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文明的思考
游修龄
《环球》2004年第22期上刊登了几篇有关“厕所革命”的文章,举例介绍了世界一些国家厕所卫生的情况,自然是以第三世界国家的厕所卫生条件最差,发达国家的厕所卫生条件最好,文章重点介绍了印度人日常便尿之随便,公厕之少,出人意外;而日本东京公厕之高度的洁净卫生,收费高于理发,则令人叹为观止。由于多数国家的厕所卫生不合要求,现在有一个“世界厕所卫生组织”,其英语的缩写WTO(World Toilet Organization )与“世界贸易组织”的缩写WTO(World Trade Orgnization)相同,颇为有趣。
成立世界厕所卫生组织的前提是视人粪尿为肮脏、病原、污染物的罪魁祸首,所以必须提倡推行清洁卫生的粪尿处理,使人人都能过上“以人为本,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厕所文明”的生活,在落后国家进行“厕所革命”,以便迎头赶上文明厕所的国家。
厕所革命的重点在农村,WTO把世界农村厕所改革的现狀分为四级,一级是卫生的厕所复盖率占75% 以上,二级的卫生厕所复盖率占50~75 %;三级的占25 ~50% ;四级的在 25 % 以下。中国农村被列入三级。
文章还列举了一些有趣的数字,如一个人平均每天如厕六至八次计,一年大约要上厕所2500 次。指出全中国厕所每年漏泄生活用水七亿吨,一吨厕所排出的污水,可污染220 吨干净水,全国城市每天厕所耗水1440 吨,多么的惊人!
世界第一个抽水马桶式公共厕所是1852 年8月14日在英国诞生,被誉为“标志着人类厕所文明进入新时代”。从此全世界都卷入抽水马桶文明时代,成立 WTO 的目的就是加快文明厕所的进度。
抽水马桶是工业社会的产物,西方在此以前,不说抽水马桶,就是简单的公共厕所也少有。据说18世纪前的巴黎,因为没有公厕,人们在街上可以随地小便,街上的行人,没准冷不防被楼上的主妇向街上倾倒粪便,浇了一身。亚洲的印度至今还以随地“方便”为平常,公厕极少,火车站因随地大小便频繁,充滿臭气,是外来旅客候车时最难忍的时候。
为什么公厕在工业革命前的欧洲那么少?现代如印度仍然很少公厕?主要的原因是人粪尿被视为污秽讨厌,没有利用价值有很大的关系。全世界视粪尿为有用、并专门加以收集、保存、加工,用作肥料的,恐怕只有中国,所以论厕所和公厕,当以中国的历史最悠久,也最发达。中国人过去是很注意不随地小便,公共厕所也很多。但这些都俱往矣,中国从19 世纪国势衰落以后,民不聊生,国民的公共卫生习惯和公厕卫生也随着走向滑坡倒退。以至现在发展旅游业的时候,单是公厕臭气冲天,即令外国旅客退避三舍。厕所不能和国际标准接轨,连带旅游业受拖累,必须尽快进行厕所革命,实现厕所文明。
中国古代称大便为“便”,称小便为“私”、“旋”、“溺”或“溲”等。进厕所称“如厕”或“更衣”等。两千余年前的古籍中即有不许随地小便的记载,如《左传》里说一个名叫夷射姑的人,在邾子(诸侯国)的庭院里小便后走了,守门人用水冲洗,邾子知道这事后大怒,要立即逮捕夷射姑。可是夷射姑捕捉不到,邾子更怒了。(《左传·定公三年》:“三年春二月辛卯,邾子在门台,临廷。阍以瓶水沃廷,邾子望见之,怒。阍曰:[夷射姑旋焉]。命执之,弗得,滋怒。”)晋代的谢万在他哥哥面前索要便器,被在座的阮思旷批评为没有礼貌。(见《世说新语·简傲二十四》:谢万在兄前,欲起索便器。于时阮思旷在坐,曰:「新出门户,笃而无礼。」)可见随地小便或在客人面前提到小便都是不容许、不礼貌的。古代的道路每隔一定距离,必有公厕,称“官厕”,后来由城市商人建造的称“商厕”。官厕和商厕都是公用的厕所。古代的厕所因没有冲洗条件,保持卫生的办法是在前人使用后,复上一层土,然后再使用,既可以掩埋臭气,又可以防止虫蝇类聚集。民间的厕所叫“茅房”,大多公私两用,通常茅房的墙壁上方必空出一大段,以利空氣流通,排除臭气。不论官厕、商厕和茅房,定期出清,便是良好的粪肥。
