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乡 风 光 和 水 城 今 昔

~东方威尼斯的思考~

游修龄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进展,上海起着权威的榜样作用,外围的苏州、无锡、常州、杭州、宁波、绍兴、温州等城市,很快都陷入钢筋水泥森林之中,建築风格大同小异、“水泥匣子”彼此雷同。杭州作为南宋首都的历史遗迹,不断遭受侵蚀消失,剩下的一颗缩小了的明珠~西湖,从1999到2003连续五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都没有通过。西湖湖水又被国家环保部门评为2002年度全国城市內湖水质劣五类(武汉东湖和济南大明湖也同属劣五类)[1 ]。于是这些城市周边还没有受到钢筋水泥入侵的水乡小镇~乌镇、西塘、周庄、同里等纷纷成了江南水乡风光的旅游新景点,吸引了国內外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游览,领略难得一见的水乡风光。
游客们坐进小船,没有马达的轰鸣声,只凭船夫划桨或摇櫓,在并不宽畅的河道水面上,徐徐前进,悠哉游哉。两岸都是江南特有的黒瓦靑砖木屋楼房,前店,后作坊,人居楼上,各家门前的行道,有遮阳避雨的廊棚,保留好的,绵延数里之长,以西塘最为典型,江南雨天多,可以无伞行走。
为了吸引游客,各家门前再挂上一串串红灯笼,供应些农家小吃、工艺品之类,播放些江南丝竹,偶或有船娘唱点民歌,船夫导游讲点当地民俗民风故事,什么杨乃武和小白菜,梁山伯和祝英台之类,游客们沉醉在遥远的、却又身临其境的浪漫历史现实里,饱餐了江南水乡的风味快餐,让人们回去以后,每一想起,还回味无穷!
这种浪漫的情调和感受,对我而言,实在是“曾经沧海难为水”,勾引不起同样的心情。因为我对水乡太熟悉了,不愉快的印象充满了脑海。如果一定要讲美好的水乡景色,只有儿童时期才值得回味,只有历史记载才令人心向往之。
我所说的不愉快印象,主要是指河水的污染,在我成年以后,所坐过的水乡船,河道是以污染的居多,而且越后越甚。回忆儿童时期每年清明扫墓,父亲带领哥哥和我,从家门口坐上小船,转入主河道出水城门,一到了城外水域,水乡的风光迎面而来,河水蒸发出的水气,夹杂着油菜花香,吸入肺腑,令人感到莫可言狀的愉快。把手插进水里抚摸,有一种难以形容的亲切和温柔感。那时的温州没有自来水,城里的水井有限,城里人的饮食用水是由专门的水船划进城里,停在“埠头”,再由挑水夫一家一家挨户送水,倒入水缸的。而这水船的水,即取自城外开阔处会昌湖的湖水,会昌湖水来自西南山区三条清澈的溪水汇合而成,可见那时湖水的洁净,竟然可以作饮食用水,实非现在所能想象。
成年以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时常有机会坐河船下乡,那已经是1950~70 年代了,情况大变,坐在绍兴城的河道里,河水是黒黒的,扑面而来的风,夹带着发臭的水气,令人窒息,只能忍着快点划出城外水域,到东湖一带,才恢复了水乡风光。而这时的温州,由于城里的河道污浊不堪,只好填平,改河为路,而留下来的河道因工业发展过快,缺乏治理,仍然是又脏又黒。
说起苏州和绍兴,都是春秋时吴越两国的国都古水城,吴越两国都“以船为车,以楫为马”,两国都有舟师(即水军),史书上说“越王能江海并举以攻吴”,越的大翼船,阔一丈六,长十二丈,一艘大翼能容水军各兵种九十一人,这是今人难以想象的情景。[2 ]据统计,春秋时期的诸侯国都城约有一百四十余座,保留至今的仅剩六座:曲阜、洛阳、开封、太原、苏州和绍兴,城址仍旧位于当时原址的只有苏州和绍兴,恰恰是中国两座最古老的水城。[3]
浙南的温州则是东晋时才兴建的水城,这三座水城自从进入20世纪、特别是后半页以来,都经历了急速的变化,抚今忆昔,不禁有沧海桑田的感慨。
