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环境与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天津南开大学召开


2005 年 8 月 17 一 19 日“中国历史上的环境与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中国天津南开大学召开。来自6 个国家的近百位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亚洲研究中心、历史学院与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这次会议的主题旨在汇聚海内外同仁,围绕中国生态环境与社会文明的历史互动变迁这一主题开展多学科、跨文化的高层次国际学术对活,共同求索中国生态环境史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其与中国社会史研究相互结合的途径,推动相关研究的跨学科和跨国家(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会议程序及论文

(8月17日9:20-12:00)
主持人 王利华

一、刘翠溶:中国环境史研究刍议

二、景 爱:环境史引论

三、李根蟠:现代生态理念与农史研究

四、侯甬坚:人类家园营造的历史:初探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形成史

(8月17日14 :00 - 15 :50 )

召集人:陈志强、包茂宏

1.(日)原宗子:中国环境史对于新世界历史建立工作中的任务

2. 梅雪芹:从“人”的属性看环境史的特征

3.(美) Sing C.Chew :世界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公元前 2400 年至公元 900 年的生态危机与系统变迁
(1) (2) (3) (4) (5)

4. 高国荣: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美国环境史研究的特点


5. 王以欣:文明与环境——爱琴文明起源探析

(8月17日16:10-18:00)
召集人:李根蟠、王玉茹

1. 惠富平:汉代黄河流域麦作发展的环境因素与技术影响


2. (韩)崔德卿:秦汉时代山林树泽的保护与时令


3. 曾雄生:宋代岭南地区的生态环境与稻作农业

4. 王社教:明清时期西北地区环境变迁与农业结构调整


5. 张 萍:城市经济发展与景观变迁——基于对明清陕西三原城市景观变迁的考察
(8月18日8:00 - 9:50 )
召集人:侯甬坚、曹幸穗

1. 范毅军:试以环境史角度检讨清代新疆的屯田

2. 李伯重:十九世纪江南的经济萧条与气候变化

3. 蒋竹山:生态环境、人参采集与国家权力:以嘉庆朝的秧参案为例的探讨

4. 王 晗: 1644-1911 年陕北长城外伙盘地土地垦殖时空特征分析——以榆林金鸡滩乡为例

5. 王玉茹:西北生态变迁制度因素的历史透视

(8月18日10:10-12:00)
召集人:辛德勇、王社教

1. 尹绍亭:“亚洲季风区云南地域环境生态史”研究项目简介

2. (日)村松弘一:中国古代山林薮泽——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历史 (1、2、4、5、6) (3)

3. 邱仲麟:国防线上——明代长城沿边的森林砍伐与生态变迁

4. 韩昭庆:贵州石漠化人为因素介入的起始界面试析

5. (美):Eric S. Nelson:“道”的回应:早期道家与当代环境伦理

(8月18日14:00-15:50)
召集人:王子今、王建革

1. 黄志繁:“山兽之君”、虎患与道德教化——侧重于南方地区

2. (日)上田信:生态环境的变化与驱虎文——十八世纪的东南山地

3. (荷兰)Eduard B. Vermeer:人工湖的兴衰:公元300年至2000年中国江苏的练湖

4. 包茂宏:建国后西安水问题的形成及其初步解决

5. 王培华:100年来漳河上中游水事纠纷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演变的关系——兼论国家对晋冀豫三省争水矛盾的行政协调
(8月18日16:10-18:00)
召集人:邓小南、王星光

1. 安介生:河流与民族——清代内蒙古各部分布的地理基础探析

2. 钞晓鸿:自然环境·水利·水利共同体——以清代关中中部水利为中心

3. 胡英泽:河道变动与界的表达——以清代至民国的山、陕滩案为中心

4. 王建革:东部内蒙古草原的定居游牧、景观变迁与权力空间(1950-1980)

5.(美)David Pietz :华北平原地方政府与自然:1949-1999

6. 曾华璧:风险社会的媒体环境教育:以1979台湾多氯联苯中毒事件《中国时报》生态专辑为中心的探讨
(8月18日19:00-22:30)
召集人:于赓哲、高国荣

1、杜志章:关于医学社会史的理论思考

2、朱彦民:殷商时代中原地区的气候及生态环境变迁

3、于赓哲:唐五代时期中国北方地区主要疾病考——以敦煌写本《新菩萨经》、《劝善经》为探索渠道

4、任云兰:论近代华北自然灾害期间慈善机构对妇女儿童的救济——以京津为重点的考察

5、徐旺生:生活方式、农业结构与古代生态环境及社会发展

6、(日)相原佳之:清朝中期的森林政策——以乾隆二十年代的植树讨论为中心

7、孙雅彬:清代河北水资源状况管窥

8、付成双:试论毛皮贸易对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态影响

9、滕海键: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观及其生态环境学意义

(8月19日8:00-9:50)
召集人:曹树基、夏明方


1.(德)燕安黛(Andrea Janku):丰裕与饥馑——从“丁戊奇荒”谈起

2. 王星光:略论中国古代的海溢灾害

3. 王子今:两汉的“瘴气之害”

4. 陈志强:研究视角与史料——“查士丁尼瘟疫”研究

5. 左 鹏:医书流传与疾病防治——以《岭南卫生方》为讨论中心

6. 杜家骥:从清宫医案看天花的防治——种痘与治痘
(8月19日10:10-12:00)
召集人:曾华璧、谭晓东


1. 李玉尚:清代中后期江南地区的传染病

2. (日)饭岛涉:近代中国的传染病:环境变迁一个表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 刘士永:从血丝虫到疟原虫:从风土病类型移转看台湾西部平原之开发

4. 曹树基:1894年鼠疫大流行中的广州、香港和上海——以《申报》为中心

5. 谭晓东:21世纪对传染性病毒性疾病的预警研究模式

(8月19日14:00-16:40)
召集人:常建华、尹绍亭

1、鄺龑子:从诗歌综观中国的自然观念

2、(美)Walter E.Parham:艺术与珠江三角洲的环境


3、王利华:环境威胁与民俗应对——对端午风俗的重新考察

4、吴宏岐:碑刻文献所见清代广东地区的凉亭与凉亭施茶风尚

5、冯贤亮:坟茔义冢:明清江南的民众生活与环境保护


6、周春燕:明清华北城市的民生用水

7、王剑华:川菜发展史的断裂及其背景

相关报道链接:

 ○中国历史上环境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

(2005-8-20)

 ○包茂宏: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西安缺水之本

(2005-8-18)

 ○韩昭庆:贵州西部生态破坏自雍正时已开始

(2005-8-18)

 ○环境史研究:探索人类家园营造的历史

(2005-8-17)

 ○“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刘翠溶:南开很迷人

(2005-8-17)

 ○国内外学者南开研讨环境史

(2005-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