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的老汉采茶的婆 春耕咋不见年轻人

 
周东爱等 文

 

  记者近日到大别山南麓的湖北省黄冈山区,一路所见都是“种田的老汉采茶的婆”,颇有一些“老人农业”的景象。

  蕲春县狮子镇畈垸村村支书詹蓼元告诉记者,全村有1140亩地,6500亩山,40岁以下的精壮劳动力都打工去了,种田只好依靠老人、中年妇女和体弱多病的劳力。由此更加重了农村收费难、兴修农田水利难、计划生育管理难、普及科技知识难、土地调整难等一系列问题。

  红安县杏花村52岁农民鲍德华家的两个孩子一过完年就外出打工去了,老人对记者说:“不打工日子怎么过?”他给记者算了一笔去年的收成账:(一)毛收入:一季油菜600公斤,8角一斤,960元;一季谷1750公斤,4角一斤,1400元,合计2360元。(二)成本投入:三提五统540元;生产性开支778元,包括种子、化肥、农药、抽水费320元等;油菜投入200元,合计1328元。两项相抵,每天收入约3元,买不到一盒普通香烟。

  精壮劳动力的过度转移,对种植业产生了明显影响:“省事田”、“懒人田”随处可见,化肥当家,田地越来越瘦,土地利用率降低,过去是一年三熟,现在多半是一年只种一季谷。

  与此同时,农田水利大多难以维持现状,水库塘堰淤塞,渠道多年失修。一些有见识的乡村干部,已经感觉到种植业劳动力过度转移带来的危机,他们担心明天谁来种田?怎么搞农业现代化?化肥、农药当家的农产品,高残留,品质差,怎么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新华每日电讯》2002.4.10)

 

 



稿件来源:文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