苏州古城周围尽是水网,水陆大约各半、海拔不到5米,故城建的设计必然要水陆兼顾。古姑苏城有八座水陆城门,城里水道和街巷匹配。改革开放以来,市区急速扩大,部分主要街道的拓宽,破坏了水城的旧貎,由于及时吸取教训,紧急煞车,将城市发展格局规划为“古城居中,东园西区”,即中间的老城区尽量保留旧貎,不再整容。城东为工业园区,城西为高新技术开发区。这个古城居中的措施,保留了大部分水道和古典园林景观,使得苏州在1997年申请古典园林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杭州则连续五年没有通过。绍兴和温州是在水城消失之后才开始发展新区,更已无法挽回了。
苏州最主要的山塘街,历史上的居民多临水而居,家家前门临街,后门临河,有踏步与水相接,便于居民的生活和交通。这种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水巷景观,配以跨水的小桥、临水的建筑、行走的小船,构成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城民居风景画!早在唐朝诗人中已为我们描述了当时的风光。如白居易离开杭州就任苏州刺史期间,有《登阊门闲望》诗,生动地描绘了苏州水城的雄伟气魄,并认为超过了杭州:“阊门四望郁苍苍,始觉州雄土俗强。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阖闾城碧铺秋草,乌雀桥红带夕阳。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曽賞钱塘嫌茂苑,今来未敢苦夸张。”[4]白居易又有《正月三日闲行》诗,描述苏州水城风光:“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緑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鸳鸯蕩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5 ] (黄鹂,坊名;乌鹊,河名。)又如杜荀鹤《送人游吴》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6 ] 苏州这种水城风光,历明清时期,基本如此,快速的改变起自二十世纪下半页,一直至今。
绍兴同样是有2500百年历史的水城,它的环境与苏州大不相同,古代的会稽坐南面北,北面是开阔扇形的水网平原,南面背靠会稽山,有山林资源之利,兼防御安全,却限制了南向发展。所以绍兴水城的风光虽然同苏州温州一样美好,城区的规模却一直比苏州、温州为小。
以前的绍兴水城,河网如织,街坊多依河分布,民居傍水而建。清·康熙《绍兴府志》载:“郡城中河道错若绘画,自通衢至委巷无不有水环之。”清光绪年间,绍兴城内仍有河道二十九条,一河一街,街随河走,桥连街路,“古城小桥多,人家尽枕河”,形成了绍兴水城的独特景观。临河的住宅多为一层或二层的穿架砖木房屋,分布在水道两侧,河道中小船穿梭其间。 临河人家大抵前街后河,前门开店营业,后门河埠进货,不依赖陆运。民居临河一侧,都有石级河埠,便于登舟和洗濯衣物。炎热的夏天,居民们坐在自家后门口,隔岸乘凉闲聊天,别有一番水城生活风光。18世纪末法国传教士格罗赛到过绍兴,曽把绍兴比作东方威尼斯。[7]
绍兴古城风貌的破坏主要始于1980年代初,那时绍兴古城尚有几百座台门,遍布全城的街河、小桥、台门和青石板路,那时还保留绍兴古水城的特征。近年来掀起一股拆除旧民居,填河改路的高潮。据报道,惨遭拆除的老字号商铺和古民居,基本上都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在拆除现场可以看到,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这些老建筑物毫无抵抗地被夷为平地。消失了的老街四周,正被新起的水泥高楼群所包围。 一些外国旅游者面对正在拆除的老房子,因语言不通,他们又是比划,又是拍照,翻译说,他们对于拆除这些古色古香的老房子,感到非常惋惜和不可理解!
