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 魏 高 陽 太 守 賈 思 勰 撰
貨 殖 第 六 十 二
塗 甕 第 六 十 三
造 神 麴 并 酒 第 六 十 四
白 醪 麴 ( 一 ) 第 六 十 五
笨 符 本 切 麴 并 酒 ( 二 ) 第 六 十六
法 酒 第 六 十 七
( 一 ) 「 白 醪 麴 」 , 原 作 「 白 醪 酒」 , 但 卷 中 篇 題 作 「 白 醪 麴 」 , 茲 改 使 一 致 。
( 二 ) 「 并 酒 」 二 字 , 金 抄 、 黃 校、 明 抄 、 湖 湘 本 均 無 , 據 卷 中 篇 題 加 。
范 蠡 曰 ( 二 ) : 「 計 然 【 一 】 云 : 『 旱 則 資 車 , 水則 資 舟 ( 三 ) , 物 之 理 也 。 』 」
白 圭 曰 ( 四 ) 【 二 】 : 「 趣 時 若 猛 獸 鷙 鳥 之 發 。故 曰 : 吾 治 生 猶 伊 尹 、 呂 尚 之 謀 , 孫 吳 用 兵 , 商 鞅 行 法【 三 】 是 也 。 」
《 漢 書 》 曰 ( 五 ) : 「 秦 漢 之 制 , 列 侯 、 封 君 食租 , 歲 率 戶 二 百 , 千 戶 之 君 則 二 十 萬 ; 朝 覲 、 聘 享 【 四】 出 其 中 。 庶 民 、 農 、 工 、 商 賈 , 率 亦 歲 萬 息 二 千 【 五】 , 百 萬 之 家 則 二 十 萬 ; 而 更 徭 、 租 賦 出 其 中 , … …
「 故 曰 : 陸 地 , 牧 馬 二 百 , 「( 六 ) 孟 康 曰 : 五 十 匹 也 。 , 古 蹄 字 ( 七 ) 。 」 牛 、 角 千 ( 八 ) , 「 孟 康 曰 : 一 百 六 十七 頭 。 牛 馬 貴 賤 , 以 此 為 率 。 ( 九 ) 」 千 足 羊 ; 「師 古 曰 : 凡 言 千 足 者 , 二 百 五 十 頭 也 。 」 澤 中 , 千足 彘 ; 水 居 , 千 石 魚 陂 ( 十 ) ; 「 師 古曰 : 言 有 大 陂 養 魚 , 一 歲 收 千 石 。 魚 以 斤 兩 為 計 。 ( 十一 ) 」 山 居 , 千 章 之 楸 ( 十 二 ) ; 「楸 任 方 章 【 六 】 者 千 枚 也 。 ( 十 三 ) 師 古 曰 : 大 材 曰 章, 解 在 《 百 官 公 卿 表 》 。 」 安 邑 【 七 】 千 樹 棗 , 燕、 秦 千 樹 栗 , 蜀 、 漢 、 江 陵 千 樹 橘 , 淮 北 滎 南 濟 、 河 之間 ( 十 四 ) 千 樹 楸 , 陳 夏 【 八 】 千 畝 漆 , 齊 魯 千 畝 桑 麻, 渭 川 【 九 】 千 畝 竹 ; 及 名 國 萬 家 之 城 , 帶 郭 千 畝 畝 (十 五 ) 鍾 之 田 , 「 孟 康 曰 : 一 鍾 受 六 斛四 斗 。 師 古 曰 : 一 畝 收 鍾 者 , 凡 千 畝 。 」 若 【 一 0】 千 畝 梔 、 茜 , 「 孟 康 ( 十 六 ) 曰 : 茜草 、 梔 子 , 可 用 染 也 。 」 千 畦 薑 、 韭 : 此 其 人 , 皆與 千 戶 侯 等 。
「 諺 曰 : 『 以 貧 求 富 , 農 不 如 工 , 工 不 如 商 , 刺繡 文 不 如 倚 市 門 。 』 此 言 末 業 , 貧 者 之 資 也 。 「師 古 曰 : 言 其 易 以 得 利 也 。 」
「 通 邑 大 都 : 酤 , 一 歲 千 釀 , 「師 古 曰 : 千 甕 以 釀 酒 。 」 、 醬 千 瓨 【 一 一 】 , 「胡 雙
反 ( 十 七 ) 。 師 古 曰 : 瓨 , 長 頸 ( 十 八 ) 甖 也 , 受十 升 。 」 漿 ( 十 九 ) 千 儋 , 「 孟康 曰 : 儋 ,
甖 也 。 師 古 曰 : 儋【
一 二 】 , 人 儋 之 也 , 一 儋 兩 甖 。 儋, 音 丁 濫 反 。 」 屠 牛 、 羊 、 彘 千 皮 , 穀 糴 千 鍾 ( 二十 ) , 「
師 古 曰 : 謂 常 糴 取 而 居 之 。 」 薪 千 車 , 船 長 千 丈 , 木 千 章 , 「洪 洞 方 章 材 也 。 舊 將 作 大 匠 掌
