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访问剑桥李约瑟寓所

游修龄
 

        19865月下旬,我随浙江省中英友好协会一行六人访问英国,我的任务是考察英国农牧业,回国后写一篇考察报告。我们的行程中安排有参观剑桥,在剑桥参观中,我和钱伟教授抽个空档两人去拜访就在剑桥的李约瑟寓所。钱伟是杭州大学外语系教授,他一口伦敦英语,被英国人誉为比标准的伦敦英语还要标准。

        李约瑟(Dr. Joseph Needham 1900-1995)的寓所是一座独立的三层楼房,一楼是会客室兼资料室,二楼是资料室,三楼是李的工作室兼资料室。接待我们的主要是李的助手鲁桂珍女士,即后来的李约瑟夫人。因为李已86高龄了,不多说话,走路也显得步履蹣跚。鲁桂珍女士长期生活在英国,对我们从祖国来的客人,十分亲切,滔滔不绝,向我们介绍研究所的情况,还带我们参观了三层楼房。临别时,李和鲁送我们到门口,在门口摄影留念。照片中自左至右,我,钱伟,李翁,鲁桂珍,来自上海中医学院的访问学者,李的助手。

与李翁的合照

         李约瑟在1942--46年期间曾在中国援助战时科学与教育机构,在陪都重庆建立中英科学合作馆,结识大批的中国科学家与学者,广泛考察和研究中国历代的文化遗迹与典籍,1946年起,先后在中国助手王铃博士和鲁桂珍博士的协助下,开始编写著名的系列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1954年,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计有三十四分册。         

         这里不妨插加一段题外话。李翁的一个研究生名白馥兰(Francesca bray),是一位智质过人的杰出人才,精通汉学,是外国人研究中国科技史的佼佼者。李约瑟的SCC农业卷,其实全部是白馥兰所写,但李翁有个惯例,所有他的主要助手们所写的著作,一概都署名李约瑟著。大量的中国学者的辛勤劳动,都淹没无闻了。他们只是被列入对李书提过意见、表示谢意的科学家名录里,这显然是一种学术的霸道侵占行为,但他们都忍受了。白馥兰明明是李约瑟SCC农业卷的作者,也要服从李翁一人署名的惯例。白馥兰对此不能容忍,力争要在农业卷上署上她的姓名,同李翁並立,她争取到了,但也因此与李翁及魯桂珍闹翻了,出书后,离开了剑桥,独自创业去了。我不知道这事的内幕,在访问中,为了表示对李约瑟研究所成果的敬仰,顺便提出白馥兰的SCC农业卷,说该书的内容很丰富充实。想不到魯桂珍听了很反感,说:是吗?是有这样好吗?弄得我很尴尬,可见他们与白馥兰之间矛盾的严重。

         

       最后,附带介绍一下李翁寓所里的电动履带,我以为值得国內参考借鉴。

      李约瑟研究所是一座三层楼房,一楼接待室兼资料室,二楼资料室,三楼是李翁的工作室。每层楼房的楼梯靠墙壁一面,安装有电动的履带,有一把小椅子扣在履带上,李翁坐上这把小椅子,开启电路,履带便自动将椅子连同李翁送上楼或下楼,解决了李翁年迈,上下行走楼梯的困难。

        李翁当年已86岁高龄,他的身躯高大,步履蹣跚,有了这楼梯自动履带,送他上下楼层,他在三楼工作,便安静不受干扰了。      

        我觉得这种简易的楼梯电动履带,值得国內参考借鉴。因为国內大量的楼房,都是经济适用房,不可能腾出大量空间安裝电梯。有了这种简易的楼梯电动履带,特别适宜于老年人和残疾人的上下楼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