绍兴人曽说水是绍兴城之魂,水是绍兴人之灵。这灵魂不得不从城区迁向城外广阔的水域安身。
近些年来,每年的春季都举行“中国绍兴水城风情旅游节”,内容包括在城东的东湖举行开幕式和文艺晚会;在城东南的大禹陵景区,举行文武百官祭礼大禹陵典礼表演活动;在城西北的柯岩风景区进行鉴湖风情游,包括坐乌篷船、龙舟竞渡、看水上社戏、鉴湖竞钓…等。[8]绍兴的水乡旅游资源的确非常丰富,不过所谓“再现东方威尼斯水城风韵”的形容,实际上已经名不符实,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为什么不干脆称“中国绍兴水乡风情旅游节”呢?道理很简单,“绍兴水城”这个祖传宝贵遗产的名声是绝对不好放棄的,这是说不出的苦衷。
对比温州,建城的历史要较苏州、绍兴为迟,但建城的规划目标~水城,则一脉相承,大同小异。记得我还是儿童的时候,温州城里的街巷和河道相匹配,大街的河道较阔,小巷则是较狭的小河。河道的那一侧是店舖或民居的后门,也有石级埠头,可以停船、取水、或洗滌杂物。小巷是一边路,一边河,路边是民居,无店舗,河侧是居民家的后门,有石级可以洗涤衣物,可说是苏州绍兴的翻版。每年端午节,各乡的龙舟,可以划进城里,沿着街河游弋,在开阔处表演競赛,这是现在难以想象的事了。
历史上温州的建城是由东晋郭璞所设计,郭璞(276一324)是个奇人,诗赋名冠当时,又是古籍经典的考证注释权威,更是中国古代的堪舆(即风水)大师。郭璞是山西闻喜人,东晋时因避战乱南下。据明·嘉靖《温州府志》记载,温州在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决定修建郡城时,恰巧郭璞客寓温州,故请他“为卜郡城。”。温州郡的城建,按风水原理,应建在瓯江北岸,坐北朝南,象现今的杭州一样。郭璞经过实地墈察,对南北两岸的土壤取样比较,发现同等容器的土壤,北岸的土轻,南岸的土重,遂决定建在南岸。这是因为北岸土壤是流水冲刷沉积下来的江塗泥而成,基础不实,承载力不大。而南岸的土壤是山区冲刷沉积的砂砾土,基础厚实,承载力强,故决定建在南岸。[9]
郭璞当时登上南岸的“西郭山”(今郭公山),“见数峰错立,狀如北斗,华盖山锁斗口,谓父老曰:若城绕山外,当骤富盛。但不免兵戈水火。城于山,则寇不入斗,可长保安逸。因城于山,号斗城。”[10]其中华盖、松台,海坛,西郭四山是北斗的“斗魁”(北斗的四颗斗星称魁),积谷,翠微、仁王三山象“斗构”(斗柄三星称构)。另外的黄土,灵官二山则是辅弼。 他又设计在城内开凿二十八口水井(现在还存有几口),象征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以解决城内人民的用水。郭璞还考虑到如果发生战争,城池被包围,断了饮水,更在城內开五个水潭,各潭与河通,最后注入瓯江。郭璞说是“城内五水配于五行,遇潦不溢”。距离郭璞七百多年后,北宋的方腊聚众起义,势不可挡,起义军三个月內接连攻陷今建德、歙县、杭州、金华、衢县、丽水六县市,但起义军挟其声威,围困温州四十余日,始终不能破城,只得撤军。[11] 到明朝嘉靖年间,倭冦屡屡侵犯我沿海今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各地,攻陷城池无数,嘉靖三十四年(1535)攻入杭州,烧毁雷峰塔。温州自嘉靖三十一年至四十二年(1552~1563)的十一年中,共六次遭受倭冦侵犯,但都未能攻入城內,只好在乡间到处抢劫虏掠。除了守城军民顽强抵抗,郭璞斗城的设计,具有科学的预见性,恐怕也有很大功劳。[12]
郭璞的设计, 构思巧妙,通过北斗、二十八宿和五行等,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兼顾军事安全,保证人民安居乐业,不愧为人居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堪舆佳作,对现代城市规划设想或许仍有借鉴意义。
在郭璞的城建基础上,经过不断发展完善,到北宋时的永嘉(即今温州),已经繁华非常,被称作小杭州。北宋温州承议郎杨蟠有咏《永嘉诗》云:“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幃绕画楼。是处有花近我笑,何时无月逐人游。西湖赏晏争标日,多少珠簾不下钩!”[13](温州城西的九山湖,又名西湖)诗中的“水如棋局分街陌”便是极好的水城街巷白描。“山似屏幃”指连接温州城的四座小山。“绕画楼”指当时民间建筑物的富丽奢华。最后两句“西湖赏晏争标日,多少珠簾不下钩。”是描写龙舟竞赛,大家闺秀都倾城而出,争看竞赛的热闹景象。
