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农业究竟以什么农作物为主

 赵志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农业的建立是古代文明形成的前提条件之一。黄河流域地区是以粟和黍为主要农作物的旱作农业发源地,这是被大量考古发现所证实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夏商周文明的诞生地,这也是无可置疑的事实,问题是,在夏商周文明的形成过程中,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经济是否依然是以粟和黍作为主要农作物?

因为甲骨文,商代成为信史,讨论夏商周文明农业经济的特点应当以商代为起点。商代甲骨文中可能指农作物的文字为数不少,一般认为这些文字中包括了粟、黍、麦、稻等谷物。如果古文字学家的诠释是正确的话,麦类作物在商代已经由西传播到了中原地区,而稻作的北传也应达到黄河中下游一带。

在人文生态系统中,人类、自然环境和生物环境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三大要素。根据对商王朝中心区域的地理、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环境条件的分析,在商代,粟、黍、大麦、小麦、稻谷都有可能在这一地区种植。从作物的生长特性上看,粟和黍的优势在于耐逆性强,尤其是耐旱,但产量很低。大麦的产量也不高,其最大的特点在于耐寒,这对商人来说不是优势。小麦是旱地作物,产量高,易加工,口味好,是最有条件替代粟和黍成为商人主要农作物的品种。但小麦的生长期较长,中原地区充足的夏季降水可以保证春小麦孕穗和灌浆等关键生长期的需水,但春旱却常常造成小麦出苗和拔节需水量的不足,因此人工灌溉系统的完善程度是商人能否大规模种植小麦的关键。稻谷是起源于南方的湿地作物,在我国北方地区历来很难大规模种植,然而由于受到东亚季风气候的影响,北方地区凡是有充足水源的地点如河流沿岸的湿洼地等稻谷生长良好。商代的气候比现今温暖潮湿多雨,商王朝控制的领域向南已扩展到了江淮地区,因此,稻谷应该是商代农作物之一。

    根据现有的考古发现以及理论上的分析,甲骨文的记载应该是可信的,即商代可能种植的谷物中有粟、黍、稻、麦等,然而这些谷物在商代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小麦是否开始被大规模地种植?稻谷在农业经济中的地位如何?对这些问题现在还不能下结论,不应该想当然地夸大粟和黍在商代经济生活中乃至在夏商周文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商代文字记载有限,重建商代社会生活应该主要依靠考古学的研究。考古学是以物说话的,但有关商代农作物方面的考古资料目前还十分缺乏,需要我们在今后的考古工作中系统地运用植物考古学去发现古代植物遗存,为最终搞清楚商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提供充足的考古资料。

原载http://www.kaogu.net.cn/wenming/mag3/zhaozhjun.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