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谁来养活中国人"
宋 健
这次论坛的中心议题是"食物和水--人类生存问题",这的确是当代世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自从1996年11月在罗马召开了联合国世界粮食高峰会议后,研究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紧迫了。那次会议最后通过的《世界粮食安全宣言》及《行动计划》要求世界各国政府共同努力,到2015年使当前8.5亿的世界贫困人口减少一半。
所有的政治家和科学家都一直在试图充分理解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及其后果。今天世界上有8.5亿人因食物短缺而挨饿,而同时,农民们每年要多养活0.96亿新增到这个星球上的人口。
世界人均谷物收成已从1985年的415kg降到1996年的360kg。农民们无法对渔业抱太大的希望,统计数字表明,1990年以来世界渔业产量一直没有增加。
世界已陷入一场关于基本论理道德原则的激烈论战之中。人们一致认识到,拥有足够食物是不可争辩的最基本人权。但是,一些国家和宗教团体的领导人却反对控制人口增长,尽管人口的迅猛增长对食物和水的需求已经对地球的承受能力构成巨大的压力。
但是,我不愿卷入这场世界范围的争论,因为我对后面这个问题没有深入研究,我宁愿接受许多科学家和政治家们已经达成的共识,即人口、食物、水和环境一起构成了当代人类社会中一个复杂的巨大系统。
中国近来的快速发展令世人瞩目。但是,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先生向中国发出了新的警告:下个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纽约时报》用的标题意思是,如果中国人不能养活自己,那么他们将使世界挨饿。这不是第一次警告,但却第一次引起了中国科学界和领导人的极大关注。事实上,它一直是中国科学界多年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口规模尚不到6亿时开始,就有好几代知识分子致力于这个问题的调查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的背景下,中国的人口在50年代到90年代之间翻了一番。这种情况引起中国科学家和政治家的极大关注。
中国的未来命运取决于我们能否将人口增长控制在某一限度之内。为达成这一共识花了好几十年时间。解决这个人口、资源与环境搅在一起的复杂问题对下世纪的中国确实具有头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界达成的共识是: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这一复杂问题的关键。今天,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占全球22%的人口,即12亿人。
任何人都无权抱怨中国的人口太多,因为这是历史形成的遗产。没有一个人可以被认为是多余的。我们的信仰是,所有的人生来就是平等的。
但是,到下一世纪,如果中国的人口在30年内再翻一番,那将出现可怕的情景!那将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口爆炸。幸运的是,早在本世纪50年代中国的一批科学家就开始对这一重大问题进行了研究。以从前的人口统计学理论研究为基础,从托马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开始,许多中国的科学家应用系统分析和控制论的概念与方法,从中国的情况出发,长期研究了人口增长动力学的理论。我们得出的一些结论已经得到世界人口统计学家们的赞同。
一国的人口增长率和人口规模是系统中可以控制的变量。
对于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存在一个总和生育率(TFR)的临界值,以βсг值来表示,它决定人口系统动力学的稳定性。这一重要数值可从人口统计的标准资料中算出。
如果一个国家欲使其人口增长停止,就必须将其TFR控制在临界值βсг以下。用数学术语来说,此时人口动力学方程的第一特征值变成了负数。相反,如果TFR高于这个临界值,特征值就成了正数,那样,人口规模将呈指数型增长。
中国的TFR临界值在80年代后期被估计为2.10。由于人口系统的"时间常数",即人口预期寿命的惯性,如果中国长期将其TFR保持在接近"替代水平"值的2.0,那么,从现在起,要用70年的时间才能将其人口规模将在30年内稳定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
在80年代初期,以一项调查为基础,我们公布了一项未来100年中国人口增长状况的预测,提出了一份行动计划以降低人口增长率。预测立刻引起了政府高层领导人的重视。
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中国已经制定了正确的计划生育政策。鼓励晚婚晚育,要求每个城市家庭只生一个孩子,每个农村家庭最多生两个,对少数民族没有限制,少数民族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这项政策最终将使中国的TFR降到1.6左右。经过1980-1995年15年的努力,中国的TFR从而2.20降到1.9,明显低于临界值2.1。同期,出生率从2.243%降到1.72%,自然增长率从1.56%降到1.05%。中国政府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政策坚持下去,这项政策已经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和遵守。
1996年12月,中国国家统计局根据1995年的抽样调查资料对2000-2050年的人口增长作了预测。如果TFR保持在现在的1.9水平,那么,总人口到2000年将达到12.7亿,2030年达到最高峰14.8亿,2050年降到14.2亿。如果TFR在21世纪的头10年降到1.6,则人口规模在2020年将达到峰值的13.77亿水平,到2050年将降至12.34亿。
这使中国的科学家们和政治家们都松了一口气。可以得出肯定的结论是,中国的人口将在50年内达到最高峰,不到16亿,此后开始下降。
但是为了更有把握,让我们就用16亿这个人口数字作为后面讨论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前提。
世界粮食组织认为,粮食安全应包含如下三个目标:确保生产出足够的粮食,保证供应流通的稳定性和确保需要粮食的人们得到供应。就中国将来的粮食安全而言,生产足够的粮食并实现"自足",是决定性的因素。"自足"这个词并不意味着自己生产所有需要的东西。但是,对中国来说,它的确意味着生产足够谷物以保证生活水平接近"小康"时全部人口的食物供应。换句话说,对于21世纪中叶16亿人口而言,每年的谷物收成要达到6.4亿t才能保证人均400kg.根据中国和国外农学家们的研究与分析,这是一个必须达到而且可能达到,也是有相当充分依据的目标值。
