即 指 種 臍 。

【 一 二 三 】 「 急 」 , 緊 。 下 文 「 還 以淨 布 急 裹 之 」 , 義 同 。

【 一 二 四 】 「 小 兒 哺 」 , 小 兒 嚼 爛 的食 物 。

【 一 二 五 】 「 瘙 」 , 音 燥 , 《 廣 雅 ‧ 釋 詁 一 》 : 「 創 也 。 」 「 創 」 , 古 文 「 瘡 」 字 。 「 瘙 蹄」 即 指 蹄 部 發 炎 紅 腫 , 甚 至 化 膿 。

【 一 二 六 】 「 泔 清 」 , 澄 清 的 米 泔 水。

【 一 二 七 】 「 瓦 」 , 古 時 是 瓦 器 的 總名 , 見 《 說 文 》 ; 「 破 瓦 」 即 破 舊 的 瓦 器 。

【 一 二 八 】 「 括 」 , 字 亦 作 「 筈 」 。「 箭 括 」 即 箭 幹 末 端 受 弦 處 。

【 一 二 九 】 「 就 上 燒 」 , 就 在 尿 浸 羊糞 的 缽 口 上 燒 草 , 使 草 灰 落 入 缽 中 。 在 水 液 中 搗 拌 勻 熟, 《 要 術 》 也 稱 「 研 」 , 不 僅 指 乾 研 。

【 一 三 0 】 「 毛 袋 」 , 指 黑 羊 毛 織 成的 用 以 壓 榨 黃 酒 的 酒 袋 。 下 文《
養 羊 》 篇 「 羖 羊 」 下 有 「 毛 堪 酒 袋」 , 卷 八 《 作 酢 法 》 篇 「 作 大 酢 法 」 有 「 如 壓 酒 法 , 毛袋 壓 出 」 , 均 指 此 種 毛 袋 。

【 一 三 一 】 果 仁 的 「 仁 」 字 , 據 段 玉裁 注 《 說 文 》 : 「 宋 元 以 前 , 本 草 方 書 , 詩 歌 紀 載 , 無不 作 『 人 』 字 。 自 明 成 化 重 刊 本 草 , 乃 盡 改 為 『 仁 』 字。 」

【 一 三 二 】 「 漏 蹄 」 是 蹄 底 生 瘡 , 包括 蹄 底 蹄 皮 炎 、 蹄 叉 腐 爛 、 蹄 叉 癌 等 症 。

【 一 三 三 】 「 胡 」 指 頷 下 垂 皮 。 垂 皮分 叉 的 叫 「 歧 胡 」 。 垂 皮 只 黃 牛 有 , 水 牛 沒 有 , 因 此 這裏 相 牛 法 , 僅 限 於 黃 牛 。 歧 胡 可 以 表 示 食 槽 寬 , 頷 凹 深, 咀 嚼 力 強 , 有 利 於 消 化 吸 收 , 使 牛 健 壯 。

【 一 三 四 】 「 駃 」 , 同 「 快 」 。 「 眼去 角 近 」 , 表 示 額 寬 、 面 短 、 頭 輕 , 則 是  用 牛 的 良 好頭 形 。

【 一 三 五 】 「 二 軌 」 是 測 量 牛 體 的 二條 假 定 的 軌 線 。 從 注 文 看 來 , 從 鼻 至 前 髀 的 一 條 為 「 前軌 」 , 從 肩 胛 ( 「 甲 」 ) 至 髖 部 ( 「 髂 」 ) 的 一 條 為 「後 軌 」 。 「 齊 」 , 即 指 此 二 條 線 的 長 度 要 相 稱 。 這 是 古人 對 牛 體 的 量 法 , 雖 然 沒 有 現 代 的 精 密 , 但 也 反 映 對 於前 軀 和 中 軀 要 適 當 配 合 的 重 視 。

【 一 三 六 】 頸 椎 骨 長 大 則 發 育 良 好 ,前 導 有 力 。

【 一 三 七 】 「 壁 堂 」 , 據 《 療 馬 集 》附 《 牛 經 》 引 甯 戚 《 相 牛 經 》「
壁 堂 欲 得 闊 」 的 注 文 說: 「 胸 堂 四 脈 下 之 堂 也 。 」 「 胸 」 、 「 脈 」 係 「 壁 」 、「 肢 」 之 誤 , 應 是 : 「 壁 堂 , 四 肢 下 之 堂 也 。 」 則 《 要術 》 所 稱 「 腳 、 股 間 」 , 應 理 解 為 前 腳 與 後 股 之 間 , 即要 求 胸 腹 壁 寬 闊 , 則 中 軀 發 育 健 全 , 有 力 。

【 一 三 八 】 「 倚 」 , 通 「 踦 」 , 指 足脛 。 「 倚 欲 得 如 絆 馬 聚 而 正 」 , 即 要 求 四 肢 端 正 , 兩 脛間 距 離 寧 可 小 些 , 寧 以 稍 偏 於 狹 踏 肢 勢 為 良 ; 否 則 距 離太 大 , 反 而 形 成 不 良 的 廣 踏 肢 勢 。

【 一 三 九 】 「 天 關 」 , 指 肩 脊 接 合 部。 「 成 」 , 指 肩 、 脊 的 附 著 良 好 , 肌 肉 豐 厚 發 達 , 則 利於 受 軛 。

