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衣保中 |
个人简历:
男,生于1962年6月,黑龙江省木兰县人,198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获得中国专门史(土地制度史)硕士学位。2002年七月,在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获得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教授,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南京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中国农史学会常务理事。
研究方向:
东北农业史、农业经济史、中国经济史
研究成果:
一、 专著和书籍
(一) 学术专著类
1、《东北农业近代化研究》,独立完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7月出版,37万字。
2、《清代东北地区经济史》,合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7月出版,本人撰写10万字。
3、《东疆史略》,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本人撰写18万字。
4、《清代满洲土地制度研究》,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本人撰写9.2万 字。
5、《中国东北通史》,副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本人撰写11.2万字。
6、《中国东北农业史》,独立完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60万字。
7、《苦难与斗争十四年》,合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7月出版,本人撰写1万字。
8、《日中地域协力の现状とN G Oの役割—农业问题を中心にして》,合著,日本宫城县
护宪平和センタ-1997年印行,本人撰写8000字。
9、《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合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
本人撰写8000字。
10、《朝鲜移民与东北地区水田开发》,独立完成,长春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17.3万字。
11、《中国东北区域经济》,合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本人撰写5.3万字。
12、《东北亚区域经济概论》,合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本人撰写4万字。
(二) 通俗读物与辞书
1、《东北文献辞典》,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本人撰写8万字。
2、《同治皇帝轶事》,合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本人撰写15万字。
3、《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历史卷),合著,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本人撰写3000字。
4、《爱新觉罗家族全书》,合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出版,本人撰写3万字。
5、《明代皇帝秘史》,合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本人撰写5万字。
(三) 古籍整理与编辑
1、《吉林省旧志资料类编》(自然灾害篇),资料汇编,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12月出版。
2、《吉林省旧志资料类编》(矿产矿务篇),资料汇编,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12月出版。
3、《吉林省旧志资料类编》(林牧渔篇),资料汇编,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
4、《双城堡屯田纪略》,资料汇编,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7月出版。
5、《东北土地关系史研究》,特约编辑,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9月出版。
6、《吉林新志》,校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
7、《珲春副都统衙门档案选编》,资料汇编,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8月出版。
8、《美国与中国东北》,特约编辑,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
9、《东北岁时节俗研究》,特约编辑,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11月出版。
10、《东北农谚汇释》,特约编辑,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11月出版。
11、《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稿》,审稿,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
二、论文
1、关于明代军屯制度破坏过程中的几个问题,《松辽学刊》1984年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及《经济史》同时全文转载)。
2、试论历史科学的发展趋势,《研究生时代》1985年1期。(合作)。
3、东北地区水稻生产发展的历史反思,《研究生时代》1985年2期。(合作)。
4、清代乾隆时期的回赎旗地,《松辽学刊》1985年清史专号。
5、试论清代满族士兵土地所有制的演变,《满族研究》1987年4期。
6、清代八项旗租地的租佃关系,《洛阳师专学报》1987年1期。(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及《经济史》同时全文转载)。
7、清代八项旗租地考略,《吉林大学社会科学丛刊》1987年43辑。
8、清末辽宁地区农业经济的近代化,《辽宁师大学报》1988年2期。
