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 “鸨 鸟”申 冤
游修龄
明淸的小说和民间口语至今都称
妓院的老板娘为“鸨(bao)母”、“鸨儿”或“老鸨”。妓院的老板娘与鸨鸟有什么关系呢?鸨的最早文献见诸于《诗·唐风·
鸨羽》:“肃肃鸨行,集于苞桑。”是形容鸨鸟飞行和栖息的。再查《说文》:“鸨,鸟也。肉出尺胾(音z)。”只说到鸨是多肉肥大的鸟(大块肉称胾),这些都与鸨儿无关。到宋代陆佃的《埤雅》中也只介绍:“鸨性群居如雁,自然而有行列。”
把鸨同妓女联在一起,是起于明朝朱权的《丹丘先生论曲》:“妓女之老者日鸨。鸨似雁而大,无后趾,虎纹。喜淫而无厌,诸鸟求之即就。”现代文学家聂绀努《论鸨母》说:“鸨,淫鸟,借指妓女。”不作任何解释,便把“淫鸟”的帽子戴在雌鸨的头上,是男性中心的反映。如所众知,只有雄鸟向发情的雌鸟求爱,如孔雀开屏和公鸡亮尾羽,那有发情的雌鸟去追求雄鸟的。鸨被用于专指鸨母,显然出乎一知半解的主观和偏见。
汉字的创造,是很有讲究的,必以实际观察为基础,并非想当然。先看“雉”字,雉是隹旁从矢,矢作音符,指雉字发音如矢,
但还有深一层的含意。因为雉是生活在草原上的野鸟,草原一望无际,不利于它长距离飞行,那很容易被猎食动物捕获,或被猎人驰马射中的,倒是短距离的一飞一停,有利于它的躲藏。躲在草丛中,就不易被发现,你走近它搜寻,它又突然起飞,象捉迷藏。因为它的飞行距离约一箭(矢)之遥,故名雉。
据雉的造字手法,可以推知,鸨的左半从“匕”加“十”,也应该是有所指的,即与所谓喜淫有联系。《说文》对此没有说明,在《六书正伪》中说左上半的“匕”是“比之省也。从十,十,相比。”这是一种躲躲闪闪的解释,说白了,匕是雌性生殖器的符号,十是雄性的符号,“匕”加“十”也就是交配的意思。古代草原上栖息的雉、雁和鸨都很多,它们到发情时都有交配行为,但因为只有鸨的身躯肥大,最不善飞,故人们容易观察到鸨的交配情况,留下鸨喜欢交配的印象,故创造了这字。
鸨鸟普遍分布于欧亚大陆的北方草原地带,是冬季南迁的候鸟。约有20余种,是现存鸟类中体形最大、身体最重的一种,它不善飞行,因而容易遭到人类不断的猎杀,它的种类和数量都消失很快。英国的鸨鸟是早在1838年时绝种的,据调查,我国现在也只剩200
来只。1997年,北京濒危动物中心抢救了六只鸨鸟,对它们的交配行为进行了观察,发现雄鸨求偶时,表现出一种炫耀的动作,如张翅,拱尾,翅尾前翻,臀部扭动,双翅左右摇摆,全身羽毛抖动,紧跟着雌鸨相逐。雌鸨也作出相应的接受求偶的动作。这些炫耀表演,在发情期间,每天出现5~7
次。鸨鸟即将从地球上消失,这真是一次难能可贵的观察,有助于加深、补充和纠正古籍记载的不足。这个观察说明,鸨鸟发情期间表现的求爱动作,本来是动物的天性,且以雄鸨为主动。人们却给雌鸨扣上“喜淫而无厌”的帽子,转嫁到妓女头上,完全是错误的观察和男性的偏见。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鸨鸟的食谱中除小鱼、蛙、昆虫外,还捕食蝗虫、金龟子、毛毛虫、等农业害虫。所以是对人类有益的益鸟。人们却杀其身,食其肉,饰其羽,灭其种,还凭空给它加上“喜淫”的恶名。鸨鸟如会说话,一定会抗议说“是可忍,孰不可忍!”在它即将从地球上消失之时,还不应该为它申冤正名,并深刻自我反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