【 一 四 0 】 「 『 俊 骨 』 欲 得 垂 」 , 指脊 梁 的 微 凹 , 不 能 理 解 為 深 陷 下 垂 , 成 為 不 良 的 彎 背 。

【 一 四 一 】 「 珠 淵 」 , 相 當 於 馬 的 「承 泣 」 。

【 一 四 二 】 「 倚 腳 不 正 」 , 這 個 「 倚」 , 指 偏 倚 , 腳 偏 倚 不 正 , 為 骨 骼 發 育 不 良 之 徵 。

【 一 四 三 】 下 文 有 「 窊 則 雙 膂 、 不 窊則 為 單 膂 」 , 「 膂 」 指 背 腰 椎 兩 側 的 肌 肉 。 所 謂 「 雙 膂」 , 即 指 此 部 兩 側 肌 肉 發 達 隆 起 , 背 腰 部 橫 闊 , 有 似 雙重 的 膂 ( 豬 的 肩 背 部 橫 闊 豐 厚 , 俗 亦 有 「 雙 背 」 之 稱 )。 反 之 則 為 「 單 膂 」 。 另 外 , 《 療 馬 集 》 附 《 牛 經 》 「相 耕 田 牛 」 有 單 肩 雙 肩 之 說 : 「 肩 膂 欲 得 窊 , 若 窊 , 則為 『 雙 肩 』 , 主 健 有 力 ; 若 不 窊 者 , 為 『 單 肩 』 , 少 力。 」 現 在 群 眾 也 還 有 「 雙 肩 」 、 「 單 肩 」 的 說 法 。

【 一 四 四 】 「 曲 及 直 」 , 指 飛 節 的 曲度 ; 「 並 是 好 相 」 , 應 該 和 下 文 「 進 不 甚 直 , 退 不 甚 曲, 為 下 」 聯 繫 起 來 理 解 , 即 是 說 , 前 進 時 較 直 , 後 退 時較 曲 , 不 是 說 曲 飛 節 或 直 飛 節 都 好 ( 那 就 沒 有 壞 的 了 )。

【 一 四 五 】 「 橫 、 豎 無 在 大 」 , 角 或者 橫 生 , 或 者 豎 生 , 都 沒 有 關 係 , 但 都 不 在 乎 大 。

【 一 四 六 】 「 插 頸 」 , 可 能 指 鬐 甲 部, 高 則 有 力 。

【 一 四 七 】 「 大  疏 肋 」 , 肋 疏 則 胸弱 背 軟 ( 背 椎 細 長 ) ,  大 則 腹 大 腰 垂 ( 在 馬 為 「 三 羸」 之 一 , 即 「 弱 脊 大 腹 」 ) , 均 非 良 形 。

【 一 四 八 】 「 鏡 鼻 」 , 古 時 銅 鏡 背 面中 央 穿 繩 的 紐 。 牛 鼻 要 求 「 大 而 張 , 易 牽 仍 易 使 」 ( 《四 時 纂 要 ‧ 正 月 》 篇 ) , 如 果 像 鏡 鼻 那 樣 低 陷 孔 小 , 自然 難 於 牽 挽 役 使 。

【 一 四 九 】 「 口 方 易 飼 」 , 口 方 則 脣厚 口 闊 , 利 於 採 食 。

【 一 五 0 】 「 力 柱 」 , 有 些 地 方 群 眾稱 為 「 力 峰 」 , 即 肩 胛 部 受 軛 處 。 「 大 而 成 」 , 則 有 力而 利 於 受 輓 。

【 一 五 一 】 肋 骨 密 而 張 大 , 則 胸 廓 寬廣 , 胸 部 發 育 健 全 。

【 一 五 二 】 「 髀 骨 」 , 這 裏 是 指 髖 骨( 近 代 生 理 學 上 髖 骨 亦 稱 髀 骨 ) , 不 是 股 骨 。 要 求 高 出「 俊 骨 」 , 其 說 與 「 俊 骨 欲 得 垂 」 ( 即 脊 梁 的 微 凹 ) 相適 應 。

【 一 五 三 】 「 黃 」 , 指 「 牛 黃 」 。 患膽 汁 凝 結 病 的 牛 , 膽 汁 凝 結 成 粒 狀 或 塊 狀 , 名 為 牛 黃 ,可 治 驚  等 病 。 《 唐 本 草 》 注 : 「 牛 有 黃 者 , 必 多 吼 喚。 」 即 此 處 所 謂 「 常 有 似 鳴 者 」 。 這 是 一 種 症 狀 , 《 重修 政 和 證 類 本 草 》 卷 十 六 引 《 吳 氏 》 稱 : 「 牛 出 入 呻 者有 之 。 」 《 唐 本 草 》 注 又 稱 : 「 黃 有 三 種 : 散 黃 , 粒 如麻 豆 ; 漫 黃 , 若 雞 卵 中 黃 … … ; 圓 黃 , 為 塊 形 , 有 大 小: 並 在 肝 膽 中 。 」

【 一 五 四 】 「 肚 反 」 即 俗 稱 的 「 反 胃」 , 指 嘔 吐 。

【 一 五 五 】 「 茭 」 指 乾 芻 。 「 茭 豆 」, 指 豆 在 未 老 熟 前 收 割 , 儲 藏 為 牲 畜 越 冬 的 乾 飼 料 。 下篇 《 養 羊 》 篇 : 「 三 四 月 中 , 種 大 豆 一 頃 雜 穀 , 並 草 留之 , 不 須 鋤 治 , 八 九 月 中 , 刈 作 青 茭 。 」 卷 二 《 大 豆 》篇 : 「 種 茭 者 , … … 九 月 中 候 近 地 葉 有 黃 落 者 , 速 刈 之。 」 都 是 指 的 「 茭 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