古代农家的茅房称“溷”,圂是猪厩,人的茅坑筑在猪厩上面,人猪粪同供肥料,故名溷,溷和混同音同义。溷也通厕。官僚大户人家则雅称“溷轩”,轩是侧房,溷轩竟也大如正室。室內有箱,內放干枣,大便时,取干枣塞鼻孔,可以防臭,或放置许多香料防臭。晋朝大富豪石崇家的厕所“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置甲煎粉、沈香之属,无不毕备。又与新衣着令出,客多羞不能如厕。”(《世说新语·汰侈第三十)古人的衣服宽大,进厕所解手必须脱衣服,便后再穿,很不方便,故古人如厕,又名“更衣”。大臣刘实在石崇家作客,临时想如厕,刘实走向溷轩,只见两个婢女站立着,手里都拿一个锦囊,恭候在侧。刘实误以为是女房,连忙回头。石崇告诉他里面就是厕所,才敢进去。两个婢女手里的锦囊,內装“筹子”,是朩片削成,专供拭污之用。说笑话,石崇家的厕所就是现在也可以申请登入吉尼斯纪录,没有人能再打破它。或者也可评为五星级厕所?不过,这只是上层阶级的奢华厕所的情况,没有代表性,但可以说明,只要条件许可,中国人对厕所卫生的要求也是很讲究的。
几千年来,中国是个农耕社会,农耕社会的特点是绝大多数的人口依附于农田,不能脱身。既然大多数人以大家庭祖孙三代为单位,生活在一起,处理粪便自然是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这完全不同于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随地“方便”后离去,根本不存在建造厕所和处理气味难闻的粪尿问题。这或许是欧洲(畜牧为主)在工业革命以前城市里还可以到处“方便”的历史残余惯性。
粪的繁体字“糞”,俗称“米田共”,上面的“米”原作“矢”,即口语的大便,中间的“田”原本是畚箕的象形,下边的“共”原本是双手,意指手持畚箕把矢扫进箕內,然后倒掉。倒在田里便称为“粪田”,也即后来的施肥。肥的本义按《说文》的解释是“多肉也。”,粪田使土壤肥力提高了,肥力是抽象的概念,于是用多肉之肥给予形容,然后才有了施肥这个名词。人粪施到田里,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乃是氮磷钾俱全的良好有机肥料,所以“粪壤”也是土壤肥美的称谓。如不还给农田,随便倾倒,反而成了环境的污染物。
人粪的肥力较畜粪为优,人少田多,人粪的数量只嫌不够,所以历史上的农民都有进城收购人粪的传统,这恰好也解决了城里居民处理粪便困难的问题。城市粪肥的还乡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一个最成功的事件,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机质的良性循环,合乎生态农业和环保的要求。早在南宋的《梦粱录· 河舟》里就记载着临安(杭州)水路运输繁忙的景象,其中提到:“大小船只,往来河中,搬运斋粮柴薪,更有载垃圾粪土之船,成群搬运而去。”又,南宋程泌《洛水集·富阳劝农》也记载:“每见衢(州)婺(金华)之人,收蓄粪壤,家家山积,市井之间,扫拾无遗。故土膏肥美,稻根耐旱,米粒精美。”明末的《沈氏农书》是地主经营农业的经验之谈,书里提到正月份的农事安排项目之一便是去苏州、杭州买粪。“运田地法”里又提到“四月十月农忙之时,粪多价贱,当并工多买。其人粪必往杭州。……小满边蚕事忙迫之日,只在近镇买坐坑粪,上午去买,下午即浇更好。”说明人粪的利用不是过剩,而是供不应求。肥料不足也是传统农业单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农家的作物品种一般以不耐肥的为多。
