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虽三熟而往往不给 解读海南水稻低产三大原因 |
|
时间:2003-12-08 08:42:56 来源:海南日报 |
|
海南历史上水稻产量就不高,长期处于缺粮状况。清初学者屈大均就曾大惑不解:“禾虽三熟,而往往不给。”目前,海南的水稻平均亩产量不足300公斤,与内地其他水稻产区的产量相去甚远。 “拿来”难出优良种 海南是个天然大温室,育种条件国内独有。但目前,海南种植的水稻品种绝大部分仍依靠引进。 海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孟卫东介绍,海南冬季气候条件好,可以自己制种,目前海南冬季制的稻种基本上可以满足全省早造生产的需求。但在夏秋两季,因为常遭台风雨的袭击,制种的风险增大。这两个季节海南制种总量很小,大部分的早造水稻种子要从广东、广西等地引进。 由于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差异,外地培育出来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并不能直接利用。引进的稻种并不能完全适应海南环境,产量也就大打折扣。孟卫东认为,要想真正提高海南水稻的产量,光靠“拿来”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自己培育,才能选出真正适合本地生产的水稻品种。但目前,海南的育种科研水平跟国内还有较大差距,平均几年才培育出一个水稻品种,而国内科研能力较强的省内一年就能出好几个品种。虽然自己培育的成本短期内可能会增加,但这是一条必须要走的路。 风雨卷走万担粮 地处热带的海南岛,种植水稻的自然条件有优势也有劣势。海南岛热量高,水稻生长快,周期短,一年可以种3造。但各种自然灾害,对海南水稻产量也产生较大影响。 海南的台风季节,一般始于6月中旬,止于10月中旬,台风季节长达4个月,有时候甚至延长到半年。水稻专家指出,这几个月,都是我省晚造生长的关键时期。台风来临,大面积水稻倒伏,强降雨也常使稻田被冲被浸,造成减产甚至绝收。据有关专家统计,海南省水稻早造的亩产在400公斤以上,比全年平均水平要高出30%。但受台风和雨水的影响,晚造的亩产则要大大降低,影响到全年的平均单产。 海南长夏无冬,各种病虫害一年四季都可以繁殖,危害严重。每年,各种病虫害给我省水稻生产造成大量损失。 粗种粗管难出高产 有关专家认为,海南水稻单产低,还有管理技术上的原因。 由于近年来粮价不高,海南省农民种粮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基本上只满足于自给自足。当前,海南的水稻很大一部分还是采用粗放型管理,耕作水平低,生产投入也不多,水稻田一般只施化肥,很少施有机肥,长期耕作后对地力破坏较大,直接影响到产量。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省的口粮基本上能自给自足,但饲料粮仍需从外地大量调进。 海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孟卫东说,海南有相当一部分水田是湿地和沼泽地,排灌设施很不健全,别的东西没法种,农民只能用来种水稻。但这类水田种上水稻后,农民舍不得投入而听之任之,既不防治病虫害,也不施肥管理,成为真正的“望天田”。这类水田即使有产出,产量也极低,很多时候还会绝收,这也大大影响我省水稻的平均单产。 有专家认为,水稻种植与当地人的耕作习惯也有直接联系。海南水稻粗放的管理模式,由来已久。据清代史料载,“其耕也,仅取破块,不复深易,乃就田点种,更不移秧。既种之后,旱不求水,涝不疏决,既无粪壤,又不耔耘,一任于天。”专家指出,提高海南水稻单产,还要在改变人们的耕作习惯,提高管理水平上下大功夫。(完)(记者蔡于浪 邓建华) (编辑:吴怡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