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知青关于水稻收割和脱粒农具的回忆

王宗仁

编者按:下文据王宗仁的博客拼成,以生产和农具演进为序,若图片打不开,请看王先生博客原文:

http://wangzongren1952.blog.163.com/

文中“禾戽tian dei”,依新干土话,当写作成“禾戽垫仔”,系用竹蔑编成,铺垫在地上,可用于稻谷等农产品的脱粒和晾晒,新干土话中又称为“晒垫”,强调其晾晒功能,“垫仔”是晒垫的一种,只是相对小些而已,“仔”在土话中有小的意思。“晒垫”其实就是元代《王祯农书》中所谓的“掼稻簟”,强调其脱粒作用。使用掼稻簟时,将其铺开,放上三脚木架和石板等,举稻把在上甩击,稻谷脱落,堆积在垫子上。这是一种古老的脱粒方法。《王祯农书》(见上图)和《天工开物》(见下图)都有记载,今在江西等一些地区还在使用。

 

只是当改用禾戽脱粒时,垫仔的作用发生了些改变,凌驾禾戽之上,起到延伸挡板,防止谷物飞溅,减少浪费的作用。不过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已随禾戽(禾桶)等,逐渐为脚踏脱粒机所取代。(曾雄生)

 

插友近日“回乡”,适逢秋收时节,忍不住下田重温挥镰收割的滋味,我从照片上发现了“非典型镰刀”。数月前我在《回想那一年年的“双抢”》始终未能找到它。这次终于觅得其靓影了——

         【原创】回想那一年年的“双抢”·补遗2:禾镰 - 网中人 - 网中人的不老阁(blog)           【原创】回想那一年年的“双抢”·补遗2:禾镰 - 网中人 - 网中人的不老阁(blog) 

 

 

左图是一把休息中的禾镰。右图是一把握在手中的禾镰,由此可见,这种镰刀确有“非典型”的小巧。

 

在诸多照片中,我注意到了另一张——

 

【原创】回想那一年年的“双抢”·补遗2:禾镰 - 网中人 - 网中人的不老阁(blog)

  

偏处一隅的山沟里,也出现了当今流行的水稻收割机的英姿——

 

 【原创】回想那一年年的“双抢”·补遗2:禾镰 - 网中人 - 网中人的不老阁(blog)

 

想当年,我们只晓得在广袤大平原上的麦地里驰骋着神奇的“康拜因”(联合收割机)。无论夏日双抢还是秋收时节,终日弯腰收割,累得直不起身子,更是渴望着企盼着憧憬着在层层梯田里有一天也能实现水稻收割机械化。如今,终于看到了那小巧玲珑、深受农民欢迎的水稻收割机。我没有机会就近观察,忍不住把这张照片端详了一次又一次、许久复许久……。

 

上山下乡插队落户42周年马上要到了,数位插友近日重返“第二故乡”,带回不少照片,引起无限回想。其中有几幅珍贵的照片,为数月前所写的回想那一年年的“双抢”》作了极好的补充。

当年(1969年),我们知青经历了水稻收获季节从“人工脱粒”到“脚踏脱粒机”的演变。而今许多事物已经近乎湮没。曾经使用了千百年的“禾戽(禾桶)”就是其中一例。

云庄村曾经是数十户的大村,而今只剩下一只“禾戽(禾桶)”了!村民们听说当年的知青想再看看当年的“禾戽(禾桶)”,就乐滋滋地把“禾戽(禾桶)”找出来,打扫一番——

【原创】回想那一年年的“双抢”·补遗 - 网中人 - 网中人的不老阁(blog)

 从照片里可以看到,在墙角的阴影里有一卷东西倚在墙上!这正是“禾戽(禾桶)”的重要配套设施——“禾戽tian dei”。难能可贵的是,这户村民还完好地保存着,并且安装就绪——

【原创】回想那一年年的“双抢”·补遗 - 网中人 - 网中人的不老阁(blog)

 正值晚稻收割时节,知青取过一把稻草,秀了一把“人工脱粒”——

【原创】回想那一年年的“双抢”·补遗 - 网中人 - 网中人的不老阁(blog)

 

说起当年在山沟田间搬移“禾戽(禾桶)”的经历,当年的小伙伴乐呵呵地为大家留下一张难得的照片——

【原创】回想那一年年的“双抢”·补遗 - 网中人 - 网中人的不老阁(blog)

 

如此的照片,如此的情景,令人感动,感慨不已!如若不是疾病缠身,我一定亲临其境,回味青春、世间百态……。

在写《回想那一年年的“双抢”》时,忆及当年在江西接触到的“田间脱粒”方式,苦苦寻觅古老原始的“禾戽”之余,我也搜寻着“脚踏脱粒机”的照片,因为它是当年使知青与村民摆脱千百年人力甩打脱粒的第一代机械。虽经周折找到了一些,但总觉得不满意。近日插友“回乡”,适逢当地正在秋收,留下重返田间地头、回味挥镰脱粒的身影,也留下了脱粒机的形象。

 2010年11月15日 - 网中人 - 网中人的不老阁(blog)

 照片显示了“田间脱粒”方式下在田里运作的轨迹,虽然无法重现当年一台脱粒机六七个人“集体劳动”的场面,但依然可以看到,卧倒在地上的是两排已经脱粒的稻草,尚站立着的稻株则显示出收割操作面。而位于照片的中央,正是一台脱粒机——

2010年11月15日 - 网中人 - 网中人的不老阁(blog)

 

 

插友在另一处还特地拍摄了这种脱粒机的特写——

 

2010年11月15日 - 网中人 - 网中人的不老阁(blog)

 

 

 这种形式的脱粒机,动力是人力、脚踏,从1969年进入云庄村算起,已经41个年头了!如今它尚未退出历史舞台。因为,在高低不平(相邻的两块田上下相差可达两三尺)、大小不一(大的一块田可达六七亩约4000平方米,小的则不足一分地小于60平方米)、形状各异(几乎没有一块田是规则的几何图形)的山间梯田里,这样的脱粒机还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机械。