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蟾岩遗址发现1.2万年前古栽培稻
专家称其对揭开水稻起源之谜起重大作用
记者 龙军

  本报长沙3月1日电  记者日前从湖南省文物部门了解到,永州市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了一粒被证明是1.2万年前的古栽培稻。这一重大考古发现表明,玉蟾岩遗址在世界稻作农业文明起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关于稻作起源,“印度说”、“珠江上游说”、“长江中下游说”等观点一直争论不休。为揭开水稻起源之谜,2004年11月,由哈佛大学、北京大学以及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组成的“中国水稻起源考古研究”中美联合考古队,带领国内外专家20余人,在道县玉蟾岩进行了挖掘。湖南省考古研究所所长袁家荣介绍说,“这次考古发现了栽培水稻和陶片。水稻一共发现了6粒,而陶片只有一小片。大概是2004年11月19日开始发现水稻,两天内陆续发现了5粒炭化米粒,个别带有谷壳,地层偏上,接近地表,年代还不敢肯定。2004年11月28日以后,又陆续发现了一些陶片和一枚水稻炭化米粒。这枚米粒出土在陶片下面的地层,距离地面1米多深,可以肯定是古代的稻谷。估计是1.2万年以前,属于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的栽培稻,甚至有可能更早。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标本,是研究农业起源重要的材料。”玉蟾岩遗址发现古栽培稻,是“中国水稻起源考古学研究课题”取得的一项重要考古成果。哈佛大学教授巴尔·约瑟夫称,1.2万年以前的古栽培稻的发现对于揭开水稻起源之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玉蟾岩遗址被湖南省道县当地人称呼为“蛤蟆洞”。这个洞穴西北方向有个开口,洞口有石刻“玉蟾岩”。洞口离地面5米多高,大厅宽13米,深7米,面积约100多平方米,洞穴是1988年发现的。1993年、1995年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曾先后两次对这个遗址进行过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旧石器向新石器时期过渡的文化遗物,如石器、棒器、动物骨头残骸、种子,最重要的是当时发现了栽培水稻的谷壳标本和陶器。据悉,对玉蟾岩遗址的考古发掘在今后还将继续展开。

原载: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