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适从

游修龄

现代人的生活保健知识是通过书籍、报刊、广播电视、专家讲座等的宣传获得的,这些知识具有很大的权威性。的确,你如果不相信这些教导,你还有什么其他更科学的来源和依据?
遗憾的是,这类保健的教导,往往截然相反,令人无所适从。
以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叶为例,现在到处宣传绿茶有抗癌、美容、减舥、降血圧等的功效,不仅适宜于中老年饮用,也还适宜于青少年。因为现在的青少年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食品,不但已经满足,甚至还过剩,非常需要通过饮茶,净化消化道微生物,促进蛋白质消化,调节脂肪代谢,排除多余残留物,防止肥胖,保护内脏器官的健康运作等功效。
历史上和现今不少地区除了喝茶水外,还把茶叶也吃下去,典型的如客家的擂茶,是在茶叶之外再加入米、芝麻、黄豆、花生、盐及桔皮等,有时也加些青草药。原料备好以后,放到擂钵里,用擂持不断擂转,把原料擂成酱状茶泥,冲入滚水,便成为擂茶。通常最简单的是煮茶粥,或茶饭,把茶叶和米饭都吃下去。杭州楼外楼有个名菜“龙井虾仁”,是把龙井茶叶同虾仁炒在一起,碧绿衬嫩白,光是看色,即令人垂涏。近来,为了发扬传统的茶文化,不光是提倡饮茶,还提倡把茶叶也吃下去,并给予新的科学解释:说只喝茶水是一种浪费,因为茶叶的营养包括水溶性和脂溶性两部分,水溶性的营养有儿茶素、维生素C、氨基酸等;脂溶性的营养有维生素E、胡萝卜素、膳食纤维、矿物质、叶绿素和一部分儿茶素,所以只喝茶水不吃茶叶是很大的浪费。
可是另一些文章却指出,喝茶不宜把茶叶也吃下去。因为现在的茶叶经检查,一是含铅超标,二是DDT等农药残留量过高。喝茶汤是安全的,把茶叶吃下去就不好了。含铅超标是汽车造的孽,含农药超标则由于茶园过量的施用农药。杭州的龙井茶享誉国内外,沿龙井村的公路两旁,茶农家家开茶馆,早、中、晚慕名而来品茶、兼吃农家饭的游人,络绎不绝,每家年收入逾50万元,公路边的小汽车排成长龙,其排放的含铅废气,积聚、徘徊在茶园上空,导致茶叶含铅量超标,说白了一点也不足为奇。
一方面提倡喝茶最好兼吃茶叶,一方面警告喝茶不要吃茶叶。没有看到过警告的人于是大吃茶叶,自以为有益于健康。看到过警告的人,想进一步了解:到厎吃茶叶的好处和害处相比,那个是主要的?没有人出来解答,令人无所适从!
更有趣的是番薯(甘薯)命运的变化。
番薯自从明朝传入沿海各省以后,很快在山区普遍种植,但在水稻区,番薯始终被认为是粗粮,穷人的粮食。1943、44年抗战的后期,为了躱避日本侵略军的进逼,我们学校迁到浙江南部的泰顺乡下司前乡落脚,那里是真正的穷苦乡村,我们每天的膳食是番薯丝代米饭,没有任何下饭的菜蔬,只有一点炒米粉丝,算是下饭的菜了。有时改善生活,在番薯丝中加入一点糙米,算是最好的享受了。大家都特别担心营养不足,又毫无办法。希望摆脱吃番薯的一天快点到来,那将是多么幸福的生活!