不论苏州、绍兴或温州,“水如棋局分街陌”犹如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城市居民的生活资源如粮食、鱼肉、果蔬、飮用水等,都通过河道从乡间运送入城,深入各家各户。反之,城市生产的农村日用商品以及城市消费的废物垃圾、粪肥等也通过河道运往乡间,作为有机物质返回农田。传统小农经济的这种城乡物资交流,其实质即是太阳能量的循环充分利用,对城乡来说,都不构成环境污染。现代城市规划全不考虑城乡的能量循环,所谓“抽水马桶文明”,把极大数量的人糞尿(还有有机垃圾)这些最肥沃的有机肥料全部冲入下水道,变成污染源,便是一例。
不过传统的水城设计,只能以保持一定的人口规模为前提,如果人口增长太快,城市的规模没有相应扩大,便会侵占河道造屋,垃圾废物不能及時处理送走,造成河道变狭,河水变脏,房屋密度增加,居民区显得日益拥挤,环境越来越恶化,最后不得不填河改路,失去原先的水城风光。这个退化过程,我是亲眼目睹过来的见证人。
现在的乌镇、西塘、周庄、同里等之所以还能保留水乡的风光,恐怕是它们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乡镇企业没有很大发展,还是以传统的种稻、蚕桑生产为主,环境比较清洁干净之故。同时,这一带的水乡面积甚大,水网密布,水路交通比陆路方便,容纳和净化污水的能力很强也有关系。如若过度的开发旅游,没有相应的处理环境污染废物的措施,恐怕迟早也会步其他乡镇污染的后尘。
意大利的威尼斯水城创始于公元五世纪时,远迟于春秋时的姑苏和会稽,也迟于公元4世纪时的永嘉,其作为水城的环境条件与东方水城完全不同,为什么能始终保持水城的面貌至今,这是另有原因。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亚得利亚海威尼斯湾的西北岸,波河河口外的滨海地带,是个港口城市,面积6.9平方公里。市区建立在离陆地4公里的泻湖中,泻湖是浅水海湾因湾口被泥沙淤积,隔断了和海湾的联系,湖中留有118个小岛,威尼斯市即建立在这些小岛上。由117 条水道貫通其间,市内用400 所桥梁相连,将这些岛屿联成一个整体。交通以舟代车,也有铁路和公路与陆地相通。[14]
威尼斯因为临河濒海,河道里都是海水,靠抽取地下水供应淡水,结果导致陆沉,不得不从大陆供应淡水,陆沉的问题至今未能解决。江南水乡的淡水,出门便是,好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实,杭嘉湖、宁绍温的水网因受污染及汲取地下水过量,也存在地面下沉问题。
威尼斯人由于其地理环境特点,长于航海,早期威尼斯商人便从东方贩运丝绸、香料、珠宝等转销于西欧各地,中世纪(14~15世纪)时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城市繁荣,威尼斯当时的人口已达20万,超过了20世纪早期的宁波、绍兴和温州,但威尼斯现在的人口也不过34万,500百年里只增加14万,而宁波市区人口现在已猛增至126万,温州131万,绍兴60万(2001年),这样的人口压力,不填河改路又能怎样解决。
现在的威尼斯因保留了大量精美的中世纪艺术古迹,古老的圣马可广场,大教堂等,再加上滨海浴场,是威尼斯旅游业长盛不衰的原因,而我们的水城也好,其他城市也好,对历史遗产和遗迹,总认为是过时的糟粕,“破字当头,立在其中矣”。
月亮西方圆的思想似乎根深蒂固,国內一些城市发展规划中,凡是涉及水乡风光的,一定要“言必称威尼斯”。说“水城、水街、水中乌篷、水上石桥、古纤道等构成了今天绍兴独特的景观。为此,绍兴赢得了“东方威尼斯”的美誉。”[15]。这种标题令人啼笑皆非,法国传教士格罗赛称赞绍兴,比作东方威尼斯是对的,好比有中国人到威尼斯,称赞它为“欧洲绍兴水城”一样的道理,威尼斯人总不会自诩为“欧洲绍兴水城”吧。试问:威尼斯有绍兴的乌篷船、水上石桥、古纤道吗?有大禹治水故事和大禹陵吗?有王羲之“曲水流觞”的美谈吗?有陆游游“沈园”的爱情悲剧吗?有千千万万人瞻仰不断的鲁迅故居吗?为什么要拿超越威尼斯的历史和文化内含,迟于越国两千年的“东方威尼斯”的招牌挂在自己身上,自我陶醉、自我炫耀?
