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桑衣食撮要
《农桑衣食撮要》
又称为《农桑撮要》,从书名和内容来说,都与司农司
撰写的《农桑辑要》
有相同之处。首先,这两部农书都继承了《齐民要术》
的传统,皆为百科性、综合性农书,内容涉及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齐民要术》号称“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而《农桑衣食撮要》则“凡天时
、地利之宜,种植敛藏之法,纤悉无遗,具在是书。”全书总共11000余字,所载农事有208条,主要内容包括气象、物候、农田、水利、作物栽培
(如谷物、块根作物、油料作物、纤维作物、绿肥作物、药材、染料作物、香料作物、饮料作物等)、蔬菜栽培
、瓜类栽培、果树栽培、竹木栽培、栽桑养蚕、畜禽饲养、养蜂
采蜜、贮藏
加工等。其次,这两本书中蚕桑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齐民要求》中只有“种桑拓”一篇,养蚕只是此篇的附录。《农桑辑要》中栽桑、养蚕各占一卷,篇幅和条数上几乎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农桑撮要》中蚕桑也占有五分之一的条数,两书名中“桑”与“农”并列,也反映了对蚕桑的重视,体现了元代农书的特色。第三,《农桑辑要》中一些新添的内容在《农桑撮要》中也有反映。《辑要》在摘录前代农书的同时,还添加了一些新的内容,据统计共38项,占全书的6.6%。这些内容大多被改编收入《撮要》之中,如种苎麻
、木棉、西瓜
、萝卜
、菠菜、银杏
、松、桧、皂荚
、栀子,以及取漆、养蜂等。
然而,《农桑衣食撮要》
与《农桑辑要》
也有许多不同之处。首先,在体裁上,有鉴于过去的“务农之书,或繁或简,田畴之人,往往多不能悉;有司点视虽频,劳而寡效”[1],《农桑衣食撮要》采用了古已有之的“月令”体,书中“考种艺敛藏之节,集岁时伏腊之需,以事系月,编类成帙”[2],因此,明代有入将此书改名为《养民月宜》。虽然《农桑辑要》之后所附“岁用杂事”一节亦属月令体,但内容十分简略,仅相当于《撮要》的目录,而《撮要》不仅列出每月该做的事,而且在每件事下面还写明该怎么做,语言通俗易懂,切实可行,使读者能够“一览了然”,书中虽然增加了不少的内容,但他的篇幅仅有一万多字,是《农桑辑要》的六分之一,《王祯
农书》
的十一分之一,这使得它更便于流传。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此作了中肯的评价,其曰:“明善此书,分十二月令,件系条列,简明易晓,使种艺敛藏之节,开卷了然,盖以阴补《农桑辑要》所未备,亦可谓能以民事讲求实用者矣。”
其次,《撮要》较《辑要》在内容上也有新的增加。鲁明善
为了写作农书,曾与同事们一起商量,还访问了许多有经验的老人,这使得他的农书中有许多新经验、新技术。如关于小麦的播种期、播种量,《齐民要术》
等农书中虽有记载,但时过境迁已不适用,而当时的《农桑辑要》
中也记载。鲁明善便在书中补上了这条,他在“八月,种大麦小麦”一中写道:“白露节后逢上戊日,每亩种子三升;中戊日,每亩种子五升;下戊日,每亩种子七升。”把播种量与播种期联系起来,播种期越早,播种量越小。关于木瓜的移栽
期,鲁明善一反春间移栽的陈规,提出“秋社前后移栽之,次年便结子,胜如春间栽”。把栽木瓜安排在8月份进行。关于树木的移栽,长期以来流传着这样的农谚:“移树无时,莫教树知,多留宿土,记取南枝”。鲁明善在继承的基础之上加以发挥,提出“宜宽深开掘,用少粪水和土成泥浆。根有宿土者,栽于泥中,候水吃定,次日方用土覆盖。根无宿土者,深栽于泥中,轻提起树根与地平,则根舒畅,易得活。三四日后方可用水浇灌。上半月移栽则多实。宜爱护,勿令动摇”。为了提高果树产量,鲁明善还记载了“骟树
”法,即“树芽未生之时,于根傍掘土,须要宽深,寻纂心钉地根截去,留四边乱根勿动,却用土覆盖,筑令实,则结果肥大,胜插接(即嫁接
)者,谓之骟树”。像这样的新技术、新经验书中还有许多,如蔬菜栽培
方面,如,正月“种茄匏冬瓜葫芦菜瓜”中,提到蔬菜冷床育苗技术;四月“防雾
伤麦”,提到用绳索拉扯防止霜沙危害小麦技术,虽然早在《氾胜之书》
中就已提到,不过当时是用于防止霜雾,元代进一步发挥用来防沙雾,也算是有所创造。又如,二月“种西瓜
”,三月“种甜瓜”,提到了掐蔓整枝
技术。值得注意的是鲁明善作为维吾尔族的农学家,还介绍了一些少数民族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如收羊种,防治羊的疥疮、口鼻疮、茧蹄等病症,种葡萄技术,制造酪、酥油、干酪的方法等。又《撮要》成书于元统一南方
之后,且鲁明善所在的安徽寿县在淮河
以南,接近长江流域,因此较之于《辑要》又增加了南方农业方面的内容,一些南方特产,如鸡头(即芡实)、菱、藕、茭笋(白)、茈菰(慈菇)、竹笋、鳜鱼等,均在书中有所介绍。而最能体现南方特色的莫过于种稻。《农桑辑要》在讲到种稻时,除了抄录《氾胜之书》和《齐民要术》等书的有关材料以外,几乎没有增加任何新的内容,而《农桑衣食撮要》
讲到种稻的地方共有六处之多,其中包括犁秧田,浸稻种,插稻秧,壅田,耘稻,收五谷种等条。上述内容的加入,使《农桑衣食撮要》的内容在地域上比《农桑辑要》要广泛得多。
除了增加新内容外,还删除了一些旧内容。作为月令体农书,《农桑衣食撮要》
和《四民月令》
及《四时纂要》
比较起来,全书没有任何商业行为的叙述,其中有关教育的条文,也仅仅是以农民为对象,而不象《四民月令》那样作为“士”的“家礼”内容,有关占候,禳禁的内容也很少,因此可以说这本书的对象是农民,而不象《四民月令》或《四时纂要》那样,主要是以经营农工商的士家地主为对象。这就使得全书的内容更加精炼集中,也体现了作者“农桑,衣食之本”的思想。为了更好地为农民服务,书中对每项农事活动的具体操作都作了说明,文字通俗易懂,便于读者掌握。
《农桑衣食撮要》
是一部比较好的农书,在农学史上享有较高的地位。月令体农书起源于先秦的《夏小正》,以后历代都有类似著作,如《吕氏春秋·十二纪》和《礼记·月令》等。但这些书偏重于物候,《四民月令》
原本早已不传,现只有几种辑本,《隋书·经籍志》中的《田家历》、唐代韦行规的《保生月录》等也没有流传下来;《四时纂要》
虽然通过邻邦保留下来,但在国内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宋代的《十二月纂要》、《四时栽种记》和邓御夫的《农历》也同样失传;宋末元初的《四时类要》除《农桑辑要》
所引的那些片断和“岁用杂事”一节以外,也见不要到了。因此,《农桑衣食撮要》是继唐末《四时纂要》之后,保存至今比较完备的一部月令体农书。明清以来这类农书不少,但能与《撮要》相提并论的只有丁宜曾的《农圃便览》。
本书从元代开始曾多次翻刻。皇家藏书的《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都收录过,书名在明代曾题《农桑摄要》和《养民月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