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猎趣话
 

http://www.csonline.com.cn  2003年09月09日14时38分   星辰在线

  湖湘先民早在远古就以渔猎为业,已发现7000-9000年前的石镞和渔网坠。长沙附近还出士了不少商代铜箭簇、铜鱼钩等渔猎工具。长沙湘江两岸渔家有“涨水鱼,退水虾,不涨不退捕毛花”和“七上、八下九归窝”之谚,即七月以前捕上水鱼,八月以后捕下水鱼,有的还结伙去洞庭湖捕捞。唐齐己《游桔洲》就有“渔家好生计,循底系扁舟”之韵。据长沙《陈氏家谱》记载,元末陈友谅即为长沙渔民,他家住长沙石门坎,12岁打鱼到湖北,落籍沔阳州。  长沙渔民世代“清明系缆,谷雨下捞”。意即清明时分,渔家即在坪塘、三汉矶、新康、乔口等回水湾扎竹木排,系缆绳张麻布网箱,至谷雨后,捕捞鱼子。原来中国的特产??青、草、鳙、鲢四大家鱼只能在少数几块水域才产卵繁殖。湘江上游的道州是我国著名的家鱼产卵场地之一。每年入春后,成群结队的家鱼成鱼(称亲鱼)溯江而上,清明时到达道州一带,遇强雷雨(发水)时即产卵。鱼卵随江流而下,至衡阳时接近脱膜,至长沙已成为健壮鱼苗。故渔民有谚曰:“道州发水慢悠悠,七天七夜到潭州”。此时长沙的港埠渔会便挂红灯通报鱼汛,傍晚至夜半捞取鱼苗。然后用板筛选、葫芦吸、太阳晒等办法除去杂鱼,分辨“青”、“草”、“鳙”、“鲢”。分辨口诀是:“鲢子眼顺八字,鳙鱼反八字,草鱼短促垂直游,青鱼筋,尾到头。”邻省、县贩鱼苗的此时纷纷来到。贩鱼苗虽得利颇丰,但挑着不易,弄不好损失很多,谚云:“伸起颈,弯起腰,好吃懒做挑鱼苗。”正因为各地池塘都要买苗养殖“青”“草”“鳙”“鲢”等4种鱼,故称之为家鱼,而卿鱼、鲤鱼等在任何水域都能繁殖,无需人工放养,故称之为野鱼。  渔业又有百行,各有其趣。最令人注目者,当推渔船上的鱼鹰叼鱼了。鱼鹰即鸬鹚,亦名水老鸭,体羽黑色,显紫色金属光泽,善潜水捕鱼,见鱼即扎入水中,小的吞食,叼到稍大的,即浮出水面,伸长脖子,摇摆着嘴中的食物,示意主人用鱼篓接任(因渔民在它的颈脖上套了一个小圆圈,它欲吞不能)。主人取下大鱼,必奖给鸿鹊一些小鱼。渔民借重这种特殊劳动力,转游江河,一船满载,二水中分,乐坐船头看逝波。但长沙操此业者,限于潘、江二姓,有“潘家鱼,江家水”之说。  俗话说:“吃鱼没有捉鱼味”。长沙为鱼米之乡,除专业渔民外,迷恋于鱼道的男女多矣,投钓、扮罾、撒网、装,五花八门。每当春雷滚动时,便有人冒雨出动,抢占有利地段,设网下苟。当户外蛙声一片时,“照鱼”的灯火便闪耀不停。春来到,放“钻子”的更普遍。“钻子”即小型鱼,为篾制锥形捕捞器。夏秋枯水季节,一些人便在河中下拦网,上下游各一条,相向而拖,合围至有利地段时再收网逮之。在浏阳河、捞刀河等支流,民国时常见装“溜网”的??在河滩流水处设“八”字形墙坝,中流急水处装一略向上倾斜的竹篾溜网,鱼儿游出急水口,即脱离水体而进入溜网中。发水时溜网中的鱼儿总是蹦跳不已,银光闪烁,有时日夜可取鱼数百公斤。  至于龟鳖,昔日长沙郊县随处可见。有人在河边斫柴,一次曾擒一篓乌龟。当时人们拾到龟后多放于天井,让其洗阴沟。鳖,长沙叫脚鱼、团鱼,除用猪肝设钓外,还有捕擒饲养世家。浏阳坪上村李启明、李卓洲、李威洲父子,常带长把渔叉行走于浅水滩,鱼见叉即钻沙,他们手到鳖擒,十拿九稳。在深水区,先在岸上击掌3下,鳖闻声而动,动则冒水花,他们一猛子扎入水泡涌动处,很少空手上岸。父子数人有时一天可逮鳖数十公斤,养在红石砌成的缸中,客人来了,随时享用。  长沙郊县山多柴深,过去野兽出没频繁,山区农民多备有鸟铳猎狗。每觅得兽迹,或用猪油包裹炸弹,于傍晚置于野兽出没之处。馋兽食之,嘴飞脑裂,不倒毙也会流血而死。浏阳有一猎人,曾连续4天炸得貉、箭猫(香猫)、豹子等兽。有的专装陷笼。陷笼形如风箱,内有夹子,夹有肉片或鸡毛之类,上有铁丝与“笼门”相连。兽入笼咬食物,触动机关,笼门自动关闭。此法可逮得野猫、黄鼠狼之类的小兽。对于麂(俗称山羊),猎人常用装“扎”的办法:先小心剔出有兽迹的地皮,在地皮之下挖陷阱,装上套绳,然后放回地皮,伪装得不露踪迹。再在附近找(或插)一竹竿,攀弯,用活动圈钩于陷阱上,并将陷阱内套绳的另一端系于竿尖。当山羊踏入陷阱,活动圈脱钩,竹竿“呼”的一声弹直,拉紧陷阱内的套绳,山羊脚被套绳缠紧后悬之于竹竿上,欲逃不脱。  猎人打野鸡常带“笼子”和插满树枝的盾牌,笼内装有媒子鸡(简称媒子)??猎人取野鸡蛋孵化、训养的雌性山鸡,它按人的指令行动。猎者进山先放出媒子,引诱山鸡,再持铳藏于盾牌之后,待猎物进入最佳射程后,引开媒子击之。有的用此方法一早能打到几只山鸡。  当发现虎、豹、野猪等大兽时,猎人各带猎狗合伙上山,叫“赶山”。猎狗发现目标即追赶狂吠,叫“发山”。此时猎人便分别把守关口,击倒猎物后,凡在现场参加围猎助威者均可得到一份兽肉,叫“见者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