海拔2400米的云南丽江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似还不够光荣,还要以东方威尼斯自居[16]。又据报载,苏宁电器集团准备投资房地产业,欲在長江北岸南京浦口区划地4530亩,兴建大型地产项目“威尼斯水城”;总投资50亿元,计划将在5─6年內全部建成云。天津也在筹划开辟一个人造的“威尼斯水城”,除了上引的以外,从网上还可以知道计划中以建设东方威尼斯为目标的有宁波、苏州、上海、桂林、厦门、青岛、无锡太湖、山东威海、武汉东西湖区…等,至于上述的水乡同里、周庄、乌镇等更是理所当然地以东方威尼斯自居。似乎不这样戴帽子,显示不出自己的身价!东方威尼斯好像麦当劳和肯德基一样,到处开张,中国到厎还将涌现多少威尼斯?现在统计还为时过早!
现在,凡是房地产业涉及高级住宅区,或主题公园、卫星城,规划內都有人工湖、配以河道环绕的临水楼房,便取名“XX威尼斯”或“威尼斯花园”、“威尼斯娱乐城”!出现这种一窝风的原因很简单,政府官员掌握土地审批权,银行握有贷款权,房地产公司懂得中国式公关,炒作楼盘开发和发展旅游业的美好前景,吸引政府规划,银行投资,从中捞取高额非法收益,暗箱操作,彼此相安无事。政府方面,拆旧建新,新楼林立,是考核政绩、仕途迁升的重要指標。
这些都是表面的现象,骨子里中国现在是以弱势国学习强势国,受到强势国居高临下的影响,自觉不自觉地有一种自卑感,自己的古老水城觉得并不光彩,说成东方的威尼斯,便马上与人家平起平坐!学习强势国是应该的,长期的方向。关键在腰骨要挺直,而腰骨挺直的前提是尊重自己的文化,深刻了解、爱护自己的文化遗产。自卑感恰恰、偏偏看不起自己的文化遗产,悲剧就在这里。住高级住宅,享受东方威尼斯式的人造优美环境,缺少的不是物质生活享受,急需治疗的是精神文化贫血症,精神文化贫血,所以对自己新造的景点,不会运思命名,只能千篇一律地称威尼斯。
当文化的价值退出人们的心灵后,推土机就上台,肆无忌惮地推倒民居、侵蝕农田、填平河道、摧残文物和古迹,剩下的就是欢呼经济效益提升,豪华庸俗、风光绮丽的“东方威尼斯”就这样到处涌现了。
2003,8,8
参 考 文 献
[1]新华社消息,《中国2002年度环境狀况公报》中有关“2002年度城市內湖水”部分。
[2]蒙文通遗著《越史丛谈》“吴越之舟师与水战”109~110 页,人民出版社,1983,北京
[3]袁亚平,江南风情浓 古城文化深———浙江省绍兴市建设旅游大市侧记《人民日报》2002,4,23日
[4]唐·白居易“登阊门闲望”,《唐诗彙评》卷中,第2157页,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杭州
[5]唐·白居易“正月三日闲行”,《唐诗彙评》卷中,第2160页,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杭州
[6]唐·杜荀鹤“送人游吴”《唐诗彙评》卷下,第2916页,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杭州
[7]越暢,江南古城看绍兴,《绍兴日报》2003,6,13
[8]水城风情旅游节,《绍兴日报》2002,4,7
[9]明·嘉靖《温州府志》卷之一,建置沿革·城池 1964 上海书店 据天一阁藏影印
[10]明·嘉靖《温州府志》卷之一,建置沿革·城池 1964 上海书店 据天一阁藏影印
[11]明·嘉靖《温州府志》卷之一,建置沿革·城池 1964 上海书店 据天一阁藏影印
[12]清·光绪八年《永嘉县志》卷八,武备志,兵制
[13]北宋·杨蟠《后永嘉百咏》,大部已佚。
[14]《中国大百科全书》光盘版1.1版,No.3 《地理学》卷,威尼斯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15]中新社 杭州 二00三年 三月二十六日电
[16]李振湘,东方威尼斯--云南丽江古城侧记, 中广网,2003-04-14, 08:2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