材 者 曰 章 曹 掾 【 一 三 】 。( 二 一 ) 」 竹 竿 萬 箇 【 一 四 】 , 軺 車 百 乘 , 「師 古 曰 : 軺 車 , 輕 小 車
也 。 」 牛 車 千 兩 【 一 五 】 ,木 器 漆 者 千 枚 , 銅 器 千 鈞 , 「 鈞 , 三 十斤 也 。 」 ( 二 二 ) 素 木 、 鐵
器 若 梔 、 茜 千 石 , 「孟 康 曰 : 百 二 十 斤 為 石 。 素 木 , 素 器 也 。 」 馬 、噭 千 【 一 六 】 , 「 師 古
曰 : 噭 , 口 也 。 與 口 共 千 , 則 為 馬 二 百 也 。 噭 , 音 江 釣 反 。 」 牛千 足 , 羊 、 彘 千 雙 , 僮 手 指
千 , 「 孟 康曰 : 僮 , 奴 婢 也 。 古 者 無 空 手 游 口 , 皆 有 作 務 , 作 務 須手 指 , 故 曰 『 手 指 』 , 以 別
馬 牛 蹄 角 也 。 師 古 曰 : 手 指, 謂 有 巧 伎 者 。 指 千 則 人 百 。 」 筋 、 角 、 丹 砂 千 斤, 其 帛 、 絮 、 細
布 千 鈞 , 文 、 采 千 匹 , 「師 古 曰 : 文 , 文 繒 ( 二 三 ) 也 。 帛 之 有 色 者 曰 采 。 」 荅布 、 皮 革 千 石
, 「 孟 康 曰 : 荅 布 , 白 疊【 一 七 】 也 。 師 古 曰 : 麤 厚 之 布 也 。 其 價 賤 , 故 與 皮 革同 其 量 耳 , 非
白 疊 也 。 荅 者 , 重 厚 之 ( 二 四 ) 貌 。 」 漆千 大 斗 , 「 師 古 曰 : 大 斗 者 , 異 於 量 米粟 之 斗 也 。 今
俗 猶 有 大 量 。 」 糱 麴 、 鹽 豉 千 合 , 「師 古 曰 : 麴 糱 以 斤 石 稱 之 , 輕 重 齊 則 為 合 ; 鹽 豉 則 斗 斛量
之 , 多 少 等 亦 為 合 。 合 者 , 相 配 耦 之 言 耳 。 今 西 楚 荊、 沔 ( 二 五 ) 之 俗 , 賣 鹽 豉 者 , 鹽 、 豉 各
一 斗 , 則 各 為裹 ( 二 六 ) 而 相 隨 焉 , 此 則 合 也 【 一 八 】 。 說 者 不 曉 ,迺 讀 為 升 合 之『
合 』 , 又 改 作 『 台 ( 二 七 ) 』 , 競為 解 說 , 失 之 遠 矣 。 」 鮐 、 鮆 千 斤 , 「師 古 曰 : 鮐 , 海 魚 也
。 鮆 , 刀 魚 也 , 飲 而 不 食 者 。 鮐 音胎 , 又 音 。 鮆 音 薺 , 又 音 才 爾 反 。 而 說 者 妄 讀 鮐 為 『夷 』
, 非 惟 失 於 訓 物 , 亦 不 知 音 矣 。 」 鮿 、 鮑 ( 二八 ) 千 鈞 , 「 師 古 曰 : 鮿 , 膊 【 一 九 】魚 也 , 即
今 不 著 鹽 而 乾 者 也 。 鮑 , 今 之 ( 二 九 ) 魚 也。 鮿 音 輒 。 膊 , ( 三 十 ) 音 普 各 反 。 , 音 於 業
反 。 而說 者 乃 讀 鮑 為 鮠 魚 之 鮠 , 音 五 ( 三 一 ) 回 反 , 失 義 遠 矣。 鄭 康 成 以 為 : , 於 室 乾 之
。 ( 三 二 ) 亦 非 也 。 室 乾 之 , 即 鮿 ( 三 三 ) 耳 , 蓋 今 巴 、 荊 人 所 呼 『 鰎 魚 』者 是 也 , 音 居 偃
反 。 秦 始 皇 載 鮑 亂 臭 【 二 0 】 , 則 是 魚 耳 ; 而 室 乾 者 , 本 不 臭 也 。 , 音 蒲 北 反 。 」 棗、
栗 千 石 者 三 之 , 「 師 古 曰 : 三 千 石 。」 狐 、 貂 裘 千 皮 , 羔 羊 裘 千 石 , 「師 古 曰 : 狐 、 貂 貴 , 故
計 其 數 ; 羔 羊 賤 , 故 稱 其 量 也 。」 旃 席 【 二 一 】 千 具 , 它 果 采 千 種 ( 三 四 ) , 「師 古 曰 : 果 采
, 謂 於 山 野 采 取 果 實 也 。 」 子 貨 金 錢千 貫 【 二 二 】 , 節 駔 儈 【 二 三 】 , 「 孟康 曰 : 節 , 節 物 貴
