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节日的浪漫

徐旺生

  节日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是太熟悉不过了。现今的节日很多,有民间的节日,如元宵节、中秋节、腊八节、春节;也有官方的节日,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时下还有一些人渐渐地时兴过洋节如情人节、圣诞节等。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最为隆重的当数来自于民间又经过官方提倡的春节了。
  但是,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我们发现,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在过春节,远远没有过去那么有意思,也没有那种期盼了。以往只能在过节时吃到的东西现在基本上天天都能吃到了,相当一部分人基本上是每日都有鱼、肉、鸡蛋,所以许多人觉得天天在过年,这时如果过年还以吃为重头戏,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现在的春节,除了贴春联外,就是春节联欢晚会了。相比之下,我们的春节的浪漫色彩远逊于西方人重要的节日———圣诞节。中国人最受重视的春节已经面临着新的问题。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恐怕要从中国的节日文化产生的背景上找原因。首先,中国的节日文化,其形式十分贴近生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常常成为一些皇帝的家训。因而中国的节日文化更多的表现为一种饮食文化类型,和西方文化有着较大的区别,西方文化更多表现出一种情爱文化类型。中国的春节,其产生背景是很实际的农耕社会的日常生活,大概是因为吃在古代社会是不大容易解决的问题,所以中国的具有纪念意义的节日都与饮食有关,基本上离不开吃,如元宵节的元宵和汤圆,端午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春节各地吃的花样更多。连这几年在春节比较受人们关注的春节联欢会,虽然与吃无关,但也被一些媒体视为与吃有关的“一道大餐”,可见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是如此的重要。西方的圣诞节和复活节等则是起源于宗教,和其它的节日一样,似乎更多地富有文化气息,吃在其中显得很不重要,鲜花和情爱似乎占有主要地位。
  其次,沿袭上千年传统的春节,实际上是农耕文明的产物,而中国现在的文化重心已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如果还以农耕社会的某些庆贺方式全部地不加选择地运用到现代社会,已经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虽然它不是没有存在的价值,但是的确应该赋予它一些新的文化内容了。
  已有一些有识之士提出要对过春节的形式进行改革,我想改革的关键是要使春节富有浪漫色彩和文化意义,使之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淡化它原有的单纯以吃为主的色彩。
  由于中国传统过节日的方式在当代社会里显得比较俗气,且缺乏浪漫气息,因此在民间,便不知不觉地有向外部世界引进洋节日的举动了 。近几年,一些敏感的商人在一些城市纷纷在节日到来之前大作广告,一些得风气之先的年轻人纷纷响应。如每年4月1日的愚人节,不时有一些恶作剧见诸报端;每年4月12日的情人节,更是一些恋人相互致意、互赠鲜花的大好时机。并且过洋节的势头有逐年升温的现象。每年5月第2个星期天的母亲节,每年6月的第3个星期天的父亲节,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响应。
  节日是现代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合理的节日构成将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能够起到丰富大众生活的效果。纵观中国当前的节日,民间的和官方的,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对已有的春节,必须进行改革,增加新的文化内涵;二是至少应该设立一个新的节日,即父母亲节。
  关于春节的改革似乎是势在必行的,至于说如何进行,需要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
  关于设立父母亲节,目的主要是对已是父母亲的和将要为人父母者表示敬意。虽然父母亲节可以视为泊来之物,但它的设立符合中国国情。笔者在这里想起了前几年的一次抽样调查。当时调查对象多是大中学校的在校学生,其中的一项内容是“你最崇拜的人是谁”,回答的结果最为集中的是一些著名的对中国社会产生过重要作用的政治家,以及一些经常在公众场合露面的社会杰出人物等名人,至于与自己的生活习习相关的父母亲,大多数人提也未曾提及一下。当时的媒体将这一调查结果与欧美的同一年龄层次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国外的类似调查,大多数的被调查者把父母亲列为第一、二位,一些名人则退而在后。
  调查者后来针对这一结果提出批评,认为我们的后代对父母亲的尊重远远不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与19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00余年中国受屈辱的历史有关。救国存亡之声不绝于耳,中国社会处于一个需要英雄并且事实上英雄辈出的时代,大众的心态处于一个英雄崇拜非常浓厚的氛围中。家庭中的父母亲固然很重要,柴、米、油、盐等日常的生活用品都得靠父母提供,但是与当时的英雄相比,会感到远远逊色,而放到一边去了。
  而在同时代的欧美,自我的意识比较浓厚,盛行的是个人主义,追求以自我为中心。同时,由于社会制度比较完善,英雄崇拜的意识比较淡薄,进入到了所谓的“凡人时代”。歌星和球星对他们的生活并不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父母亲也就会被摆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大概这就是欧美的年轻人的主要崇拜对象是他们的父母亲的主要原因。
  不过,随着中国社会法制化的进程,多元文化的不断融合,长期的和平生活,被赋予神圣意识的权威崇拜将会逐渐消失,年轻人的崇拜逐 渐由社会公众人物,转移至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身边的父母亲的身上。因此崇拜父母亲也将是一种正常的且能够被大家接受的社会现象。
  设立父母亲节,首先,它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我们应该意识到,从人类社会崇拜的一般规律来看,父母亲将会越来越受到尊重,这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其次,也对时下所有的人们起到引导作用,告诫人们应该敬重自己的长辈。中国自称为礼义之邦,是否真实似乎应以此为标志之一。第三,可以弥补传统节日的不足,我们时下的节日中针对长者的只有九九重阳节,虽然它主要针对老人,而现在老人的寿命普遍延长,60岁已不是老人,已不足以完全能够代表所有的父母亲。第四,现在的一些中学生,面对自己的父母亲过分的关怀和呵护,有时并不是表示尊重,甚至表示反感,且常有不和父母亲说话的现象,回到家里自己把房门一关,仿佛身边的父母亲似路人一样,不相往来。第五,有一句俗语,叫做“不做父母不知父母亲之恩”,设立父母亲节,将会使得人们不做父母也知父母亲之恩。这将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家庭,有利于祖国花朵的成长。
  (作者系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所副研究馆员)

原载:深圳特区报,2000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