1996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达到创记录的4.8亿t,人均400kg。中国必须在未来的30-40年内,使年产量应再增加1.6亿t才能达到6.4亿t,即年产量比现在再增加30%。这要求粮食供应平均每年增加1%。根据中国农业过去的生产情况以及资源潜力,我们深信,这个目标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技术上是肯定可以实现的。
过去46年,农作物收成年平均增长率为3.1%。
单位面积产量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现在耕地的2/3,约9000万hm2是中低产田,仅技术进步就可使产量增加30%。
· 基因技术的推广将显著地提高全国谷物的收成。例如,水稻产量肯定能超过现在的5t/hm2,达到6
t/hm2(美国现在的产量),7 t/hm2(韩国现在的产量)或8 t/hm2(澳大利亚现在的产量)。那将比目前的水平增加30%以上。
· 生物技术、新的杂交品种和转基因品种是未来增产的关键,许多科学家都指出了这一点。
·我国有2000万hm2荒地是可耕种的,备用于农业开垦。
2.5亿hm2草地大部分仍未加利用。
尽管布朗博士最近在罗马指出,海洋渔获量正在减少,但是,中国有200万hm2内陆水域和300万km2浅海能够提供广大的水面来发展水产养殖业。中国的水产养殖产量在最近10年每年增长20%,保证了今天中国每人20kg水产食物。
在以后的20年内,水产养殖年产量有望达到现在的4倍。
最近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根据区域生态条件分析,从理论上估计了中国谷物的最大可能产量:每年能达到10.26亿t。即使在极端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谷物产量也能达到5.34亿t,约比目前高出20%。如果灌溉条件改善,产量很容易就能达到8.18亿t,对16亿人口来说人均可达510kg。
在分析了中国的粮食供应前景后,下面我来谈谈水资源问题,它是影响中国未来农业的最重要的因素。
最近出版的联合国《世界淡水资源的综合评估》指出,接近12亿或全球1/5的人口已经感到中度以上的用水紧张压力。这份报告警告说,到2025年,全球人口要超过83亿,除非更有效地利用和开发更多的水资源,否则,总人口的2/3要遭受中度乃至严重的水短缺威胁。
一份世界粮食组织的报告认为,中国是全球26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660个城市中有300个正受到缺水的困扰。中国的年地表径流量估计为28000亿m3,人均2250
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水资源分布不均是中国的另一特点。北部占全国64%的耕地,但仅有17%的水供应;华北和西北2.5亿hm2的草地如果能得到灌溉便可转变为良田。大多数地质学家和气象学家认为,中国北方和西北的干旱是由约6000万年前恐龙灭绝后新生代开始的喜玛拉雅造山运动造成的,因为这些山脉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季风。
在讨论解决办法时,有些科学家,尤其是理论物理学家相当认真地建议,采用原子爆破来夷平或劈开喜玛拉雅山脉的一部份,让印度洋的湿润季风吹向中国的西北。这只是个大胆的设想而已。虽然人类活动能导致全球变暖,但是目前人类还不见得能改变中亚和中国北方的气候。
我们必须寻找其他的办法。水利学家们正在研究将水从丰富的南方调到干旱的北方的可能性,并提出有关的建议。每年10000多亿立方米的水,未经很好利用,便沿长江流经中国南方省份进入了太平洋。一项建议是开渠从长江引水到北方。
我们已经深入研究了三条调水路线。西线是在青藏高原上凿穿一条75km长的隧道,从长江的上游每年向黄河引水200亿m3,然后流到北方的省份。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很可能在21世纪开工。东线是在长江的下游抽水,沿1500年前开挖的人工水道--大运河将水调入北方,估计年调水量平均为140亿m3。一个高级调查委员会赞成先建设中线工程,以可承受的运行成本每年将200亿m3水调入北方。该工程从长江中游取水,然后仅凭自然引力就能使水流到北京。
另外,许多计划中的新水库的建设工程、河流改造和地下水开发,以及前面提到的从长江向北方调水的计划,将能够使年供水能力至少增加1000亿m3。
无论当前还是许多年以后,解决缺水问题的最重要方法仍然是在农业中推行高效节水技术。例如,从漫灌向滴灌转变。根据《中国21世纪议程》和水利部专家的预测,到2030年,为满足全国,主要是农业和工业增长的需要,中国必须再探寻到1600-2200亿m3新的水资源。现在,中国86000座水库、供水渠道,汲取地表水和地下水取水工程的总供水能力为6000亿m3左右,但实际用水5250亿m3,其中的80%用于灌溉。中国目前的农业用水效率为10%左右,如果用水效率达到日本的水平(30%),可以避免840亿m3水的损失;如果达到以色列水平(80%)的一半,可以节约1260亿m3水。所以,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每年节水1000亿m3。
根据科学家和农学家分析,到2030年,上面所列的每年新开发和节约的2000-2260亿m3水资源是可以得到的。这将使中国的农业和16亿人口的小康生活条件目标得以实现。
中国的科学界和政府一致认为,中国能够养活自己,并且在21世纪上半叶将能够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当然,大家都承认,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是整个国家的攻坚战。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坚持正确的计划生育政策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开发新的水利资源。所有这一切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应用和进步。经过当代和后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将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中国不会陷入绝境。仅以此回答全世界许多朋友提出的警告。
网上转载,出处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