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际关系趋向疏远

肖静(本报北京特约)



  “我非常怀念过去那种村民之间十分融洽的关系,哪家遇到麻烦事了,全村的人都来帮。如今,谁家出了点事情,可能亲弟兄都不去帮忙。”河南省鹿邑县张庄村村民张全社对现在的农村人际关系愈来愈恶化表示担忧。

  他所说的过去农村村民之间十分融洽的关系,在部分村民心中已成为一个美好的回忆。

  张全社前天站在自家的田地头,说着过去村民之间如何如何的好,感慨着如今村民之间的关系在蜕变。

  他介绍说,他们的村庄是个小村,村里不到二十户人家,最近几年来,发生纠纷的占了很大一部分人家,户与户之间没有闹过矛盾的很少。就是亲弟兄,结婚分过家之后,也没有不闹矛盾的。

  张全社说,有的家庭只有一个男孩子,这个孩子结婚之后,也要和他的父母闹矛盾。

  其实,张全社所说的农村村民之间由融洽到不和谐的关系,已成为中国农村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正在影响着中国农村社会的变革。

  张庄村村长冯祥分析说,村民之间的不团结,已对乡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由于“一人一条心”,村“班子”的集体决定在村民中很难通过,许多事情由于得不到村民的支持,就很难办。

  冯祥抱怨说:“一些在上头的专家学者总抱怨我们这些村官无能,但他们有的不真正了解今天的乡村社会,不了解今天的村民之间的关系。今天的村民首先考虑的是他们自己的利益,只要不合乎他们个体的利益,是亲爹老子他们也会翻脸。”

  不过,村民们认为,现在农村基层政权的地位在弱化,是村干部们自己造成的,并不是村民的私心造成了今天村民与村干部的对立,也不是村民只顾利益而疏远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今天村民脱离了村队组织的约束,各人忙着各人的事情,显得今天的村民之间关系疏远了。

  中国农村自上世纪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里直接与村民打交道的村队组织几乎自行解散,在政治意义上来说,农民处于无组织状态。

四个方面原因

  几十年处于无组织状态的村民,相互交流的机会比过去少得多。

  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邓大才昨天受访时指出,村民关系没有以前融洽了,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交流渠道减少了。小农分散经营替代集体经营,村民之间交流的渠道减少了;

  二是交流时间减少了。农民外出务工的人员增多、时间较长,村民之间,特别是务工与务农的农民之间、务工农民之间的交流时间减少,村民之间变得冷漠了;

  三是交流的平台减少了。现在需要农民集体参与的社区政治活动、文化活动减少,也减少了村民之间的交流平台,特别重要的是村民之间合作活动减少,如现在不用合作抵御自然灾害,不需要合作进行农业生产,这都减少了农民交流的平台;

  四是交流动因减少了。村民之间交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是寻求互相支持,但是现在农村生产、生活很多环节都已经社会化,既使不需要其他村民帮助,农民也能够正常生产、生活。

  邓大才认为,村民关系的恶化对农村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仅影响农村和谐社区的建设和农村合作行为的开展,还影响农村政治民主的建设以及农村传统互助、博爱精神的传承。

原载: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