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生活状况调查总结报告

此次活动,我们共制作《常宁市农村社会综合调查问卷》50份,发放47份,回收47份,有效率100%。这次调查活动的重心是放在常宁市洋泉镇,我们认为洋泉镇(6万人)的农民生活状况足以反映整个常宁市(83万人)的农民生活状况。我们这一份“农民生活状况调查总结报告”便是建立在对《综合问卷》的分析上的。
  
(一)农民收入状况分析
  常宁市是农业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数的绝对优势(87.91%,1990年统计)。水稻种植是农业生产的重头戏,1990年,全市耕地面积593425亩,其中水稻种植为455136亩,占76.7%。直到现在,水稻种植仍是农民维持生计和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是,水稻种植的收入是难以令人满意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农民人均耕地面积为0.61亩,亩产量是平均706斤/季,每年以两季计算,亩产量1412斤,以当前谷价0.5元/斤计算,人均水稻种植收入430.7元。种植成本(包括种子,农药,化肥等)平均每亩143元,人均每年87.2元,人均水稻种植收入343.5元。再减去人均年税(农业税,特产税)费(“一事一议”费)98元,人均纯收入为245.5元。也就是说,一人辛苦劳累耕作一年所获才不到250元,还比不上一个普通工人半个月的工资,甚至比一些城市,如北京、上海的每月最低生活保障费都要低。这一计算结果,是根据种植两季稻的假设得出的。而事实上,平均家庭田地总亩数为2.61亩,种一季的田地为1.98亩,占总田地的75.9%,种一季的田地比例远大于种两季的田地比例。这样一来,人均种植水稻纯收入又得大幅度的下调。农民收入太低,为了弥补收入的不足,维持生活及正常的支出,农民不得不离开土地,到经济发达的城市当民工。当前,中国流动人口已达到一亿多,进城打工的农民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农村收入太低是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民工经济的发展给农民家庭开辟了家庭收入的新渠道,而一般情况下,通过新渠道流入农民家庭的钱财比农业种植这一传统渠道更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家庭收入不足的问题。但却给农业发展带来了致命性的打击:劳动力缺乏。现在农村,一般春节一过,青壮年都相继奔赴城市,只留下老人和小孩在家。身体素质的缺陷让留守者无法搞好农业生产。前些年,种一季还属于罕见现象,而现在种一季的田地占到总田地的3/4——这便是大量农民流向城市带来的后果。这样下去,农业生产衰退将在所难免。我们希望能找到一条不以农业生产衰退为条件的增加农民收入的

途径。希望我们的愿望不久就能实现。
                 
(二)农民支出状况分析
  农民支出状况是最能反映农民生活水平的。我们的《综合问卷》设计了七道这方面的问题,分别为吃、穿、子女教育支出、医疗支出及家用电器支出。我们先逐一分析,最后我们将利用调查所得的资料对“行”也作一简要分析。
  吃:对于“平时饮食情况”这一问题,25%的人回答“很丰盛,常有荤菜”,57.5%的人选择“一般,不经常吃荤菜”项,“不太好,很少吃荤菜”成为另外17.5%的人的选择。由此可以看出,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之以前已大有提高,选择很丰盛的人竟达到总人数的25.5%,的确很令我们惊讶。虽然农业收入不高,但民工等其他途径的收入无疑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再加上古训“千事万事,不管饭事。”把吃饭当成了头等大事。因此,农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般也不愿意亏待自己的肚子。这或许就是农民在吃方面的花费与他们的收入有些不成比例的原因。
  穿:只有5.4%的人“购买品牌衣服”,有67.6%人“买质量价格一般的衣服”,27%的人“尽便宜衣服买,一年难得买衣服。”这一点反映了农民生活的真实状况。“品牌衣”只能是被那些先富起来的农民享用,但先富起来的农民毕竟是极少数,绝大多数的农民仍处于温饱阶段或初级小康阶段,品牌衣对他们来说只能是一种奢望。只要能穿就行,很多农民买衣时都抱有这样一种心理。收入的拮据让他们只能在便宜衣服中徘徊,因为,他们还有对他们来说更有意义的东西要他们付帐。
  子女教育支出:子女教育支出对农民来说或许是最舍得花钱的领域。虽然有25%的人认为学费“负担很重,需借款读书。”50%的人认为“能够负担得起,但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大。”,但在回答“假如你的孩子读书很好,而家里钱又不够,你怎么办?”时,有86.8%的人选择“借钱贷款或变卖东西供他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农民对子女的期望。为了达成这一心愿,他们在子女教育上花起钱来毫不犹豫。因为,那是他们希望的寄托。不过,他们倒也不是为了儿女长大以后能多挣钱而一心一意供他们读书的。大约60%的人持有这样一种观点:读书关系到孩子的人生幸福,赚钱倒是次要的,这种豁达的教育观实在难得。
医疗支出:人是吃五谷杂粮的,生病在所难免。那么,农民是如何应对比如感冒,发烧这类毛病的呢?31.7%选择“抗下去或用土法子”,24.2%的人倾向于“随便买点药”,大约44%的人认为“去看医生”是最佳的选择。在这方面农民还是显得比较大方的,毕竟,人命关天,没有人敢拿自己的生命当儿戏。多数人选择花钱治