賤 也 , 謂 除 估 儈 , 其 餘 利 比 於 千 乘 之家 也 。 師 古 曰 : 儈 者 , 合 會 二 家 交 易 者 也 ; 駔 者 , 其 首率
也 。 駔 , 音 子 朗 反 。 儈 , 音 工 外 反 。 」 貪 賈 三 之, 廉 賈 五 之 : 「 孟 康 曰 : 貪 賈 , 未 當 賣而 賣 ,
未 當 買 而 買 , 故 得 利 少 , 而 十 得 其 三 ; 廉 賈 , 貴乃 賣 , 賤 乃 買 , 故 十 得 五 也 。 」 亦 比 千 乘 之 家
。 此其 大 率 也 。 … …
「 卓 氏 曰 : … … 吾 聞 岷 山 ( 三 五 ) 之 下 沃 ( 三六 ) , 下 有 踆 鴟 , 至 死 不 饑 。 「 孟 康 曰: 踆 者 蹲 , 水 鄉 多 鴟 ; 其 山 下 有 沃 野 灌 溉 。 師 古 曰 : 孟說 非 也 。 踆 鴟 , 謂 芋 也 。 其 根 可 食 以 充 糧 , 故 無 飢 年 (三 七 ) 。 《 華 陽 國 志 》 曰 ( 三 八 ) : 汶 山 郡 都 安 縣 【 二四 】 有 大 芋 如 蹲 鴟 也 。 」 諺 曰 ( 三 九 ) : 富 何 卒 【 二 五】 ? 耕 水 窟 ; 貧 何 卒 ? 亦 耕 水 窟 。 言 下 田 能 貧 能 富 ( 四十 ) 。 … …
「 丙 氏 … … 家 , 自 父 兄 、 子 弟 約 : 俯 有 拾 , 仰 有取 。 ( 四 一 ) 」
《 淮 南 子 》 曰 ( 四 二 ) : 「 賈 多 端 則 貧 , 工 多 伎則 窮 , 心 不 一 也 。 」 高 誘 曰 : 「 賈 多 端, 非 一 術 ; 工 多 伎 , 非 一 能 : 故 心 不 一 也 。 」
( 一 ) 司 馬 遷 最 早 作 《 貨 殖 列 傳 》( 《 史 記 》 卷 一 二 九 ) , 班 固 據 以 作 《 貨 殖 傳 》 ( 《 漢書 》 卷 九 一 ) 。 本 篇 所 記 , 除 篇 末 引 《 淮 南 子 ‧ 詮 言 訓》 外 , 餘 均 出 於 《 漢 書 ‧ 貨 殖 傳 》 , 因 亦 並 見 於 《 史 記 ‧ 貨 殖 列 傳 》 。 「 貨 殖 」 中 幾 乎 全 部 是 關 於 農 、 林 、 牧、 副 、 漁 的 生 產 交 易 經 營 , 與 《 要 術 》 全 書 記 述 範 圍 相同 , 大 概 因 此 之 故 , 賈 氏 列 此 專 篇 , 而 與 「 商 賈 之 事 ,闕 而 不 錄 」 者 有 不 同 。
( 二 ) 此 段 見 於 《 漢 書 ‧ 貨 殖 傳 》者 , 作 「 昔 粵 王 句 踐 困 於 會 稽 之 上 , 迺 用 范 蠡 計 然 。 計然 曰 : 『 … … 故 旱 則 資 舟 , 水 則 資 車 , 物 之 理 也 。 』 」沒 有 「 范 蠡 曰 」 的 引 稱 。 另 外 , 《 史 記 》 裴 駰 《 集 解 》引 有 《 范 子 》 , 《 新 唐 書 ‧ 藝 文 志 》 著 錄 有 《 范 子 計 然》 十 五 卷 , 並 注 說 : 「 范 蠡 問 , 計 然 答 」 , 則 此 段 來 源, 也 可 能 出 自 此 類 後 人 假 託 之 書 。
( 三 ) 「 旱 則 資 車 , 水 則 資 舟 」 ,各 本 同 , 但 恰 恰 和 《 漢 書 ‧ 貨 殖 傳 》 「 旱 則 資 舟 , 水
則資 車 」 ( 《 史 記 ‧ 貨 殖 列 傳 》 同 ) 相 反 。 據《
要 術 》 , 旱 用 車 , 水 用 船 , 是 常 理; 但 《 漢 書 》 反 常 , 據 顏 師 古 的 解 釋 是 : 「 旱 極 則 水 ,水 極
則 旱 , 故 於 旱 時 預 蓄 舟 , 水 時 預 蓄 車 , 以 待 其 貴 ,收 其 利 也 。 」 《 國 語 ‧ 越 語 上 》 文 種 對 越 王
也 說 : 「 臣聞 之 賈 人 , … … 旱 則 資 舟 , 水 則 資 車 , 以 待 乏 也 。 」 則《 要 術 》 可 能 是 倒 錯 。
