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车~巨大的后续影响

游修龄

水车(又名翻车)的发明人是东汉时的宦官毕岚(?—189),毕岚制造的翻车,不是用作农田灌溉,而是取河水在大路上洒水,减少灰尘。另一个发明人是三国时的马钧,他是三国时魏国的一位善于发明创造和革新机械的科学家。遗憾的是毕岚和马钧的水车结构,文獻上没有记载。

水车用于农田灌溉,是在宋代南方水稻大发展以后。水车的车身用板作槽,长可二丈,高约一尺。槽中架行道板一条,随槽阔狭,比槽板两头,俱短一尺,用置大小轮轴。同行道板上下通周以龙骨板叶。其在上大轴两端,各带拐木四茎,置于岸上木架之间。人憑架上,踏动拐木,则龙骨板随转循环,行道板刮水上岸。此车关键颇多,必用木匠,可易成造。(见《王祯农书》农器图谱集之十三)。正是这水车,抗旱災,排水涝,保证了水稻生产的稳定丰收,

笔者引用上段文字的目的,不是介绍水车的结构,而是想通过这种简要的介绍,指出它的后续影响,是多么的巨大深远,却是被大家所忽略。

水车结构的核心是车身用木板作槽,槽里配以循环转动的龙骨板。如果在槽身外面裏以一层坚韧的皮带,用电力带动槽里循环转动的龙骨板外面的皮,那就是现在矿山、工地上忙忙碌碌传送矿石、煤炭等原料的自动化传送带.。以及机场、百货公司、商场、宾馆、超市里供顾客上上下下的自动扶梯。很难设想,没有中国人的祖先发明使用水车,欧洲人却能一步登天,发明了电力带动的自动化传送带.。传统的农耕社会,只因未进入工业化时代,便只能停留在浇灌农田的阶段,无法再发挥它的巨大潜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