病这条路是理所当然的。
  家用电器支出:调查统计结果显示:86.6%的人拥有电视,68.9%的人拥有电扇,36.3%的人拥有电话,拥有冰箱的人占4.2%。没有人家拥有洗衣机,空调。电视已成为农村家庭的生活必需品,农村生活除农忙,秋收这段时间比较忙以外,其他时间都很空,电视是消磨时间的好工具,很多农民都把它当成了打发时光的有效手段。没有洗衣机,空调是很正常的,只有在农民生活已达到衣食无忧的时候,他们才可能考虑这些奢侈品。目前,农民生活水平尚没有达到这个阶段,大多数的农民仍处于温饱阶段。
  行:农村交通的落后是众所周知的。塔山是瑶族聚居地,经济落后,所需物质不能自给部分,都需到邻近的洋泉镇集贸市场上采购,平时往返路费30元,年底竟高达60元。一些居民因难以承受,每年只外出一,两次。
从以上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总的来说,农民生活还是很辛苦的,收入太少让他们无法过上满意的生活,为了生存,他们不停歇的劳作,但付出与收获的不成比例使得农民仍然无法改变自己的辛苦生活。如何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政府工作的重点。十六大报告及朱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史无前例的把“三农问题”提到了战略性的高度。相信,只要政府能诚心诚意的投入到解决“三农问题”的工作中来,只要农民能够在这种发展的大环境中逐渐的自强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农民问题的解决将指日可待。
               
(三)农闲生活
  考察农民空闲时的生活,才能较全面的反映农民的生活状况。
  对农民的农闲生活,我可以用一个不太好听的词来形容:无所事事。看电视是很多人打发时间的首选,打牌赌博蔚然成风,几已达到“无村不赌”的地步。
  农闲时间被白白浪费,这实在是农民的非哀。农闲时间比农忙时间要长得多,这就意味着,农民浪费了自己大部分的宝贵时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外出务工成了农民的的绝佳选择。既可以赚钱,又让自己的农闲生活过得充实。
由于缺乏竟争意识,农民非常甘于现状。在家种地的农民只盘算怎么搞好自己的几分地,很少会想,我应该开拓出什么样的路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舒服一点。在外打工的,也大多是想着怎样多加班,多拿几分工资。很少有农民会去做那些有着巨大利益但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事。他们宁愿少赚一点,也不愿担风险。稳,是农民的首要追求。由于缺乏首创精神而坚守中庸之道,这或许是农民的农闲生活无所

事事的原因吧。
  农民缺乏创新精神,已经成为阻碍农村发展的最大内因。只有突破这种约束,依靠农民自已来解决农村问题,中国的“三农问题”才会有根本性解决的可能性。农民的生活状况才会因此而改善。

                (四)启示
  总体而言,农民生活仍处于温饱状态,过着艰苦的日子。那么,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农民这么苦?
  三角塘镇党委书记周建明给出了他的回答:“农民之所以苦原因有三:1、大政策与农村实际脱节,缺乏可操作性。2、农产品价格过低,农民收入低。3、社会对农业的投入太少,农业基础设施质量太差,导致产品的产量,质量均偏低。”
  我承认,这三个方面是阻碍农民生活状况改善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困。农民观念落后才是农民生活状况不佳的根源。农闲的无所事事深刻反映了农民对改善自身状况缺乏主动性,而是被动的寄希望于政策的优惠,市场的兴旺。国外有句俗语:“老天助自助之人”。解决农民问题,农民是内因,其它均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是马克思哲学予盾论的基本观点,同样也适用于农民问题。假若农民这个内因不主动起来寻求解决方法,那么即使外因怎么好,农民问题也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
  以前,中国的扶贫政策是“输血”政策,但结果却是越扶越贫。现在改成“造血”政策,收效甚好。这说明政府已充分意识到了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对根本解决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如今,轮到农民来正确认识他们解决自身问题的巨大潜力。只有农民真正做到了解放思想,突破自我,农民问题才可能得到真正的解决。政府在这一过程中也应该发挥自已的作用,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手段,把各种先进的思想理念,有用的信息及时传送到农民手里。从而引导农民发现并发挥自身的潜力。
  农民问题的存在是农民的观念已落后于时代要求,农民问题的解决也只能依靠农民发现自身的落后,努力改造自我,从而让自己的思想赶上时代,赶上潮流。“解铃还须系铃人”,农民自身是整个问题的绝对关键。

                              洋泉大学生社会调查小组
                               2003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