( 四 ) 這 段 也 見 於 《 漢 書 ‧ 貨 殖 傳》 , 但 同 樣 沒 有 「 白 圭 曰 」 的 題 稱 。 原 文 是 : 「 白 圭 ,周 人 也 。 當 魏 文 侯 時 , … … 樂 觀 時 變 , 故 人 棄 我 取 , 人取 我 予 , … … 與 用 事 僮 僕 同 苦 樂 , 趨 時 若 猛 獸 摯 鳥 之 發。 故 曰 : 吾 治 生 猶 伊 尹 、 呂 尚 之 謀, 孫 吳 用 兵 , 商 鞅 行 法 是 也 。 」 「 摯 」 ( 《 史 記 》 同 )通 「 鷙 」 。 《 要 術 》 「 趣 」 通 「 趨 」 ( 《 史 記 》 同 ) ,即 趕 上 、 抓 緊 , 不 失 時 機 。
( 五 ) 以 下 均 係 《 漢 書 ‧ 貨 殖 傳 》文 ( 亦 見 於 《 史 記 ‧ 貨 殖 列 傳 》 ) 。
( 六 ) 引 號 ( 「 」 ) 內 係 《 漢 書 》原 有 注 文 。 下 同 。 但 並 非 全 是 顏 師 古 的 引 注 , 參 看 有 關校 記 。
( 七 ) 「 , 古 蹄 字 」 的 上 面 , 《漢 書 》 有 「 師 古 曰 」 。 這 不 是《
要 術 》 脫 去 這 三 字 , 而 是 所 據 《 漢書 》 注 本 有 不 同 。 類 似 的 情 況 頗 不 少 , 這 一 類 的 注 是 唐顏 師
古 《 漢 書 》 注 本 出 書 以 前 原 有 的 。
( 八 ) 《 漢 書 》 作 「 牛 千 、 角 」, 《 史 記 》 作 「 牛 蹄 、 角 千 」 。
( 九 ) 這 條 小 注 , 《 漢 書 》 作 : 「孟 康 曰 : 『 百 六 十 七 頭 也 。 馬 貴 而 牛 賤 , 以 此 為 率 也 。』 」 下 面 尚 有 師 古 注 , 但 《 要 術 》 沒 有 。
( 十 ) 「 陂 」 , 《 漢 書 》 作 「 波 」, 顏 師 古 並 特 為 作 注 : 「 『 波 』 讀 曰 『 陂 』 , 言 有 大
陂養 魚 , 一 歲 收 千 石 魚 也 。 說 者 不 曉 , 乃 改 其 波 字 為 『 皮』 , 又 讀 為 『 披 』 , 皆 失 之 矣 。 」 說
明 顏 注 本 與 賈 氏 所用《
漢 書 》 本 不 同 。 《 史 記 》 亦 作 「 陂」 。 「 石 」 原 是 衡 名 , 即 三 十 斤 為 「 鈞 」 , 四 鈞 為 石 (一 百
二 十 斤 ) 。
( 十 一 ) 「 魚 以 斤 兩 為 計 」 , 今 本 《漢 書 》 無 此 注 文 。 《 史 記 》 裴 駰 《 集 解 》 引 徐 廣 語 , 有此 解 釋 。
( 十 二 ) 「 楸 」 , 《 漢 書 》 作 「 萩 」, 通 「 楸 」 , 《 史 記 》 作 「 材 」 。 《 史 記 》 裴 駰 《 集 解》 引 韋 昭 云 : 「 楸 木 , 所 以 為 轅 。 」
( 十 三 ) 「 楸 任 」 云 云 這 句 上 面 , 《漢 書 》 有 「 孟 康 曰 」 。 又 「 千 枚 」 , 黃 校 、 明 抄 誤 作 「千 故 」 , 湖 湘 本 誤 作 「 大 枚 」 ; 金 抄 同 《 漢 書 》 , 不 誤。
( 十 四 ) 「 滎 」 , 黃 校 、 明 抄 、 湖 湘本 誤 作 「 榮 」 , 據 《 漢 書 》 改 正 ( 金 抄 不 清 楚 ) 。 「 淮北 滎 南 濟 、 河 之 間 」 , 《 漢 書 》 同 《 要 術 》 , 惟 「 濟 、河 」 作 「 河 、 濟 」 , 《 史 記 》 則 作 「 淮 北 、 常 山 已 南 河、 濟 之 間 」 。 「 滎 」 指 「 滎 澤 」 , 是 古 藪 澤 之 一 , 久 已湮 塞 , 故 址 在 今 河 南 省 滎 陽 縣 。 常 山 即 恆 山 , 在 山 西 省北 部 ; 又 漢 郡 名 , 在 今 河 北 省 元 氏 縣 。 《 史 記 》 所 指 地區 , 比 《 漢 書 》 要 廣 闊 得 多 , 反 映 山 西 、 河 北 的 木 材 逐漸 被 砍 伐 。
( 十 五 ) 「 千 畝 畝 鐘 之 田 」 , 明 抄 、湖 湘 本 均 作 「 千 畝 鍾 之 田 」 。 按 此 指 每 畝 收 一 「 鍾 」 的田 一 千 畝 , 「 畝 」 字 需 要 重 複 , 據 金 抄 及 《 漢 書 》 原 文補 。
