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曲水流觞”的一张照片说起

游修龄

    友人赠送我一本2009年12月《中国新闻》纪念辉煌六十年特刊的书法专辑。打开第2--3页是一张大幅的彩色照片,拍摄的场面是1987年在浙江绍兴举行的“首届中日42人兰亭笔会·曲水流觞”活动,中方和日方各21位书法家。他们分坐在溪水流过的左右两侧,每位书法家都手持一支毛笔,膝盖上铺一张纸,彼此都作沉思,醖釀诗句的表情。周围站满了看热闹的游客观众们。图片旁的说明文字着重指出,大书法家启功及沙孟海也在其中。看了这輻照片,引起了笔者对有关曲水流觞故事的回顾,及对这个现代版的曲水流觞的一点感想。
    “曲水流觞”的故事源于东晋王羲之主持的“兰亭修褉”活动,这个音xi的禊字,应是示旁从契,因电脑字库里只有衣旁之禊,(衣旁之褉,指短袄),只好借用。褉(xi)是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祭祀仪式,籍以消除“妖邪”的活动。当然并非局限于绍兴兰亭。日本民间也有这种活动,不过他们是在海边举行。兰亭修褉故事早已传入日本,所以这次邀请日方书法家一起参加。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上巳日,王羲之与太原孫绰、陈郡谢安、僧支遁及儿子王凝之、徽之等四十二人,举行修禊之会于绍兴兰亭。大家赋诗共计三十七首,由羲之评点,最后写出这次修禊的总结《兰亭序》。
    绍兴兰亭山区,风景极佳,正如《兰亭序》里所指出的:“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在这里举行修禊活动,真是非常理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所谓“觞”,是一种带两翼的酒器,将它们注满酒,随着弯弯曲曲的涧水,漂流而下,有两翼保持平衡,不会倾倒,流到每人面前,很容易用手拿起,若只有一个把柄,很不方便,真是巧妙之至。
    特别要指出的是,每个人取到觞之后,接着便“一觞一咏”,就是说,拿到觞时,并不象现代人那样,比爽气,一饮而尽,大呼“干杯”!而是要边飮酒,边咏诗句,畅叙幽情。
    比照现代版的这幅曲水流觞照片,书法家们却是人人手持毛笔,膝盖上铺一张纸,一边构思,一边书写狀,神情有点严肃,缺少轻松自然的气氛。过去的“一觞一咏”之“咏”,变成现今无声无息的执笔之“写”,古今的变化也实在太大了。
    古人咏诗,是随着脑海的运思,脱口而出,并非先要准备纸张,手持毛笔,想一句,写一句,写出来,然后吟咏。而是先吟咏,或边咏边笔录。录到纸上才有条件广泛流傳,流传的诗,仍以吟咏为主。譬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是首长诗,120句,840字,流传开来以后,有老妪夸口说,她能背诵《长恨歌》,受到人们的赞赏。其实,现今少数民族地区的“对歌”,便是典型的口咏,男女老少都会的。《诗经》也是古时候的男女、农夫、奴隶们的口咏记录。口咏虽然与没有文字有关,但有了文字之后,咏诗的传统仍旧沿袭下来。
    以苦吟诗人闻名的唐朝贾岛,他对自己一首五言律诗中的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总不满意,想改为“敲”字,又迟疑不决,以至于竟然在大街上边走边唸“僧推月下门”,“僧敲月下门”,…一路上跌跌撞撞,唸个不停,一头撞进了韩愈出行的仪仗队,对韩愈谈起这“推”与“敲”难以取捨的苦脑,韩愈替他裁决说,“推”的前提是寺门必先肯定虛掩的,夜深人静的寺门应该紧闭,只有敲门,才有人出来开门。同时,用“敲”更使这诗有静夜里发出声响的效果。于是贾岛决定改推为敲,这就是后世“推敲”一词的来源。
    参加兰亭修禊众人所咏的三十七首诗,最后都要写下来,由王羲之进行评点。那末,当时是怎样进行书写的呢?总不会象现代版照片那样,人人各持一笔一纸,还有图片上看不到而不决可少的的许多副砚台和墨吧。所幸宋明两朝都有画家曾画过《兰亭修褉图》,这里举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文徵明绘的《兰亭修褉图》为例,给我们极以大的启发。在该图里,参加修褉的人,宽衣大袍,分别或正坐或斜倚在曲水流经的旁边,他们似乎聚精会神在欣赏四周的山水风光,当然手里没有纸和笔。在图的背景林竹处,有一个用茅草铺屋顶、建立在高脚干栏之上的带走廊的楼亭,即兰亭,楼亭中间有一张长方形的矮桌,背后中央坐着一个红衣人,显然代表王羲之,矮桌的前面站着两个人,表明他们是走上楼亭里把所咏的诗写出来,交给王羲之评点的。这就很完满地解答了环坐在曲水边的嘉宾们,何以只是“一觞一咏”,没有纸笔的原因了。
    再说,王羲之当年兰亭修褉的目的,是借修禊这个节日,召集友好们到此雅集,最后总结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这次盛会原本与书法无关,只因王羲之留下的这篇《兰亭序》的书法,出类拔萃,成为愛好书法者及书法家们瞻仰、欣赏、临摹的稀世之宝。加以原序的下落不明,唐太宗千方百计想弄到《兰亭序》真迹,作为他独霸的随葬品,民间也流传着种种逸闻故事。因而《兰亭修褉》的活动,慢慢地演变为书法家们专利的纪念王羲之修褉的节日。怀念的是《兰亭序》的书法,至于《兰亭序》的内容反而退居其次了。环坐曲水边“一觞一咏”传统,虽然由书法家们继承下来,但已演变为书法家们手握笔、纸铺膝盖的镜头。至于所写的诗,据笔者所知,并非人人都是当场有感而咏,有些人是事先准备好诗作,临时装作即兴的创作。这也不好苛求,因为呤诗与书法一家的时代,业已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