9、东北水稻生产发展概况,《博物馆研究》1988年4期。(合作)。
10、清代吉林地区“摊丁入地”述略,《长白学圃》1988年4期。
11、清末东北农业试验机构的兴办与近代农业技术引进,《中国农史》1988年4期。
12、清末东北三省的土地开发与农业发展,《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史专题国际学术会议文集》,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年9月。(合作)。
13、伪满前期农业商品经济的危机,《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史专题国际学术会议文集》,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年9月。
14、论东北商品粮产地的形成与发展,《平准学刊》1989年 5辑。(合作)。
15、贵在开拓与创新,《学习与探索》1989年 4—5期。
16、关于东北近代史的几个理论问题,《吉林师院学报》1989年3期。(合作)。
17、清代设立八项旗租地考略,《清史研究通讯》1989年 1期。(合作)。(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1989年10
期全文转载)。
18、试论清末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形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年6期(合作)
19、清中叶八项旗租地研究,《吉林师院学报》1990年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经济史》1990年10期全文转载)。
20、论清代旗地的私有化,《吉林师院学报》1990年2期。(合作)。(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经济史》1990年10 期全文转载)。
21、试论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的租佃形态,《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经济史》全文转载)。
22、清末东北官荒的放垦与开发,《学海拾贝》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合作)。
23、金代屯田制度初探,《北方文物》1990年3期。
24、教育兴农的实践与探索,《高师教育深化改革理论与实践》,吉林师范学院1991年6月出版。
25、清末民国时期牡丹江地区的土地开发,《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3期。
26、“九一八”事变前东北粮食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评估,《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1期。(合作)。
27、东北农业发展史概要,《长白学圃》1991年7期。
28、长白丛书研究系列发展规划,《长白学圃》1991年7期。
29、清末东北旗地的发展及满族地主的兴起,《满族研究》1992年 1期。
30、近代延边地区的土地开发和农业发展,《东疆研究论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合作)。
31、日本的“环日本海”战略及其对“东满”经济区的经营,《东疆研究论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
32、服务桑样 继往开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2年3期。
33、论东北亚经济圈的形成及南朝鲜的地位,译文,《东北亚经济圈研究译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
34、开发乡邦文献 弘扬地方文化,《吉林日报》1992年7月13日。
35、学习陶行知
深化师范教育改革,《生活教育之花 富民强国之果—陶行知诞辰百周年学术论文选》,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年10月出版。(合作)。
36、中国东北史研究动态,《长白学圃》1992年8期。(合作)。
37、试论甲午战前东北资本主义的产生,《长白学圃》1992年8期。
38、试论民国时期东北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北方文物》1992年3期。
39、清代八项旗租地的形成、破坏与丈放,《史学集刊》1993年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经济史》1993年11期全文转载)。
40、民初的吉林垦殖分会及其筹边活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3年4期。
41、试论清末东北资本主义的发展,《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年3期。
42、弘扬区域文化的大型丛刊,《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3期。
43、长白文献与长白文化初探,《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3年2期。(合作)。
44、东北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暨吉林省古籍工作会议综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3年5期。
45、民国时期八项旗租地的丈放,《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2期。
46、试论明代辽东军屯的破坏与民田的发展,《明史论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
47、中国农业经济史第三次学术讨论会综述,《吉林农业经济》1993年6期。
48、论长白文化,《长白学圃》1993年9期。(合作)。
49、东北农业近代化问题论纲,《长白学圃》1993年9期。
50、极富特色的吉林乡邦文献,《文史知识》1994年6期。(合作)。
51、论清代东北旗地的公产化,《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2期。
52、试论甘肃省的土地改革运动,《史学集刊》1994年增刊。(合作)。
53、论长白山文化,《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6期。(合作)。