( 十 六 ) 「 孟 康 」 , 明 抄 誤 作 「 茜 康」 。 又 金 抄 脫 注 內 「 茜 」 、 「 梔 」 、 「 染 」 三 字 , 「 可」 誤 作 「 河 」 。 據 他 本 及 《 漢 書 》 分 別 補 正 。
( 十 七 ) 「 胡 雙 反 」 , 顏 師 古 注 作 「瓨 , 音 胡 雙 反 」 , 在 下 文 「 受 十 升 」 之 下 。 這 也 說 明 《 要 術 》 所 注 , 非 出 顏 注 , 而 另 有 其 來源 。
( 十 八 ) 「 頸 」 , 明 抄 、 湖 湘 本 誤 作「 頭 」 , 據 金 抄 及 《 漢 書 》 改 正 。
( 十 九 ) 「 漿 」 , 百 衲 本 《 史 記 》 作「 醬 」 。 按 「 漿 」 是 所 謂 「 米 汁 相 將 」 的 飲 料 , 包 括 淡酒 、 薄 粥 、 炒 米 湯 、 酸 漿 水 等 , 古 代 也 用 以 代 茶 解 渴 ,和 「 醬 」 完 全 不 同 。 上 文 已 提 到 「 、 醬 」 , 這 裏 不 應又 是 「 醬 」 , 應 是 「 漿 」 字 之 誤 , 或 者 上 文 「 、 醬 」是 「 漿 」 之 誤 。
( 二 十 ) 「 穀 糴 千 鍾 」 , 明 抄 及 《 漢書 》 如 文 ; 《 史 記 》 作 「 販 穀 糶 ( 按 係 「 糶 」 的 訛 字 )千 鍾 」 。 「 糴 」 , 金 抄 作 「 ● 」 , 依 據 下 文 顏 注 「 糴 取」 , 金 抄 仍 作 「 ● 取 」 , 則 此 字 仍 是 「 糴 」 字 , 不 過 寫法 不 同 ( 在 金 抄 中 不 同 寫 法 的 字 很 多 ) , 或 者 寫 錯 。 湖湘 本 則 作 「 糶 」 , 同 《 史 記 》 , 但 注 文 仍 作 「 糴 」 。 楊樹 達 《 漢 書 窺 管 》 以 為 「 糴 」 、 「 糶 」 均 誤 , 應 是 「 ● 」 字 , 與 「 穀 」 同 義 。 《 今 釋 》 因 據 金 抄 以 證 楊 氏 之 說為 確 。 惟 金 抄 自 作 「 ● 」 , 不 作 「 ● 」 。 茲 從 金 抄 、 明抄 及 《 漢 書 》 原 文 。
( 二 一 ) 這 條 小 注 , 今 本 《 漢 書 》 沒有 , 但 見 於 《 史 記 》 裴 駰 《 集 解 》 引 《 漢 書 音 義 》 。
「洪 洞 方 章 材 也 」 , 《 漢 書 音 義 》 「 方 章 」 作「
方 槁 章 」 , 「 槁 」 字 應 係 襲 上 文 「薪 槁 」 而 衍 ; 明 抄 作 「 洪 同 方 草 材 也 」 , 「 」 亦 衍, 「
草 」 是 「 章 」 之 訛 ; 金 抄 則 作 「 洪 桐 方 章 材 也 」 。按 「 洪 洞 」 是 形 容 木 材 粗 大 , 「 洪 桐 」 只 是
大 桐 樹 , 茲參 校 金 抄 及 《 漢 書 音 義 》 作 如 上 文 。
關 於 《 漢 書 音 義 》 , 南朝 宋 裴 駰 《 史 記 集 解 》 聲 明 :「
都 無 姓 名 者 , 但 云 《 漢 書 音 義 》 。」 說 明 《 漢 書 音 義 》 中 的 引 說 有 不 題 姓 名 的 , 裴 氏 在 引用 其
文 時 , 只 好 逕 稱 其 書 名 。 《 要 術 》 中 的 引 注 , 有 不少 不 題 姓 名 的 , 也 應 該 出 於 《 漢 書 音 義 》 。
因 此 , 《 要術 》 所 引 , 纔 會 有 不 少 和 現 在 的 顏 注 《 漢 書 》 不 同 或 為顏 注 所 無 。 這 說 明 一 個 問 題
, 即 《 要 術 》 所 引 《 漢 書 》注 , 除 唐 以 後 所 加 的 顏 注 外 , 其 餘 原 先 已 有 。 《 漢 書 音義 》 , 據 《
唐 書 ‧ 經 籍 志 》 著 錄 有 孟 康 《 漢 書 音 義 》 九卷 。
( 二 二 ) 這 條 小 注 , 《 漢 書 》 作 : 「孟 康 曰 : 『 三 十 斤 為 鈞 。 』 」(
百 衲 本 《 漢 書 》 「 孟 」 誤 作 「 器 」) 《 史 記 》 作 : 「 徐 廣 曰 : 『 三 十 斤 。 』 」 《 要 術 》 引注 無
