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 忘 的 温 州 唱 词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

                   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争说蔡中郎

                    (诗题《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

      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当年出任瑞安主簿时所作,主簿相当于现今秘书的职务。八百多年前温州瑞安一带流行于民间的唱词风俗,靠这首诗得以留存至今,十分宝贵。诗中所形容的负鼓盲翁正作场的情况,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至今每一想起,还栩栩如生。诗中满村争说蔡中郎的故事,仍是我儿童时期还在听的唱词内容之一。说的是蔡中郎蔡邕考中状元后,抛弃结发妻子赵五娘,另娶牛太师之女为妻。赵五娘一路艰辛,进京寻夫,蔡邕不但不相认,还用马踏死赵五娘,结果遭天公震怒,用暴雷将他劈死。

     唱词之,在古代指通过语言,表达細緻的情感,加上音乐的唱和,故称为唱词

     1920年代的温州,街道都很狭小,每逢夏天的夜晚,家家户户都把竹榻竹椅移到街心乘风涼,小孩子们听大人谈天说地,特别是讲鬼怪的故事,又爱听又害怕,紧靠在老人怀里,这时往往从街上那一头走过来一位用竹竽探路的盲人,他的肩上挂着一个长长的沉甸甸的圆筒形麻袋,那里面有一个扁圆形的手鼓,和一架长方形的敲琴,还有一副打拍子的木板,及一支比筷子稍长的竹棒,兼作敲琴和击鼓之用。他走到人多处,大人们会招呼他,问他能唱什么词曲?他即回答一些常见的節目如方卿见姑祭塔之类,稍微作些讨价还价,通常是几个铜元或一碗米。接着就端给他一把椅子,让他坐下来表演。于是他从麻袋里取出上述两样乐器,摆在膝盖前面,左手拿节拍板,右手拿竹棒,开始演唱起来:“姑爺呀,有道是十指尖尖有长短,山林树木有高低…,海水有情人无情,知人知面不知心!…”这些警句,小孩子当时不懂,居然现在还记得,也更懂了。

    唱詞进行中,一般用击鼓加重语气,制造故事的气氛;用敲琴的乐音抒发感情。每唱一句,敲一个小过门,左手打拍子。这使我想起,京剧和地方戏中也都是唱词与小过门相间进行,莫非它们都源自这古老的唱词?敲琴上的十多根牛筋,只能敲击出宫、商、角、徵、羽的五音階,即半音階(do,le,mi,so,la)还没有进入包含两个半音階(fasi)的全音階阶段。但是场面大的唱词敲琴,已经知道使用全音階了。

     以上是小规模的唱词,另有一种大型的唱词,则隆重丰富得多。大型的唱词一唱就要七八天,都是整部的故事,如方卿见姑爺琵琶记等。事先贴出演唱節目的吿示,请的什么人。到时候要在演唱固定点搭一个小平台,上面放长桌子,坐椅等。听众要自带凳子坐着听,还要邀請亲朋好友一起听。非常隆重热闹。

    1920年代以前,城里的街道象五马街那样,都很狹窄,左邻右舍的来往都很密切,夏天晚上乘涼,家家老少聚集一起,谈天说地,盲人的唱词正好增添了娱乐的内容,受到欢迎。以后随着市政建设开展,马路都放寛了,在家门口乘涼的风气也渐渐消失了,唱词自然也趋向衰落。负鼓盲翁把謀生之路,转向了温州到瑞安的河轮上,或瓯江渡江的渡轮上,但因河轮和渡轮的人声嘈杂,小贩众多,不可能让你从头至尾的表演,只能简单敲唱几句,便开始向旅客讨小费,而且在轮上表演乞讨的还有其他的唱戏、唱小调等的艺人,彼此竞争也很激烈,谋生越来越困难,更接下来是公路汽车的开通,这些谋生的小艺终于退出了人们的视野,残留在年老一代的记忆里,应该写它一写,让它留存在紙张上,再延长它的曾经辉煌难忘的一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