54、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线索,《中国农史》1994年1期。
55、发掘乡邦文化遗产的大型丛刊,《人民日报》1994年9月26日。
56、东北历史文化研究的新进展,《北方文物》1994年1期。
57、中国农业经济史讨论会述要,《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2期。
58、冬季教育与城乡互动,《吉林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版,1994年2期。(合作)。
59、让历史与现实对话,《长白论丛》1994年6期。
60、层差、融合与变异,《社会科学探索》1994年6期。
61、清朝前期东北旗地的私有化,《北方民族》1994年2期。
62、试论东北垦荒政策的演变,《长白学圃》1994年10期。
63、探讨东北历史文化理论 协同发掘乡邦文化遗产,《长白学圃》1994年10期。
64、黄兴创办中国垦殖协会及其对吉林边疆开发的作用,《近代史研究》1994年增刊。
65、试论“九一八”事变前延边各族人民反对日本侵略中国边疆的斗争,《近代中华民族维护祖国统一斗争业绩论文集》,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5年8月出版。(合作)。
66、渤海国的农牧业初探,《农业考古》1995年1期。
67、清代吉林地区“滩丁入地”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6期。(合作)。
68、春秋时期晋国县制的形成及特点,《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2期。
69、清代吉林档案文献及其文化价值,《长白学刊》1996年5期。(合作)。
70、日本移民与伪满洲国的殖民地农业,《东北亚论坛》1996年4期。
71、论日本帝国主义对“东满”的移民侵略,《东北亚论坛》1996年增刊。(合作)。
72、日伪时期“满蒙开拓团”的水利设施及其性质,《东北亚论坛》1996年增刊。(合作)。
73、清代东北的作物种类与分布,《古今农业》1996年4期。
74、中国东北农业史视角上的日本移民,《战后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日本“满蒙开拓团调查研究会”1996年11月印行。
75、论东北农业近代化,《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1期。(合作)。(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经济史》1997年2期收目)。
76、20世纪30-40年代的“日本海航路”,《现代日本经济》1997年4期。(合作)。
77、日本移民侵略与东北殖民地土地占有关系,《北方文物》1997年4期。(合作)。
78、东北解放区新民主义农业经济构成初探,《东北师大学报》1997年2期。(合作)。(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经济史》1997年3期收目)。
79、长白文化的内涵与特色,《长白学刊》1997年6期。(合作)。
80、论民国时期东北民族资本的三种形态,《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1997年11
期全文转载)。
81、试论东北解放区的农业改良,《中国农史》1997年4期。(合作)。(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经济史》1998年2期收目)。
82、东北解放区土地改革与新民主义土地关系的建立,《中共党史研究》1998年3期。(合作)。
83、东北农业的特色及其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位,《东北亚论坛》1998年1期。
84、论中国东北近代社会的演变,《长白学刊》1998年4期。
85、商埠开辟与近代东北城市对外贸易的发展,《东北亚地区和平与发展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出版。(合作)。
86、应加强封建土地经营管理方式的研究,《中国当代学者论文精选》,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
87、论清前期东北垦荒政策的演变,《长白学刊》1999年6期。(合作)。
88、我国东北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东北亚论坛》1999年4期。
89、东北区域经济研究的发展趋势,《东北亚论坛》1999年1期。
90、试论近代哈尔滨与海参崴的互动发展,《东北亚地区和平与发展研究—投资环境与经济发展》,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
91、驰禁放荒与东北地区资本主义的产生,《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1999年8
期全文转载。同时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5年5期收入)。
92、中西交融与近代中国传统农业的演变,《中国农史》2000年2期。(合作)。
93、近代东北地区林业开发及其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3期。(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5期收入)。
94、面向21世纪的东北经济,《长白学刊》2000年4期。
95、中国东北区域经济论,《岛根县立国际短期大学纪要》,2000年3月,第7号。
96、论民初日本与中国东北地区的经贸关系,《日本学论坛》2000年4期。(合作)
97、论东北地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东北亚地区和平与发展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
98、中国東北地方の農業近代化について,《環日本海研究》,日本環日本海研究会2000年10月出版,第6号。
99、论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东北亚论坛》2001年1期。
100、论民国时期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理论探讨》2001年2期。
101、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差距问题,《吉林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1期。
102、东北区域经济研究的概况与课题,《環日本海研究年报》2001年第8号。
