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和雅典的译名

游修龄

奥运会期间,我一直为“希腊”和“雅典”这两个地名的外语中译纳闷,因为电视屏幕上打出的英文,希腊作Greece, 雅典作 Athens 。 而普通话“希腊”同Greece 的音对不上号;普通话“雅典”也与Athens 相去十万八千里。正因如此,曾有人误把Greece 译成“格里斯”, 成了翻译笑话。
其实,正确的标志,电视屏幕上的希腊应该作“Hellas”,便和希腊的音对应了。英语称希腊为Greece ,若是希腊语,应称Hellas 。同样,Hellenes 是指希腊人,英语则称希腊人为Greek,Greek也可指希腊语。英语的Greece 来自拉丁语 Graecia ,拉丁语Graecia来自希腊语Greek 。希腊语称 Hellenes Greece。这是Greece 和 Hellas 的语源关系。
现在以Greece 为国际通行的希腊共和国国名,以希腊的地理位置所在地~巴尔干半岛南端,称Hellas 。Greece 是国名,Hellas 是地理名,两者并不矛盾。只不过译成中文后,希腊和Greece 不对应罢了。
Athens 译“雅典”,前面的“A”译“雅”勉强可以,后面的 thens 和“典”怎么也联系不上。英语 Athens 来自拉丁语 Athenae ,拉丁语 Athenae 来自希腊语 Athenai,此字常用多数,故英语也作Athens 。
希腊半岛东南部临海一面及其背后的大片内陆,作为地理名称,古希腊称Attica ,从Attica 派生的Atticism ,指具有雅典希腊语特色的。后来雅典人征服了这片土地,并在Attica 临海的地方建立首府,称雅典(Athens )。
希腊神话里的 Athena 是智慧和艺术的女神,她诞生在雅典,雅典果然人才辈出,如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和伯拉图(Plato),著名的希腊悲剧作家Sophocles(沙孚克利思)和 Euripides(尤里披蒂)等,都出生于雅典,是希腊古文明的代表。所以Athens 和Attica 实在难解难分。最初中国译的是Attica(雅典) ,后来流行的是Athens,中国已有雅典的翻译在前,在中文里出现的便都用雅典,没有Athens 的译音了,若有人将其翻译为“亚辛”那又多事了。
回到希腊和雅典的译音来,希腊虽然明确为 Hellas 的译音,但用普通话念,“希”应念“xi”,和“He” 音不合,倒象英语的She 。同样,Athens 或 Attica 的字首“A”,同“雅”(ya)音也相差甚大,这是什么缘故?想来想去,最初翻译这些地名、国名的懂外文的大抵都与闽广人士有关。明清以来,与西洋打交道的,不论经商、移民、留学、兴办西洋造船厂等,都是闽广人带头领先,最先学习洋文的自然也是闽广人。清末的林纾(林琴南,福州人)青年時代便关心世界形势,认为中国要富強,必須学习西方。他不懂外語,不能读原著,只靠“玩索译本,默印心中”,并向马尾船政学堂的師生请教。他曾请懂外文的人口译,再由他笔译成中文,包括英、法、美、比、俄、挪威、瑞士、希腊、日本和西班牙等国的几十名作家的作品,当时有“译界之王”的美称。接着有福建侯官人严复(1853——1921)开始直接派往英国学习海军,但严复同时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回国后,本来致力于海军教育事业,因得不到洋务派的重用,转向从事翻译事业,介绍西方政治经济学学说,严复是中国第一个翻译介绍 赫胥黎《天演论》的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即是严复所归纳,影响深远。他还翻译了亚当·斯密的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孟德斯鸠的《法意》等。清末民国时期精通外文而把中国古典著作翻译成外文的有辜鸿铭(厦门),林语堂(福州)等人士。清末民初还没有如现今推广的标准普通话,所以译音受译者家乡口音的影响不足为奇。茶叶的英语音译“ tea” , 便是闽南话而非普通话的茶(cha),“乌龙”茶的英语音译 Oolong,而非普通话的Wulong,也是一样。
回到本题,“希腊”的“希”和“雅典”的“雅”,猜想当是上述闽籍学者所首先翻译,但要去查核最初的“希腊”和“雅典”的译名出处是在那本翻译书里,不是一时所能解决。我曾请教一位福州同事,请他用福州方言念汉字“希”的音,完全象英语的“he”,而非“shi”,所以“Hellas”和福州方言的“希腊”非常吻合,而普通话的“希”则象英语的She ,与“Hellas”不吻合。同样,请他用福州方言念“雅”的音,完全和Athens 或 Attica 的字首“A”相当,而非普通话的“ya”。这样,“希腊”和“雅典”便和“Hellas ”及“ Attica”贴近,而用普通话去念,则相去甚远,这就可以理解了。是否正确,有待专家指正。
2004,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