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凤莲两会提案:将马铃薯设为国家主粮

尽快确立马铃薯的主粮地位
加大脱毒种薯扶持推广力度
促进粮食增产、确保粮食安全


提要:
当前,粮食安全日益为全球关注,对于“用世界上十分之一的土地养活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而言,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生产出更多粮食,显得尤为急迫。而受耕地、水资源、气候等因素变化影响,玉米、小麦、水稻等传统粮食作物继续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如何挖掘增产潜力、确保粮食增产目标,不容乐观,急待破题。
马铃薯在西方早已被作为主粮、但在我国还未得到足够重视。马铃薯的增产潜力远优于小麦、玉米和水稻等传统作物,且更耐储存。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世界第一,但单产水平仅列93位,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究其原因是脱毒种薯推广率低。目前,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龙头企业,已在马铃薯新品种培育、脱毒种薯规模化生产及推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只要国家象对待玉米、小麦和水稻等粮食作物一样重视马铃薯、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中国的马铃薯在种植面积不增加的前提下可望实现产能翻番,为粮食增产、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富民强国做出巨大贡献。

一、马铃薯就是主粮

2009年末,国家发改委公布《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提出到2020年粮食产能比现在要增加1000亿斤的目标。但在这一规划中的“粮食”只提到了玉米、小麦和水稻,而忽略了增产潜力比它们更大的马铃薯,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马铃薯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被誉为人类的“第二面包”。联合国早已把马铃薯做为继玉米、小麦、水稻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并将2008年列为“国际马铃薯年”,甚至提出“在未来世界出现粮食危机时,只有马铃薯可以拯救人类”。
马铃薯的种植条件非常适合那些土地有限而劳动力充裕的地方,而这种条件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特点。与其他主要作物相比,马铃薯可以在土地更少、气候更恶劣、更干旱的条件下生产出更多富有营养的食物——这种植物的人类可食用部分高达85%,相比之下谷类作物仅为大约50%。我国有种植马铃薯的传统。过去传统农业中,西北西南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马铃薯被当为主粮,农民常说“土豆丰收半年粮、土豆欠收心发慌”;在中原地区,马铃薯是兼作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主要农作物;在南方地区,马铃薯是水稻冬闲田增加农民收益的主要农作物。
相对于小麦、水稻、玉米等传统作物、马铃薯的增收潜力要大得多;马铃薯比小麦、玉米、水稻更耐贮存,马铃薯全粉可以贮存15至20年不变质;马铃薯全粉,是营养丰富的粮食,通过加工转换成多种营养丰富的食品;马铃薯产业链很长,变性淀粉更是广泛应用于食品、石油、化工、医疗、钢铁制造、污水处理等几乎所有行业,世界上目前有马铃薯变性淀粉2000多种。
但从全国范围来看,马铃薯主要被作为蔬菜,还未被列为主粮,产量和品质都不高,用于生产薯条、薯片、薯泥等高档食品的马铃薯大都依赖进口。
综上所述,强烈呼吁国家尽快将马铃薯列入主粮,享受和小麦、玉米、水稻同样的扶持政策。

二,增产关键是脱毒种薯

中国是世界上马铃薯第一大生产国,种植面积达8000万亩,但我国马铃薯单产仅960公斤,列世界第93位,不到世界的平均水平。
马铃薯单产和质量的提高,最关键的因素是种薯。
传统马铃薯生产用自留薯种的方式,因病毒导致种薯退化,产量和品质难以提高。荷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早在60年前就用脱毒技术生产马铃薯,脱毒种薯可大幅提高产量和品质。而我国目前脱毒马铃薯种薯的推广利用率不足10%。也就是说,我国8000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有7000多万亩长期处于低产状态,产能被严重浪费,品质也呈退化趋势。目前在我国种植的较好的品种,大都是美国、加拿大、荷兰的洋品种。
2010年元月份,中央下发1号文件,重点提到了对马铃薯实施良种补贴,国家领导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针对马铃薯种植曾做出重要批示:“我们完全应该并且能够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这就需要加快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
近年来,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致力于马铃薯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的培育、推广,已经研究培育并储备了多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品质好、抗旱、早熟、淀粉含量高、适应性强的马铃薯新品种,产量和品质优于目前的洋品种,完全可以替代。其中,自主培育的彩色(红皮红肉、紫皮紫肉、黑皮黑肉)马铃薯新品种,明年将大量繁育并投放市场,这些新品种花青素含量极高,有利于软化血管、抗衰老,营养价值和市场价值非常可观。
这些新品种已在山东、山西、内蒙等地的大面积种植,收效明显。其中,山东薯农使用脱毒种薯的亩产平均超过3吨,最高亩产达到5吨。农民增产增收的效果十分显著。
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龙头企业,在山东、北京建立了世界一流水平的脱毒马铃薯资源库、组培实验室、生产车间,在内蒙古建立了 60万亩良种繁育基地,并将继续在山西、青海、新疆等地建立繁育基地。目前,脱毒马铃薯微型薯(原原种)生产能力达3亿粒,已经形成了世界最大的脱毒种薯产能。

三,需要政策推动马铃薯产业、拉动消费
种子是农业之母。育种水平和推广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农业水平、影响着粮食安全。在西方农业发达国家,脱毒种薯繁育推广的重任都是由政府承担。
相对于大田杂交方式生产小麦和水稻良种而言,马铃薯脱毒种薯需要的实验室脱毒、组培繁育的条件很苛刻,所需资金量巨大,周期长,见效慢,一般企业承受不起。长远来看,如果没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强力推动,难以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达到增产增收、富民强国的目的。
一号文件已经提出加大对马铃薯良种的补贴力度。国家的良种补贴初衷很好,但具体落实上,各地程度不同地存在“均摊”“吃大锅饭”的现象,这样不利于调动育种企业积极性,不利于整个脱毒育种产业的健康发展。在美国、加拿大、荷兰这些农业发达国家,政府都是直接补贴原原种。
为尽快在全国普遍推广马铃薯脱毒种薯,实现增产增收,建议:
1、国家尽快要把马铃薯列为主粮,像重视玉米、水稻、小麦一样重视马铃薯;重视马铃薯脱毒种薯的育种、推广;
2、从国家支农项目或农业专项资金中拿出一块,对马铃薯高科技育种企业扶持。
3、协调农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对马铃薯良种企业给予贷款贴息。
4,对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企业的补贴政策落实到位,建议直接补贴原原种;
5,在种薯推广中,给予薯农良种补贴。
6,加大对马铃薯全粉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保障薯农丰产后畅销;
7,鼓励马铃薯消费食品的研发和生产,对马铃薯食品相关企业进行扶持;
8,利用国家宣传机器加大马铃薯营养价值的宣传力度,促进马铃薯的消费。
如果政策扶持到位,马铃薯良种的推广、增产增收、质量提高,以及市场消费,都必然进入良性循环。这对于中国的粮食增产目标的实现、确保粮食安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