題 名 , 不 能 目 為 脫 漏 姓 名 , 而 是 所 據 注 本 不 同 。
( 二 三 ) 「 繒 」 , 明 抄 、 湖 湘 本 訛 作「 緒 」 , 據 金 抄 及 《 漢 書 》 改 正 。
( 二 四 ) 各 本 無 「 之 」 字 , 金 抄 有 ,《 漢 書 》 亦 有 。
( 二 五 ) 「 沔 」 , 各 本 及 《 漢 書 》 均作 「 ● 」 , 無 此 字 , 訛 。 唐 有 沔 州 , 故 治 在 今 湖 北 省 漢陽 縣 。 《 史 記 ‧ 貨 殖 列 傳 》 說 : 「 自 淮 北 沛 、 陳 、 汝 南、 南 郡 : 此 西 楚 也 。 」 張 守 節 《正 義 》 : 「 言 從 沛 縣 西 至 荊 州 , 並 西 楚 也 。 」 這 裏 「 西楚 荊 、 沔 」 , 即 指 西 楚 的 荊 州 、 漢 陽 一 帶 地 方 。 字 應 作「 沔 」 , 茲 改 正 ( 漸 西 本 作 「 沔 」 , 是 ) 。
( 二 六 ) 「 裹 」 , 明 抄 誤 作 「 眾 」 。
( 二 七 ) 湖 湘 本 作 「 占 」 , 明 抄 作 「古 」 , 均 誤 ; 茲 據 金 抄 及 《 漢 書 》 作 「 台 」 。
( 二 八 ) 正 注 文 三 「 鮿 」 字 , 明 抄 均如 字 , 同 《 漢 書 》 , 指 淡 味 的 乾 魚 ; 金 抄 、 黃 校 、 湖 湘本 均 作 「 鯫 」 , 同 《 史 記 》 , 是 「 鮿 」 的 別 體 。 但 「 鯫」 又 音 鄒 , 則 指 雜 小 魚 , 為 了 避 免 混 淆 , 茲 從 明 抄 及 《漢 書 》 作 「 鮿 」 。 又 正 注 文 所 有 「 鮑 」 、 「 」 、 「 鮠」 三 字 , 金 抄 幾 乎 全 是 一 個 樣 子 像 「 ● 」 形 , 殊 謬 。
( 二 九 ) 「 」 , 明 抄 、 湖 湘 本 作 「鮑 」 , 雖 意 思 相 同 , 仍 是 誤 字 , 據 《 漢 書 》 改 正 。 「 魚 」 即 醃 魚 , 亦 即 《 要 術 》 卷 八 脯 腊 篇 的 「 浥 魚 」 。
( 三 十 ) 「 膊 」 , 明 抄 、 湖 湘 本 誤 作「 轉 」 , 據 金 抄 及 《 漢 書 》 改 正 。
( 三 一 ) 「 五 」 , 黃 校 、 明 抄 、 湖 湘本 誤 作 「 王 」 , 據 金 抄 及 《 漢 書 》 改 正 。
( 三 二 ) 鄭 康 成 即 鄭 玄 , 語 見 《 周 禮 ‧ 天 官 》 「 籩 人 」 鄭 玄 注 「 鮑 魚 」 , 是 : 「 鮑 者 , 於 ● 室 中 糗 乾 之 , 出 於 江 淮 也 。 」 鄭 既 注 「 鮑 魚 」 , 故 注 文亦 承 正 文 作 「 飽 者 」 , 但 《 要 術 》 及 《 漢 書 》 均 作 「 」 , 說 明 鮑 、 所 指 雖 相 同 , 而 《 周 禮 》 各 本 傳 抄 有 異。 「 ● 」 同 「 」 , 即 《 說 文 》 「 ● 」 的 省 寫 , 音 必 ,同 「 ● 」 , 是 用 火 烘 乾 。
( 三 三 ) 明 抄 、 湖 湘 本 脫 「 鮿 」 字 ,金 抄 不 脫 , 但 此 字 金 抄 均 別 寫 作 「 鯫 」 。
( 三 四 ) 「 它 果 采 千 種 」 , 《 史 記 》作 「 佗 果 、 菜 千 鍾 」 , 比 《 漢 書 》 合 理 。
( 三 五 ) 黃 校 、 明 抄 作 「 山 」 , 《漢 書 》 同 。 「 」 是 「 岷 」 的 訛 字 , 茲 從 金 抄 作 「 岷 山」 。 《 史 記 》 作 「 汶 山 」 ( 湖 湘 本 、 《 津 逮 》 本 、 漸 西本 同 ) 。 張 守 節 《 正 義 》 : 「 汶 音 」 。 按 岷 山 一 名 汶山 。
( 三 六 ) 各 本 及 《 漢 書 》 均 作 「 」, 金 抄 作 「 楙 」 , 《 史 記 》 作「
野 」 。 按 古 文 「 野 」 字 應 作 「 」, 「 」 是 訛 字 。 「 楙 」 則 是 古 文 「 茂 」 字 , 金 抄 訛 。茲 改
