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修龄

 

        春节本是中国人民传统的最重要节日,除夕的晚上,全家人团聚,吃年夜饭,谈不完的家常琐事。史无前例的“大革文化命”,除四旧,雷厉风行,一家人里,说不定父亲丈夫是右派,下乡劳动改造去了,甚至于不在人世了,子女下放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去了,…还有什么条件和心思全家吃团圓饭!除夕团聚也就名存实亡了。 

         改革开放初年,正值电视机加快普及,家家户户都有了大小不一的电视机,各省市都建立起电视台,国家级的中央人民电视台想到了在除夕之夜举办电视春节晚会,邀请各地著名艺术家,表演各自的拿手节目,向全国播放,共度春节,耳目一新,如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震动了全中国,直至海外,盛况空前,受到全国人民的欢迎,理所当然。

        央视春晚看多了,欣赏水平和胃口也提高了,难免对节目的内容品头论足,不可能再如早期那样,一边倒称赞歌颂。正如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诞生、成长、辉煌、和渐渐停滯的过程,需要回顾反省,改弦更张,注入新的力量和因素,不然,难免走下坡路,遭冷落。

        本山小品是1994年第一次上央视春晚的节目,一炮打响,从而年年少不了他的露面,从19942009年的16年里,除1994年外,连续15年,都有他的前后脚走路不平衡的身影亮相,很多 人认为这说明他具有惊人的魅力和成功,以至于传说某年春睌可能不上本山的節目,就有人要抗议。也有不少人持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观点,认为年年看他的小品(包括其他的熟悉面孔),內容创新跟不上,导致节目内容单薄化,庸俗化,显示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的不祥之兆。

         除夕晚上一般家庭平均可以收看约50个电视频道,其中80%都奉命转播央视春晚,但这种权力独播的局面带来的收视率高升,并不持久,原因是央视和媒体早在春晚之前的半年里即大肆炒作,营造声势,明星里谁将不上,谁将蝉联,本山可能不上…之类,闹得沸沸扬扬,吊起人们的胃口,蝉联15年的本山小品,是炒作成功的典型之作。等到观看后失望,反而评价一落千丈。其次,片面强调通俗,排挤精英,如梅保玖的三分钟京剧小折,特意安排在午夜12时正,好似特别重视,其实,一到午夜12时,家家户户都去户外大放鞭炮去了,收视率等于零!凡此种种,导致了年轻人和知识分子的观看人数领先剧减,许多人早已不看了。这种变化在媒体上是不评论的。据09年春晚的收视率统计,观众突出地集中于东北三省,平均收视率为 873 北方次之,北京 河北  天津为 776;山西 山东 宁夏为 682 ;甘肃内蒙古新疆为 608;陕西河南为 603;它们最低也在60以上。一旦进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便急速下降,如 安徽江苏上海 浙江为 189;湖北 湖南 江西为 160;四川 云南贵州为 165;福建广东广西 海南为 53(海南省单独为13)。

       东北三省特别高,华北也很高,是因本山小品原本是东北“土特产”,它的风情及语言,华北的观众容易接受;到了长江流域便开始大跌,到华南全无影响可言。也就是说,央视的春晚名为全国同庆共乐,实际上只限于黄河流域。

        以中国幅员之辽阔广大,光是黄河流域的垄断播出,其所带来的轰动效应和经济收益,即已经十分惊人。央视晚会巨大的广告经济收入,成为最大的名利双收垄断事业,没有竞争对手。本山小品与央视广告的利益形成“一荣俱荣”的共同体。这才是本山小品连续15年亮相的根本原因。

        一分为二地看,在央视晚会滿足于黄河流域高收视率的同时,也给长江以南的地方卫视以自力更生,发奋前进的推动力,湖南省电视台的节目收视率节节攀升,便是一个新苗头。央视自我局限于北方,也是网开一面,促进南方卫视潜力的发挥。以湖南卫视为代表的地方卫视,已初步显露出与央视较劲的能力,可以预期他们将给广大电视观众带来更自由更丰富多采的荧屏欣赏。

