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谱

北宋陈翥撰。陈翥(1009-1061),字子翔,自号咸聱子,因喜好种植桐和竹,又自称为桐竹君。安徽铜陵人,并曾隐居西山之南(今铜陵县凤凰山)故又自称之为“铜陵逸民”。《桐谱》就是作者在隐居西山时所作。书前有序,作于皇祐元年(1049),全书仅一卷,内分十目:“叙源”、“类属”、“种植”、“所宜”、“所出”、“采斫”、“器用”、“杂说”、“记志”、“诗赋”等十篇,

  《桐谱》系统而又全面地总结了北宋及其以前的有关桐树种植和利用的经验,其中“叙源”一篇,对古代有关桐树名实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考证,指出古文献上所谓的“桐”、“梧”、“梧桐”,“其实一也”,同时还对桐树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桐树的材质,以及桐树的花、叶等的综合利用问题,作了论述和介绍。“类属”一篇,则对桐树的品种及其分类 作了专门的论述。把桐树分为七种(白花桐、紫花桐、油桐、刺桐、梧桐、贞桐、赧桐)三类,既注意到了它们之间不同的个体差异,同时也注意到它们之间的一些共性。主要包括如文理、树形、叶形、生长习性、毛色、花实、功用等等方面。突破了《齐民要术》 仅仅按花实将桐树划分为“白桐”和“青桐”的界线,是桐树分类上的一个了不起的进步。“种植”一篇,着重介绍了桐树苗木繁育,造林技术,幼林抚育等方面的技术。其中包括播种、压条 、留根、整地、造林时期和栽植方法、以及平茬、抹芽和修枝、保护的方法。“所宜”一篇,专门论桐树所适宜的生长环境,包括地势、地力、光照、温度、水分等,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技术措施,如中耕、除草、施肥、疏叶等。“所出”一篇,记桐树产地分布,据文中所辑录的有关文献资料表明,北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其以南地区,桐树的自然分布和人工栽培均很普遍,其中又以蜀中最为有名。“采斫”一篇,总结了桐树修剪疏枝和成材采伐的经验,“器用”一篇,总结了有关桐树木材利用方面的经验,表明古人对于桐树的材质有了很深的认识。“杂说”一篇选编了有关桐树的逸闻轶事。“记志”一篇,包括《西山植桐记》和《西山桐竹志》两篇文章,记述了作者在西山之南种植桐竹的经历。当时有人劝他种桑治圃,而他却坚决要求植桐竹,并自号为桐竹君。“诗赋”篇,收录了作者有关桐的诗词歌赋,多为作者“借词以见志”之作,

  《桐谱》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桐树的著作。中国有着悠久的植桐经验,早在《诗经》、《书经》时代就有不少关于桐的记载,然而,有关桐树的专门记载却很少,仅在《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第五十》中有一段文字。陈翥在“自序”中如是说:“古者《氾胜之书》 ,今绝传者,独《齐民要术》 行于世,虽古今之法小异,然其言亦甚详矣。然茶 有《经》,竹有《谱》,吾皆略而不具。吾植桐于西山之南,乃述其桐之事十篇,作《桐谱》一卷,……庶知吾既不能干禄以代耕,亦有补于农家说云耳。”《桐谱》的问世填补了中国农学史上,没有植桐专著的空白。不仅如此,本书还是古农书中现存唯一的一本桐树专著。据王毓瑚《中国农学书录》 的记载,南宋丁黼也曾有《桐谱》一卷,但这本书不见于历来各家书目,只有乾隆《江南 通志·艺文志·农圃类》加以著录,书或许是不存在,或许是早已佚失。

  《桐谱·序》作于皇祐元年(1049),这是他开始植桐(庆历八年,1048)的第二年,但书中“诗赋第十·西山桐十咏 并序”却提到:“吾始植桐于西山之阳,议者诮其治生之拙。及数年,桐茂森然,可爱而玩,复私羡之,始知桐之易成耳。”而且诗中也提到“高桐已繁盛,萧萧西山陇,毳叶竟开展,孙枝自森耸”。由此可见,《桐谱》的最后成书年代肯定是在皇祐二年(1050)以后。《桐谱》成书后,何时付刻尚不得而知。其名录最早见于宋代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后来《宋史·艺文志》、《安徽通志》等志书中均有著录。后来出现的一些书都曾对《桐谱》详加引录,表明此书流传颇广。现存的版本主要有:《唐宋丛书》本,第二函第十四册;《说郛丛书》本,第一百零九册;《适园丛书》本,第十二集;《丛书集成本》第一千三百五十二册;《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卷十九附录。各种版本所包括的篇章相同,仅有少数字不同,有的可能是刊刻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