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悄悄的语文资源消失
游修龄
当人们讨论现代人的生活正陷入
环境污染的困境,无法摆脱时,常常怀念追思工业革命以前那种靑山绿水的优美环境,“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绿叶急低知鸟立,青萍微动觉鱼行。”、“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现代人即使天天参加旅行社,到处出游,也寻找不着,体会不到这样的境界的。
现代人面临的这种环境退化问题,还是直接可以感觉得到的,与此相应的另一种人文环境的改变,正在靜悄悄地进行,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语言资源的消失。
据第二届国际语言学专家大会的
警告,全世界约有3000多种语言将面临消失的危险。目前地球上50多亿人口,每天讲6000多种语言,由于全球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科技应用的普及化,国际通用语言的大量渗透(尤其是英語),取代了本土语言,引起本土语言的急剧消亡。这种趋势竟然是那样的疾不可挡,以至于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其中少数民族面临的语言消失尤其快。这种消亡不仅以第三世界为甚,就是发达的欧洲也有近150
种语言面临消亡。
地球上远在公元前曽有12,000种语言,到公元元年时,降至10,000种,到15世纪时减到9000种,今天只剩下6000多种!
语言的消亡似乎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历史趨向,它起因于人类相互间的接触交流,这种交流似乎并不平等,强势语言往往取代了弱势语言,不过强势语言也吸收了弱势语言的优秀成分,丰富了自己的资源。弱势语言被强势语言同化也有可能变成方言而生存下来。但是如果这种取代来势太猛,则弱势语言迟早会走向消亡,语言资源库的贮藏延续就这样逐渐减少了。
20世纪以来,世界语言面临英语的强势冲击,弱势语言毫无抵御的能力,英语挟独覇世界科技领先的絶對优势,谁不学它,谁就会遭受淘汰出局,而英语吸收其他语言的成分甚少,尤其是其他语言的历史优秀精华,
这使得其他语言的精华迅速消亡。
历史上汉唐时期中国吸收外来语言的情况就不是这样,汉语吸收了很多佛教的精华思想语言,融合进汉语之中,不经特别指出,一般人都不知道。譬如,人们常说的世界、相对、绝对、乐观、悲观、一刹那、乐极生悲、极乐世界、悲天悯人、昙花一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都来自佛教梵语。
对比现在,由于外来词众多,来势凶猛,不容你好好吸收消化,就被廹囫囵吞枣,照搬发音。先是产生了日英夹杂的日文,接着是中英夹杂的中文,进一步干脆不如放弃母语,直接使用英语!特别在电脑类书籍中,英语的夹杂已经到了不中不西、又中又西,似懂非懂、其实不懂的地步。现在做父母的,并不在乎子女的汉语学得如何,而是千方百计加强儿童英语的学习,有钱的干脆从小就送到国外学习,只要在美国读到小学毕业,就已完全变成美国人,完全不同于过去的留学生是在深厚的汉语基础上精通外语。恐怕很难指望以后还会有辜鸿铭、胡适之、林语堂、陈寅恪、钱钟书一类的学贯中西的人才?
语言的消失不光是语种数量的减少问题,更为严重的是该语言所负载的文化资源的一去不复返。
每一种语言都负载着它独有的精神文化遗产,包括诸如口传历史,神话故事,生产经验,精神信仰,宇宙观,人生观,生命起源解释,诗歌艺术……等等,都随同从地球上永远消失了。所以这种损失是无法用数字或文字表达的,因为你还不知道它有那些内容,它就已先我们而去了。 2004-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