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术 腐 败 三 角 形
永年
十六大开会期间,有政协代表提议,反对学术腐败应该提上日程了,这当然赢得与会代表和社会各界的赞同。学术腐败和经济上的贪污腐败不同,经济上的贪污腐败牵涉到的是国家经济损失和社会风气腐败;学术腐败如果任其扩散还会带来国家学术水平和全社会教育、道德文化水平的滑坡,最终要影响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拉大了与先进国家的距离,其危害性是很严重的。
学术腐败指抄袭的论文、著作,弄虚作假的科研数据,以及由此带来的名不副实的职称升级、各类奖金名不符实的颁给等等,学术腐败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部分教学、科研人员中已经司空见惯,这些丑恶的现象如再不采取有力措施,给予纠正,后果堪忧。
问题是,单纯的针对这些现象进行逐一的严厉查处,好象见虫就捉,见草就除,只能见效于一时,扶得东来西又倒,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道理很简单,学术腐败不是教研人员单干的产物,它有一定的上下左右与之相联系和相互利用的客观条件,才成为难以根治的顽症,这里杜撰一个名称,叫“学术腐败三角形”,试加
正如平面三角形由三根线构成,所谓学术腐败三角形,指科研的经费并非为科研单位所掌握,上级部门和出版社都在其中占有一定的份额,所以教研人员只是三角形的一条边,有权审批科研项目和经费的上级主管部门是第二条边,科研论文和著作赖以出版的出版社是第三条边。这三条线构成的三角形,通常是不等边三角形,教研是长的一边,领导部门次之,出版社最短。它们共同构成学术腐败三角形,其中教研人员唱主角,故成为众矢之的,隐在背后的第二第三条线却平安无恙。
科学研究的课题要事先经过课题立项申请,申请得到批准,上级才拨给经费。这是个很费时费力的过程,批准与否,在此一举,申请者无不使出浑身解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中的奥妙,讳莫如深。从偶然透露出来的一鳞半爪来看,申请人必须首先上访申批单位的有关领导和负责人,或请客,或送礼,或喝茶,席间敲定经费下达后按多少回扣反馈给审批单位,达成谅解后,再公开按正规手续办理各种申请程序,最后获得通过。这条渠道打通以后,必须善于保持利用,因为科研经费并非一次性申请,一般是老课题结束,新课题又得申请,所以在非申请的年份,也要不忘记节?BR>
如上所述,这样迂回曲折申请所得的科研经费,已经不是申请数的全额,譬如申请100万,实得70或80万,但单位的帐面收入上仍作100万。换言之,国家的科研经费,在下达到科研单位还没有开始研究之前,已经蒸发了20
%~30
%!这还不包括公关送礼等的开支,最终也从科研经费中开支。如果你是个新手,老老实实,按申请手续,照章办事,不懂得人情公关交际,跑来跑去,到头来总是因种种的原因,申请失败,而且不合格的理由不由得你不信服。申请人这种公关修养,不是与生俱來,而是反复碰了钉子以后学会的,教唆者难道在学术腐败中不占有大大一份“功劳”吗。这?BR>
学术腐败三角形中易被忽视的是出版社,没有它便不能构成三角形的第三边。论文刊登要收版面费,论著出版要收出版费(或禁而不止的书号费),这些费用都从科研经费中开支。出版单位对这两类出版物,按正规的操作,都有严格的审查手续,以保证出版物的学术质量。可是在金钱开路的诱惑下,只要放宽尺度,出版社的财源便滚滚而来,工资尽管不长,奖金却步步升高,何乐而不为!于是出现如下的怪现象,譬如副教授要申请晋升教授,或教授申请博士导师,他们可以从科研经费中拿出一笔大的数目,由出版社把他们那些不成熟的讲稿、甚至来路不明的资料,给予编辑出?BR>
以上说的是学术腐败三角形的第二第三条线,人们往往把反对学术腐败的注意力集中在教研人员的身上,忽视了还有这第二第三线条起着教唆或助纣为虐的作用。当然,首先应是教研人员本身,但是本文说的是第二第三条线,至于教研人员本身的学术腐败现象,不是本文的内容,何况报刊上口诛笔伐的人已经很多了。
200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