作 「 」 。
( 三 七 ) 「 年 」 , 黃 校 訛 作 「 耳 」 。
( 三 八 ) 《 華 陽 國 志 》 云 云 , 顏 注 引以 證 明 「 踆 鴟 」 確 是 指 芋 ; 《 史 記 》 張 守 節 《 正 義 》 也引 到 , 文 字 全 同 。
( 三 九 ) 「 諺 曰 」 云 云 , 係 《 要 術 》加 注 , 非 《 漢 書 》 注 文 。
( 四 十 ) 金 抄 、 明 抄 無 「 能 富 」 二 字, 他 本 有 , 茲 據 補 。
( 四 一 ) 此 段 《 漢 書 》 全 文 是 : 「 魯人 俗 儉 嗇 , 而 丙 氏 尤 甚 , 以 鐵 冶 起 富 至 鉅 萬 , 然 家 自 父兄 、 子 弟 約 : 頫 有 拾 , 卬 有 取 。 … … 」 顏 師 古 注 : 「 頫, 古 俯 字 也 。 俯 仰 必 有 所 取 拾 , 無 鉅 細 、 好 惡 也 。 」 「卬 」 同 「 仰 」 。
( 四 二 ) 見 《 淮 南 子 ‧ 詮 言 訓 》 。 下文 高 誘 注 , 今 傳 高 誘 注 本 無 。
【 一 】 「 計 然 」 , 據 《 漢 書 》 注 引孟 康 說 是 : 「 姓 計 名 然 , 越 臣 也 。 」 據 《 史 記 》 裴 駰 《集 解 》 引 《 范 子 》 則 是 : 「 姓 辛 氏 , 字 文 子 。 」 雖 有 不同 , 而 許 多 人 都 以 為 是 人 名 , 則 是 一 致 的 。 《 漢 書 ‧ 古今 人 表 》 並 且 將 他 列 在 第 四 等 。 只 有 蔡 謨 不 同 意 , 他 認為 是 范 蠡 所 著 書 的 篇 名 , 理 由 是 : 「 謂 之 『 計 然 』 者 ,所 計 而 然 也 。 群 書 所 稱 句 踐 之 賢 佐 , 種 、 蠡 為 首 , 豈 聞復 有 姓 計 名 然 者 乎 ? 若 有 此 人 , 越 但 用 半 策 , 便 以 致 霸, 是 功 重 於 范 蠡 , 蠡 之 師 也 。 焉 有 如 此 而 越 國 不 記 其 事, 書 籍 不 見 其 名 , 史 遷 不 述 其 傳 乎 ? 」 ( 《 漢 書 》 注 引)
【 二 】 「 白 圭 」 , 戰 國 時 人 , 善 於經 商 。 《 孟 子 ‧ 告 子 下 》 篇 、《
韓 非 子 ‧ 喻 老 》 篇 也 有 一 個 白 圭 ,善 於 築 隄 治 水 , 據 《 孟 子 》 趙 岐 注 , 就 是 善 於 經 商 的 這個 白
圭 。 但 也 有 人 說 是 另 一 人 ( 如 清 閻 若 璩 等 ) 。
【 三 】 伊 尹 , 佐 湯 滅 夏 。 呂 尚 , 即姜 太 公 , 佐 周 滅 商 。 「 孫 」 指 春 秋 時 孫 武 , 「 吳 」 指 戰國 時 吳 起 , 都 善 於 用 兵 , 後 來 「 孫 吳 」 並 稱 。 商 鞅 , 戰國 時 人 , 幫 助 秦 孝 公 變 法 厲 行 新 政 , 秦 國 因 以 富 強 。
【 四 】 朝 見 天 子 叫 「 朝 覲 」 。 諸 侯相 互 報 聘 送 禮 叫 「 聘 享 」 。
【 五 】 「 歲 萬 息 二 千 」 , 一 萬 本 錢, 每 年 取 得 二 千 的 孳 息 。
【 六 】 《 周 禮 ‧ 考 工 記 》 「 輿 人 」: 「 方 者 中 矩 。 」 平 正 條 直 叫 做 「 方 」 。 「 方 章 」 就 是平 正 粗 直 的 大 木 材 。
【 七 】 安 邑 , 縣 名 , 漢 置 , 有 今 山西 省 安 邑 鎮 及 夏 縣 地 。
【 八 】 陳 , 今 河 南 省 淮 陽 縣 等 地 。夏 , 今 河 南 省 禹 縣 。
【 九 】 渭 川 , 當 指 渭 河 。
【 一 0 】 「 若 」 是 「 或 者 」 的 意 思 。下 文 「 若 梔 、 茜 千 石 」 , 義 同 。
【 一 一 】 「 」 , 也 寫 作 「 醯 」 , 讀若 稀 音 , 就 是 醋 。 「 瓨 」 , 又 音 江 。
【 一 二 】 「 儋 」 , 即 「 擔 」 字 。
