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果子狸·序
曾雄生
果子狸Masked pa1m civet 学名:Paguma larvata,在动物分类学上是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灵猫科、果子狸属的一种动物。
人类与果子狸打交道至少也有成千上万年的历史,然而,果子狸引起广泛注意却是在2003年的5月23日。在此之前大约有半年的时间,确切地说是2002年11月到2003年5月,一场瘟疫在中国和世界上的其它一些国家蔓延。这是一种由后来被WHO称为SARS新的变异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SARS病毒是以前在人类身上没有出现过的一种病毒,也不见于常见的一些家养动物身上,因此,许多科学家都推论病源体可能来自某种野生动物,这种猜测,加上广东最初发病病人的职业,以及广东人的食物爱好联系起来,有些人因此怪罪为SARS病是广东人什么都吃所导致。特别是5月23日广东省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香港大学,宣布从6只果子狸标本中分离到3株SARS样病毒,并对其中的1株SARS样病毒进行了基因全序列测定,它的基因全序列分析显示:SARS样病毒与人类SARS病毒有99%以上的同源性。进一步的基因分析证明了动物SARS样病毒是人类SARS病毒的前体。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果子狸身上的SARS样病毒是人类SARS病毒的前体的消息一出,果子狸被锁定为“SARS”的元凶,全国各地紧急行动,对果子狸进行封存。更有报道说,成都有人挖坑活埋果子狸。与果子狸相关的行业也大受影响。东南亚的新闻媒体报道,果子狸无人问津,野味店生意大跌。
在果子狸面临斩尽杀绝的时候,也有人出于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认为果子狸是无辜的,一味棒杀并不可取,只有人类自己改变这种乱吃野生动物的不良习惯,从根本上保护野生动物,做到与动物和谐相处,维护生态平衡。6月19日,中国农业大学召开新闻通报会,称研究人员在广东等七省、市采集的76份果子狸样本及其它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样本中,均未检测到沙斯病毒。这就似乎为保护果子狸等野生动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然而,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的口号并非始自今日,科学依据也早已提出,但是吃食野生动物的习惯并没有得到遏制,更有人预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包括果子狸在内的野味生意可能卷土重来。中国农业大学公布的果子狸无SARS样病毒的这一最新研究结果,无疑会为这种潜在的趋势起推波助澜的作用。的确,他们也并不讳言这一研究的着眼点之一,就是保护“作为农民致富重要手段之一的养殖业”。人们可以会怀疑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动机,进而怀疑他们的结论。问题是,如果真的在果子狸身上发现了SARS病毒,或者有一天科学家们真的在果子狸,或其它动物身上,找到了类似于SARS,或其它引发疫病的病毒时,这种动物就真的应该消灭,与之相关的行业,如果子狸养殖业,就不需要保护吗?农民就不需要依靠养殖致富了吗?怎么对待野生动物?果子狸未来的命运如何?仍然是个问题。
果子狸身上到底有没有SARS样病毒?都是科学家通过科学的手段,做出来的科学的结论,但我们该相信谁的呢?我们该怎么对待果子狸呢?还是相信历史吧。人们说,观今宜借古,无古不成今。人们又说,历史昭示未来。反思人与果子狸的历史,有助于我们处理人与果子狸、人与野生动物、乃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本文试图从农业史的视角来讨论果子狸问题。
谋生是人类联系自然最直接的纽带。在农业没有发明以前,人类利(食)用的一切动植物都来自于野生。这其中可能就包括果子狸。考古学家从周口店的洞穴中发现,“北京人”吃剩的动物残骨中就包括果子狸。然而,在农业发明之后,人类驯化了鸟兽,栽培了作物,于是动、植物就有了家养和野生的区别。但在家养动、植物出现之后,人类并没有停止对于野生动、植物的利用,这里既有历史的惯性,也有家养的动、植物不能满足人类需要的被迫,因此,采集和猎获野生动植物,在农业发明之后,仍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留下来,也就是说,在一段时期内,农业的发明并没有完全改变人类依赖自然的生存方式,而只是在原有的谋生方式上又获得了新的生存手段,使人类的生存更有保障。就某些动、植物来说,野生和家养的区别也并没有就此完结。人们在采集和猎获野生动植物的同时,使用他们新获的手段,对一些他们猎获的动植物进行饲养和种植,有些野生动植物,被驯化了或半驯化了,慢慢地变成了家养动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果子狸走进了我们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