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气象记录之大成:《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 
施雅风

 
《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

 

  以全球变暖为主导的气候与环境变化,越来越广泛和深刻地影响着全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人们必须从各种自然历史记录入手来研究气候的规律和特性 ,探讨适应的方法和响应对策。已故杰出科学家竺可桢对气候变化有启蒙开路性质的深入研究,所著“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趋势的初步研究”一文在上世纪70年代曾轰动了国际科学界。他曾感叹中国史料如此之浩繁———“即使搜集很少一部分,已非一人精力所能及”。在他的启示下,国内很多学者致力于历史气候资料的发掘与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特别令人高兴的是,最近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的张德二教授联合近20位多学科的专家,坚持不懈地花了20多年时间撰著的《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4大册约880万字,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共同支持出版了。这是学术界、出版界的一件大事。评者有幸先睹为快,初次阅后,认为这部巨著有下述三特点

  一是集大成,汇可靠的原始气象记录于一体。巨著所含记录上自公元前13世纪的殷墟甲骨文,下至清代末年的公元1911年,为3000多年间各种天气、气候、大气物理现象和水旱等各种灾害,以及政府救灾措施记载的系统采集。作者查看的史籍达8228种之多,几乎所有国内图书馆藏的地方志和二十四史、清史稿、资治通鉴等各种史籍都搜罗无遗。当然也不能说没有一点遗漏,关于这点作者已经说明 部分私人日记和宫廷档案中的气象记录因体例关系未能收入。值得提到的是,珍贵的殷商甲骨文资料,今人一般是看不懂的,本书却在甲骨文专家胡厚宣先生的指点下,首次编成了甲骨文气象记录部分,内中包含有甲骨文的拓本、摹本、古汉语考释和现代汉语译文,让世人真正见识到我国3000年前的最早的气象记录。

  二是详细考订和精心编排。书中所有记录都经过仔细的核查和考订,力求正确无误和精炼,又加上关于时间、地名等多种必要的标注,以便于现代读者引用。我国的古籍中常见的一种情形是最早出现的记载往往被后人多次地转抄和引用,又多次重复地载于多种书籍,或者在转抄中又产生新的错误,这是史料利用中最头疼的情形。古人并没有现代科学著作列出参考文献的习惯。如此巨量史料的清理,其难度可想而知,其间还需用现代科学的眼光加以鉴别。对此,作者以巨大的耐心对繁冗的重复记载逐一进行了考订,最终选取最早的一条原始记录收入本书,而且还将原始记录的帝王纪年,加注为公元纪年表示。史料记录的地点和地域范围的认定一直是历史气候研究工作的难点,因为史料所载的地名历代多有变化,又与现代地名多有差别,但作者面对这个难题,充分利用了历史地理学的成果,完成了加注今地名的艰巨工作,又得到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帮助,编出历代古今地名沿革简表,给予读者很大的便利。上述周到细密的工作,极大提高了本书的科学价值。

  三是本书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书所载我国历史文献气象记录,详尽、正确而且集中,这就极大地方便了当今成千上万有兴趣于气候变化研究的学者,乃至政界人士的查考应用。地方官员可以从中很方便地查到当地历史上有关气候的记载,这大大节约了研究查阅古文献的时间,提高了研究效率。从这点来说,本书的价值是无可比拟的。世界著名的气候变化研究者布赖德勒教授(R·Bradley)曾对刘东生院士说过这样的话(大意)“期望张德二教授的专著早日出版,否则世界上就无法及时应用这部分重要资料了。”我相信这部专著的出版不仅会受到中国学术界,也会受到国际学术界的热烈欢迎。张德二教授与合作者们一道克服种种困难,以20年时间完成这部巨著,无疑在我国科学界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更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  张德二著  江办教育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