建国以后,天天吃大米了,从此告别了番薯,艰苦的日子过去了,番薯的粗粮身份仍然不变,市场上按毎四斤番薯折一斤大米作价。吃番薯意味着吃苦、营养不足的观念深入人心。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条件迅速改善,特别是粮食供应充足,品种繁多,与此同时,鱼肉蛋等动物性副食大量投放市场,人们营养水平提高的同时,紧跟着带来一系列营养过剩和营养失调的问题。
想不到在这个新形势下,番薯这个过去穷人的粗粮竟脱颖而出,受到意料不到的青睐。
越来越多的报道纷纷替甘薯评功摆好,说甘薯养分平衡、营养价值不低于稻米、面粉啦;说甘薯除含有丰富的淀粉和可溶性糖之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酸、多种维生素、氨基酸以及钙、磷、铁等无机盐类,在具有防癌保健作用的12 种蔬菜中,位居第一啦;说甘薯的茎尖嫩叶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可食性纤维和可溶性无氧化物质,并有益于减肥,健美和健身防癌等作用啦;有延缓衰老,预防消化道、心脑血管的疾病效果较高啦;说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更把甘薯视为营养平衡而全面的保健食品,从而掀起一股“食用甘薯热”啦……等等,可以汇总成一部甘薯保健全书。于是甘薯的身价也大涨,在菜市场里卖八九角一斤,大米也不过一元多,过去四斤甘薯折一斤大米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看了这些新发现,新报道,回想我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里,在乡下一天三餐所吃的番薯丝饭,竟是最富营养的食物,对我的健康防病曾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甘薯有这么多的营养优点,嗅觉敏捷的商家不会错过这个大好机会,推出炸薯条,颜色金黄可爱,吃起来香甜可口,非常开胃,成为时尙小吃,摆满了杂货店和超市的货架。
可是报道又接踵而来,说麦当劳和肯德基的炸薯条(其实还有其他烤制食品)存在丙烯酰胺,丙烯酰胺是生产聚丙烯酰胺的原料,用于污水净化等工业用途。淀粉类食品如炸薯条在高温(>120℃)烹调下,容易产生丙烯酰胺。椐动物饲养试验的结果,丙烯酰胺是一种可能致癌物。因而炸薯条一变而获得“垃圾食品”的称号。我国卫生部(2005/4/13)第4号公告也指出高温加工的薯类油炸食品,其丙烯酰胺平均含量高出谷类油炸食品4倍,长期低剂量接触,有潜在致癌的危害。
再举婴儿的哺乳为例,现代的双职工,工作和生活的节凑越来越快,女方产下婴儿,缺乏稳定的哺乳条件,不得不依赖牛乳、奶粉、米粥等代替母乳。保健医师总是奉劝尽可能用母乳哺育婴儿。因为母乳的优点实在太多了:母乳的营养齐全,能同步配合婴儿发育的需要;永远新鮮;不存在变质问题。牛乳的成分没有母乳理想,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腹泻等缺点。其实,万千年来,人类本来就是靠母乳育儿的,只是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才发生母乳育儿的矛盾。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的不断深化,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污染也日趋严重。DDT 是早已禁止使用并停止生产的农药,但它的残留已经遍及江河海洋,并通过食物链富集,进入人体。成年人的身体里含DDT,受影响的只限于成年人本身,但哺乳妇女含DDT,会通过哺乳,转移到婴儿体內,为什么宣传母乳优越性的文章,都没有提及?
据美国《环境科学和技术》2005第1期的报道,美国妇女母乳中除已知含有DDT及其他污染剂外,最近还发现含有高氯酸盐。饮水中发现高氯酸盐是1990年末的事,现在发现它竟进入母乳,这是同高氯酸盐的污染源增加有关。高氯酸盐在自然界土壤中的含量很低,不影响人体的安全。高氯酸盐在发射卫星和航天火箭的燃料中的含量则很高。火箭燃料是人造的,发射次数越多,需要制造消耗的固体燃料也越多,卫星和航天火箭发射后,大量的高氯酸盐便扩散开来,成为新的污染源。于是,母乳里除 DDT 及其他污染剂以外,又多了高氯酸盐这位人类自己请来的不速之客。
美国对18个州女性的36份母乳样品和超市中购买的47份牛乳样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母乳中高氯酸盐的平均浓度为每升10.5 毫克,而每升牛乳中高氯酸盐的含量只有母乳的五分之一,即2.1毫克。
如果一个体重为四公斤(4000克)的婴儿,每天喝0.7升的母乳,而这位母乳中的高氯酸盐含量为毎升10.5毫克,就意味着这名婴儿每公斤体重摄入 1.8 毫的高氯酸盐。超过了美国环境保护署许可的高氯酸盐摄入阀值每天每公斤体重 0.7 毫克的一倍多。这个分析结果,岂不成了婴儿还是吃牛乳比喂母乳好?虽然报道中没有这样说。
高氯酸盐分子与碘分子形狀相似,高氯酸盐能阻碍碘进入母乳,干扰碘激素的产生,而碘对于神經系统的发育极其重要,因而导致胎儿和儿童的精神发育迟缓。
高氯酸盐会随着大气和水循环遍及全球,当然不会只限于美国,其他国家恐怕也会有同样的情况,只不过未见报道罢了。
类似的例子还真不少,如苹果、葡萄、蕃茄、黄瓜等,宣传营养价值好的,建议你连皮吃最好,说皮里的某些营养成分远比肉里多;警告你不要连皮吃的,说皮里的农药残余最多,吃了对身体有害无益,又令人无所适从!
总之,凡是警告你不要吃的,都是人类自己制造出来的麻烦,凡是几千年来一直都在吃的,本来就是健康的食物,一旦宣布不能吃、不要吃,教人无所适从,都是人为的造孽!正是:食物贵天然,人为干扰之;正反都不是,折腾到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