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 诞 节 和 树 神 崇 拜

 修  龄

    圣诞节(12 月25 日)是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圣经》里没有记载耶稣的生日,12 月25日原本是罗马帝国奉行的太阳神生日,公元336 年罗马教会把12 月25 日定为耶稣生日。为什么以12 月25 日为太阳生日呢?在北半球,经历了漫长的冬季昼短夜长的日子以后,到12 月25 这一天,太阳开始提早出现于地平线,此后白昼渐长,黑夜渐短,意味着大地回春,生命苏醒,以这一天为太阳生日是最确切不过了。耶稣的精神像太阳那样光芒永生,把这一天定为 耶稣生日,是西式的“天人合一”,所以为 后来多数教会所接受,沿袭至今。
    庆祝圣诞节必须有圣诞树,一般都用杉树或柏树苗,这些常靑树在冬天也不凋谢,是生命不朽的象征。圣诞节为什么要有圣诞树? 耶稣的十字架又代表什么?追溯起来都和原始社会的树神崇拜有关。森林是人类的母亲,在农业发明之前,人们栖居在森林里,从小孩开始,就知道树木的开花结实,采集树木的果实为食。太阳是万物之母,森林是衣食之源,崇拜太阳和崇拜森林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不可分离,所以森林被尊为“生命之树”。
    生命之树是抽象的概念,怎样表达是个复杂的问题,古代从希腊到埃及、印度、中国,各有各的表达方式,但其精神是一样的。古希腊罗马民间的生命之树是两条主枝呈“8”字形交盘而上,通天通阳。 耶稣十字架的原形,就是宇宙通天通阳的生命树,“I ”是中轴线和太阳符“+”的组合。后世不断加以创造丰富,如法国安尼斯壁画的基督十字架,中心轴是生命之树,它札根于地狱火焰之中,上达于北极星,主杆部分是耶稣誕生,既是十字架的象征,也是圣诞树的象征。
    在苏末尔文化(公元前 43 世纪)中,蛇具有象征通天的力量,双蛇相交呈“8”字形、由地通天而上。它向西传播,影响到欧洲的十字形生命树,向东传播,就是中国古代蛇身人形的伏羲和女娲的双蛇相交。双蛇相交也可作横卧“∞”狀,象征生命繁衍的宇宙力量,法国罗浮宫藏有苏末尔·特洛·杜杜(Dudu)横卧的“∞”狀护面版(公元前3000年)。现今数学上无限大的符号“∞”,和双蛇横卧 不谋而合,是有一定的继承启发关系。
    汉字的“花”和“華”(华)意义相通,植物之华和与太阳之华合一为“太阳花”。所谓“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中华民族的“中华,就是宇宙中心永生不灭的太阳。
    圣诞节为什么出了个圣诞老人?圣诞老人“圣·尼古拉斯”( Sanint  Nicholas ) 本是第四世纪小亚细亚每拉城的主教,他为人仁慈,死后在欧洲被奉为爱护儿童之神,相传每当耶稣圣诞节的前夕,尼古拉斯从北方乘坐鹿橇而来,从烟囱进入各家,分送礼物给儿童。看来那时的圣诞老人还没有与儿童见面,礼物是父母亲为儿童准备的。为什么说尼古拉斯从北方乘鹿橇而来呢?因为最初是富有森林的北欧三国人民把小树帯回家里过圣诞节,后来德国王子艾伯特在圣诞树上加裝饰,王子和英国女皇维多利多亚结婚以后,英国也开始在圣诞节用树。美国的第一棵圣诞节树是美国独立战争时的军人海西帯进来的。稍后,德国的移民把欧洲的这个传统风俗在美国普及开来,荷兰人到纽约,把尼古拉斯的传统帯到美国,称为圣·尼古拉斯,后又误传为圣·克劳斯(Santa  Claus),中译“圣诞老人”,音义兼顾,十分贴切。圣诞树挂上许多花彩和礼品,这些都是迟至十八世纪才盛行于欧洲,以后再传到美洲。圣诞老人的服装白帽、毛边红衣是1863 年美国人Tomas Nast 所绘,流行世界。
    树神崇拜是世界性的现象,中国自古以来,富有树神崇拜的传统,中国的冬至节(约12月22 前后)所谓“冬至之日,一阳自地而升。”相当于西方的 12 月25 日, 南宋时的杭州很重视冬至:“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祖先…庆贺往来,一如年节。”(《东京梦华录》)树神崇拜都有一定的树种,如古代华夏族是“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现今云南纳西族祭天时以黄栗代表天神和天妻,竖立祭坛左右,中间用柏木,代表帝王。树神崇拜在中国各地非常普遍,内容也极其多样性,精神则相似。广西壮族信奉榕树,认为榕树根深叶茂,象征子孙繁衍昌盛。云南彛族每年举行祭龙大会,都要选择两棵高大栗树,象征雌龙和雄龙,并举行人龙交配仪式,不育的妇女,向古树祭拜,相传就能怀孕得子。浙江临安、丽水等县流行小孩拜“树干爹”和“树干娘”,被认定的树干爹和干娘,做父母的即把这树视同亲戚,逢年过节要前往祭拜,平时要为这树疏枝、松土、施肥,严禁砍伐损害。
    欧洲自古至今是个多民族、多国家的大陆,何以树神崇拜却会逐渐统一于圣诞树的仪式?中国从秦汉至今历来是汉族为主、统一的多民族大国,何以树神崇拜始终分散于各地,自生自灭,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树神节日?其原因显然与宗教密切有关。欧洲的基督 耶稣是跨越民族和国界的,是宗教的力量把树神和耶稣信仰合二为一。工业革命以后,宗教始终为资本主义的扩张而提供精神力量,使得圣诞节也随之传遍世界。孔子就不信鬼神,季路问孔子鬼神的事,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樊迟问知识的事,孔子回答:“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儒家提倡的是“三纲”(君臣、父子、夫妇);及“五常”(仁、义、礼、智、信。)没有宗教立足的余地。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最大节日是春节,三代、四代同堂,阖家人团圆欢聚,共享天伦之乐。市场经济之下,则是小家庭为中心,圣诞节和商业消费密切结合,热闹异常,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圣诞节在中国(超越宗教)也受到城市家庭、特别是青少年的欢迎,成为富有诱惑、难以抗拒的时尚。
    此文已刊《深圳特区报》2000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