粪肥的重要性当然以农民的体会最深,农谚说:“土是摇钱树,粪是聚宝盆。”;“地凭粪养,苗凭粪长。”;“要看粮堆,先看粪堆。”;“有粪山成地,无粪地成山。”;“成家之子,惜粪如金;败家之子,用金似粪。”;“读书爱纸,种田爱粪”。……这类农谚,不胜枚举。
粪的臭气,人人都厌恶,过去以收集粪尿为职业的人,比农民接触粪尿还经常,也是没有办法习惯了而已。粪的臭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似乎不是很大,粪便主要是会传染肠道方面的疾病,但当前最威胁人们健康的是癌症、高血圧、心脏病、糖尿病、爱滋病、…等,这些疾病并非由接触粪便所引起。否则,也不好解释过去以掏粪、收购粪为职业的人,为什么健康并没有问题。
现代的新房子装修,含有许多的有害化学物質,人们迁入新居以后,短期里便受到伤害;更糟糕的是有些有毒物質还是没有任何气味可以觉察,令人不知不觉中受害。住在现代化楼房里,抽水马桶已经解决了粪尿问题,却蒙受新一轮有害物质的侵害,其性质较粪尿臭气为严重。
上面举例的传统农谚对粪尿如此钟情,可是改革开放不久,首先遭遇淘汰的便是粪尿还田,1980年代的新农谚就说:“不要黄的,不挖黑的,不种绿的,只要白的。”黄指人粪尿,黑指河塘泥,绿指种植绿肥,白指各种化肥。就是说,化肥击败了传统农业的所有有机肥料,取而代之。从此使得环境污染源多了一项粪便,其数量已如上引一吨厕所排出的污水,可污染220 吨干净水,全国城市每天厕所耗水1440 吨的惊人数字。再想一想十多亿人口的粪尿如都用上抽水马桶,不说污染环境,光是耗水一项,已经不胜负担了。“南水北调”恐怕要改为“海水陆调”才能应付。
现代人生活的特点是小家庭白天里,小孩子上学,两夫婦上班工作,家里的厕所只是早晚使用,白天的如厕全转嫁到公共单位里解决,加上轮船、火车、影院、剧场、体育馆、公园、广场等交通和公共场所的日夜活动,都把如厕圧在公共设施上。尤其是国內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对公厕的要求更要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而眼前许多公厕的卫生不合标准,还有不少人随地便尿的不良习惯,导致了公厕非来一个革命性的改革不可,而实现这种改革的后果是更彻底地排污,耗费水资源及环境污染。
淸末的北京八旗营地,各营聚居着数以万计的旗兵,每天的糞便数量极大,系由专门的粪户承包,粪户把粪便加工制作成干燥的粪片,出售给农民,常有粪户籍此成为富人,购置房产的。那末,当我们大力提倡厕所文明的时候,不要习惯于照搬现成的西方模式,方便省力,我们应该设计一种不用抽水排污的新途徑,能够清除臭气,同时把粪尿变成粉末或颗粒,使之成为富有养分的有机肥料还田,恢复了有机质循环的优良传统,又解决了污染环境的问题,岂非一举两得?所幸国內已经有部门与大学机械学院合作,针对大小不同的各类厕所,进行粪尿的有机化处理,设置自动化装置,将粪便脱水浓集,进行工厂化处理后,用于还田作肥料,或养殖昆虫,获取高蛋白;或干化后用作发电厂燃料;或发酵干化磨粉,包装出口等。从根本上解决粪便对环境和水体的污染问题。这个设计研究在技术上已过关,可以投入生产,在经济核算上也显示有巨大的效益,有关的公司也正在筹备中,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祝贺的大好事,也是对厕所文明的重要补充和巨大的推动力。2004-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