【 一 三 】 「 將 作 大 匠 」 , 官 名 , 秦 為「 將 作 少 府 」 , 漢 景 帝 時 改 名「
將 作 大 匠 」 , 掌 管 皇 家 土 木 建 築 。「 章 曹 掾 」 是 將 作 大 匠 下 面 管 理 木 材 的 屬 官 。
【 一 四 】 「 箇 」 , 就 是 「 根 」 、 「 枝」 的 意 思 。
【 一 五 】 「 兩 」 , 即 「 輛 」 字 。
【 一 六 】 「 噭 」 音 竅 , 顧 胤 即 讀 為 「竅 」 字 。 「 馬 、 噭 千 」 , 據 顏 師 古 的 解 釋 , 「 噭 」 指口 , 則 一 匹 馬 以 四 蹄 一 口 計 , 五 除 一 千 , 共 得 馬 二 百 匹。 但 《 史 記 》 司 馬 貞 《 索 隱 》 引顧 胤 說 則 有 不 同 , 顧 胤 以 為 上 文 「 牧 馬 二 百 」 , 即 五十 匹 , 已 經 和 千 戶 侯 相 等 , 這 裏 「 馬 、 噭 千 」 , 不 應解 釋 為 二 百 匹 ; 「 噭 」 即 「 竅 」 字 , 應 該 是 指 「 九 竅 」( 兩 眼 、 兩 耳 、 兩 鼻 孔 、 一 口 及 肛 門 、 尿 道 ) , 則 連 四蹄 , 一 共 十 三 , 十 三 除 一 千 , 得 馬 七 十 七 匹 。 不 過 這 裏是 指 交 易 的 數 額 , 和 上 文 指 牧 養 的 頭 數 有 不 同 , 照 顏 師古 的 解 釋 還 是 可 以 的 。
【 一 七 】 《 史 記 》 張 守 節 《 正 義 》 :「 按 白 疊 , 木 綿 所 織 , 非 中 國 有 也 。 」 「 白 疊 」 本 指
棉花 , 因 亦 稱 其 所 織 棉 布 為 「 白 疊 」 。 也 寫 作「
白 」 , 見 卷 十 「 木 綿 〔 一 一 0 〕」 所 引 稱 。
【 一 八 】 照 顏 師 古 的 解 釋 , 這 個 「 合」 , 只 能 籠 統 地 表 示 麴 糱 或 鹽 豉 各 有 相 同 的 數 量 , 但 不能 表 明 確 實 具 體 的 數 量 。 《 史 記 》 裴 駰 《 集 解 》 引 徐 廣注 , 「 合 」 讀 為 「 瓵 」 , 音 貽 , 是 受 一 斗 六 升 的 陶 製 容器 。 大 概 這 也 是 顏 師 古 所 不 同 意 的 。 但 作 為 某 種 定 量 的容 器 解 釋 , 究 竟 要 合 理 些 。
【 一 九 】 《 釋 名 ‧ 釋 飲 食 》 : 「 膊 ,迫 也 ; 薄 椓 肉 迫 著 物 使 燥 也 。 」 「 薄 」 是 迫 近 , 由 這 一意 義 孳 生 為 「 膊 」 字 , 指 迫 近 熱 或 火 使 某 種 物 體 乾 縮 ,所 以 「 膊 肉 」 就 是 腊 肉 。 這 裏 「 膊 魚 」 就 是 乾 魚 , 即 鄭玄 所 謂 「 於 室 乾 之 」 。
【 二 0 】 秦 始 皇 在 暑 天 死 於 沙 丘 ( 在今 河 北 省 平 鄉 縣 ) , 屍 體 運 回 長 安 , 在 路 上 已 發 臭 , 乃用 醃 魚 放 在 運 棺 木 的 涼 車 中 , 以 亂 其 臭 。 《 史 記 ‧ 秦 始皇 本 紀 》 : 「 始 皇 崩 於 沙 丘 平 臺 , … … 不 發 喪 。 棺 載 轀涼 車 中 。 … … 會 暑 上 , 轀 車 臭 , 乃 詔 從 官 , 令 車 載 一 石鮑 魚 , 以 亂 其 臭 。 」 這 就 是 「 鮑 魚 亂 臭 」 的 出 典 。
【 二 一 】 「 旃 」 通 「 」 , 「 旃 席 」即 毯 。
【 二 二 】 「 子 」 , 利 息 ; 「 子 貸 金 錢千 貫 」 , 以 一 千 貫 錢 放 債 取 息 。
【 二 三 】 「 節 」 , 操 縱 。 「 駔 」 , 音髒 , 「 駔 儈 」 , 大 市 儈 , 大 掮 客 。
【 二 四 】 都 安 縣 , 三 國 蜀 置 , 故 治 在今 四 川 省 灌 縣 東 。
【 二 五 】 「 卒 」 , 同 「 猝 」 , 音 促 ,急 暴 , 快 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