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修齡 最難忘懷是甌柑
 

   我出生在1920年,我的童年和青年时期是在故乡温州度过的,温州在历史上即以盛产瓯柑著名。最近有机会看到中国柑橘博物館的陈列纲要,內中当然有瓯柑一项,勾起我童年生活时期充满着对瓯柑的深刻印象和美好记忆。

    我儿童时的温州,基本上还保留北宋永嘉承议郎杨蟠所形容的:“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帏绕画楼。…”一街一河,前街后河,街道和河道交织如棋盘,每逢清明扫墓的时候,我跟着父亲哥哥携带祭品,从家门口坐上小船出城,直划到远郊的坟山上祭扫。小船在城外的河道上或直前或转弯,一路划去,两边都是稻田油菜花盛开的金黄色“织锦”,穿插着大片大片緑油油的越冬瓯柑林,深绿和金黄的交织,浓浓的菜花香和清淡的河水气味,真令人心旷神怡!看着这一片片柑园,心里知道现在柑树正在开花,要吃瓯柑,还得等到下半年呢。

    温州这些成片的柑园,早在八百多年前的《永嘉橘录》(1178年)中即已有记载,这书是南宋永嘉知府韩彦直所撰,书中收录了当时栽培的柑橘品种一共27个,其中以泥山产的乳柑为第一,说乳柑最适宜在斥鹵之地的涂泥种植,品质最好,至今仍然如此。

    秋天,瓯柑上市了,温州当时与外界的交通很不发达,瓯江上游去青田、丽水、金华到杭州的公路还没有开通,去杭州要坐海轮去上海,转坐火车去杭州。所以大量的瓯柑上市,供大于求,价格十分便宜,人们除了吃瓯柑的果实,更方便的是喝瓯柑的汁,天天街上有小贩肩挑两大桶的柑汁叫卖,即时供应鲜柑汁,一枚銅元一大杯,货真价实的新鮮解渴又营养丰富的享受!岂是现在的品类繁多,包裝漂亮的种种饮料,无端添加许多色素、防腐剂所可比拟。那时还没有鈔票,是采用银元制,一枚银元兑换10个银角子,一个银角子兑10枚铜元(温州话叫铜板),一个铜板兑10个铜钱。一个铜板约相当于现在的一角人民幣吧。

    我的父亲是从事手工业的铜匠,在没有搪瓷、玻璃、塑料等的日常生活必须的器皿之前,铜器是日常生活的重要器皿。手工製作的铜茶壶、铜面盆、铜烘炉、铜水壶等是日常生活必需品。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手工做好的这些铜器的毛胚,需要用柑汁浸泡一段时间,才可以继续加工为成品。所以每逢柑汁上市,我家必购买两大水缸的柑汁,把这些铜器的毛胚浸泡在柑汁里,经过好长一段时间,然后再取出冲洗加工。在柑汁买到,倒进大水缸,铜器毛胚尚未投入浸泡时,是我放开肚皮大喝柑汁的时光,这也是我儿童时所独有的享受。

    瓯柑有个特点,是温州人吃惯了喜爱的优点,也是非温州人初尝即不喜欢的缺点,就是它那带点酸溜又有点苦口的味道,这也是瓯柑未能扩大销售面的限制因子。据説它有祛热生津、化痰止咳、清热解毒的功效。我自从1949年定居杭州以来,每逢秋天大批柑橘上市,水果店里摆满了各种柑橘,就是不见瓯柑,原因即是杭州人不欣赏瓯柑带苦的味道。口里吃着其它地方产的柑橘水果,心理想念着的则是故乡的瓯柑!对瓯柑思念感情之深,我自己也觉得奇怪。现在,由于市场繁荣,瓯柑并不甘心局限于温州地区销售,开始从包裝上改进,可以远距离运输供应,最近我收到友人送给我的几箱瓯柑,久别重逄,喜出望外,每餐后吃一个,真是大快朵颐,一下子沉醉于儿时吃瓯柑的回忆之中。

    瓯柑还有个特性,即非常耐久藏,一直可以贮藏至次年的端午节,还鮮艷如新,所以民间有“重五瓯柑胜羚羊”之说。

    1972年时,一次偶然的场合,我看到一幅摄影作品,拍的是温州至瑞安的塘河岸边的风光,镜头所及,尽是柑园和稻田,以及温瑞间富有地方特色的白象塔,思乡的感情顿时大作,不会作诗的我,也写下了一首七律,现将它抄录如下,作为本文的结束:

 

        題摄影作品“江南春色”  1972年春     

        

          塘河春雨初霁天,1  山色青青接水田。

          古塔玲珑瞰四野,2  航船迤逦驶河边。3

          越冬柑园枝叶翠,  新播秧田苖色鲜。

          处处春光催人紧,  农时莫误夺丰年。    

     

注:1,霁,雨初止也。2,古塔,温瑞塘河间的白象塔。

         3, 迤逦,音移里,连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