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 时 抱 佛 脚
游修龄
国际水稻研究所负责一个定期轮流召开的国际水稻会议,这个会议预定2002
年轮到在中国召开,中国当然事先就开始准备起来。2002年的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工程学院负责筹备,初步的计划内容是会议将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稻米国际贸易,另一部分是水稻科研成就。国际水稻研究所的专家来中国审查会议的筹备情况时,提了一点意见,说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种植国,又具有悠久的稻文化历史和宝贵的经验遗产,为什么会议没有安排一个中国稻文化历史遗产陈列部分,以便给与会的代表们一个很难得的了解中国稻文化的机会,这是在其他国家召开所无法体现的。于是会议的筹备临时抱佛脚,连忙请中国水稻研究所派员负责筹备有关水稻文化遗产的展览内容。中国水稻研究所是中国农科院的直属单位,“国际水稻会议”顾名思义,应该指派中国水稻所的有关人员参与,可是筹备时却把它排除在外,现在碰到外国人提了意见,就马上采纳行动。听了这则消息,不禁令人感慨万千。中国有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和稻文化遗产,难道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要待外国人提醒?决不如此,我们的问题是不知道自己历史的人果然不少,可怕的是那些知道的人自己看不起自己,总以为现在追趕现代化都来不及,还提那些过时的老东西干什么!如果否定到厎也就罢了,偏偏一旦碰到外国人提出来,就突然间觉得重要起来,临时抱佛脚,采取紧急措施,补上一课。相信会议过后,又会一切照旧。这种对传统文化的虛无主义和临时抱佛脚的态度,并不限于水稻,类似的皆然,已经成为一种顽疾。
记得中国水稻研究所成立之初,我曾向所的领导建议,唯一的国家级水稻研究所,除了集中人才研究现代水稻科学以外,可以考虑附设一个小型的水稻历史文化研究室,包括建立一个稻文化陈列室,收集全国各地民间稻作生産的农具、农产品加工、稻农家庭生活等的实物,图片、录像资料等,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加以分门别类的陈列介绍,因为再过一段时间,这些实物将无处可寻,永远消失了。当然这个建议的致命点是只有经费支出,没有经济收入,离现实太远,虽然领导没有明确拒绝,但提不上日程,自然也就不了了之。如果当时接纳了这建议,慢慢筹备起来,相信至今一定大有可观。不光是这次的国际水稻会议不必临时抱佛脚,就是平时也可以接待国内外专家人士参观。其所起到的文化交流作用,岂是经济收益所能表示。反正文化的事一旦边縁化,发言就软弱无力了。
这使我想起日本学者渡部武先生,他多次老远跑到四川、云南,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调查、拍摄、度量、绘制少数民族现在还在使用、但很快即将消失的农具,有时他的夫人也不辞辛劳,跟着渡部先生,做他的助長。他们回国后,整理出版了专著,赠送给我,使我久久心潮起伏,难以平静。我们整天讲市场经济,评估你的科研成果有那些经济效益?却让他们越俎代庖,抢救我们、也是世界的文化遗产!
我们几时才能从临时抱佛脚的習慣中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