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七月半鬼节
 
游修龄
 

  

        中国民间的风俗习惯,像婚喪大事、节庆喜日,一向采用阴历(即农历)。公历(即阳历)是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采用的。但阴历传统的节日如端午节五月初五,中秋节八月十五,重阳节九月初九,腊八节十二月初八等,都在阳历里特别注明。

        我的童年是在1930年代的温州渡过的,作为年过九旬的老人,回忆八十余年前的儿童时期, 阴历七月半,纪念鬼节的风俗,仍然历历在目。这些业已消逝的民俗,对现今的青年人来说,已经成了天方亱谈,不妨一记,留作史料。

         温州传说中的阴历七月半夜晚,是家家已故的亲人从阴间回到人间,访问在世亲人的时间。已故的亲人在阴间归阎罗王管辖,这阎罗王是人间贪官的翻版,死人到了阴间,第一件事就是向阎罗王报到,同时向阎罗王送礼行贿,他才给你安排阴间的平静生活。如果没有向他送礼行贿,他便有意刁难你,折磨你,譬如把你放进油锅里炸,把你放在钉板上躺着,血流不止!已故的亲人在阴间的钱化光了,允许在阴历七月半的夜晚回到亲人身边,索要些纸钱,拿回去献给阎罗王,才能继续有平安日子过。

         所以每年的阴历七月半夜晚,是烧纸钱给已故亲人之夜。

         这纸钱是一张张正方形约8×8 厘米的粗毛纸,用铜钱的模型,在纸上敲打出铜钱的印痕,代表阴间通用的铜钱。当晚由大人手拿大把的纸钱,付之一炬,纸钱烧成了纸灰,夜晚的冷风吹过来,把纸钱灰吹散了,无影无踪,算是被已故的亲人拿走了。

        大人们烧纸钱的时候,也分给儿童许多纸钱烧,儿童不象大人那样,拿到纸钱就烧,而是利用纸钱玩许多摆设的图案游戏。

        摆设的方法是,先把纸钱对折成字形,放到地面上,再把另一张对折纸钱的约四分之一,骑在前面纸钱的后半背上,一张接一张,犹如多米诺骨牌一样摆放,大家发挥想象力,创意佈局。

        连接起来的纸钱道路,或直线走,或蛇形蜿蜒,或在道路中间用纸钱架起一座桥梁,或立起一个路亭之类。末了,建起一座大房子,这房子是用大量纸钱层层堆叠起来的,有点像金字塔。堆放完毕,对着自己的创作,欣赏一番,最后,才依依不捨地在道路的起点处点火,眼看火舌循着自己铺设的道路,慢慢地曼延燃烧,当火舌烧完了道路、桥梁,路亭,到达大房子时,火焰突然膨胀上升,达到高潮,最后只剩下一堆灰烬,一切归于静寂。忽然黑暗中吹过来一阵海风,把灰烬席卷一空,不知所终,这是逝去的亲人来取走纸钱了。

        现在回顾,觉得这些风俗不宜简单地视之为迷信,不屑一顾。

       从民俗文化的角度看,它有合情合理的一面。

       西方人悼念先人,是到先人的公共墓葬地上,献上鲜花,致悼辞,悼念毕,就结束了。这是单向的悼念,死者没有回应。而中国式的七月半鬼节,焚烧纸钱,让想象中的已故亲人出来领取纸钱,永远保持生人同已故亲人的精神联系,显得富有人情味。

        故我以为这种不切断生人与已故亲人的精神情结,最好不要简单化地斥之为迷信,要从民俗学的角度,给予理解。何况实际上这种风俗随着时代的发展,早已无形中消失了。只有我这样的老叟,用文字复述一次,让它再延长一段时期,充作民俗学资料,供后人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