103、论近代东北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东北亚论坛》2001年4期。
104、论伪满时期的殖民地区域经济一体化,《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4期。
105、东北地区工业化的特点及其环境代价,《税务与经济》2001年6期。
106、论区域形象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世纪论坛》,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
107、论清末东北经济区的形成,《长白学刊》2001年5期。
108、论清末东北地区的水田开发,《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1期。
109、朝鲜移民与近代东北地区的水田技术,《中国农史》2002年1期。
110、论近代哈尔滨与海参崴的互动发展,《北方文物》2002年1期。
111、试论民国时期朝鲜移民大量迁入东北地区的原因,《东北亚论坛》2002年2期。
112、建国以来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演变,《长白学刊》2002年3期。
承担的主要项目:
1、近代以来中国东北区域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的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负责人)
2、东北近代农村经济社会综合研究(吉林大学世川良一优秀青年教师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
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史研究(吉林省教委重点项目,项目负责人)
4、中国农村教育发展与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主要参加人)
5、东北亚区域合作与发展研究(国家教委项目,主要参加人)
6、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变化趋向与对策的研究(国家教育部社科研究重点基地项目,主要参加人)
7、日本移民对中日两国农业影响的研究(日本国际学术交流基金项目,主要参加人)
8、满蒙开拓团的综合研究(日本文部省科学研究费补助金项目,主要参加人)
获奖情况:
1、1990年在吉林师范学院获得“院青年科研积极分子”称号
2、1991年在吉林师范学院获院“七五”科研成果综合奖。
3、1992年在吉林师范学院被评为院学科带头人。
4、1992年9月,“东北农业史”课获得吉林师院教学优秀成果奖。
5、1993年,被吉林省政府授予“吉林省优秀教师”光荣称号。
6、1998年,《中国东北农业史》获得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经济学三等奖。
7、1998年,获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农业历史学会1997-1998年有奖征文三等奖。
8、1998年,被长春市委组织部列入“长春市跨世纪科学技术干部梯队”。
9、1998年,被吉林大学评为“吉林大学跨世纪优秀人才”。
10、1999年5月获得吉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教学与研究优秀新人”奖。
关于衣保中科研成果的学术评价:
1、一部特色鲜明的地区经济史专著—评《东北农业近代化研究》,《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2期。
2、关于“农业近代化”的共鸣,《北方文物》1992年3期。
3、一部富于创新精神的学术著作—评《东北农业近代化研究》,《社会科学辑刊》1992年3期。
4、省社科“八五”规划项目研究成果《东疆史略》出版,《社科信息报》1992年5月25日第二版。
5、农业现代化之史鉴—读《东北农业近代化研究》,《农业考古》1993年3期。
6、书评:衣保中《东北农业近代化研究》,NEWS
LETTER 1994年第5号,日本,近现代东北亚地域史研究会1994年3月出版。
7、《中国东北农业史》--填补空白的区域农史著作,《中国农史》1994年3期。
8、区域农业史研究的一部力作--评《中国东北农业史》,《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1期。
9、评《中国东北农业史》,《史学集刊》1995年3期。
10、自成体系颇有新意的拓荒之作--评介《中国东北农业史》,《北方文物》1996年1期。
11、评《中国东北农业史》,《历史研究》1996年4期。
12、衣保中著《中国东北农业史》,NEWS
LETTER 1996年第8号,日本,近现代东北亚地域史研究会1996年10月出版。
国际交流(出国讲学与合作研究):
1、1995年3月15日—4月5日,应邀赴日本北海道大学、京都大学、亚洲经济研究所等地讲学。
2、1995年8月9日—17日,应邀赴日本东京、长野等地参加日本战败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了大会演讲。
3、1996年2月10—17日,应邀赴日本京都大学讲学。
4、1996年11月15—25日,应邀赴日本饭田市参加日本移民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了大会报告。
5、1999年7月18日,受日本广岛大学邀请,在广岛中国近代史研究会作了题为《论中国东北近代社会演变》的学术报告。
6、1999年11月7日,被邀请参加环日本海学会第5次全国研究大会(日本福井县),并作了题为《论中国东北地区农业近代化》的学术报告。
7、1999年11月9日,被邀请参加环日本海国际学术交流协会1999年度研讨会,作了题为《朝鲜移民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学术报告。
8、1999年11月26日受邀请参加日本一桥大学国际交流研讨会。
9、1999年11月27日,受东京外国语大学邀请参加了东亚社会变迁与国际环境研讨会,作了题为《吉林垦殖协会的创办及其主要活动》的学术报告。
10、2000年2月21日—28日,受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邀请,参加了该所的国际合作研究活动。
11、2000年2月24日,受邀请在日本国会图书馆东洋文库作了题为《朝鲜移民与东北水田开发》的学术报告。
联系方式:
E-mail: yibzh@public.cc.jl.cn,yibzh2002@yahoo.com.cn
Tel:0431-5181502(长春)025-4398565(宅)025-4396860(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