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在全球化浪潮中沉默


● 林烟(香港)

  在12月中旬,“东方之珠”香港城中最热的话题不是明星八卦、政制改革、圣诞消费,因为除了这些常规话题之外,香港正在举办第六届世贸部长级会议。这次会议给“东方之珠”增添了更多色彩,让香港变得比明星还闪耀,气氛比政改游行更紧张,大街小巷也比以往圣诞更多了些意外的“游客”。

  这里说的“游客”不是参加WTO部长级会议的各国政要,而是那些反世贸、反全球化的示威者。这次来香港示威游行的人五花八门,包括反全球化组织、环保机构、热心的社会分子。在这形形色色的人潮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农民代表。根据香港各大媒体的报道,这次来港示威的农民来自韩国、菲律宾、印尼、法国等。

看不到踪影 听不到声音

  世界贸易组织部长级会议在香港举行,引来了这么多抗议示威,不管是好是坏,既然在中国领土上举行,那至少就该带些本土色彩。但是,在这众多发展中国家农民的游行大队中,唯独不见中国农民的踪影。

  尽管游行中也有少数人高呼为中国农民争取权益的口号,但毕竟这些极少数的组织和个人不是中国农民,不能起到现身说法的作用。拥有世界最多农业人口的中国,竟全无农民代表来香港,在这个中国的土地上,表达中国农民的愿望和诉求。

  在此次世贸会议上,各国最大的分歧将仍然是发达国家对农业补贴的问题,发达国家不仅农业现代化,而且享有大量的政府补贴。相比之下,中国农民的境况就大不相同,中国农村税费改革虽然免除了农业税,但谁都知道中国农民仍然在交付很高的税,中国农村离真正零税率还差很大距离。这种情况下,农业贸易一旦开放,中国农业凭什么和外界竞争?

  事实上,仅以广西为例,入世之前一个普通糖农的年收入可以达到2000到3000元人民币,入世后大批廉价糖进入中国市场,导致广西糖农年收入下降一成多。

  另外,发达国家对棉花也给予大幅补贴。讽刺的是,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在世贸开幕前一天夸奖中国成为全球榜样,因为中国开放了棉花市场,现已成为全球棉花第一进口大国。中国得到美国这样“夸奖”的背后,谁在倾听近一亿棉农的声音?

并非自愿沉默 而是没有权利

  中国是农产品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2004年,中国入世三年后更首次出现了农业贸易逆差。很多欧美农产品在补贴后进入中国市场,但相比之下中国农民不仅要缴税,而且很多农产品在出口时更遇到重重阻栏。由此看来,中国农民更加需要表达自己的声音,为自己辛苦耕耘的产品争取公平贸易的待遇。那么,究竟为什么在香港众多农民示威的声音中,唯独中国农民保持沉默?

  沉默的第一个原因是农民缺少知情权。大多数农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处境。笔者没有作过调查,但凭直觉相信中国大部分农民不知道世界很多国家的农民受益于机械现代化的同时,还享有来自政府的巨额变相补贴,他们也不知道农业贸易开放对他们的生计意味着怎样不公平的待遇。甚至,中国农民可能还不知道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怎样的机构。没有一个组织机构或本地媒体告诉9亿农民,香港举行的盛会和一些农产品价格突然下滑之间有怎样的关联。

  沉默的第二个原因是农民没有组织权。9亿农民就算了解他们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又怎样?韩国、印尼等国派来香港的农民代表都来自当地的农民联盟。而相比之下,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并没有一个真正为农民争取权益的组织。

  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大众的声音,农村人口无疑占了中国总人口的大多数,中国政府却没有派出一个农业代表来香港,反对发达国家的农业补贴政策。就算有一个民间组织愿意筹款出资赞助农民来香港示威,中国政府又会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这个代表大多数人口的组织机构?

替弱国争取权益 

更应为自己人做主

  沉默的第三个原因是农民没有发言权。表面看,中国农民没组织支持,为了参加一场声势浩大的游行,没钱也没精力千里迢迢赶来香港。但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农民又怎么有钱来香港示威呢?他们靠的是为大众农民说话的机构,可以自由来香港示威。

  中国农民就算有了组织,筹到了钱,办入境手续也会困难重重。中国内地和香港政府到底会不会给游行示威的中国农民签发入境许可,让他们来香港向世界诉说他们的困苦?

  中国农民受WTO农业问题的影响虽并不像韩国等国严重,但韩国农民比中国农民要幸运。他们了解世界贸易走势,有自己的组织,受到不公平待遇后可以来到国际大都市大声疾呼。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里茨教授(Joseph Stiglitz)认为,弱小的发展中国家谈判筹码不多,世贸谈判必将受到欧美等强国的牵制,所以他提出中国应该起到团结发展中国家的作用,为弱国说话。或许中国在团结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同时,可以更注意聆听中国农民的声音。

  农业问题已经成为WTO谈判的关键,这其实也在督促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农业人口大国反思自身的农业政策,认真关注农民生计,改革农民赋税中的不合理部分。与此同时,更应该寻找一个有效渠道,表达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的心声,真正为农民争取知情权、组织权和发言权。

·作者是香港资深传媒人,转自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