          末了,再就本山小品创作的问题,噜苏几句。

         最近看到曾庆瑞教授与赵本山的一场对话报道,源于曾教授应邀对本山的电视剧《乡村爱情故事》的内容,提些改进建议,曾教授的主要意见是,该电视剧的人物形象不够典型,没有时代背景的群体特征。…应当依据农民生活的变化,展现他们真实的喜怒哀乐,记录他们真实的生存状态和文化心态,震撼人们的思想,感染人们的心灵。电视剧绕开真正现实生活,是一种伪现实主义。应该抓住更深层东西,敢于揭示现实生活矛盾、冲突,这样的作品才能流传下来。而《乡村爱情故事》等则通过放大人物的身体缺陷(如结巴),博得的笑声,缺少关爱和悲悯的情怀。应该追求更高尚的境界和更博大的情怀,崇高的目标和境界等。

       不料这些善意遭到本山的激烈抗议,他责问:“这位教授您熟不熟悉农村生活?农村到底什么样?您去没去过?您体验过吗?如果没有发言权的话,那考虑好再说。我来是想找一服对我有好处的药,别给我开一服药我吃了就死的,我想找一个好医生,不是假医生。…”原话甚长,不一一引用。总之,本山的斥责,体现了伟大领袖教导的“教授最愚蠢,农民最聪明”的实例。曾教授在本山的咄咄逼人的训斥下,他的苦口婆心,似乎一无是处。不过,真理总是越辩越明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没有超越的权威。

          如所众知, 不论是通俗的或高雅的作品,都有精华和糟粕的两面性,这是人性本来就有两面性的反映。创作戏曲的出发点,应该是发扬精华、优秀的一面,克服庸俗、低级的另一面。本山小品的致命缺点是,糟粕精华混同不分,还自以为最了解农村,以此教训曾教授,恰恰收到相反的效果。

        与精华糟粕密切相关的是普及和提高的问题,一切戏曲的生存和发展,都是在普及中提高,提高下普及,两者互相促进,互为因果。京剧就是提高地方戏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样,地方戏曲受到京剧的影响。也不断有所提高。曾教授对《乡村爱情故事》所提的意见,是忠告在普及的大好形势下,不要忽视了提高,却遭到严词拒绝,不禁使人想起《庄子》“夏虫不可以语于冰也”的通俗比喻。

        但是,把精华与糟粕不分,普及与提高对立都归咎于本山,也是极大的不公平和错误。因为这些都发生在本山15年来红得发紫的今天,如果不是15年的持续发烧,也没有今天曾教授和本山的对话。追根溯源,问题出在“慧眼识英雄”的央视导演身上,是导演看中了本山小品,给予高度肯定,作为春晚的“重磅”节目,推薦给广大观众。如果他不持续15年选择本山小品,也就没有今天曾教授和本山的对话。央视导演的文化水平远高于本山,他既然全盘肯定本山的小品,说明他在对待精华与糟粕,普及和提高的问题上比本山还要糊涂。

         话又说回来,把本山小品的问题推到导演身上,也是不公平的,只要看导演推出的本山小品,受到数以亿计的广大观众的喜爱,并且持续15年发烧不退,说明这种选择有它巩固的群众基础。

        这样推来推去,最后岂非把问题推到观众身上了?是的,因为事实上很多观众喜欢这样的小品,这是客观事实,是当前这个时代的选择,谁也不要怪谁。曾教授的由衷之言,在当前成了边緣化的文化呻吟,遭到本山的斥责,可以理解为时代的悲哀。

        《阿Q正传》创作于  1921-22年,距今近90年了,鲁迅先生若地下有知,肯定不希望后人还将庆祝《阿Q正传》诞生百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